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件烧伤讲课
合集下载
烧伤 ppt课件

.
3
皮肤的屈、最薄: 耳后、眉间、眼瞼。最厚:背部。
• 表皮层: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生 发层可不断产生新细胞。
• 真皮层:位于表皮深部,分乳头层和其下的网状 层。乳头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神 经纤维,包含司轻触觉的触觉小体和游离神经末 稍(痛觉)。
烧伤Burns
.
1
热烧伤
• 烧伤(burns)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
质、激光、放射线等物质所致的组织损害。
热烧伤(thermal injury)指热液(水、汤、 油等)、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 属体或固体(如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 害。
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引起.其他冠以病因 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Color Pearly white, Deeply tanned---strong acid burns
Surface Dry, with thrombosis of superficial vessels Focal tissue necrosis---strong alkali
Sensation Insensate surface Healing Require grafting
深二度烧伤
三度烧伤
.
11
一度烧伤First -Degree Burns
• 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
•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
• 3~7天脱屑痊愈。
.
12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Degree Burns
• Cause
• Color • Surface • Sensation • Healing
.
5
(二)急性感染期
外科学PPT课件烧伤

10
图1 成人体表各部所占%示意图
• 3个3 • 5,6,7 • 13,13,5+1 • 7,13 ,21
11
小儿烧伤面积测量
• 1、头大: 烧伤面积= 9+(12-小儿年龄)
• 2、下肢短: 烧伤面积= 46-(12-小儿年龄)
12
烧伤面积测量——手掌法
(Palm method for estimation burn surface area )
• 1、热力: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热金属
• 2、组织: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等,甚至肌肉、
骨骼等深层组织
• 3、损害:局部损害:渗出、坏死
•
全身损害:1)脱水休克(shock)
•
2)全身感染(infection)
•
3)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
4)多器官损伤(MODS)
5
一、伤情判断
45
烧伤创面暴露疗法(Exposure)
46
烧伤创面暴露疗法(Exposure)
47
烧伤创面包扎疗法(Dressing)
48
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 (Tangential Excision)
49
九、植皮术
(Skin grafting)
游离皮片移植
1. 刃厚皮片:含 表皮和部分真
皮乳头层,厚
度约
临床表现与诊断(Clinical feature)
P↑,脉细弱,心 音低弱,脉压变 小,Bp↓
呼吸浅、快 尿量减少
口渴难忍 烦躁不安 肢端凉,畏冷 Hct↑、低血钠、
低蛋白、酸中毒
37
烧伤休克的治疗 Fluid resuscitation
图1 成人体表各部所占%示意图
• 3个3 • 5,6,7 • 13,13,5+1 • 7,13 ,21
11
小儿烧伤面积测量
• 1、头大: 烧伤面积= 9+(12-小儿年龄)
• 2、下肢短: 烧伤面积= 46-(12-小儿年龄)
12
烧伤面积测量——手掌法
(Palm method for estimation burn surface area )
• 1、热力: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热金属
• 2、组织: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等,甚至肌肉、
骨骼等深层组织
• 3、损害:局部损害:渗出、坏死
•
全身损害:1)脱水休克(shock)
•
2)全身感染(infection)
•
3)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
4)多器官损伤(MODS)
5
一、伤情判断
45
烧伤创面暴露疗法(Exposure)
46
烧伤创面暴露疗法(Exposure)
47
烧伤创面包扎疗法(Dressing)
48
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 (Tangential Excision)
49
九、植皮术
(Skin grafting)
游离皮片移植
1. 刃厚皮片:含 表皮和部分真
皮乳头层,厚
度约
临床表现与诊断(Clinical feature)
P↑,脉细弱,心 音低弱,脉压变 小,Bp↓
呼吸浅、快 尿量减少
口渴难忍 烦躁不安 肢端凉,畏冷 Hct↑、低血钠、
低蛋白、酸中毒
37
烧伤休克的治疗 Fluid resuscitation
外科学_烧伤PPT

支气管炎,严重者可损伤肺实质 损伤机制:1. 热损伤 2. 窒息 3. 吸入毒性化学物质 程度分类 1。轻度 上气道(声带为交界)2。中度 下气
道 3。重度 肺实质 诊断 1。密闭环境受伤 2。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3。吸入大
量烟雾 4。 有意识丧失 症状与体征 1。面颈胸部深度烧伤 2。鼻毛烧焦,口腔粘
І度 (红斑性)
ІІ
浅
度
ІІ
水泡性 度
深
ІІ 度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征 感觉
伤及角质层, 透明层,颗粒 层,棘状层等 生发层健在
局部似红斑。轻度红, 微过
肿,热,痛,无水疱, 敏,
干燥,无感染
常为
烧灼
感
可伤及生发层, 水疱较大,去表皮后 剧痛
甚至真皮乳头 创面湿润,创底鲜红, 感觉
层
水肿
过敏
拔毛 实验
部位
头颈:发部 面部 颈部
双上肢: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躯干: 躯干前 躯干后 会阴
双下肢:双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中国新九分法
占人体表%
占儿童体表%
3
9+(12-年龄)
3
9
3
7
6
9х2 9х2
5
13
13
9х3 9х3
1
5*
9 х 5+1
21 (成年女性 9 х 5+1-(12-年龄)
13 臀部和双
浅度烧伤 深度烧伤
深度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 感觉 拔毛 温度 创面愈合过
征
实验
程
І度 (红斑性)
ІІ 度 水泡性
ІІІ 度 焦痂性
道 3。重度 肺实质 诊断 1。密闭环境受伤 2。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3。吸入大
量烟雾 4。 有意识丧失 症状与体征 1。面颈胸部深度烧伤 2。鼻毛烧焦,口腔粘
І度 (红斑性)
ІІ
浅
度
ІІ
水泡性 度
深
ІІ 度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征 感觉
伤及角质层, 透明层,颗粒 层,棘状层等 生发层健在
局部似红斑。轻度红, 微过
肿,热,痛,无水疱, 敏,
干燥,无感染
常为
烧灼
感
可伤及生发层, 水疱较大,去表皮后 剧痛
甚至真皮乳头 创面湿润,创底鲜红, 感觉
层
水肿
过敏
拔毛 实验
部位
头颈:发部 面部 颈部
双上肢: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躯干: 躯干前 躯干后 会阴
双下肢:双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中国新九分法
占人体表%
占儿童体表%
3
9+(12-年龄)
3
9
3
7
6
9х2 9х2
5
13
13
9х3 9х3
1
5*
9 х 5+1
21 (成年女性 9 х 5+1-(12-年龄)
13 臀部和双
浅度烧伤 深度烧伤
深度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 感觉 拔毛 温度 创面愈合过
征
实验
程
І度 (红斑性)
ІІ 度 水泡性
ІІІ 度 焦痂性
2024版《外科学》烧伤课件资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等。
对于需要辅助器具进行锻炼 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器具, 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使用。
定期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 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锻炼 计划,以达到最佳恢复效果。
2024/1/30
29
心理调适技巧分享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024/1/30
26
2024/1/30
07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CHAPTER
27
康复期评估指标介绍
烧伤面积和深度评估
通过测量烧伤面积和深度,了解烧伤严重程度, 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ABCD
2024/1/30
创面愈合情况评估
电烧伤
伤口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 深部组织损伤重,易并发血管、 神经损伤。
化学烧伤
由化学物质引起,伤口界限不清, 可继续向周围和深部组织侵蚀,
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
10
2024/1/30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标准
CHAPTER
11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2024/1/30
临床表现
烧伤后皮肤可出现红肿、水疱、焦痂 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休克、感染等。
深度烧伤创面,功能部位烧伤,烧伤后瘢痕 挛缩等。
全身情况不稳定,严重心、肺、肝、肾功能 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术前准备
术后处理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和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 植皮方法和时机。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及时处 理并发症。
【外科学学习课件】_烧伤

烧伤的计算
手掌法——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的
计算
中国新九分法:将全身体表分为 11个9%+1%
部位 头部 双上肢 躯干
双下肢
占成人体表% 1X9 2X9 3X9
占小儿体表% 9+(12-年龄)
18 27
5X9+1 46-(12-年龄)
发
3
面
3
颈项 3
双上臂 7 双前臂 6 双手 5
躯干前 13
躯干后 13
5. 烧伤全身性感染有哪些表现?怎样防治?
凡有呼吸道烧伤、已并发休克或/和重要 器官衰竭,按重度或特重度抢救处理。
4、吸入性损伤
热力—呼吸道烧伤 化学物质—呼吸道腐蚀、中毒
诊断:1、密闭环境
2、呼吸道刺激,咳炭末痰, 3、呼吸困难,哮鸣音 4、面、颈、口鼻周深度烧伤,
鼻毛烧伤,声音嘶哑
病理生理 及临床过程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二、感染期 三、修复期
这是人为的分期,三期之间互相重叠、 互相影响。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高
血浆样液体渗出
皮肤失去屏障功能
组织水肿
水、电解质、蛋白质丧失 血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 低钠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低蛋白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渗出一般持续36~48小时 伤后3~4小时急剧、伤后8小时达高峰
附:植皮术
自体皮肤移植
游离皮片移植
皮瓣移植
•皮片不带血供。 •要求受区创底 血液循环好。
•术后局部加压、 制动。
由带有血供的皮肤 与皮下组织组成。 适用于伴肌腱、神 经、血管裸露或基 底血运差的创面。
游离皮片移植
按皮片厚度分为: • 刃厚皮片 • 中厚皮片 • 全厚皮片
手掌法——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的
计算
中国新九分法:将全身体表分为 11个9%+1%
部位 头部 双上肢 躯干
双下肢
占成人体表% 1X9 2X9 3X9
占小儿体表% 9+(12-年龄)
18 27
5X9+1 46-(12-年龄)
发
3
面
3
颈项 3
双上臂 7 双前臂 6 双手 5
躯干前 13
躯干后 13
5. 烧伤全身性感染有哪些表现?怎样防治?
凡有呼吸道烧伤、已并发休克或/和重要 器官衰竭,按重度或特重度抢救处理。
4、吸入性损伤
热力—呼吸道烧伤 化学物质—呼吸道腐蚀、中毒
诊断:1、密闭环境
2、呼吸道刺激,咳炭末痰, 3、呼吸困难,哮鸣音 4、面、颈、口鼻周深度烧伤,
鼻毛烧伤,声音嘶哑
病理生理 及临床过程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二、感染期 三、修复期
这是人为的分期,三期之间互相重叠、 互相影响。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高
血浆样液体渗出
皮肤失去屏障功能
组织水肿
水、电解质、蛋白质丧失 血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 低钠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低蛋白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渗出一般持续36~48小时 伤后3~4小时急剧、伤后8小时达高峰
附:植皮术
自体皮肤移植
游离皮片移植
皮瓣移植
•皮片不带血供。 •要求受区创底 血液循环好。
•术后局部加压、 制动。
由带有血供的皮肤 与皮下组织组成。 适用于伴肌腱、神 经、血管裸露或基 底血运差的创面。
游离皮片移植
按皮片厚度分为: • 刃厚皮片 • 中厚皮片 • 全厚皮片
第六节-烧伤(执业医师)PPT课件

.
5
烧伤深度的识别
➢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 部红肿明显,有水疱形成,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 润、潮湿、疼痛明显。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 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 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 Ⅲ°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去疱皮后 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 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 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常有瘢痕增 生。
.
9
(一)伤情判断
➢ 5.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体液渗出是逐步的,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 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 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 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烧伤早期的 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
.
10
(一)伤情判断
.
6
烧伤深度的识别
➢ Ⅲ°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 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甚至 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肤坏死后 形成焦痂,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 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 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
.
7
(一)伤情判断
➢ 3.烧伤严重性分度
➢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以下。
¤
.
8
(一)伤情判断
”。因其致伤因素不单 纯由于热力,燃烧时的烟雾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 可被吸入深达肺泡,这些化学物质具有局部腐蚀和 全身中毒作用,故称“吸入性损伤”。
➢ 诊断:①燃烧现场相对密闭②呼吸道刺激,咳出炭 末痰,呼吸困难,肺部可有哮鸣音③面、颈、口鼻 周常有深度烧伤,鼻毛烧伤,声音嘶哑。
第十三章 烧伤、冷伤

(一)临床表现
• IV°冻伤 伤及肌肉、骨骼等组织,甚至肢体干性坏疽。 对复温无反应,感染后变成湿性坏疽,中毒症状严重。治 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残废。 • 全身冻伤始起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等表现; 继而出现肢体僵硬、麻木、幻觉;继之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严重者可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
(二)治疗
2.防治感染
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局部:正确处理创面,祛除感染灶 全身: 合理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 全身支持疗法 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时纠正休克 污染重或有深度烧伤者,应注射TAT
3.营养支持
①补充足够热量; ②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纤维素的食物。 ③必要时静脉高营养; ④适量输全血、血浆或清蛋白。
二.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以强酸类、强碱类或磷等化学物质致伤为 多见。
1.损害特点
损害进行性加重
2.急救要点
• 宜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 • 中和剂因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加重烧伤,不主张 使用
第三节
冷 伤
• 低温寒冷引起机体的损伤,统称为冷伤。依损伤 的性质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 类。
一、非冻结性冷伤
5.焦痂的处理
• 影响呼吸、血运的焦痂应立即纵行切开 • 去痂方法: 切痂、削痂、剥痂
6.植皮
• 植皮:消治休克 • 补什么?(液体种类) • 补多少?(液体用量) • 如何补?
(1)液体的种类
• 晶体液: 平衡盐溶液:首选,能纠酸又避免高氯血症 等渗盐水 等渗碱性溶液:用于血红蛋白尿或酸中毒时 • 胶体液 血浆、白蛋白:首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全血:用于深度烧伤伴有贫血时 右旋糖酐、代血浆:用量不宜超过1500ml
1、急救 ①快速复温,使用38~42℃恒温水浸泡伤肢,冻僵 者全身浸泡。15~30分钟后,使体温迅速提高而 接近正常,指端甲床潮红且有温感。 ②如无复温条件,可利用常人腋窝、胸腹部。 ③快速复温后,应在22~25℃室内继续保暖,卧床 休息。 ④不能口服者可静脉输入加温至37℃的葡萄糖液, 能量合剂等,并防治休克。⑤对心跳呼吸骤停要 施行复苏术。
烧伤外科学PPT课件

家属互助
鼓励家属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共同应对困难。
05 烧伤预防与公众教育
烧伤的预防措施
家庭安全
公共场所安全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使用明火,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安装烟雾报警器 等。
提高对公共场所安全的意识,如注意 热水、热食物、热蒸汽等潜在烫伤源。
工作场所安全
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使用防护 装备,了解潜在的火灾和热源等危险 因素。
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04 烧伤患者的护理与心理支 持
护理要点
创面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敷料,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
采用药物、物理等方法减轻患 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营养计划, 保证充足营养摄入。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安全感。
公众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烧伤风险的 认知,了解烧伤的严重性和预防
措施。
减少意外伤害
通过教育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降 低烧伤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促进健康行为
教育公众养成安全的生活习惯和行 为,预防烧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烧伤急救知识的普及
急救流程
教育公众了解烧伤急救的基本流 程,如迅速脱离热源、冷敷、清
。
抗生素治疗
对于烧伤患者,可能存在感染 风险,应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
进行治疗。
植皮手术
对于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可 能需要行植皮手术进行治疗,
以促进创面愈合。
功能康复
在创面愈合后,应进行功能康 复训练,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功
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ІІІ 度 焦痂性
伤及全皮层, 创面苍白或焦黄呈碳
甚至皮下脂肪, 化,干燥,皮革样,
肌肉,骨骼
多数部位可见粗大栓
塞静脉支
疼痛 不痛 消失 , 且易 感觉 拔除 迟钝
局部发 凉
3~4周后焦痂 脱落,需植皮 后愈合,遗留 瘢痕或畸形
吸入性损伤
肺泡表面积为40-80平方米,是体表面积25倍 概念:吸入热和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所致的化学性气管炎,
烧伤面积的估算
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还有十 分法,常用九分法,wallace九分法等, 手掌法:不论性别,年龄,病人并指 的掌面占体表面积1%。
伤情判断与分类
烧伤面积的估算
Rule of Nines
Rule of Palm
Patient’s palm equals 1% of his body surface area
2~3天内症 状消退, 3~5天痊愈, 脱屑,无瘢 痕
浅 可伤及生发层,水疱较大,去表皮 剧痛 痛
ІІ 甚至真皮乳头 后创面湿润,创底 感觉
度层
鲜红,水肿
过敏
温度 增高
如无感染 1~2周痊愈, 不留瘢痕
深 伤及真皮网状 表皮下积薄液,或 疼痛, 微
ІІ 层 度
水疱较小,去表皮 感觉 痛 后创面微湿,发白, 迟钝 有时可见许多 红
皮肤组织正常解剖
Two layers
Epidermis Dermis
皮肤各度烧伤深度示意图
Jackson著名烧伤皮肤三带理论
烧伤深度经典分类
烧伤深度分类
采用三度四分法
I。 Superficial 浅II。 Partial Thickness 深 II。 III。 Full Thickness
色小点点或细小血
管支,水肿明显
局部 温度 略低
一般3~4周 后痊愈,留 瘢痕
伤及全皮层, 创面苍白或焦黄呈 疼痛 不 甚至皮下脂肪,碳化,干燥,皮革 消失 ,痛 肌肉,骨骼 样,多数部位可见 感觉 且
局愈合,
临床对各度烧伤的鉴别方法
深度
І度 (红斑性)
ІІ
浅
度
ІІ
水泡性 度
深
ІІ 度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征 感觉
伤及角质层, 透明层,颗粒 层,棘状层等 生发层健在
局部似红斑。轻度红, 微过
肿,热,痛,无水疱, 敏,
干燥,无感染
常为
烧灼
感
可伤及生发层, 水疱较大,去表皮后 剧痛
甚至真皮乳头 创面湿润,创底鲜红, 感觉
层
水肿
过敏
外科学课件烧伤讲课
烧伤概念(burn)
一般系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 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 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 伤,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伤及 皮下或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 甚至内脏,除热力外尚有电能,化学,放 射线等所引起烧伤,其中热力占85-90%.
支气管炎,严重者可损伤肺实质 损伤机制:1. 热损伤 2. 窒息 3. 吸入毒性化学物质 程度分类 1。轻度 上气道(声带为交界)2。中度 下气
道 3。重度 肺实质 诊断 1。密闭环境受伤 2。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3。吸入大
量烟雾 4。 有意识丧失 症状与体征 1。面颈胸部深度烧伤 2。鼻毛烧焦,口腔粘
晶体:NS
5%G.N.S 林格 乳酸林格等
胶体:血浆 全血 红细胞 白蛋白 低右等
水分 5%G.S
10%G.S
烧伤休克
公式1 第一个24h 成人 面积(ІІ--ІІІ度)х体重kg х 1.5 +生理量2000~3000ml 儿童 面积х体重х 1.8+体重х 80ml 婴幼儿 面积х体重х 2.0+体重х 100ml 晶胶体比为1:1 或2:1 第一个8h 晶胶总量一半+1/3生理量 第二个8h 晶胶总量的1/4+1/3生理量 第三个8h 同第二个 8h
膜烧伤 3。 声音嘶哑 4。碳末痰 5。呼吸困难等
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 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伤后48h内,低血容量 性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伤后2~3h最为急剧, 8h达高峰 强调休克期平稳渡过,否则给后续治疗带 来极大困难
2. 感染期 烧伤创面脓毒症(burn wound sepsis)概念 a) 临床症状:发热,精神症状改变 b) 痂下组织菌量大于100000/g c) 邻近正常组织或深部未烧伤创面组织受到侵袭
拔毛 实验
痛
温度 微增
创面愈合过程
2~3天内症状 消退,3~5天 痊愈,脱屑, 无瘢痕
痛 温度增 如无感染1~2
高
周痊愈,不留
瘢痕
伤及真皮网状 层
表皮下积薄液,或水 疱较小,去表皮后创 面微湿,发白,有时 可见许多 红色小点 点或细小血管支,水 肿明显
疼痛, 微痛 感觉 迟钝
局部温 一般3~4周后 度略低 痊愈,留瘢痕
部位
头颈:发部 面部 颈部
双上肢: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躯干: 躯干前 躯干后 会阴
双下肢:双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中国新九分法
占人体表%
占儿童体表%
3
9+(12-年龄)
3
9
3
7
6
9х2 9х2
5
13
13
9х3 9х3
1
5*
9 х 5+1
21 (成年女性 9 х 5+1-(12-年龄)
13 臀部和双
3. 修复期 创面处理
烧伤死因
感染 吸入性损伤 多脏器功能衰竭
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应激性溃疡 ARDS MODS MOF
烧伤休克
儿童10%,成人15%均可发生休克
临床表现 a.心率 b.血压c.呼吸d.尿量e.口渴f.烦 躁g.肢温等
治疗 补液公式众多如Evans, Brooke, Parkland, 三军大,瑞金,304医院等等
浅度烧伤 深度烧伤
深度
І度 (红斑性)
ІІ 度 水泡性
ІІІ 度 焦痂性
临床对各度烧伤的鉴别方法
损伤深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特 感觉 拔
征
毛
实
验
伤及角质层, 局部似红斑。轻度 微过 痛
透明层,颗粒 红,肿,热,痛, 敏,
层,棘状层等 无水疱,干燥,无 常为
生发层健在 感染
烧灼
感
温度 创面愈合过 程
微增
7* 足各占6%)
烧伤深度的识别
一. 复习正常皮肤结构与功能
1. 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体重14-17% 2. 皮肤厚度不同,最薄:眼睑,耳后,最厚:手掌,足
底,背部。 3.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a 表皮可分生发层,颗粒
层,透明层,角质层四层(有的不具备)其中生发层和 角质层是表皮的基本结构。生发层可不断产生新的细 胞,角质层则具有重要防御机能。b 真皮分乳头层和 网状层。乳头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毛细管和 神经纤维。c 皮肤的附属结构:毛发,皮脂腺,汗腺 4. 功能:保护体内组织,排泄废物,调节体温和感受冷, 热,痛,触与刺激以及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