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完整版)【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完整版)【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1.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源于中国悠久的木工传统和丰富的木材资源。

中国木结构建筑注重平衡和稳定,以梁、柱、框架为主要构件,通过卯榫、榫卯和斗栱等连接技术使结构更加牢固。

木结构建筑还充分考虑了地震和风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来提高建筑的抵御能力。

2.重视尺度和比例:中国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国建筑非常注重建筑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和比例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体现建筑物的整体美感,还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中国建筑通常采用“间”和“比”的原则,将建筑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单元,并通过不同的比例关系来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建筑形态。

3.重视色彩和装饰:中国建筑的外观往往会进行精心的装饰,以突出建筑物的气势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彩色琉璃瓦、彩绘陶砖和木雕等装饰材料,通过精美的图案和纹饰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中国建筑还注重对色彩的运用,以传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黄色和红色在中国建筑中常常被视为吉祥的颜色,用于表达喜庆和富贵。

4.注重空间布局:中国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灵动性。

中国建筑通常采用庭院和围合式布局,以营造宁静和私密的居住环境。

庭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景观美化和空气调节的作用。

此外,中国建筑还注重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以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崇尚天然材料:中国建筑崇尚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泥土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漆器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具有防腐、防火、耐久等特点,同时还能够赋予建筑物丰富多彩的色彩。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可以总结为木结构、重视尺度和比例、重视色彩和装饰、注重空间布局以及崇尚天然材料。

这些独特的特点使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探究重点
中国建筑 的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特征 析 题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与中国的岳阳楼
法国的凯旋门和长沙的爱晚亭
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一)立体结构 (二)平面布局

(三)木质框架

结构特征 (四)斗拱作用
到 次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翘起如翼
子 组成,左右呈轴对称,
打 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
比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

外的空间”。
三、木材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五)说明“举折, 举架”的作用,即 为了形成屋顶的斜
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引 用
作 比 较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博大胸怀
梁思成劝阻了美国空军对日本古都奈良的轰 炸 。他面对布朗森上校的不解,恳切地说: “上校先生,要是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想 到四万万中国人蒙受的深重灾难,我是恨不 得马上炸沉日本四岛的。然而,一种职业与 历史的责任感,让我马上冷静了下来。…… 建筑又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 但它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 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 ……”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五、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 等。 六、祭祀性建筑。如文庙(孔庙)、武庙 (关帝庙)祠宇等。 七、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 港口、码头等。 八、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 庭堂、院落等。 九、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 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 督教的礼拜堂等。 十、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 台、看台等。
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 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 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 术研究院学习,但因梁启超病重而于 1928年中断回国。1948年获得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宾夕法尼亚 大学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 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 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 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 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 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 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 解读出来。
中国建筑的几点特征: 1单独建筑物一般由台基、房屋本 身和屋顶构成; 2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 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围 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 而成的; 3房身部分是木结构; 4有斗拱; 5有举折,举架;
6屋顶被用于装饰;
7大胆地用红色;
8木结构建筑中,构件交接部分大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 “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 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 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 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 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香奈儿首席鞋匠
它(规则和惯例)不是一人一 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 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文章中有古代建筑 匠师精益求精,不断雕琢,现实中有各行 各业不断钻研,刻苦磨砺,成就传奇。工 匠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这才是最值 得我们关注的“优良传统”。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思考: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 展开的?
从总体特征说到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 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并体会表达效果。
语言和文字 文法 词汇
建筑学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天坛皇穹宇和罗马的布拉曼提设计的圆亭子
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
居李 鸿
kukui 章 故
东 方 之 冠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 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一)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 要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 右呈轴线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有户外空间。
——梁思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 冠”,根据本节课内容,赏析建筑之美。
哲人之爱,无复西东。 古城巍巍,朔风阵阵。 先生安矣,在天之魂。
——梁衡感受先生之风。
(六)屋顶:瓦面弯曲,四角翘起,壮丽装饰。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梁架,墙门窗设置自 由。
横梁
立柱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 石雕、砖雕)
琉璃
浮雕 雕花的房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

自成体系
概说
个别建筑物
平面布置
柱梁Biblioteka 中 国 建九大特征
结构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的 特
装饰 朱红为主

外露构件加工
有色琉璃瓦
风格、手法 可译性
57
课外作业
参观附近的典型建筑,抓 住其建筑特征,写一篇短文.
58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梁思成(1901-1972)
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
梁启超之长子,为其父逃 亡日本时所生,十四岁入 清华堂,对中国古建筑的 研究情有独钟.
18
19
20


耳房
正 房
厢房
21
东厢房的耳房
戏台两边的耳房
22
23
24
25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26
柱 子 支 撑 的 亭 子
27
28
29
30
多层木楼
31
3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的 屋 顶 形 式
33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组合形式 34
故宫建筑群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孔子庙建筑群
孔子庙的廊柱 44
根据课文的表述,在图中找出柱、梁、斗、拱、举架45
正脊龙吻
武当山金殿正脊龙吻
46
原国民政府考试院明志楼 47
正吻 48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中,梁思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梁思成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建筑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中国建筑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也呈现在建筑的朝向、格局以及材料的选择上。

2.强调气势与坚固: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外在气势和内在坚固。

在建筑的规模和比例上,中国建筑强调巨大的气势,追求宏伟壮观的外观和规模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坚固稳固,延续了建筑质朴耐用的传统。

梁思成曾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是以石垒砌的”,这种依靠石材的坚固结构使得中国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3.博采众长与创新发展:中国建筑具有博采众长的特点,吸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些特色在相互融合与传承中孕育出了新的建筑风格。

梁思成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建筑不仅要追求古代建筑的传承,还要思考建造更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与空间。

4.注重人文关怀:中国建筑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重视人们的舒适与福祉。

在建筑的布局和构造上,中国建筑常常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怀融入其中,通过园林与景观的构建,打造舒适、美观的居所。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通过他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建筑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们应该珍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精髓,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价值传递给后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

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三、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