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

合集下载

第八章 19—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实践 外国教育史课件

第八章 19—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实践 外国教育史课件
(3)把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4)提高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培养他 们
的社会责任感。
七条原则
• 1919年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协会成为美国教改实验的中 心,成为进步教育理论的发祥地,是改革者交流思想的场
所。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
1.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 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出发点;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而不是“监工”; 4.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 5.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各种因素; 6.学校与家庭合作以满足儿童生活需要; 7.确认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2020/11/11
一、进步主义教育实践
2020/11/11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沃特的葛雷制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进步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
2020/11/11
(1)注重学生健康,注意到智力发展与良 好体质之间的密切联系;
(2)采用活动教学法,强调儿童从自身的 经验中学习;
2020/11/11
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所谓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在西欧一些 国家相继展开的,旨在改造传统学校和建立新型学校的教育革 新运动。
1、兴起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的新学校 2、兴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2020/11/11
1922年“新教育联谊会”章程
(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 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 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
(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 自主地活动。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 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进步主义运动
• 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开始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 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 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他们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 革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第31页/共66页
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
矛盾。 • 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抨击,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进程。
第40页/共66页
进步教育运动中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第41页/共66页
教育实验和教育方法
•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 •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l) • (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 •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 (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 (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第26页/共66页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 培养四种理想的品性:活力、勇气、敏感和理智。
第27页/共66页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 (1)教育议题的变化:教育重建 • (2)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WEF),
第42页/共66页
帕克与昆西教学法
• “进步教育之父”帕克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和库克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其特 点是:
• 1、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 3、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新精神。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PPT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PPT

3、《巴特勒教育法》
• 1944年,英国通过了《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 容: (1)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 央对教育得集中领导; (2)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得9年延长为10年; (3)公立中学实行免费; (4)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得职责等。
• 1944年教育法就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 极其重要得教育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 展得基本方针与政策。
• 19世纪初,法国得中等教育主要类型就是 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 市立中学得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学,学生 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得教育改革
• 17—18世纪得德国中等教育得形式主要就 是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 梅兰克吞创立得拉丁中学与斯图谟创建得 文科中学演变而来得。它与初等学校无直 接得联系,就是为王公贵族服务得。文科中 学得任务就是为大学输送新生与为政府培 养一般官员。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 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就是 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 育性质得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学知 识与实用知识得传播,满足了工商业对教 育得需求与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得教育思 潮,其代表人物就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得教育改革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 敦大学。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福 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得儿童实施强 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等学校 等。1870年得初等教育法,就是英国一次 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得尝试,奠定 了英国教育制度得基础。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下)

二、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三) 重视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的发展
布鲁纳提出过一个著名假设:“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 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坚信,只要把知识结构“翻译”成各年龄儿童的认识结构都能理解的程度, 早期教育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布鲁纳将教学任务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智力上,认为智力发展是 掌握知识结构的保证。他对教学过程中发展智力的要求超过了对基本知识的要求。
一、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方面,科技生产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呼唤教育改革。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参与、社交意识的增强,就必须掌握和了解有关知识,接 受教育和训练,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 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多种类、多层次人才培养规格 的需要。形势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各级教育制度的结构、职能、方法和内容。 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终身教育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人们可以突破时空 限制,超越时空去获取新的知识,并且可以使人们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学习特点自由 选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四) 提倡活动教学法、同伴影响法和发现法
① 他根据其智力结构发展理论,将儿童在学习中是否积极活动看作儿童学习主 动与否的关键,认为教学中的活动法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② 他所强调的教育中的个体活动是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从 自我中心趋向社会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 用。同伴影响法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吸收了存在主义哲 学的一些思想,追求人的存在,把人的存在看成是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 贯穿一生的过程。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 ppt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 ppt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一)乡村寄宿学校
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2.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 3.利茨的乡村寄宿学校

(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四)罗素的皮肯希尔学校 (五)尼尔的夏山学校 (六)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七)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
强调自由、工作和纪律的结合 儿童敏感期的利用 作为观察者的教师 具体教育内容
使用教具进行感官教育 读写算练习 实际生活练习
蒙氏体系的确立呈现了“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使得
自福禄倍尔以来的幼儿教育思想更“多元化”和“多样化”了。
思考:比较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
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E. Demolins)创办了法
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Ecoledes Roches) 。
既鼓励个人发展和活动的自由,也努力培养学生
的社会意识、团体意识和责任感。
与其他新学校一样,罗歇斯学校也注重全面教育,
也强调体力劳动、手工劳动。

罗歇斯学校对体育活动特别重视,故被称为运动
学校。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创办隐修 学校,也叫生活学校。
隐修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中学(4-18岁)的教育; 特点:
儿童的本能和兴趣是教育的基础 主张学校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游戏和作业在课程中的价值 德可乐利教学法:观察、联想和表达
意义和局限
价值: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 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
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系列新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 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新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思想 和开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 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20世纪西方教育发 展的重要起点。

外国教育史PPT

外国教育史PPT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共和早期 农民-军人教育 家庭教育
共和后期
形成初、中、高三级学校体系
帝国时期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绝对控制;教师由国家委派;重视 高等教育,出现了法律、医学和哲学学校。
西塞罗
时代
代表作 教育目的
活动于罗马共和后期(公元前1世纪)。
论共和国、论雄辩术 培养雄辩家
教育内容
往年考题中透露出来的某种规律
1. 2. 3. 4. 5. 6. 7. 古代、近代、现代,以近代和现代为重心。 思想、制度和实践,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 国别,以欧美、日本为重心,基本不涉及苏俄和东方国家。 不涉及少数民族(种族)、性别及国家关系。 偏重基础知识,不拔高,不前后联系。 不涉及除教材中所提到的命题、概念和术语之外的内容。 不涉及除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教育。
教育阶 0-7岁家庭教育;7-14岁为侍童教育; 段 14-21岁为侍从教育;21岁授予骑士称 号。
城市学校
所处时 代 产生原 因 教育对 象 教育内 容 教育领 导者 主要贡 献 兴起于11、12世纪 市民阶层的产生及手工业、商业发展的需 要。 新兴市民阶层的子弟 世俗的商业和手工业知识 行会和商会
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1620年,捷 克新教势力战败,兄弟会受到西班牙占领军 迫害,夸美纽斯与兄弟会成员流离于深山密 林之中,路中丢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收稿;不 久,又在瘟疫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女,夸美纽 斯遭遇人生中第二次巨大的悲伤……在悲伤 中的夸美纽斯以拼命写作发泄心中的痛苦, 《世界迷宫》和《心的天堂》表达了他对遭 受苦难的民众的深刻同情。
全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 育史》部分 基础知识讲座
丁永为 2010年7月29日
讲座安排
1. 2. 3. 4. 5. 概述:考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古代部分 近代部分 现代部分 一般不会考的内容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独立以后,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 年创设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 州继之。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 纷仿效。到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中有25个州兴 办了州立大学,解决了大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欧 洲从中世纪起,办大学向来是教会的特权,美国由 地方政府兴办大学是对传统的挑战,在本国教育史 上是一个创举。
外国教育史
主要内容:
1944《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1958《国防教育法》
60年代的教育改革
70年代的教育改革 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思考:美国教育改革 钟摆现象及其启示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改革
一、战后初期的教育政策: 1944年《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思考分析其历史意义?
表现在三个方面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
边思考:公立学校 的重要意义?
兴办公立小学
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外国教育史
公共教育运动的开创性意义
过去,办教育被看作是教会的职权,教育子女是 家长的职责,人们受教育看作是个人私事,政府不 加过问,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过去,学校是教会的奴仆,学校的发展几乎完全 控制在教会的手中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
外国教育史
富兰克林(B Franklin) 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 办文实学校。
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 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 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而且照顾到中产子弟;
不限于男生而兼收女生; 不按正规时间而常业余施教; 不设一种学科而设多种平行学科; 不是收昂贵学费而是收费低廉。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的教育思想 普及免费初等教育 建立单轨制学校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饮茶;此后练习小提琴; 6:45一7:30:唱歌(在夏季,下午这项活动省略,中午12:00进行); 7:30:阅读莎士比亚著作、演讲、排戏、开音乐会等;以上每项活动都在指定的日子 进行;
8:30:晚餐; 8:40:做礼拜。
2021/3/10
讲解:XX
9
(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
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E. Demolins)创办了法 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Ecoledes Roches) 。
第八章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2021/3/10
讲解:XX
1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一.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程 二.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 新教育运动的理论
2021/3/10
讲解:XX
2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含义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
教育目的
提供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教育,以培养新型的统治人才。
课程分为5个主要部分:
体育和手工劳动;艺术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 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与全面发展。
学校采用寄宿制,学生每天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
上午,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
下午,主要从事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晚上则进行娱乐和艺术活动。
2021/3三/10个基本原则:
讲解:XX
7
合作、和谐、领导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2021/3/10
讲解:XX
8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作息时间表
6:55:起床,(夏天—起床,6:10,做操,6:30;上课,6:45—7:30); 7:15:军事操练,哑铃操练,或跑步(视天气而定); 7:30:做礼拜; 7;40:早餐——餐后回宿舍料理(整理床铺与漱口、刷牙),和练小提琴; 8;30—10;45:上课(在第一节课,8;30—9:15,孩子们在班长带领下分批参观花 园里的小泥屋); 10:45—11:15:午前辅餐,如果天气晴朗还到露天去锻炼肺部,上身裸露(传授呼吸 锻炼法); 11:15:上课(夏天如果天气晴朗和足够暖和,12,00唱歌;12:20在河中洗澡); 1:00:午后正餐; 1,30—1:45:在大讲堂独奏音乐; 2:00一6:00:绘画、专题学术讨论会、园艺劳动、运动,或徒步旅行或骑自行车, 等等;
既鼓励个人发展和活动的自由,也努力培养学生 的社会意识、团体意识和责任感。
与其他新学校一样,罗歇斯学校也注重全面教育, 也强调体力劳动、手工劳动。
罗歇斯学校对体育活动特别重视,故被称为运动
学校。 2021/3/10
讲解:XX
10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创办隐修 学校,也叫生活学校。
2021/3/10
讲解:XX
12
三、新教育运动的理论
(一)梅依曼(Emst Meumann,1862—1915)和 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的实验 教育学;
(1)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郊区,周围环境幽静 ,风景优美,设 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
(2)新学校强调“活动”和“劳作”,而不强调“学习”或“书本”, 强调用手而不是用脑,它注重体育、手工劳动、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园艺 活动等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展开 的,旨在改造传统学校和建立新型学校的教育革 新运动 ,又称新学校运动。
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 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 育运动。
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
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
现。 2021/3/10
2.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
3.利茨的乡村寄宿学校
(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四)罗素的皮肯希尔学校
(五)尼尔的夏山学校
(六)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2021(/3/10七)凯兴斯泰纳的讲解劳:X作X 学校
6
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新教育运动之父”
雷迪致力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公学,阿博茨霍尔姆正是这样一种学校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这标
2021/3/10 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讲解一:X场X 运动的终结。
4
新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
1. 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 力量;
2.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只有解放内在的精神力量 才能实现;
3. 学习和训练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
隐修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中学(4-18岁)的教育;
特点:
儿童的本能和兴趣是教育的基础 主张学校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游戏和作业在课程中的价值 德可乐利教学法:观察、联想和表达
与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合称为三大幼儿教育家,世界
2范021围/3/10内具有广泛影响。 讲解:XX
11
新学校的特性
4. 学校的纪律训练应当是由儿童自己在教师的协助下进 行的;
5. 自由的竞争必须从教育中消失而代之以合作;
6. 完全支持男女同校教育;
7. 使儿童能成为尊重邻里、本民族和人类的人,而且能 意识到个人尊严。
2021/3/10
讲解:XX
5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一)乡村寄宿学校
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讲解:XX
3
一、新教育运动的历程
(一)兴起时期(1889-1914)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 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二)发展时期(1914-1944)
1921年,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出版《新时代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3)新学校的教学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创造性要求;
(4)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发展。
(6)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 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7)整个制度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 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自治也 谋求培养学生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