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轶事典故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庄子来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您也想因为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庄子·秋水》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是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

庄子是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

庄子是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
庄子是哪个学派?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庄子是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庄子是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
庄子属于道家学派。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见于《庄子》中。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审美观等。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

庄子的思想
1、“道法自然”:“道”是《庄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

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心斋”、“坐忘”: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

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

“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

外忘于物,内忘于我。

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3、“万物齐一”:庄子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

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庄周个人简介及诗作

庄周个人简介及诗作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节选)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编稿:李晓旭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恰当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子生平及思想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即老聃,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

(注:自汉朝以后,通行的《老子》各种版本,都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故又称《老子》为《道德经》。

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甲、乙两种《老子》帛书,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这和《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两篇解说《老子》的文章,都是先《德》经而后《道经》相合。

可见帛书《老子》的经文顺序,比较符合《老子》一书的本来面目。

)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

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所以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他也认识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因而痛斥残酷的剥削者为“盗夸”。

更认识到人民在英勇斗争中的力量和牺牲精神,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但他的政治理想却是倒退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反映了一部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无可奈何的消极幻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消极面。

庄子(前360?—280?),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尝为蒙漆园吏。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生平事迹不详。

《庄子·秋水》篇载楚王使人聘庄子,庄子不应。

《史记》以为楚威王。

事虽未必可信,但就此与《列御寇》篇所载同样的事合看,可见庄子是一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敝履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思想。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

现存三十三篇。

后人以《逍遥游》至《应帝王》七篇为内篇,《骈拇》至《知北游》十五篇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为杂篇。

从来讲《庄子》的人,多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的门徒或后学作的,故文章风格亦有所不同。

这看法是相当正确的。

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

庄子人物思想评价简短总结

庄子人物思想评价简短总结

庄子人物思想评价简短总结庄子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受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主张返璞归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讽刺和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以“自由”、“自然”、“无为而治”为核心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自然的发展。

他反对人为的规范和约束,让自然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他认为,人类的幸福和和谐存在于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他通过各种寓言故事展示了这一观点,例如《胡蝶梦》和《大鹏展翅》等。

他在这些寓言故事中,用夸张、幽默、风趣的方式描绘了人们自作多情和对世事过分执着的荒谬和可笑之处,寓意其中,表达了他对人们追求超乎凡人范畴的渴望和追求理解自己的无奈。

庄子的思想还强调了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普遍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价值,不能被规范和约束所束缚。

他用“脱胎换骨”和“大梦”来比喻人生中的转变和觉醒。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己内在的自由和独立,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和外界的威严。

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过上真正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庄子通过自嘲式的写作方式,讽刺了那些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和追求权力的人们,给予他们以启示和领悟,使他们能够从追逐虚幻的荣誉和权力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世俗欲望和名利的虚无。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与另一位重要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道家的理论体系。

他们的思想都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由和自然。

他们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非常契合,提供了一种对传统规范和限制进行反思和挑战的思路。

现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局限性,开始尝试追求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庄子的思想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生活的意义。

总之,庄子是一位有着独特思想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强调了自然和自由的重要性,主张追求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普遍性。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1、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

2、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4、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战国著名思想家、战略家: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024年新高二暑假预习专题05《五石之瓠》(解析版)

2024年新高二暑假预习专题05《五石之瓠》(解析版)

第05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预习课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一、文化常识1.了解庄子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2.人物轶事材与非材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

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

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

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

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