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掌握基本的化学术语,如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3.学会正确书写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
2.讨论主题: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讨论主题,如“化学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问题解决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严谨态度。
5.加强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进步,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类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课题: 1.1 化学真奇妙课标要求: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和兴趣。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的过程探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

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而转化为以后化学学习的驱动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通过生活禁言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

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

实验准备: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化学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设置化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供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化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化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理论性、应用性等。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1.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燃烧、沉淀、气体产生等。

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五、化学安全知识1. 教授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安全器材等。

2. 强调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的相互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一化学改变了世界阅读课本第2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实验是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和创造物质。

1.阅读课本第3页,图片说明了化学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人类?联想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答:略。

2.小组内讨论交流“活动天地”的问题。

答:略。

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略。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D)A.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A)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③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粮食产量提高;④汽车新能源与新型电池的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学习指导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结合教材第4页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的原物质是水、二氧化碳,变化后生成物质是氧气、有机物。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葡萄,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酒精。

③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铁锈。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小结: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组实验完成第5页的“活动天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哪些?是否一定都能观察出变化的现象?答:实验1: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2: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实验4:有蓝色沉淀产生。

1.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化学真奇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化学真奇妙

1.1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化学真奇妙”五个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来表演一个魔术,请一位学生用注射器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这个有趣的魔术都是老师通过化学上的知识实现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观察到出现红色的“化学真奇妙”五个字。

(通过参与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过渡】介绍化学在人类衣食住行的各方面的作用,同时补充现代科技方面的新成就。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联想生产、生活中的物品,思考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答案要点:天然材料有农作物、木材、水、石油、羊毛等;化学制品有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等。

【思考】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讲解】介绍化学在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环境保护、信息科学发展、生命过程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思考讨论】讨论分析图中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 教案1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 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中考考点)1、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认识化学反应中伴随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认识化学反应对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性。

P1:化学的作用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教学过程:一、感受化学化学改变和创造物质,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身边的化学P3 活动天地:寻找一下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思考: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衣食住行的情景图片及材料化学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食盐、粘土、矿石等制成衣服、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香水、洗涤剂、塑料、玻璃、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材料是我们进行生命探索、物理研究等的基础。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宏观: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改变微观:分子排列方式和分子间隔改变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P5①镁条燃烧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③锌粒中加稀盐酸④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并描述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反应前、反应进行中以及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银白色的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烟和白色粉末,放出大量的热。

烟:固体小颗粒飘在空中雾:小液滴飘在空中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氧化镁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3: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等现象2、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是化学变化吗?没有这些现象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吗?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教案(第二课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教案(第二课时)

奇妙的化学
教学过程:
导入世间万物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原子
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分子
你知道水分子有多大吗?你肉眼能看到水分子吗?
看不到
一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
通过描述,让学生认识微观粒子的微小。

如果我们把一个水分子放大来看,它是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O原子和两个H原子构成的
我们可以用H2O来表示水分子
而水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水分子构成的,所以
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又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
H、O原子还可以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氧分子(O2)氢分子(H2)
↓大量聚集↓
氧气氢气
所以说物质种类虽然多,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却很少,总共只有116种。

我们把同种原子称为一类元素。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化学情感教育)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的生平和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过程。

请你观察一下,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有什么样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1(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1(新版)鲁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工具,以便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教学。
6.学习指导资料: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指导资料,如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7.评价工具: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评价工具,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评价表等。这些评价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14.物质的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
15.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化学在工业生产、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1.化学的定义
-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研究的内容
-物质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物质制取和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8.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9.溶液的配制
-溶解:固体溶解于液体
-稀释:增加溶剂以降低浓度
10.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称量:准确测量质量
-溶解:固体溶解于液体
-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
-蒸馏:分离液体混合物
-萃取:利用溶剂分离混合物
11.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佩戴实验服和手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并会举例说明。

(2)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3)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自主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镊子,石棉网,镁条,锌粒,盐酸,酚酞,氢氧化钠,硫酸铜,火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殿堂,让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化学的奇妙世界吧!化
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二
、新课学习
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你知道吗?汽车轮胎、众多药物、各种塑料、包括你的书包和轮滑装备⋯⋯都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这让你难以置信吧?然而,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早已将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就是这么神奇,它能把石油、空气、食盐等极为普通的物质转变成功能各异的产品,它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知识在一个“纯天然”的地球上搭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人造世界。

自然界中的材料为天然材料,如石块、木材、棉花等,在化学的技术的作用下,能创造出丰富的化学材料,如塑料、合金、日用化学品、玻璃等。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如:大多数服装面料中都含有化学合成纤维,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将世界粮食产量提高了 40% 〜60%,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很多来自化学工业,现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材料大多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

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现代气息。

活动天地1-1 区别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A )
A.棉花、木材、大理石
B.木材、橡胶、塑料
C.羊毛、玻璃、不锈钢
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
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生活会回到远古时代,一切会从头开始]
如今,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

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如:化学合成功能材料、化学燃料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从钻木取火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新型材料的运用,越来越更好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纳米技术的尼龙绳、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可隔热的高分子材料等。

可见化学是改变世界的重要方式。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呢?
像光合作用,葡萄酿成酒,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活动天地1-2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1.点燃镁条。

实验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 3〜4mL 稀盐酸。


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4.取3〜4mL 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 4〜5 滴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
象:产生蓝色沉淀
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常现象是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通常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现象往往是形状、状态改变。


频:化学变化现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对比与联系
]
活动: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竹
编腐败爆炸升华
[竹编,升华是物理变化,腐败,爆炸就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如炸药、石油、煤炭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而绿色植物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起来。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食物、氧气、水等“原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同学们想过吗?从杯子中的水到遥远太空的恒星,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如果能有一种仪器把水分子放大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而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一定的角度排列成特定的空间形状。

O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化学上分别用符号H、O和H
2
氢原子和氧原子不仅能相互结合形成水分子,还能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用化学符号H
2和O
表示)。

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2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
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如图:用STM 技术拍摄的硅原子图像,用STM 技术将铁原子排列成“原子”二字,用STM 技术排列一氧化碳分子
课堂练习:
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B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2.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 )
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海水制镁
A.全部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②③④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案:主要区别: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方法: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纸被折叠,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纸张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
课堂小结:
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1.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2.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
【作业布置】
1.完成 P8 挑战自我。

2.收集与化学相关的信息,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教学反思】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要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
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