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调整技术说明书-整车控制器
轻型载货汽车装配、调整、验收技术条件

3.2.1各零部件紧固连接要求
a)凡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中,对紧固件连接有紧固扭矩要求的部位,应全部按要求进行紧固,并用扭力扳手进行检查,不得有松动现象;没有紧固扭矩要求的紧固件,其应符合Q/XXB014的规定。
b)用开口销、销钉、钢丝等措施防松的螺纹紧固联接,紧固时只能用拧紧的方式保证孔、槽对正,然后穿销锁紧;而不得用拧松的方式对正孔、槽,穿销锁紧。
本标准不适用于皮卡类载货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1.24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应符合QC/T 29104中合格品的规定,测试方法应按QC/T 29105的规定。
3.1.25同一台车上的所有轮胎的生产厂家、型号、花纹应一致,应满足动平衡的要求。
3.1.26备胎升降器应工作灵活,其锁紧应牢固可靠,不得松旷。
3.1.27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汽车入库时,应附带有质检部门签署的产品合格证。
3.2.2.4.2用前束仪调整
适合前轮距为1435 mm±100 mm或前轮内宽1100 mm、外宽1900 mm的汽车。
a)汽车下线后,沿前束仪导向轨,将被调汽车缓缓开至前束仪的两滚筒上,使两车轮分别处于两侧滚桶的中间,汽车朝正前行驶方向停稳,处于空档状态。
b)动态前束仪操作员打开上推盖,操纵按扭启动设备。
qfta065200211附录a提示的附录工作液的加注要求序号工作液加注部位工作液用量工作液名称发动机燃油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发动机增压型非增压型润滑油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发动机冷却液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水泵轴轴承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离合器分离轴承座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变速器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传动轴滑动叉及万向节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中间传动轴贮脂仓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变速操纵机构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0后钢板弹簧销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1后桥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12转向器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13轮毂轴承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4前轴主销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5转向拉杆各球头销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6制动液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17门锁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8玻璃升降器详见使用说明书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19蓄电池电极详见使用说明书详见使用说明书20风窗洗涤器详见使用说明书常温
上海电驱动EC1181C系列控制器装配手册

上海电驱动控制器装 配 手 册上海电驱动EC1181C系列控制器2013年5月6日V1.0版目 录一、 控制器结构一般介绍 (3)二、 控制器本体装配要求 (3)三、 电缆装配介绍 (4)四、 冷却循环系统装配介绍 (7)五、 整车装配及调试注意事项 (8)一、 控制器结构一般介绍控制器接口说明二、 控制器本体装配要求1. 布置控制器相对位置要求:以整车底盘为参照,控制器水平安装于支架上,接线方向朝车身两侧或后方,避免迎风方向出线,高度高于车底盘。
另外,控制器尽量靠近电池,节约布线长度;顶部预留检修空间约150mm (确保工具可操作);信号接口、水管侧预留装配空间约150mm 。
整车推荐装配位置前 后水管AC/DC 接线信号接口支脚铭牌警示标识钢印区备注:√ 为推荐安装方式× 为不推荐安装方式2. 减振固定要求:控制器与整车支架连接增加减振垫,如下图所示。
三、 电缆装配介绍1. 工具准备: ·扭矩扳手2. 线束安装: ·拆卸箱盖用M5套筒扳手依次拧下箱盖上的所有螺钉,取下箱盖妥善放置,防止异物进入。
减振垫整车支架·线缆安装·AC 电缆安装UVW分别拧下控制器上的线缆防水塞螺帽和橡胶塞,相应穿插到线缆上。
在W 相安装螺柱上涂2~3个螺牙的紧固胶,将W 线缆穿过线缆防水塞接插到极板上,用M6(Q320)法兰螺母拧紧,拧紧力矩为8N.m , 拧紧橡胶塞和防水塞螺帽,力矩约为22 N.m 。
屏蔽线暂不装。
在V 相安装螺柱上涂2~3个螺牙的紧固胶,将V 线缆穿过线缆防水塞接插到极板上,用M6(Q320)法兰螺母拧紧,拧紧力矩为8N.m , 拧紧橡胶塞和防水塞螺帽,力矩约为22 N.m 。
屏蔽线暂不装。
在U 相安装螺柱上涂2~3个螺牙的紧固胶,将U 线缆穿过线缆防水塞接插到极板上,用M6(Q320)法兰螺母拧紧,拧紧力矩为8N.m , 拧紧橡胶塞和防水塞螺帽,力矩为约22 N.m 。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编写大纲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底盘、电气、内饰、调整、质检)一、指导思想《汽车装配与调整》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针对于高技能汽车装调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装配钳工》等课程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汽车装调工艺文件识读与填写、汽车整车和主要总成装调工艺、汽车性能检测和质量检查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为了确保教材质量,应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设计、组织教材结构和内容。
要打破传统教材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内容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
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要体现建构主义、情境主义的先进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与汽车修理工岗位群的基本能力相结合,内容与职业素质养成相贯通。
要建立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装配过程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的内容体系,力争编写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创新体现及要求(一)创新体现根据该课程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该教材的创新点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材的总体设计上:为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指导思想,安排设计了5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有分属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在每个课题的结束有具体故障为载体的实训项目(详见目录)。
本教材要以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单元,围绕每一项任务要求来组织编写。
同时在编写中要注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训场所为依托,以操作技术为核心,以具体训练项目为途径,教、学、做连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2、从教材的内容上:要更加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高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汽车装配工艺技术

3、装配的紧固性。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 达到规定的扭矩要求。应交叉紧固的必须交叉紧 固,否则会造成螺母松动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螺纹联接严禁松动现象,不过,过紧会造成螺纹 变形、螺母卸不下来。 4、装配的润滑性 按工艺要求,凡需润滑的部位必须加注定量的润 滑油或润滑脂。对发动机来说,如果润滑油过少 或漏加,发动机运转起来,很快会造成齿轮磨损 或拉缸现象,直到整机损坏;加注过多,发动机 运转时润滑油很容易窜到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积 碳;因此加油量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
13、加注油料。 给油箱加注柴油,中后桥减速器加注润滑油, 两边轮毂加注润滑油,注意加注油料是应按照工 艺要求加注,不能多加或者少加。最后,做好加 油标记,涂抹绿漆。 14、分装及安装翼子板。 根据工艺要求分装好翼子板,然后把翼子板安装 到翼子板支架上面,打紧螺栓。在安装过程中要 保护翼子板漆面不得有磕碰、划伤。牵引车安装 侧标志灯。
七、装配的注意事项 1、对于长圆孔连接件,一般要加平垫片,且 平垫片放于长圆孔一侧。 2、对于超过四个孔的连接件,需进行对角紧 固,最先紧固的螺母最后还应复紧。 3、对于圆孔与长圆孔同时存在的件,应先紧 圆孔端,后紧长圆孔端。 4、为保证整车美观性,管束与电线束应避免 交叉。 5、管线束过梁或者与梁接触时,必须用护套 和蛇形护套。
3、装贮电瓶箱 安装电瓶箱总成时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 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 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检查传动轴油漆无 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 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
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吊链从后桥下面穿过去并固定在另一侧 的吊链上面;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端,打紧 螺栓,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吊链。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装配与调试技术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装配与调试技术在汽车工业中,装配与调试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一技术涉及到汽车各部件的组装和各系统的调试,直接影响着汽车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从汽车装配和调试两个方面来探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装配与调试技术。
一、汽车装配技术汽车装配技术是指将各个部件组装到一起,构成整车的过程。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与原则。
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程对各个部件进行分类和归档,确保每个部件有序地被安装到正确的位置。
其次,要注意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和连接,保证装配的精度和质量。
最后,需要对装配过程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装配的车辆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要求。
在汽车装配技术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工具。
首先,需要熟悉汽车组装的流程和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需要掌握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螺丝刀、扳手、千斤顶等,以及各类测试仪器和测量工具。
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与其他装配人员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汽车调试技术汽车调试技术是指将装配完成的汽车进行各项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汽车安全可靠、性能良好。
汽车调试包括发动机调试、底盘调试、车身调试等多个方面。
发动机调试是汽车调试中的核心环节。
在发动机调试过程中,需要检查发动机的运转是否平稳,油耗是否合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是否正常。
同时,还需对发动机的排放进行检测,确保汽车的环保性能达到要求。
底盘调试是指对汽车底盘系统进行各项调试工作。
其中包括悬挂系统的调试,如检查悬挂系统的弹性和阻尼是否正常,车身是否平稳。
还包括制动系统的调试,如检查制动器的灵敏度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标准。
此外,还需要对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进行调试,确保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车身调试是指对汽车车身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和调整。
这包括对车身结构的检查,如检查车身的密封情况和抗风险能力。
还包括对车身外观和内饰进行调试,确保汽车的外观美观、内部舒适。
汽车装配与调整单元一 汽车总装配基础知识

三、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
1.汽车装配应确保完整 将所有零部件、总成全部装上,不得有漏装现象。 2.装配的方法应统一 “三统一: 即两车间装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车间装的同 种车型统一、同一工位作的同样车型统一。 3.装配的联接应紧固 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扭矩紧固, 并严禁松动现象,同时应避免拧紧过度而造成螺纹变形。 4.相互摩擦的零件装配应保证良好的润滑性 凡是相对接触运动件的摩擦部位必须按工艺要求加注定量 的润滑油或润滑脂,以减轻其磨损、减小摩擦阻力。
工作时间K取0.95,计划期的产品产量N,除应根据生产纲领
规定的出产量计算外,还应考虑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废品和备
品的数量。
(2)进行工序同期化 所谓工序同期化,就是根据流水 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和组织措施来调整各工位的单件 生产时间,使它们等于节拍或节拍的倍数。
(3)“瓶颈” 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 叫做“瓶颈”。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 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在有些情况下, 如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 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3.整车检测线 (1)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主要检测车轮前束和外倾角。 (2)车轮侧滑量检测:是动态检测前轮前束与前轮外倾 的配合是否合适,并检查悬架的几何特性。 (3)转向角检测:检测汽车转向轮的左、右最大转角。 (4)前照灯检测:检查前照灯发光强度及调整前照灯远 光光束照射位置。 (5)制动性能检查:通过检测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确定 行车制动系及驻车制动系的工作是否正常。 (6)动力传动系统检查及车速表校验:主要是通过换挡 加速检查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1、M类机动车辆 M类车辆是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M类 车辆分为M1、M2和M3三类,如表1-4所示。
整车装配力矩控制管理办法

x x x x x x汽车有限公司(xxxxxxx部)规程性文件文件名称:整车装配力矩控制管理办法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版本号: A/0发文单位:(文件发行章)编制:审核:标准化:批准:规程性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整车装配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生效日期:版次:A/0 页码:1 ,共11页(文件会签记录)制定/修改内容说明新编文件发放/适用范围集团制造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研究院、各制造公司文件会签栏会签部门会签人会签部门会签人(文件制定/修改情况记录)版次制定/修改内容摘要制定/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A/0规程性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整车装配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生效日期:版次:A/0 页码:2 ,共11页1.目的1.1 对整车装配力矩进行控制,确保联接件的质量稳定。
2. 范围2.1 适用于整车装配力矩的操作控制和质量/工艺部门对装配力矩控制的监控。
2.2 适用于集团制造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研究院,各制造公司。
3. 术语和定义3.1 关键力矩:指零部件拧紧装配失效模式影响整车行驶安全的力矩。
在FMEA分析时,其失效严重度等级为 9-10 级。
3.2 重要力矩:指零部件拧紧装配失效模式影响整车零件或系统的功能丧失,但不影响整车行驶安全的力矩。
在 FMEA 分析时,其失效严重度等级为 5-8 级。
3.3 预紧:指采用设定力矩值小于产品设计力矩值的工具,进行拧紧装配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工具设定力矩值为设计力矩值的80%及以下。
3.4 紧固:指采用拧紧工具以设计力矩值为目标值的拧紧方法。
3.5 复紧:指采用产品设计力矩值设定的工具,再次对已完成紧固的螺纹副进行紧固的装配方法。
3.6 力矩检验方法(紧固法):用检测扳手对已紧固的螺纹副进一步紧固,缓慢的在扳手手柄上施力,当螺栓/螺母产生微小的转角时,读出检测扳手显示的力矩值。
3.7 动态力矩:在紧固件被紧固时测的峰值,通过力矩设定的方法赋予在装配工具上,也可用力矩测量仪器在装配过程直接测量得到。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类型:修课方式:编写人:编写系部:审核人:制定时间: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2.开课时间:第2-2学期3.学时/学分数:56学时/XX学分4.课程类型:核心专业课5.授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二课程定位以及性质《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是本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1、机械装配分类2、汽车装配的组织形式3、发动机装配工艺4、变速器的装配工艺5、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6、汽车检测线7、汽车检测项目及标准8、汽车调试技术2.前导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汽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后续课程:《质量工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三课程目标描述(一)能力目标描述1、了解汽车装配工艺分类;2、掌握汽车互换性装配技术要点;3、能够对活塞、连杆分组装配的活塞销进行分组检测;4、掌握调配法、修配法装配技术技巧,能够解答装配工艺尺寸链;5、能够调整主减速齿轮啮合和轴承轴向游隙;6、能够对汽车转向、制动、灯光进行调试操作。
(二)知识目标描述1、了解汽车装配的分类和组织形式2、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特点3、了解自动变速的装配特点4、熟悉汽车总装配的工艺路线。
5、了解汽车检测的有关工艺。
6、了解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7、了解汽车检测后的调试工作。
8、了解汽车的整车检测标准。
(三)素质目标描述1、培养学生汽车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2、使学生能够根据工艺文件要求,对汽车整车及部件进行调试;3、学生能够对汽车整车进行检测,保养,维护;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5、技术资料的使用和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编号章节课程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建议学时其他1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概述1了解汽车总装配基础知识;2、掌握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所需编制文件;3.简单了解几种主要汽车总装配线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XT-GA10-XX-XX GA10项目
装配调整技术说明书
整车控制器总成
编制:叶华春
审核:
批准:
2018年1月22日
1.安装示意图
2.装配零部件明细表
序号零件号零件名称单车数量
0 S1*******AA 整车控制器总成1
1 SQ32006 六角法兰面螺母_M64
3.装配详细描述及技术要求:
将整车控制器用四个M6的六角法兰面螺母固定在整车控制器安装支架上,拧紧力矩为7±1 N.m。
4.注意事项
1、安装时请按上图正确放置整车控制器,安放不正确时将影响线束安装。
2、请按要求力矩拧紧螺母。
0
固定螺母
VCU固定螺母1
VCU安装支架VCU安装螺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