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起源

合集下载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嘿,咱今天来聊聊物联网这个神奇的玩意儿的发展历程!你知道吗?物联网的出现,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魔法大门。

还记得我之前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家新安装了一套智能家电系统。

当我走进客厅,灯光自动亮起,温度也调节得恰到好处,音响开始播放我喜欢的音乐,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这就是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一个小体现。

要说物联网的起源,那得追溯到上世纪末。

当时,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开始设想,如果能让各种物品都连接到网络上,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在最初的阶段,物联网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蹒跚。

技术的限制、高昂的成本以及人们对这一概念的陌生,都让它的推广困难重重。

但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物联网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扎根生长。

慢慢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普及,物联网迎来了新的转机。

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小巧、灵敏且价格实惠,这使得更多的设备能够接入物联网。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监测我们的健康数据,然后传输到手机上,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再后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崛起,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

海量的数据能够被快速处理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比如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收集车辆的行驶数据,然后进行智能调度,缓解交通拥堵。

如今,物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工厂,从智能医疗到智能农业,它的身影无处不在。

就拿智能农业来说吧,农民伯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了解土壤的湿度、温度、肥力等信息,精准地进行灌溉和施肥,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想象一下未来,当我们早上起床,牙刷会告诉我们刷牙的姿势是否正确;衣柜会根据天气和我们的日程安排,为我们推荐合适的衣服;汽车能够自动驾驶,并且提前规划最优路线。

这一切,都因为物联网的发展而变得可能。

不过,物联网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是一个大问题。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

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3、要有CPU;4、要有操作系统;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这一角度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赘述。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

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

1.2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1.2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 1999年至2003年,物联网方面 的工作局限于实验室中,这一 时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物品身 份的自动识别,如何减少识别 错误和提高识别效率是关注的 重点
• 2003年,“EPC决策研讨会” 在芝加哥召开。作为物联网方 面第一个国际会议,该研讨会 得到了全球90多个公司的大力 支持。从此,物联网相关工作 开始走出实验室
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 其次,物联网是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网络,其网络连接延
伸到了任何的物品和物品之间,这些物品可以通过各种信 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更为复杂的信息 交换和通信。
• 经过业界与学术界的共 同努力,2005年物联网 终于大放异彩。这一年,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 布了题为《ITU互联网报 告2005:物联网》的报 告,物联网概念开始正 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 在美国,IBM提出了“智慧 地球”的构想,其中物联 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9年1月,美国将其提升 到国家战略
通信模式
• 在我国,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中科院物联网技术 研发中心时指出并强调,要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把传 感技术发展起来
• 此后,我国官方对物联网的多次提议和众多规划表示我国物 联网的发展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小结
物联网的发展跟互联网是分不开的: • 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
• 在欧洲,2009年6月,欧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向欧洲议 会、欧洲理事会、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提 交了以《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为题的公告,其目的 是希望欧洲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领世界物联 网发展。
不是简单的 互联网的延伸
物联网将伴随新 的业务共同发展
物联网包括 多种不同的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第四次革命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第四次革命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第四次革命.首先我们来看看物联网的起源。

1991年英国剑桥大学特洛伊实验室的科学家,常常要下楼去看咖啡煮好了没有,但又怕影响工作,为了解决麻烦,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头,利用终端计算机的图像捕捉技术,以3帧/秒的速率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以方便科学家随时查看咖啡是否煮好,这就是物联网最早的雏形。

关于物联网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90年,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码农,他们每次敲完代码后都习惯到楼下的可乐售卖机上买上一罐冰可乐,可很多时候只能看着空空的可乐机败兴而回,这令他们十分苦恼,于是他们就把楼下的贩卖机连上网络,写了段代码去监视可乐机还有多少可乐,甚至可以看看是不是冰可乐。

卡内基梅隆大学也是人工智能的胜地,百度的前员工吴恩达和陆奇都是毕业于这个学校。

2015年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放出豪言:互联网即将消失,物联网将无所不能。

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是面向虚拟世界的信息共享。

PC互联网连接的是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连接的是手机。

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的连接,能够让信息在人和人之间畅通无阻。

互联网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信息地球村,所以说互联网的运营商不是电信运营商,也不是管道运营商,而是信息的提供商。

我们看互联网的巨头无一例外都是信息的提供商。

而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物联网连接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物,让信息和数据在人和物、物和物之间流动。

物联网更关注实体世界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组织、分工和协同,人本质上也是一种智能设备,所以说物联网具备社会化的团队属性,物联网的目标是要把这个实体世界联动起来,当然也包括虚拟世界,所以说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又远远超越互联网。

物联网会产生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肯定要找一个地方集中存储和处理,这就离不开云计算。

如果没有云计算,一台冰箱产生的数据都要部署独立一台后台服务器来接收数据,那其成本和便利性可想而知。

所以物联网时代云计算的作用就在于将海量数据集中存储和处理。

《物联网简介》课件

《物联网简介》课件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和融合 创新期。目前,物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种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推动着物 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 互通,提供智能化的家居生活体验。如 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
0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与技术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01
感知层
负责收集各种数据,包括传感 器数据、RFID数据等。
02
网络层
负责将收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 中心,由各种通信网络、互联
网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组成。
03
应用层
将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各种智能化应用,为用户
提供服务。
物联网的技术组成
传感器技术
用于数据采集的设备,包括温度、湿度 、压力、位移等传感器。
智能交通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交通工具的智能化 管理和运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 拥堵和事故。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等 。
智能工业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
智慧农业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 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农业 产量和品质。如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等 。
网络通信技术将更加高效和可靠
物联网需要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支撑其大规模应用,未来网络通信技术将不断优化 和发展。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的应用趋势
1 2
物联网将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物联网是一个非常新的词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提出,到了今天,也只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

而关于它的概念也并不是非常清晰。

在中国最普及的说法就是: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到电脑芯片里,然后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物联网简单的说,就是将世界上所有物品都连接到一个系统之下,实现物品的远程监控、定位跟踪、资源调配等等。

它的本质就是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物品与人、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万物都能够高度智能化,互联网将每一个物品都标识了身份,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成为主角。

具体来讲,物联网的目的就是对任何东西进行识别、定位,以及跟踪,因此,它就是建立了一种物品的信息档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档案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物联网有几个特点:第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联网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智能化,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具有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经过融合,然后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运算,最终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第二,感知化。

物联网的基础就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连接,没有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没有物联网。

因此,物联网中的“物”指的就是一切的物品,其中包括人、汽车、家居用品、工业产品等等。

什么叫做物联网?英文是: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

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但我觉得其中的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都很明确。

例如, Internet就是国际互联网,它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从本质上讲,它是由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组成的,那么国际互联网,其实也就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

而物联网,是指与物品的互联网,每一件东西都可以是物联网的节点,这就好比,现在的城市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就是节点,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节点连接到一起,网络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覆盖面。

虽然还未完全商业化,但已经开始被广泛关注的物联网,却是一项即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技术,正如美国科学家克里斯·卡马尔所说的:“如果你错过了汽车,请不要再错过物联网”。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

《万物互联—物联网》一、物联网起源1、1991年,英国剑桥的“咖啡壶事件”1991年,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常常要下楼去看咖啡煮好了没有,但又怕会影响工作,为了解决麻烦,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头,利用终端计算机的图像捕捉技术,以3帧/秒的速率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咖啡是否煮好。

1993年,作为首个X-Windows 系统案例,“特洛伊咖啡壶服务器”事件还被传到了网上,近240万人点击过这个名噪一时的“咖啡壶”网站。

这就是物联网最早的雏形。

2、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了“物联网”的构想,言指“互联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没有实现万事万物的互联,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预测不太可能实现,甚至有些荒谬,但是我保证这是本严肃的书,而绝不是戏言。

十年后我的观点将会得到证实。

”3、1998年,Ashton与MIT自动识别中心真正的“物联网”概念最早由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于1998年春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

当时根据美国零售连锁业联盟的估计,美国几大零售业者,一年因为货品管理不良而遭受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

Kevin Ashton作为宝洁公司前任营销副总裁对此有切身之痛,为避免由于商品太多、查补速度太慢而造成的销售损失,Kevin Ashton将RFID取代现在的商品条形码,使电子标签变成零售商品的绝佳信息发射器,并由此变化出千百种应用与管理方式,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和自动化。

在宝洁公司和吉列公司的赞助下,他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共同创立了一个RFID研究机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他本人出任中心的执行主任。

Kevin Ashton对物联网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MIT自动识别中心提出,要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物联网”。

物联网的起源以及应用场景

物联网的起源以及应用场景

物联网的起源以及应用场景1、起源与发展物联网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比尔•盖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中。

后来,在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提出了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系统的物联网构想;2009年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物联网科技;2、主要特点联网终端规模化:未来5~10年,联网终端的规模突破百亿大关。

感知识别普世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能折射出感知识别技术的发展,无所不在的感知识别将物理世界信息化,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高度融合。

异构设备互联化:各种类别的RFID、传感器、手机等利用无线通讯模块和标准通信协议,构建成自组织网络,并通过“网关”互联互通。

管理处理智能化:物联网将大数据整合,为上层行为应用提供智能支撑平台。

应用服务链条化:物联网技术覆盖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成为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3、应用前景物联网可以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发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下面就随着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

智能交通城市交通管理基本都是自发的,目前我国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占GDP约1.5%—4%。

物联网技术为交通运行和管理提供更透彻的感知维度;其次,它能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最后,它将交通更加智能化。

智能物流每年都有因为没有合适的库存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造成损失,损失高达930亿美元;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整个零售系统,不仅可极大提升供应链各步骤的效率,还可减少浪费。

利用物联网和无线射频识别网络设施支撑整个物流体系从而使客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最便捷、高效的享受物流服务。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将具有人员实时管理,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安防与逃生,能耗监测与节能控制,数据显示等功能。

智能建筑并非一个房间电器设备的智能管理,而是整个建筑或多个建筑中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协调统一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