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内容结构一览表
教育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中语文教材介绍与编写说明课件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 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 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 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革命传统 教育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法制教育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 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 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 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阅读:双线组元
• 四季美景 • 动物与人 • 科幻探险
人与自然
• 至爱亲情 • 学习生活 • 群星闪耀 • 凡人小事 • 热爱祖国
人与社会
• 人生之舟 • 想象之翼 • 生活哲理 • 修身正己
人与自我
维度之一:人文主题
阅读:双线组元
七年级上册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 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 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 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
1.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两种倾向:强调知识和能力的时代,反复操练,题海战术; 淡化甚至取消知识的时代,教学梯度被打乱。 新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 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建构适 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并不刻 意强调,防止过度的操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科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二、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写作部分分为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综合性学习部分则通过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培养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提高作文水平。
4.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交流效果。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四、课文解析本册教材的课文选材广泛,包括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
课文内容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课文解析详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语法知识本册教材在语法知识方面注重实用性和系统性,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常见句型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写作技巧本册教材的写作技巧方面注重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统一,通过写作指导和范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目录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简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教材,主要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
本教材根据国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教材的目录结构。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目录结构1. 第一单元: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简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包括教材的总体构架、教材的内容分布和教材的特点等方面。
•单元1:初中语文教材的总体构架•单元2: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分布•单元3: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2. 第二单元:写作与阅读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一些写作实践和阅读理解的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单元1:我的写作之路•单元2:阅读与理解•单元3:写作实践与评价3. 第三单元:古诗文赏析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的诗文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单元1:古代诗词的韵律和体裁•单元2:古代诗词的意境与魅力•单元3:古代诗词的修辞与表达4. 第四单元:现代文学阅读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和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单元1:现代文学的主题与表达•单元2:现代文学的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单元3:现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意义5. 第五单元:修辞与感悟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感悟人生的故事、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单元1:修辞手法的运用•单元2:感悟人生的故事与文章6. 第六单元:写景与描写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写景与描写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单元1:风景的描绘与写作•单元2:人物的描写与刻画7. 第七单元:叙事与应用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叙事的结构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
•单元1:叙事的结构与技巧•单元2:叙事作文的要点与实践三、总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分析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和任务1、要求学生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中语文教材介绍与编写说明课件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3.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现行教材:阅读提示+注释+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 显示教学差异。 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 写、补白。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 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 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 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 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 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 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 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 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目的在于引导、铺垫、 提高阅读兴趣等。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2.课型的区分:教读和自读。
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 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 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 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学习策略
积累
理解
扬弃
文化传承
学习方法
策略方法
学习习惯
写作 表达
语文素养
口语 积累
语言与思维
整合 探究
诵读
品味
阅读与鉴赏
梳理
理解 心得
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1.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人文主题?文体组元?主题+文体? 新教材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 者的协调统一,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 践性课程。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它包含了很多知识点,有很多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掌握。
这篇文章将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课文学习第一章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即课文和鉴赏。
在课文中,我们要掌握词语、语法和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在鉴赏部分,我们要学习如何理解和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语言运用在这一章,我们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和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文字表达技巧,例如修辞问答、排比、对偶等。
第三章古文阅读在这一章,我们要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古文。
古文与现代汉语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更加耐心仔细地阅读。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古代名人和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
第四章写作指导在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如何写作。
我们将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例如如何规划文章结构、如何使用修辞手法等。
第五章修辞手法在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还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创作和表达。
第六章作品探究在这一章,我们要深入地探究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我们需要掌握其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评价和欣赏这些作品。
通过以上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内容。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1--3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课文
要点
春/朱自清
诵读揣摩,想象画面,体会情味
济南的冬天/老舍
温晴(的特点)、温情(的感觉)、温婉 (的语言),写景手法(统一基调、层次 性、虚实等)
雨的四季/刘湛秋
细腻的感受,细致地描摹(正面与侧面; 多感官调用),浓郁的情味,诗化的语言
当下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除了课本、教 辅,很少读课外书。本套教材的阅读部分,以各单元课文的 学习为主,辅之以课外篇目推荐、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 读,共同构建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 教学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 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泰戈尔
感)。
荷叶·母
亲/冰心
《世说新语》 言文兼顾——反复诵读,自
第二单元
写人记事的一组诗文。 • 以亲情为主,但不限于亲情。 •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
丰厚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 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散步》,可以读出生命轮 回和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中年人特有的责任感。 • 继续学习朗读
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吟诵涵泳,熏陶感染,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 感、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法建议
指导朗读(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品味语言之美 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共33张PPT)课件

中阶段的默读训练则以小学为基础,进一步开拓,教 学时引导学生借助如下方法进行默读:
(1)动眼不动嘴。所谓的动眼不动嘴是指在默读中 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要将默读变 成默“朗读”。
教学建议
前置句等;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 名言警句。另外还要了解《论语》的基本情 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要体会孔子所倡 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写作侧重训练写人。由于每个人 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 现出来的,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这就是个性)。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的个性, 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的个 性。
教学建议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文从各篇中选取了十二则与为学做人等相 关的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段进行学习。学 习本文,首先要能疏通文义,掌握本文的主要 内容,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 常识。其次要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 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
生去学习观察和体验,从情感出发。多体会身边
生活中的富有感情的细节,以情感为切入点发掘
身边生活,在平平常常的生活细节中掘金。
就语文学习而言,钱梦龙指出,朗读与默 读 如 “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11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默读要求,初中生 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 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本单元教学要结合本 单元的训练重点——默读来进行。具体体现为以 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次和量词、代词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内容结构一览表
单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主 题
四季美景
挚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
课 文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秋天的怀念》
《散步》
*默读三:摘录积累
*概括文章的中心
*默读四:快速阅读
*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写 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学习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 合性 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少年正是读书时
文学部落
名 著导 读
名著导读:
鲁迅《朝花夕拾》
自主阅读推荐:
林海音《城南旧事》,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女娲造人》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阅 读指 导
*朗读一:重音与停连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朗读二:语气与节奏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
*默读一:一气呵成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默读二:圈点勾画
*理清作者的思路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
*《窃读记》
《论语》十二章
《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诫子书》
《猫》
《鸟》
*《动物笑谈》
《狼》
《皇帝的新装》
《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太阳船》》)
名著导读:
吴承恩《西游记》
自主阅读推荐: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梁实秋散文》
古 诗文 诵读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知识附 件
比喻、比拟、名词
词义和语境、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动词、词语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