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酸 》说课
硫酸 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目标: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硫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硫酸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硫酸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硫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硫酸。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硫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硫酸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硫酸的基本性质硫酸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金属、碱、碳酸盐等。
2.2 硫酸的制备方法硫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浓缩法、吸收法和氧化法。
其中,浓缩法是最常用的制备硫酸的方法,通过浓缩硫酸溶液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硫酸。
2.3 硫酸的应用领域硫酸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医药等领域。
它可以用作制造肥料、染料、燃料电池等,同时也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3.1 硫酸在肥料制造中的应用硫酸可以与氨反应生成硫酸铵,作为一种常用的氮肥。
通过讨论硫酸铵的制备过程和作用机理,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2 硫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
通过讲解硫酸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硫酸,并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讨论硫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燃料电池、纺织工业等,引导学生思考硫酸的更多用途,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硫酸 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化学》课本中的一节关于硫酸的内容。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硫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 理解硫酸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硫酸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通过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硫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 硫酸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原理;(2) 硫酸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酸碱中常见的酸。
2. 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硫酸的制备方法:通过硫的氧化和硫酸盐的酸解两种方法。
(2) 介绍硫酸的性质:具有强酸性、腐蚀性和吸湿性等特点。
(3) 介绍硫酸的应用领域:工业生产、实验室使用以及农业等领域。
(4) 解析硫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3. 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硫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形态。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4. 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硫酸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硫酸的安全使用、环境保护等。
5.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硫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领域。
(2)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整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硫酸的理解。
硫酸 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化学》课本中的硫酸部份。
硫酸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无机酸,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可以匡助学生深入了解酸碱中的酸性物质,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硫酸的化学式、结构和物理性质;(2) 掌握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操作;(3) 理解硫酸的酸碱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2) 具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硫酸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硫酸的化学式、结构和物理性质;(2) 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操作;(3) 硫酸的酸碱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 硫酸的份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理解;(2) 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操作的掌握;(3) 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瓶硫酸,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硫酸的学习兴趣。
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硫酸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 知识讲解(1) 硫酸的化学式和结构:通过讲解硫酸的化学式H2SO4和份子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组成和份子构造。
(2) 硫酸的物理性质:介绍硫酸的外观、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让学生对硫酸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硫酸的制备方法:讲解硫酸的制备方法,包括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制备过程和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进行硫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参预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并解释实验中可能浮现的化学反应和现象。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二)过程方法: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修改与创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探究浓硫酸的性质,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硫酸的用途。
【板书】一、硫酸(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复习投影】描述下列的实验(见附图)现象,并说明稀H2SO4的性质。
【学生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H2SO4--- Zn+2H+= Zn2++H2↑NaOH+H2SO4----- OH-+H+= H2OFe2O3+H2SO4---- Fe2O3+6H+= 2Fe3++3H2OBaCl2+H2SO4--- Ba2++SO42— = BaSO4↓【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问题】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稀硫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解释】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问题探究】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讲解】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学生思考】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板书】(3)强氧化性:c+2H2SO4(浓)△2SO2↑+CO2↑+H2O【过渡】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应?【教师活动】演示图4-32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高中化学《硫酸》说课稿课件

教师总结:检验产物原则
澄清石灰水
探究③ :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再探究
3、知识拓展
4、小结
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再现重点浓硫 酸的强氧化性,使学生深入理解浓、 稀硫酸的氧化性不同的实质。
5、随堂练习:
下列反应表现了浓H2SO4的哪些性质? (1)浓H2SO4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2)用铝制罐装运浓H2SO4 。 (3)食盐、MnO2、浓H2SO4共热制Cl2。 (4)用玻璃棒蘸浓H2SO4在纸上写字,字迹 变黑。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方法手段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学好本节对于学生更好认识氧族元素, 巩固和强化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都 有重要作用。
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其它氧化性酸的性 质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了 解硫酸的用途。
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 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 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 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3、重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学生分析:
知识上: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 法已初步掌握。
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5)铜与浓H2SO4反应放出SO2气体。
6、作业布置
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第三节 硫酸
板书设计:
一、浓硫酸物理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2、浓硫酸的脱水性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 3、强氧化性 (1)与铜作用Cu+ 2H2SO4 Δ CuSO4+SO2↑+2H2O (2)与碳作用C+2H2SO4 Δ CO2 ↑ +2SO2 ↑+H2O (3)遇铁、铝钝化
硫酸说课稿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稿何维军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包括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里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
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b.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③德育目标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
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等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仅是硫酸特性之一,而且反应机理也较稀硫酸复杂。
所以,我认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
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高中他们又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关于浓硫酸脱水性、氧化性的教学,我采用实验、讨论、归纳与阅读、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作出什么结论。
在演示浓H2SO4跟铜反应时,着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入手,应用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观点去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
≤ 煮 堡
浓 Hs 0 先变红 , 晶体表 面呈 白色无现象
后 变 黑 帮助学 生形成 吸水性 结论 脱 水性概 念 ,明确浓硫 酸 : 吸 水 性 :吸 收 物 质 中现 成 的 水 分 子 脱 水性 :按 水 分子组 成 ,脱 去有 机 物 中的 H、0 吸水性 与脱水性的本质 区别 ,培 养思维辨析能力 。
③ 将 该铝 片放 入稀 HS 中看 是 否有 氢 气放 的切入点 ,通过 组织学 生讨论 和设计 实验 方案 ,引 2 O 性
导 学 生 深 入 认 识 浓 HS 氧 化 性 的 本 质 。通 过 对 浓 2O 强
探 索 实 验 :将 该 铝 片 插 入 C S 4 液 中 ,与 浓 0 强氧 化 性 的探究 过程 ,使 学 生认 识 “ u0 溶 HS 4 实践 是检 H 0 接触的下端无变化 ,未 与浓 H S 。O 接触 的上 端有 验真理 的唯一标 准” ,培养学生实验探 究能力和实事求
谭藕 屯
E 《 i转} i { 曩 A :{ { C{i S 《}
《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 河 北 巨鹿 中学 孟 丽 辉
( )教 学 背景 一
2过 程 与 方 法 :通 过 实 验 和 讨 论 的 探 究 过 程 , .
1知 识 背 景 :硫 酸 作 为 重 要 的 基 本 化 工 产 品 之 .
3 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 实验探 究 ,使 学 生 . 情
认 识 “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标 准 ” 了解 量 变 到 质 实 。 变 ,现 象 与 本 质 等 辨 证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 培养 严 谨 求 是 的 态 度 和 善 于 合 作 的 品 质 ,体 验 科 学 探 究 的 乐趣 。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氨硝酸硫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硫酸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点: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不能没有酸,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我们调味需要酸,消化需要酸,遗传基因中有酸,工业生产需要酸,向科学进军也需要酸。
酸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
硫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
那么硫酸有那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三节硫酸【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H2SO4 2 H++ SO42-【板书】硫酸的性质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1.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H2SO4=2H++SO42-【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板书】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板书】浓硫酸的性质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探究归纳】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 g/cm3,沸点为338 ℃,难挥发。
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硫酸》,其内容包括硫酸的性质、用途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
2、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紧接在第五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是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个元素族。
而本节内容则是在本章第一节《氧族元素》和第二节《二氧化硫》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硫的另外一种重要化合物----硫酸。
(1)、从元素化合物知识角度看它主要讲的是硫酸的性质,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
硫酸是化学工业中的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与实验室中有十分重要的用途。
(2)、从高中化学学习体系来看,浓硫酸是教材中作为第一种具强氧化性的非金属最高价含氧酸出现,为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知识载体,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含氧酸的大致规律与学法。
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更好的认识氧族元素,为进一步学好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打好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还担负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一章所学的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在这一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更本质的深化;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微观分析是培养学生过程分析能力与了解氧化本质的最好契机。
因而无论从知识发展或是从能力培养上分析,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内容。
3、教学的重点: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科学》里学习过,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才开始接触,因此,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
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的重点。
知识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能力重点:实验观察和过程分析能力4、教学的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概念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也是本节的难点5、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b.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c.使学生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a. 通过各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b. 通过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b.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注意实验安全教育。
c.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说教法1、突出实验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因此,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给学生一个“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
(1)、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把一些演示实验(6-3浓硫酸的脱水性、6-6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增加一些实验(浓硫酸与胆矾晶体的实验、钝化实验、讨论题四种溶液的鉴别)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把实验从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素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改进浓硫酸和铜反应的演示实验,补充浓硫酸和铝加热反应的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应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获得新知。
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入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分析浓硫酸和铜反应、浓硫酸和碳反应,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浓硫酸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应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书写加热时浓硫酸和铝反应、浓硫酸和S反应、浓硫酸和H2S反应的方程式,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应用。
三、说学法1、让学生自主完成部分实验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利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强化实验的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也增加实验现象的能见度。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观察和过程分析的方法例如在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中,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和使石蕊试液变红,推知反应产生的气体是SO2,由此可推出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H2;再观察稀释后的溶液呈蓝色,推知反应后还生成了Cu2+,从而可确定反应产物,进而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反应时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得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
3、提出富于启发性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点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的火焰,使他们产生对化学现象的本质的探索。
例如,学习浓硫酸的钝化现象,先提问:常温下,铝能和稀硫酸反应,那么在常温下,铝能否和浓硫酸反应?让学生讨论后,再由学生做铝和浓硫酸混合的钝化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解疑。
学生能在这种学习活动中,逐渐摸索出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渐渐变成会学的人。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在学习浓硫酸性质时,抓住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这个关键来分析,若硫元素的化合价改变(由+6价变为+4价)即浓硫酸是作为氧化剂;若反应后有盐生成(即硫酸根保持不变),则这部分浓硫酸是作为酸参加反应。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其中性质是中心,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学习硫酸的用途要联系硫酸的性质,如实验室用强酸制取弱酸,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稳定性酸制取不稳定性酸,所以浓硫酸是一种常见的试剂。
另外要牢记浓硫酸的特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旧知新析引导学生回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即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稀H2SO4具有哪些酸的通性?在学生回答稀酸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举例说明后,再追问:稀H2SO4为什么具有酸的通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H+。
之后指出,硫酸和其他事物一样,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酸的通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浓硫酸特性)。
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又顺利实现知识点的过渡,引入浓硫酸。
(二)、实验铺路,分析获知1、展示一瓶浓硫酸,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强调其难挥发性。
2、学生自主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增加浓硫酸与胆矾晶体的实验。
让学生在点滴板上完成浓硫酸与胆矾晶体、纸屑、棉花、木屑的反应。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胆矾晶体由蓝色转变成白色,纸屑、棉花、木屑生成了黑色的炭。
再由学生分析胆矾晶体由蓝色转变为白色,其原因是胆矾失去结晶水,进而推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纸屑、棉花、木屑生成了黑色的炭,先使学生明确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推出浓硫酸能按水的比例脱去这些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而不是吸收有机物中的水,进而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并使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这一对易混淆的性质的区别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3、教师演示[实验6—4]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黑面包”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通过这一演示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脱水性的理解,并提问设疑:蔗糖为什么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指出学了后面的知识,就能得出结论,既作个铺垫,又保持课堂的良好气氛。
4、师生合作演示[实验6—5]铜片与浓硫酸的实验,通过所见所闻来推测反应产物,并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原因。
对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改进:(三)、讨论归纳,明确实质1、当演示后,组织讨论,为什么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跟铜片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推测反应产物。
由放出的气体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在这种气体是SO2;由反应后水溶液显蓝色,推出反应还生成CuSO4。
进而要求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从化合价变化上分析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铜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硫从+6价降低到+4价,得到2个电子,因此浓硫酸是氧化剂,铜被氧化。
2、当讲到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不仅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而且还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回忆提问:为什么蔗糖与浓硫酸混合后,不但炭化,并且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产生了大量气体?在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到浓硫酸,在脱去蔗糖中的氢、氧元素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放出,使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在较高温度下,浓硫酸把碳氧化生成CO2和SO2,从而产生上述现象,深化了学生对蔗糖脱水全过程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了思维品质,并对浓硫酸和碳的反应有了感性认识。
浓硫酸跟木炭反应 2H2SO4(浓)+C==CO2↑ +2H2O+2SO2↑3、对比2H2SO4(浓)+Cu==CuSO4+SO2↑+2H2O和2H2SO4(浓)+C==CO2↑ +2H2O+2SO2↑,分析浓H2SO4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从对比分析中,使学生明确到产物中有SO2产生,则浓硫酸起氧化剂作用,产物中有硫酸盐生成(即反应后硫酸根离子保持不变)说明有部分浓硫酸起酸的作用,强化学生对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较全面的认识。
并分析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微粒的存在形式的不同造成的,浓硫酸中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而稀硫酸中H2SO4以H+和SO42—形式存在。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掌握知识,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4、提问设疑:常温下,铝能否和浓硫酸反应?让学生讨论后,带着要探究的心情做浓硫酸钝化铝的实验。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接着用和[实验6—8]相同的装置,演示铝和浓硫酸加热的反应,再要求学生阅读书上有关内容进行“解疑”。
(四)、替换类比,应用知识让学生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写出浓硫酸和铝加热反应、浓硫酸和S反应、浓硫酸和H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最后由学生对浓硫酸的特性进行归纳小结。
并讨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何不同(即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区别)?(五)、指导自学,了解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在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讨论物质的用途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