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点拨: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其应用
高考数学 圆锥曲线的概念,解题方法、题型、易误点总结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圆锥曲线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F的间隔的和等于常数,且此常数一定要大于,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线段F F,当常数小于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F的间隔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且此常数一定要小于|F F|,定义中的“绝对值〞与<|F F|不可无视。
假设=|F F|,那么轨迹是以F,F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假设﹥|F F|,那么轨迹不存在。
假设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那么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比方:①定点,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A.B.C.D.〔答:C〕;②方程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双曲线的左支〕〔2〕第二定义中要注意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应的焦点和准线,且“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其商即是离心率。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给出了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间隔与此点到相应准线间隔间的关系,要擅长运用第二定义对它们进展互相转化。
如点及抛物线上一动点P〔x,y〕,那么y+|PQ|的最小值是_____〔答:2〕2.圆锥曲线的HY方程〔HY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HY位置的方程〕:〔1〕椭圆:焦点在轴上时〔〕〔参数方程,其中为参数〕,焦点在轴上时=1〔〕。
方程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0,且A,B,C同号,A≠B〕。
比方:①方程表示椭圆,那么的取值范围为____〔答:〕;②假设,且,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的最小值是___〔答:〕〔2〕双曲线:焦点在轴上:=1,焦点在轴上:=1〔〕。
方程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0,且A,B异号〕。
比方:①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且与椭圆有公一共焦点,那么该双曲线的方程_______〔答:〕;②设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离心率的双曲线C过点,那么C的方程为_______〔答:〕〔3〕抛物线:开口向右时,开口向左时,开口向上时,开口向下时。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基本概念及相关性质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基本概念及相关性质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在高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相关性质,希望能对正在备考高考数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圆锥曲线是由圆锥面和一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曲线。
根据平面与圆锥面相交的位置和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圆锥曲线,分别是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圆。
1. 椭圆椭圆是圆锥曲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曲线。
它可以由一个平面沿着圆锥面的两个平行直母线截取而成。
椭圆有两个焦点和一条长轴和短轴,其特点是离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即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
2. 抛物线抛物线是另一种常见的圆锥曲线。
它可以由一个平面沿着圆锥面的一条直母线截取而成。
抛物线有一个焦点和一条准轴,其特点是离焦点的距离等于离准轴的距离。
3. 双曲线双曲线和椭圆和抛物线不同,它可以由一个平面沿着圆锥面的两个非平行直母线截取而成。
双曲线有两个焦点和两条渐近线,其特点是离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即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
4. 圆圆是圆锥曲线中最简单的一种曲线,它可以由一个平面与圆锥面的一个直母线相交而得到。
圆是只有一个焦点的特殊情况,它的离心率等于0。
二、圆锥曲线的相关性质除了基本概念之外,圆锥曲线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在高考中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 椭圆的性质(1)椭圆的两个焦点与中心三点共线;(2)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之比等于焦距之和与焦距之差的比;(3)椭圆的离心率等于焦距之长除以长轴的长度。
2. 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于准轴;(2)抛物线的焦点在准轴上的中点。
3. 双曲线的性质(1)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一定是不相交的;(2)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距离两个焦点最远的点与焦点之间的距离之比。
4. 圆的性质(1)圆的任何直径经过圆心;(2)圆的内切和外切线垂直于半径并且相切于切点。
总结圆锥曲线作为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都需要仔细掌握。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
圆锥曲线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几何、代数、物理等多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高考中,圆锥曲线不仅是数学选择题中常出现的题型,而且在解析几何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分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给定的两个定点 F1 和 F2 ,以及一个正实数 e(离心率),设点 P(x, y,z) 在平面 F1PF2 上,且点 P 到 F1、F2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 e,则称 P(x, y,z) 所在的曲线为椭圆,当 e=1 时,称为双曲线。
以直角坐标系中的 x 轴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扁平椭圆,离心率为 1 的曲线称为各向同性圆;以直角坐标系中的 y 轴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长圆,离心率为 1 的曲线称为抛物线;直角坐标系中过 y 轴的某一条直线称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双曲线,当 e=1 时,曲线即为平行于对称轴的两条渐进线的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在高考中的应用1. 选择题中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作为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考生通常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条件来确定所求函数方程的类型,根据曲线的性质推算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例如:已知点 A(2,0)、B(0,1) 和抛物线 C:y=mx^2+mx-1 的顶点在直线AB 上,且交点为 D。
则一个满足 D(-2,-3) 的曲线方程式为(A)双曲线(B)椭圆(C)抛物线(D)圆这道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曲线类型的判断能力和对于直线方程、抛物线特征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2.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是几何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其中,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最为常见,它们的数学模型、特征方程以及轨迹方程等知识点在高考中都有一定的出现概率。
例如: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为 10,短轴为 6,曲线经过点(8,0)和(-8,0),则该椭圆的方程是:(A)x^2/25+y^2/9=1(B)x^2/100+y^2/36=1(C)x^2/36+y^2/100=1(D)x^2 /9+y^2/25=1这个问题主要考察考生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椭圆的方程的能力,需要对于椭圆的中心、坐标轴长度等特征有较为准确的掌握。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是一道重要的考题,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失分的一道难题。
圆锥曲线是指平面上坐标系中的一种特殊的曲线,也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1.圆锥圆锥是一个由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周而复始地旋转而成的立体物体,其中:该直径是铅锤线,圆锥的底面是这个圆,圆锥的顶点是铅锤线的另一端。
2.圆锥曲线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固定的点F(称为焦点)与一个固定的直线L(称为直角准线)连接。
在平面上,连结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PF和P到点F的距离的比等于定值e(e>0)。
这样得到的曲线称为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分为三种情况: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二、圆锥曲线的分类1.椭圆椭圆是平面上与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a>0)的点P的轨迹。
椭圆是圆锥曲线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椭圆可以通过平移、伸缩、旋转对平面上的圆形进行简单的变换。
2. 双曲线双曲线是平面上与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差等于定值2a (a>0)的点P的轨迹。
双曲线有两条渐进线,即切射线和渐进线。
3. 抛物线抛物线是平面上焦点F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点P到焦点F的距离的平方与定值a(a>0)成正比例的点P的轨迹。
抛物线的形状像一个平翻的碗,有上凸抛物和下凸抛物两种。
三、圆锥曲线的应用1. 物理学圆锥曲线在物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宇宙空间中,行星的轨迹可以用椭圆来描述。
在天体力学中,利用双曲线描绘有关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
抛物线则可用于描述抛体的轨迹。
2. 工程学圆锥曲线在工程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光学的设计中。
例如,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用到的镜面都是椭圆形的;飞机的机翼、车轮和机器的轮子都是利用圆锥的形状进行设计的。
3. 数学研究圆锥曲线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例如,利用双曲线求解微积分中的积分问题;还可以用抛物线中的特殊几何性质证明三次方程有一个实根。
解析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及应用

解析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及应用近年来,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部分一直是考生们的重点之一,也是不少学生难以攻克的难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圆锥曲线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意义。
一、圆锥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形态圆锥曲线,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一个固定点F(焦点)与一条固定直线l(准线)所确定的点P的轨迹。
这个点P与焦点的距离PF与P到直线l的距离PL之比始终相等,该比值称为偏心率,用字母e表示。
具体而言,圆锥曲线可以分为四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和直线。
1. 椭圆椭圆是由一个固定点F1(焦点)和另外一个固定点F2(F2≠F1)到平面上的所有点P距离之和为定值的轨迹。
该定值等于两焦点距离之和的一半,用字母2a表示。
对于一个椭圆来说,它的中心点是两焦点的中点O,偏心距离e=OF1/OF2,长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
2. 双曲线双曲线是由一个固定点F1(焦点)和另外一个固定点F2(F2≠F1)到平面上的所有点P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
该定值等于两焦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用字母2a表示。
对于一个双曲线来说,它的中心点是两焦点的中点O,偏心距离e=OF1/OF2,距离焦点较远的那一部分曲线称为“远焦双曲线”,距离焦点较近的那一部分曲线称为“近焦双曲线”。
3. 抛物线抛物线是由一个固定点(焦点)F和一条固定直线(准线)l到平面上所有点P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轨迹。
该定值等于距离焦点F最近的点到准线l的距离,用字母p表示。
对于一个抛物线来说,它的中心点是准线l上的中点O,焦距f=2p。
4. 直线直线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圆锥曲线,它的两个焦点在无穷远点,准线可以看作是无穷远处的一条直线。
因此,直线的偏心率为0。
二、圆锥曲线的方程及参数表示圆锥曲线可以用不同的方程和参数表示,常用的有标准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
1. 椭圆的方程和参数表示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1。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代数几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难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直线、双曲线、抛物线和椭圆四种曲线类型。
在高考数学中,圆锥曲线是一个难点,但是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高数中其他知识点,也有助于应对高考成绩。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概念圆锥曲线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解析几何概念,它是二次方程x²+y²+Dx+Ey+F=0(D,E,F均为常数,且D²+E²≠0)的图形。
其中的四种曲线类型如下:1. 直线:当圆锥曲线的系数D=E=0时,圆锥曲线变成直线。
直线可以看成是一个不确定的椭圆,它有两个焦点(即两个充电电荷)、两个半轴(即极值)。
2. 双曲线:当圆锥曲线的系数D²-E²>0时,圆锥曲线变成双曲线。
双曲线有两个焦点和两个渐近线。
3. 抛物线:当圆锥曲线的系数D=0,E≠0时,圆锥曲线变成抛物线。
抛物线有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
4. 椭圆:当圆锥曲线的系数D²-E²<0时,圆锥曲线变成椭圆。
椭圆有两个焦点和两个半轴。
二、实例探究:直线与圆锥曲线我们以直线为例,来看一下圆锥曲线与直线的关系。
首先,我们知道当圆锥曲线系数D=E=0时,可以变成一个直线。
而对于直线y=kx+b(k和b均为常数),可以加入一个令y=mx,那么k和b就是D和E,即圆锥曲线的系数。
例如,圆锥曲线x²-6x+y²+4y+9=0,我们可以将它转换为(x-3)²+(y+2)²=4。
这是一个半径为2,圆心在(3,-2)处的圆。
我们可以绘制它的图像,然后再绘制直线y=x-1的图像。
从图像来看,直线y=x-1穿过了圆心,因此它一定与这个圆有交点。
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出直线y=x-1与圆的交点:(x-3)²+(y+2)²=4;y=x-1.解得:x²-5x+9=0,因此x=(5±√5)/2,代入y=x-1,得到y=(3±√5)/2。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及其应用圆锥曲线是数学中研究的一类平面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介绍。
1. 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是在一个平面上,以一点为焦点,一条直线为准线,到该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与到焦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常数的点构成的曲线。
根据准线与焦点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可以分为三类: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2. 椭圆的性质与应用椭圆是一种闭合的曲线,其定义为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椭圆具有以下性质:-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轴,而通过椭圆中心且垂直于长轴的线段称为椭圆的短轴。
- 焦点定理: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其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的长度。
- 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椭圆常用来描述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轨道。
3. 双曲线的性质与应用双曲线是一种开放的曲线,其定义为到两个焦点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双曲线具有以下性质:- 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其与曲线的距离趋近于零,且曲线无限延伸。
- 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
离心率是描述焦点与准线距离关系的重要参数。
- 在物理学中,双曲线常用来描述电磁波的传播和光学系统中的折射现象等。
4. 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抛物线是一种开放的曲线,其定义为到焦点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的点的集合。
抛物线具有以下性质:- 抛物线的对称性:抛物线以焦点为中心,与焦点到准线垂直的线段称为对称轴。
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
- 抛物线的焦距:焦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称为抛物线的焦距,是抛物线性质研究和计算的重要参数。
- 在物理学中,抛物线常用来描述抛射物的运动轨迹,以及天文学中的天体运动等。
5. 圆锥曲线的应用举例圆锥曲线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举几个例子:- 天体运动: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轨道通常用椭圆来描述,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应用一、圆锥曲线的定义1. 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即:{P| |PF1|+|PF2|=2a, (2a>|F1F2|)}。
2. 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
即{P|||PF1|-|PF2||=2a, (2a<|F1F2|)}。
3.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当0<e<1时为椭圆:当e=1时为抛物线;当e>1时为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的方程。
1.椭圆:+=1(a>b>0)或+=1(a>b>0)(其中,a2=b2+c2)2.双曲线:-=1(a>0, b>0)或-=1(a>0, b>0)(其中,c2=a2+b2)3.抛物线:y2=±2px(p>0),x2=±2py(p>0)三、圆锥曲线的性质1.椭圆:+=1(a>b>0)(1)X围:|x|≤a,|y|≤b(2)顶点:(±a,0),(0,±b)(3)焦点:(±c,0)(4)离心率:e=∈(0,1)(5)准线:x=±2.双曲线:-=1(a>0, b>0)(1)X围:|x|≥a, y∈R(2)顶点:(±a,0)(3)焦点:(±c,0)(4)离心率:e=∈(1,+∞)(5)准线:x=±(6)渐近线:y=±x3.抛物线:y2=2px(p>0)(1)X围:x≥0, y∈R(2)顶点:(0,0)(3)焦点:(,0)(4)离心率:e=1(5)准线:x=-四、例题选讲:例1.椭圆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
解:由题:2b=2,b=1,a=2,c==,则椭圆中心到准线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l
圆锥曲线的定义尽管简单,但很重要,是推导标准方程和研究几何性质的基础和根源。
高考常常涉及,2008高考试题中有七套考察了定义。
回归定义和有意识
利用定义是高三学生需要加强的一个意识。
把握圆锥曲线的定义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可:定义表达式和限制条件。
现归纳
1.求曲线的轨迹,即定义法。
2.涉及椭圆和双曲线上的点和两个焦点的“焦点三角形”问题,常利用定义表达式结合余弦定理解决。
3.研究曲线上的点和定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和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
这里分别讲述:
一.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1.定义的把握:
题组训练:⑴.若动点M (x,y )到定点F1(-4,0)和F2(4,0)的距离的和为10,则动点M 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无图形
⑵.若动点M (x,y )到定点F1(-4,0)和F2(4,0)的距离的和为
8,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⑶.若动点M (x,y )到定点F1(-4,0)和F2(4,0)的距离 的和为
6,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⑷.方程()104)4(x 2222=-++++y x y ,表示的曲线是
答案: ⑴. A ⑵. 线段21F F
⑶.不存在
⑷.焦点为F1(0,-4),F2(0,4),长轴长为10的椭圆
2.定义的应用
例1.如图,圆O 的半径为定长r ,A 是圆O 内一个定点,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l 和半径OP Q ,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点Q 的轨迹是什么? 解答:连接AQ ,QO+QP=QO+QA>AO ,所以点Q 的轨迹是
以A 和O 为焦点半径r 为长轴长的椭圆。
例2.M 是椭圆14
92
2=+y x 上的任意一点,F 1、F 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21MF MF ⨯则的最大值是 . 分析:621=+MF MF Θ,
21MF MF ⨯≤2
212⎪⎪⎭⎫
⎝⎛+MF MF =9 ∴答案是9
二.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1.定义的把握: 题组训练 ⑴. 方程
()()855x 2
22
2=+--
++y x y 的表示的曲线是
⑵. 若动点M (x,y )到定点F1(-5,0)和F2(5,0)的距离的差为6,则动点M 的轨迹为( )
A.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
C.一条射线
D.无图形 ⑶. 方程
()()12552
22
2=+--
++y x y x 表示的曲线是 。
⑷. 方程()()844x 2
22
2±=-+-++y x y 表示的曲线是 答案:
⑴. 焦点为F1(-5,0),F2(5,0),实轴长为8的双曲线 ⑵. B ⑶.不存在
⑷.以(0,4)或(0,-4)为端点,沿着y 轴正向或负向的一条射线 2.定义的应用
例1.(2008·山东卷·(10))设椭圆C 1的离心率为13
5
,焦点在X 轴上且长轴
长为26.若曲线C 2上的点到椭圆C 1的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8,则曲线C 2的标准方程为( )
(A )13422
22=-y x (B)15132222=-y x
(C)14
322
22=-y x (D)112132222=-y x
解析:由题意可以求出双曲线的焦距是10,实轴长是8,根据双曲线定义可求得
方程,选A
例2. (2008·湖北卷·19). 如图,在以点O 为圆心,
||4AB =为直径的半圆ADB 中,OD AB ⊥,P 是半圆弧上一点,30POB ∠=︒,
曲线C 是满足||||||MA MB -为定值的动点M 的轨迹,且曲线C 过点P . (Ⅰ)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曲线C 的方程; (Ⅱ)(略)
解:(Ⅰ)以O 为原点,AB 、O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2,0),B (2,0),D (0,2),P (1,3),依题意得
|MA |-|MB |=|PA |-|PB |=221321)32(2222=)(+--++<|AB |
=4.
∴曲线C 是以原点为中心,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 设实平轴长为a ,虚半轴长为b ,半焦距为c , 则c =2,2a =22,∴a 2=2,b 2=c 2-a 2=2.
∴曲线C 的方程为12
22
2=-y x . (Ⅱ)(略)
三.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 1.定义的把握: 题组训练
⑴.若动点M (x,y)与定点F(2,0)和定直线l:x+2=0的距离相等,则M 点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⑵. 若动点M (x,y)与定点F(2,0)比它到定直线l: x+4=0的距离小2,则M
点的轨迹是
⑶. 若动点M (x,y)与定点F(2,3)和定直线l: x+y-5=0的距离相等,则M 点
的轨迹是 答案:⑴.C
⑵.以F 为焦点,直线 x+2=0为准线的抛物线 ⑶.过F (2,3)且与直线x+y-2=0垂直的直线 2.定义的应用
例1.已知动圆A 和圆C :(x-3)2+y2=1外切,且和定直线x=-2相切,求动圆圆心A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AC |=R+|PC |,
动圆A 和定直线x=-2相切, R=|AQ|,
将直线左移一个单位,得直线x=-3
_y
_x
_ P _o
_ A
_ B
_ C _ Q
易知|AR |=|AQ |+|QR |=R+|PC |=|AC |
所以圆心A的轨迹为以C为焦点,直线RD 为准线的抛物线,轨迹方程为:
x 12y 2=
例2.
已知定点M (3,2),F 是抛物线y2=2x 的焦点,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P ,使|PM|+|PF|取得最小值,求点P 的坐标 分析:
如图,由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
即|PF| = |PN|
∴ |PM|+|PF|= |PM|+|PN|
∴当 M 、P 、N 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
跟踪练习:
1.(2008·浙江卷·20)(本题15分)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
5
-
=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λ是过点Q (-1,0)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λ上)
的动点;A 、B 在λ上,x MB MA ⊥⊥,λ轴(如图)。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略) 解:(Ⅰ)设()N x y ,为C 上的点,则
2
2
13||28NP x y ⎛
⎫⎛⎫=++- ⎪ ⎪⎝⎭⎝⎭
N 到直线5
8
y =-的距离为58y +.
22
135288x y y ⎛
⎫⎛⎫++-=+ ⎪ ⎪⎝
⎭⎝⎭.
化简,得曲线C 的方程为2
1()2
y x x =+. (Ⅱ)(略)
2.已知动圆A 和圆B :(x+3)2 +y 2=81内切,并和圆C :(x-3)2 +y 2=1外切,求
动圆圆心A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动圆A 和圆B 内切,所以|AB |=|PB |-R,
动圆A 和圆C 外切,所以 |AC |=|CQ |+R , 所以|AB |+ |AC |
=|PB |+|CQ |=9+1=10
由椭圆定义知,动圆圆心A 的轨迹为B,C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 3.已知动圆A 和圆B :(x+3)2+y2=9及
圆C :(x-3)2+y2=1都内切,求动圆圆心A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动圆A 和圆B 内切,所以|AB |=R-|PB |, 动圆A 和圆C 外切,所以 |AC |=R-|CQ |, 所以|AC |-|AB | =|PB |-|CQ | =3-1=2
由双曲线定义知,动圆圆心A 的轨迹为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方程为:
()118
22
-≤=+x 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