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静谧.(mì)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枯涸.(ɡù)清冽.(liè)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ɡ)栖.息(qī)高邈.(mi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望繁密轰轰烈烈垂垂暮老B.笼罩颤抖淅淅沥沥查言观色C.懊丧遗撼时隐时现身漂异乡D.架接褪尽祸不单行荒草萋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B.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正当青春年少,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吧!C.你说话和气一点行不行?老是这样咄咄逼人....,谁还愿意跟你交流呢?D.这鬼天气,淅淅沥沥....的雨还停不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9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庆祝教师节活动。
B.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
C.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
D.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成都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真理。
B.这个可爱的小姑娘长得很像她爸爸。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
(10分).(1)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3),则极为神速。
(沈括《活板》)(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种情境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写“,”。
(6)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7)吊古伤今,很多诗人借此抒发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就像唐代的陈子昂中《登幽州台歌》中“,”把这种孤傲高耸的悲情渲染到极致,把个人的无力感放到最大,让人唏嘘。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8分)尼摩船长还没有出来,小艇先载了康塞尔和我,把我们送到陆地上去。
地上的土质跟前面一样,是火山形成的。
到处都是火山喷发物,火山岩,玄武岩的遗迹,但我没有看见喷出这些岩石来的火口。
这里跟前面一样,有无数的鸟类给南极大陆这一部分添了生动活泼的气象。
但同时跟我们一齐领有这块土地的,还有一大群海中哺乳类动物,这些动物拿它们的温和眼光盯着我们。
(1)以上文段中的“我”叫,身份是。
(2分)(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被动句:(2分)(3)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哺乳动物”指什么?②这些“哺乳动物”为什么“拿它们的温和眼光盯着我们”?(4分)3.某学校开展“杜绝浪费,节俭养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2分)(1)下面是德育处郭主任在本次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8 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甲】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乙】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丙】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进行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可打印】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ái) 惧惮.(dàn) 掳.去(lǔ)B.伛.身(yǔ) 凹凼.(dàng) 颔.之(hán)C.粗拙.(zhuó) 愧怍.(zuò) 自矜.(jīn)D.疮.疤(chuāng) 攥.着(zuàn) 涎.水(xiá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澄清云宵抖擞喜出忘外B.莅临分歧诀别荫蔽花枝招展C.静谧宿儒和霭奥密小心翼翼D.质仆私塾烂漫烘托人生鼎沸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桃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理解: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花儿们“争相斗妍”的繁荣景象。
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B.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D.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烂漫诀别小心冀冀喜出望外B.热忱烦杂花团锦簇人声鼎沸C.嘹亮感慨翻来覆去自做主张D.攥着莲蓬咄咄逼人各得其所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86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日做客某省电视台,她虽然已经73岁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气质不凡。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出发了。
D.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复沓B.①互文、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对偶C.①比喻②对偶③夸张④对偶D.①互文、对偶②顶真③拟人④复沓6、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quán shì()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乙】艰难方显勇毅,mó lì()始得玉成。
我们克服疫情影响,___________(统筹,统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丙】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___________(驱赶,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quán shì( )mó lì( )(2)给【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的词语注音。
阴霾..( )..( )承载(3)从【乙】【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两文字的空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默写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 。
(韩愈《晚春》)(4)人生难免经历挫折和失败,千万不要灰心,因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到的“_______ ,______”告诉我们困境中常常蕴含希望的哲理。
(5)《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轻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琢.磨zhuó譬.如pì小心翼.翼yì咄.咄逼人duóB.狭隘.ài 绽.开zàn 参差.不齐cī花团锦簇.cùC.热忱.chén 浸.满qìn 气喘吁.吁xū人迹罕.至hǎnD.硬.朗yìng 抚.弄fǔ拈.轻怕重niān 刚直不阿.ē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缈怂勇慷慨大方神采奕奕B.坍塌狭隘油然而升小心翼翼C.博学分歧水波粼粼大相径廷D.嘹亮高邈人迹罕至花团锦簇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得知考试成绩,小明伤心极了,眼泪淅淅沥...沥.,连饭也吃不下。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一、 (共12分, 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竹篾(miè) 亵(xiè) 玩 忍俊不禁 颠沛流离B. 修葺(róng) 孱.(càn)头 天崖.海角 诲.人不倦 C. 吞噬(shì) 猥.(wěi)琐 千钧重负 以身.作则 D. 告罄(qìng) 毋.(wú)宁 海市蜃楼 语无伦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武资网在设计暑假特色作业时,要根据中小学生身心 ,安排一些能面向全体,在做中学、玩中学的内容。
为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脚步 祖国壮丽山河,可以设计“跟着古诗词游中国” “跟着课本去旅行”等研学旅行特色作业。
同时,围绕社会热点设计暑假特色作业,也会是孩子们 的。
A.特点 弘扬 丈量 喜闻乐见B.特色 弘扬 测量 喜闻乐见C.特点 发扬 丈量 脍炙人口D.特色 发扬 测量 脍炙人口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项目实践式”阅读设计模型,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帮助学生通读全书,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B.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形式单一的作业成果。
C.只有将个人价值、志趣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创新活力,迸发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D.劳动力是生产力的最核心要素,在现代化社会,大规模、制度化的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B.学生通过系统学科教育,从小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学科视野,培养科研探究,问题解决,综合实践等能力。
C.行业特色大学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选出词语字形、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2分)2.下面哪一项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C )(2分)我们要把荆州建设成经济发达、、、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A.繁荣的文化、优美的环境 B.文化和环境、繁荣而优美C.文化繁荣、环境优美 D.繁荣文化、美化环境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B )(3分)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C )(3分)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 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因为学生们的写作体验还不十分丰富,老师对他们的作文就不应该反唇相讥,而应多从真情实感的正确、流畅表达等方面加以引导。
5.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
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古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2分)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7.(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C.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8.(2分)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革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2分)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2分)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C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
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王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1.名句填空。
(1)春潮带雨晚来急,。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青山独归远。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语文试卷第1页,共4页(5),各领风骚数百年。
(6),关山度若飞。
(7)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8)人有百口,,。
三、课外阅读。
(30分)喜鹊告状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
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
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
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
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
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
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2.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人加把盐孙道荣①在我看来,母亲做饭的手艺,实在飘忽不定:有时候偏淡,有时候又偏咸;有时候炒得过生,有时候又焖得过熟;有时候饭煮得很硬,有时候又煮得很软。
可是,奇怪的很,所有来我家吃过饭的客人,却都对母亲做的饭菜,称赞有加,他们的赞美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丝毫的虚假客套。
②是隔锅饭香吗?是,也不是。
③有一次,老家几个人,进城卖西瓜,母亲上街买菜,正好遇着,于是连拖带拽地,将他们拉回家,非得让他们吃了饭再回去。
母亲指着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男人说,这是你舅。
不认识。
又指着一个看起来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人说,这是你表叔。
也不认识。
我离开家乡多年,老家的人基本上都不怎么认识了,除了亲戚和几个老邻居之外。
亲戚里并没见过这几个人啊。
可是,在母亲看来,乡里乡亲,都连着绊着,那不就都是亲戚吗。
④母亲忙着张罗饭菜,真佩服她老人家,并没什么准备,却能一眨眼,整出一桌子菜来。
母亲让我陪几个客人先喝点啤酒。
我搛口菜,送入口中,还没咀嚼,一股咸气就直冲脑门,咸得我直龇牙咧嘴。
我的娘哎,这菜里放了两次盐吗?我冲还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喊,菜太咸啦!没想到,几个客人却连连摆手,不咸不咸,正合口味呢。
年纪大一点的对母亲说,嫂子,菜足够了,别忙了,你也过来吃饭吧。
说着,搛一口菜,吧唧吧唧很响地嚼着,一边含含混混地说,嫂子,你做的菜,咋还是那么好吃呢。
另外几个人,也一边喝酒,一边吃菜,很满意的样子。
⑤送走客人,我对母亲说,今天的菜都太咸了,我说过多少次了,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母亲笑笑,我知道,今天不是你舅他们来吗,我才多加了把盐的。
我诧异地看着母亲。
母亲接着说,你晓得这么热的天,他们在大太阳底下卖西瓜,一天下来,淌了多少汗吗,他们的衣服一直是湿的。
要是像平时给你们做的菜那样清淡,他们吃了根本没滋味的。
⑥多加一把盐,这是母亲给她汗流浃背的乡亲,加把力呢。
⑦有时候,家里来了年纪大一点的客人,母亲做的饭,就会软软的。
我们知道,这是母亲为了照顾客人而为,不过,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是儿子,喜欢吃硬硬的饭。
母亲自有她的办法。
电饭锅里的米刚煮沸的时候,母亲会揭开锅,用饭勺子将米往一边拢拢,这样,煮出来的米饭就一锅两制了,一半稍硬,一半稍软。
各取所需。
⑧这就是我的母亲,和很多母亲一样,她的一辈子,基本上都是围着厨房和她的亲人度过的。
谁喜欢吃甜的,谁又喜欢吃辣的;哪个爱吃这个,哪个不爱吃那个;母亲的心里,都清清楚楚。
而母亲自己,总是舍不得将剩饭剩菜倒掉,而是混在一起,热一热,就成了她的可口的饭菜。
那些咸的淡的,辣的酸的,苦的甜的,荤的素的,全部混杂在一起,这就是天下的母亲,吃的最多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