血常规复检制度

合集下载

血常规复检标准

血常规复检标准
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复检初步规则


参数
复检条件
措施
Delat值检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措施
1
新生儿
首次血标本
涂片镜检
2
WBC,RBC,
HGB,PLT
超出线性范围
WBC>100,RBC>8.0,HGB>250,PLT>1000
稀释标本,重新检测。
3
WBC,RBC,HGB,PLT
无法计数或无结果
检查标本是否血凝,重新检测标本。
与前次历史数据差异超过5fl
检测标本的完整性,核对标本信息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9
MCHC
1、>380g/L;2、<300g/L且MCV正常或增高
1、>380g/L,检查是否脂血、溶血,红细胞冷凝集和球形红细胞;2、<300g/L,检查是否由静脉输液或其他标本特异的原因引起
11
未分类或分类不全
涂片镜检,手工分类
涂片镜检
19
WBC IP信息
不典型/变异淋巴细胞
涂片镜检
20
有核红细胞报警
涂片镜检
21
RBC IP信息
出现RBC凝集、铁缺乏、脂血、Hb降低、RBC溶血不良、RBC碎片报警
涂片镜检
22
血液病标本
涂片镜检
4
WBC
<2.5或>20.0
手工计数,涂片镜检
与前次历史数据差异超过50%
涂片镜检
5
PLT
<60或>400
手工计数
与前次历史数据差异超过50%
6
PLT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标本

41血常规复检规则

41血常规复检规则

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1 .新生儿:(1)复检条件:首次检测标本;(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2. WBC、RBC、Hb、PLT、网织红细胞(Ret):(1)复检条件:超出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稀释标本后重新测定。

3. WBC、PLT:(1)复检条件:低于实验室确认的仪器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按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

4.WBC、RBC、Hb、PLT:(1)复检条件:无结果;(2)复检要求:①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②重测标本,③如果维持不变,用替代方法计数。

5.WBC:(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4.0x109/L 或>30.0x10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6.WBC:(1)复检条件:3 天内Delta 值超限,并<4.0x109/L 或>30.0x10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7.PL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0x109/L 或>1000.0x10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8.PLT:(1)复检条件:Delta 值超限的任何结果;(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9.Hb:(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70g/L或>其年龄和性别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②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1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首次结果<75fl或>105fl(成人);(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11.MCV:(1)复检条件:24小时以上的成人标本>105f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观察大红细胞相关变化,②如无大红细胞相关变化,要求重送新鲜血标本,③如无新鲜血标本,报告中注明。

12.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2)复检要求: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1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1)复检条件:≥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 凝集及球形红细胞。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二、复合标准
1 机器未分类,WBC散点图异常的;并伴随IP信息提示需要分类者; 2 WBC高于25×109/L,并且伴随血红蛋白降低者; 3 贫血,并且伴随血小板降低者;
......
三、 血常规检测项目仪器复检(复查)
1 检测项目结果处于危急值。 2 本次结果与上次近期结果差别较大。 3 血细胞分析仪提示需复查,如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 果超出参考范围。 4 血常规白细胞未分类或其它不完整项目,复检后的化 验报告“备注栏”注明“已复查”。
23条为网织红细胞的复检规则:
23.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Ret#): ⑴复检条件:首次结果>0.10×109/L。; ⑵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24---41条为可疑提示的复检规则:
24.怀疑性报警[不成熟粒细胞(IG)/杆状核中性粒细胞(Band)报警提示除 外]:
⑴复检条件:首次成人结果出现阳性报警; ⑵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WBC LYM% MXD% NEUT% PLT PDW MPV P-LCR
WL* WL* WL* WL* AG
6.3 0.131 0.058 0.811
58 12.0
9.6 0.232
×109/L
×109/L fL f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 发病率
– 0.07%~0.11%
• 自身抗体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 • IgG型抗体识别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上共同抗原结构
– 血小板的GPIIb-IIIa – 中性粒细胞上的FcγRIII片断
• 处理方法
– 形态学镜检
巨大血小板
PLT-I 32 [10^9/L]
PLT-O 65 [10^9/L]
(x 1000)

血常规复检规则及解释

血常规复检规则及解释

血常规复检规则及解释血常规复检规则一、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1.新生儿:(1)复检条件:首次检测标本;(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2.WBC、RBC、Hb、PLT、网织红细胞(Ret):(1)复检条件:超出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稀释标本后重新测定。

3.WBC、PLT:(1)复检条件:低于实验室确认的仪器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按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

4.WBC、RBC、Hb、PLT:(1)复检条件:无结果;(2)复检要求:重新检测①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②重测标本,③如果维持不变,用替代方法计数。

5.WBC:(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4.0x10e9/L或>30.0x10e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6.RBC:(1)复检条件:3天内Delta值超限,并<200x10e12/L 或>550x10e12/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7.PL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0x10e9/L 或>1000.0x10e9/L;(2)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3) 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8.Hb:(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70g/L或>其年龄和性别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②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9.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首次结果<75fl或>105fl(成人);(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10.MCV:(1)复检条件:24小时以上的成人标本>105f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观察大红细胞相关变化,②如无大红细胞相关变化,要求重送新鲜血标本,③如无新鲜血标本,报告中注明。

11.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2)复检要求: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1)复检条件:≥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及球形红细胞。

临床血常规复检规则

临床血常规复检规则

临床血常规复检规则常见的复检原因包括:1.检测结果与患者病史、体征不符;2.患者有明显症状,但初检结果正常;3.患者有疾病风险因素,需要定期或定点复查;4.患者病情变化明显,需要进一步了解病情发展。

根据不同的复检原因,复检的规则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血常规复检规则:1.结果与患者病史、体征不符:如果初检结果与患者的病史、体征不相符,可以考虑复检。

此时,要进一步询问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复检结果仍然与患者病史、体征不符,可以考虑进一步调查其他原因。

2.结果正常但患者有明显症状:如果患者有明显症状,但初检结果正常,可以进行复检。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在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后复检。

复检时可以考虑加做其他血常规参数,如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常规差值、中性粒细胞比率等,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3.疾病风险因素需要定期或定点复查:例如,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可以选择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复查一次。

4.病情变化明显:如果患者的病情有明显变化,需要进一步了解病情发展,可以进行复检。

通过复检,可以观察到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判断病情的发展方向,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进行复检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保标本的质量:复检时可以使用同一份标本进行检测,但需要确保标本的质量和保存条件良好,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考虑其他检查:临床血常规是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

如果复检结果仍然异常,可以考虑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如骨髓穿刺、血液电泳等,以确定病因。

总之,临床血常规复检规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通过合理的复检规则,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一、背景1、2005年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组提出了41条自动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

2、2006年我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对血细胞复检规则做了释义。

3、2008年我国血液学专家提出了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

二、复检规则的内容1、仪器无白细胞分类结果或分类结果不全。

2、白细胞数增加或减少。

3、出现某种白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或减少。

4、仪器出现报警信息。

5、出现散点图异常。

6、Hb、MCV、RDW等明显异常。

7、血小板数量异常。

8、同一患者连续两次血小板数或白细胞数相差较大。

9、医师申请、血液病复查、放化疗、孕妇、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群体。

三、各种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KX-21血细胞分析仪KX-21血细胞分析仪异常信息与处理方法WL: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析出。

处理:清洗血细胞、确认血涂片标本。

RL:出现破碎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

处理:用手工法复检,确认血涂片标本。

PL:受冷球蛋白、破碎红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细胞质碎片等干扰。

处理:将标本加温后再检,用手工法再检,确认血涂片标本。

WU:溶血不全,出现幼稚白细胞,白细胞凝集,血小板呈卫星状。

处理:清洗血细胞、确认血涂片标本。

RU:受冷凝集素的干扰,有白细胞混入。

处理:将标本加温后再检,确认血涂片标本。

PU:大血小板增多,有破碎红细胞混入,冷球蛋白沉淀。

处理:用手工法复检,确认血涂片标本。

DW(RBC):红细胞大小不均很明显。

处理:确认血涂片标本。

DW(PLT):有破碎红细胞混入,,血小板大小不均,受冷球蛋白等干扰。

处理:清洗血细胞、确认血涂片标本。

MP(RBC):受贫血治疗、输血的影响,出现多种大小的细胞群。

处理:确认血涂片标本。

MP(PLT)血小板凝集或低值血样。

处理:确认血涂片标本。

T1:出现CML等异常细胞,溶血不全。

处理:确认血涂片标本,清洗血细胞。

检验科血常规检测项目复检规则与复检方法

检验科血常规检测项目复检规则与复检方法

检验科血常规检测项目复检规则与复检方法血常规检测是指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和定性检测,评估人体内液体和固体成分的组成和功能状态,对不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复检来确认。

复检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异常指标复检:如果一些检测项目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通常需要进行复检。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复检。

一般来说,异常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的两倍以上,或者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符合时,需要进行复检。

2.重要指标的复检:血常规中有一些重要指标,例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如果这些指标异常,那么需要优先进行复检。

3.疑似假性异常复检: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假性异常,比如在采血时不当或者溶血等情况导致的异常结果。

当出现疑似假性异常时,也需要进行复检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复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复检测:最常见的复检方法就是对同一个样本进行重复检测。

当发现异常结果时,可以使用同一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如果第二次检测结果与第一次相同,则说明结果是准确的;如果第二次检测结果不同,则可能是因为假性异常或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排查。

2.重采血复检:有时,当发现异常结果无法解释时,可能需要重新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复检。

重新采集血液样本可以排除采血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其他溶血等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3.挂图复检:对于一些指标,比如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进行挂图复检。

挂图复检是将异常结果的检查图像与正常结果的图像进行对比,以观察异常细胞形态的特征。

4.医生诊断复检:如果复检结果仍然无法解释异常,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包括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以找出异常结果的原因。

总之,对于血常规检测中的异常结果,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病例特点进行复检。

通过合理的复检规则和复检方法,可以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1.血常规检验结果和临床矛盾,临床大夫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2.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危机值。

3.血常规检验结果和上次相差悬殊。

4.血常复检规则细则
参数复检条件复检要求新生儿首次检测标本涂片镜检WBC(10*9/L) 首次结果<3.0或≥30涂片镜检PLT(10*9/L) 首次结果<80或≥1000涂片镜检Hb(g/L) 首次结果<70或>200涂片镜检RDW-CV(%) 首次结果>22涂片镜检PLT聚集报警任何计数结果检查标本是否有凝
块;涂片镜检估计
PLT计数;如PL
T仍聚集,按实验室
操作规程进行
不典型/异性淋巴细胞首次结果出现阳性报警涂片镜检原始细胞报警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有核红细胞报警阳性报警涂片镜检;如发现有
核红细胞,计数有核
红细胞,重新计算
WBC结果
无分类结果或分类结果不全任何时候人工分类和涂片镜

报警IG(II/BAND1除
外)
首次结果出现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IG:未成熟中性粒细胞;II/BAND1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复检制度
血常规复检制度
1. 引言介绍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身体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检测疾病的存在和发展。

然而,诊断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某些药物的使用、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实验室技术的限制。

为了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引入血常规复检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2. 血常规复检的定义与意义
血常规复检是指在初次检查出现异常结果后,进行第二次检查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复检,可以排除人为因素或临时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可依赖的数据。

3. 血常规复检的指标与标准
血常规复检的指标与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建议进行血常规复检:
- 前后两次血常规结果差异较大,超出了正常范围。

- 初次检验结果异常且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致。

- 为了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开始后进行复检以评估治疗效果。

- 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患者群体,如白血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建议进行定期的血常规复检。

4. 血常规复检的时间间隔与频率
血常规复检的时间间隔和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由医生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复检: - 前后两次检查结果差异较大时,建议在一周至一个月内进行复检。

- 治疗开始后,建议根据治疗方案而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检。

- 对于特定疾病或患者群体,建议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检。

5. 血常规复检的必要性与优势
血常规复检的必要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复检可以帮助医生确认初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实验室误差或临时因素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复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提高预测能力:通过连续的复检,可以观察到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对疾病的发展做出预测。

6. 血常规复检的局限与注意事项
血常规复检也有其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 多次复检可能增加患者的负担和医疗费用,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 复检结果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不能仅仅以血常规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

- 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检验的一致性,以避免实验室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7. 总结与展望
血常规复检制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方法和指标用于血常规复检,进一步提高复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重视血常规复检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

1. 介绍:血常规复检的重要性
血常规复检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还可以提高预测能力,通过连续的复检观察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对疾病的发展做出预测。

2. 增加诊断准确性
血常规复检在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次复检可以排除临时波动引起的结果误差,减少偶然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对血常规指标的连续观察和对比,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监测治疗效果
血常规复检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
性。

通过观察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
有所改善,如果指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4. 预测疾病发展
血常规复检可以通过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发展。

某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血常规指标的变化,通过连续的
复检,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进展情况,给予患者更及时的治疗和
干预措施。

5. 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复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多次复检可能增
加患者的负担和医疗费用,因此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复检结果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不能仅以
血常规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

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检验的一致性,以避免实验室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6. 展望与未来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方法和指标用于
血常规复检,进一步提高复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
化分析系统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准确、高效的血常
规结果。

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重视血常规复检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以
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

在临床实践中,血常规复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监测治疗效果,还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

然而,血常规复检也有其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医生和患者需要权衡利弊,并综合考虑其他临床信息。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常规复检可能会有更多新方法和指标的应用,以提高复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应该重视血常规复检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