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共10篇)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共10篇)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一):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编辑本段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按:查核.④胜:尽.⑤及:到达.⑥涵煦:滋润化育.⑦幸:庆幸.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⑨道:称道.⑩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A滁:滁州[安徽省]11.书:写下12.名:命名B:丰山:在滁州西南C:耸然“高耸的样子D: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滃(wěng)然:水势充盛的样子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辟地:开辟出一块土地掇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刻露:指秋冬时节,草本凋零,景致萧瑟.岁物:收成事简:公务简单掇(duō):拾取,采取翻译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编辑本段赏析这篇散文,是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1]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州西南琅琊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二):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原文略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项是()A.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B.修[之]来此刺史[之]事也c.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乐[其]地僻而事简d.辟地[以]为亭属予作文而记之2:文中人民能够喜获丰收,过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3:‘遂书以名其亭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1.B2.其岁务又丰成3.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所以以此为名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三): 《丰乐亭记》文言文阅读题选文: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掇:采摘。
②刻露:刻削裸露。
③本:描绘。
④安:安享。
⑤幸:有幸。
阅读提示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
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写于庆历六年(1046)。
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
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
州西南琅琊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
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
丰乐亭记阅读理解 丰乐亭记原文和翻译

丰乐亭记阅读理解丰乐亭记原文和翻译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yǎo)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pì)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滁: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州;2、明年:庆历六年,即1046年;3、丰山:滁州丰山在州西南五里;4、耸然:高峻貌;特立:挺立;5、窈然:深远的样子;6、滃然:泉涌出貌;7、俯仰:低头与抬头,即上下纵览之意;顾:环顾。
滁于五代干(gān)戈(gē)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fǔ)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1、五代:指唐亡之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干戈:指战争;2、用武之地:兵家争夺的地方;3、“太祖皇帝”数句:宋代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原是北周的大将,曾率周师攻打南唐,与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之军战于滁县城西之清流山下,后擒其主将,于是滁地归属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4、图记:指地图和文字记载;5、故老:年老而见识多的人。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shēng)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xuē)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1、敌国:指五代时的割据政权;2、胜:尽;3、及:到;受天命:接受天的意旨;圣人:圣哲之人,古时用以对皇帝的尊称,此指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4、“向之”二句:原先凭借、依仗山川险阻而割据一方者,都相继被铲除消灭;5、漠然:寂静无声的样子;6、徒见:只见;7、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gǔ)、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quǎn)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游丰乐醉翁亭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2)

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2)6.(3分)C(视:比较,与相比。
)7.(3分)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8.①(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评分建议: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
②(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
9. (4分)(1)两亭成为胜,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
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
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
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
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
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
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
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
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
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
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
(文言文阅读题)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题)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阅读题游丰乐醉翁亭记(明)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
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5分)9.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
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
(4分)参考答案6.(3分)C(视:比较,与相比。
)7.(3分)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8.①(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评分建议: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小编在这整理了《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丰乐亭记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阅读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①所不至 ( ) ②乐生送死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④名其亭 (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年又最高B.水落而石出C.朝而往D.而吾蛇尚存【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2分) 民生不见外事【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丰乐亭记》参考答案:【小题1】①到②以……为乐③……的原因④命名【小题1】C【小题1】民/生不见外事【小题1】(1) (我)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
(2) 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小题1】与民同乐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及注释

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及注释游丰乐醉翁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及注释游丰乐醉翁亭记(明)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
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
座主④门生,古心远矣。
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
②垞(ch):土丘。
③蘧(q)舍:旅舍。
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檄,趣令视事趣:催促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阅:观览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D.岂不笑脱颐也哉颐:下颌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癸卯入觐,必游之B.从者暮之,遂去C.深恨谳辞之非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
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采摘。
②刻露:刻削裸露。
③本:描绘。
④安:安享。
⑤幸:
有幸。
【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