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复习高三上学期所学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复习高三上学期所学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情景法。

五、教学准备PPT、教材、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1 课堂小游戏:猜成语。

1.2 利用画面呈现一副图片,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 复习与导入2.1 复习上学期所学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复习与导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2.2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 知识讲解与拓展3.1 利用PPT展示,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拓展。

包括词语的意义、词义辨析、语法知识等。

3.2 配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4 课堂练习4.1 分发练习题或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4.2 讲解并订正答案,解释一些易错的地方。

Step 5 情境教学5.1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5.2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6 课堂总结6.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掌握好重点和难点。

6.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绩进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课和复习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知识讲解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课堂练习和情境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绩进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2.掌握高考语文考试的解题技巧;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2.高考语文考试的解题技巧;3.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1.阅读理解题型: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作者观点题;2.完形填空题型:语法填空、词汇填空、逻辑填空;3.改错题型:语法错误、用词错误、标点符号错误;4.作文题型: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文学作品分析。

2. 高考语文考试的解题技巧1.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主旨大意题:先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节理解题:先读题干,再找到相关段落,最后找到答案;–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的信息进行推理;–作者观点题:找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完形填空题解题技巧:–语法填空: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填空;–词汇填空: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词义填空;–逻辑填空: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填空。

3.改错题解题技巧:–语法错误:根据语法规则找出错误;–用词错误:根据语境和词义找出错误;–标点符号错误: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找出错误。

4.作文题解题技巧:–议论文:明确观点,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说明文:清晰明了,逻辑性强,语言简练;–应用文: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体;–文学作品分析:深入剖析,观点独特,论证充分。

3.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1.阅读能力的提高:–多读好书,增加阅读量;–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2.写作能力的提高:–多写好文章,增加写作量;–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高考语文考试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对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解题技巧,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红楼梦》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

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需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叉贯穿,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

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创造”相提并论。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忱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二、解题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制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抱负、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语文复习课教案

语文复习课教案

语文复习课教案【4篇】复习课评课稿篇一一、课堂教学回忆薛教师执教的高三文科复习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从一个引例动身,让学生尝试作图和验证,得出学问要点,继而在此根底上连续讨论直线方程和轨迹等问题。

例题只有一个,但小题许多,题题递进,环环相扣,在此环节上教师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讲授和引导为辅,共同完本钱节课的整体教学内容。

二、课堂特色分析我听了薛教师的这节课认为本节课设计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加、亲自操作,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学问的过程,同时,也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和创新意识。

整体看来这节课的优点许多,很值得我去学习。

总结起来,也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意一个“渗透”——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德育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情怀联系在一起,借助古今中外数学史不惜把数学课上成政治课,却成为一堂蹩脚的课。

其实,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的教学,培育与熬炼学生知难而进的顽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养,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勤于思索的良好学风,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数学本质上的德育教育。

本课薛教师把这种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润物细无声”。

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能赐予急躁的引导。

但,在课堂上,处理第(3)小题其次问时,有一名男生利用圆的定义很奇妙地给出了轨迹方程,薛教师可能没有很好地把握表扬的时机,而是询问学生有否最终算出答案,显得有些匆促。

(二)坚持两个“原则”1、例题设计注意分层教学,坚持面对全体学生的原则。

题目母体来源于学生现有教辅书《全品》,却在原题根底上进展了分层递进的改编,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以学生的最近进展区为指向,充分敬重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共性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纳适合自己共性的方法进展学习制造了条件。

2、教学过程授人以渔,坚持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原则。

让学生深刻经受:通过作图和求解根本例题回忆学问构造——通过尝试深化学问内容——通过递进扩展学问联系,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而不是结果。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语言游戏
开展语言游戏如成语接龙、猜谜语等,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采访、调查等,让 其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语言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06 考试策略指导与 模拟测试
考试策略及答题技巧指导
熟悉考试形式和内容
了解高考语文的考试形式、题型、分值等,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 。
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注意名著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 描写等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名著往往有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要关 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理解作品的 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04 写作技能培养与 实践训练
写作基础知识回顾
写作的基本要素
01
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运用能力。
提升应试能力
针对高考语文的考点和题型进行有 针对性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 考试模式,提升应试能力和成绩。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复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 化常识等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文 化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高考语文的考点和知 识体系,包括语言文字运 用、文学常识、阅读理解 、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说明文写作
了解说明文的类型和特点;学 会运用定义、分类、举例等说 明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语 言的准确性。
应用文写作
熟悉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 和注意事项,如书信、通知、
演讲稿等。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
选择几篇优秀的学生 作品进行展示,让学 生欣赏和学习。
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作 品,促进交流和进步 。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进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进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核心知识点。

2.提升学生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策略。

2.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3.作文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3.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1.导入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文言文句式与句法。

(3)文言文阅读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导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来复习现代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分类。

(2)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方法。

(3)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论证方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做题,积累经验。

第三课时:作文1.导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好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我们来复习作文。

2.复习知识点(1)作文构思的方法。

(2)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技巧。

3.实战演练(1)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并写作。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作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修辞方法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在阅读或写作中运用;3.培养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修辞方法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优美的句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栖霞山上有古松千株,碧波壶中荡丰年”、“庐山谣带上一摊蓑衣冷清”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有何特点。

2.讲解(15分钟)(1)引出修辞方法的概念,解释为修辞手段和技巧,用以美化语言、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2)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描绘另一个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读者产生共鸣。

3)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容程度,以引起读者注意。

4)排比:使用相似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连续的修辞,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5)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陈述句的意思,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6)比较:通过比较来突出一种事物的某种特点。

7)对比:通过对比强调事物或观点的差异。

8)借代:用某个事物来代表某个概念或观点。

9)设问: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

(3)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方法。

3.运用(20分钟)(1)出示几段文字,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及达到了什么效果。

(2)请学生找出自己所读过的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些修辞方法。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赛的形式,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比赛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运用场景;2.查找并收集几个修辞方法的例子,进行分析。

五、板书设计: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 比较- 对比- 借代- 设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

主张“大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教学设计》,来自网!
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

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

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
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

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诗意浓郁。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

同时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

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5.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

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

即所谓的“家常风”。

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

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6.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

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现代散文序跋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