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知道》演唱版本对比

合集下载

浅析莫扎特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浅析莫扎特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浅析莫扎特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凯鲁比诺的咏叹调浅析莫扎特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一、莫扎特与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迷恋歌剧,11岁开始创作歌剧,一生创作的20多部作品涉及歌剧的各种类型:意大利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美纽》、《狄托的仁慈》等四部;意大利喜歌剧《开罗的鹅》、《受骗的丈夫》、《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女人心》等7部;德奥歌唱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后宫诱逃》、《魔笛》等四部以及节日剧、音乐剧、幕间剧等形式。

而选段《你们可知道》正是摘自他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且处于《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二幕第三场,是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是伯爵夫人的童仆,凯鲁比诺正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他年龄的不成熟,对爱情还迷惑不解,以至于对伯爵夫人产生了单相思的情感。

而选段《你们可知道》描述的是凯鲁比诺穿着军装来向大家辞行,苏珊娜让他唱给伯爵夫人听,并用六弦琴为他伴奏。

二、《你们可知道》的曲式结构《你们可知道》是一首典型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全曲为降B大调,2/4拍,稍快的行板。

其曲式结构图如下:单三部曲式结构前奏 A B A(含尾奏)1-89-20 21-61 62-80三、《你们可知道》的艺术特征前奏:八小节的前奏在P的力度上呈现。

旋律柔和而轻快。

这里采用左手跳音的演奏法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右手带小连线的旋律线条伴奏织体。

这样的伴奏织体意在通过钢琴模仿出大管的音色与俏皮的性格特征。

因此演奏者需要注意左手跳音的演奏法,演唱者要注意调整好气息准备进入A段的演唱。

A段:此部分初步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绪,陈述是其主要的特点。

节奏上,多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的规整节奏,兼用附点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使得音乐情绪更加连绵起伏。

旋律上,多采用级进和小范围跳进的音程写成,使得此段陈述型的特点更加突出。

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

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

39艺术论丛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于颖青岛科技大学摘要:莫扎特作为古典乐派作曲家,《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经典喜歌剧之一,剧中人物凯鲁比诺的出场次数屈指可数,但是通过莫扎特的形象刻画,成为这部歌剧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之一。

歌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思想性,歌唱性,所以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其音乐特点,对于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演绎人物角色,对作品进行更细腻的处理。

关键词:凯鲁比诺;音乐特点;演唱分析;《你们可知道》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你们可知道》选自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二幕第三场,剧中凯鲁比诺穿着军装来向大家此行告别,此时苏珊娜明白凯鲁比诺的心里想法,因此积极鼓励凯鲁比诺唱给伯爵夫人听,并在苏珊娜的六弦琴伴奏下为伯爵夫人唱了这首歌。

凯鲁比诺在用忐忑的语言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困惑。

《你们可知道》整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降B 大调,2/4拍,行板,稍快。

序曲:从第1小节一直到第8小节,旋律柔和而轻快。

这里采用左手跳音的演奏法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右手带小连线的旋律线条伴奏织体。

通过钢琴演绎出俏皮的性格特征。

(见谱例1)第一段:9至20小节,这部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绪,陈述是其主要的特点。

节奏上采用四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使音乐情绪更加连绵起伏,旋律上,采用级进的方式进行。

钢琴伴奏主要采用弱起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使音乐更加具有流动性。

中段右手双音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流畅而丰富。

(见谱例2)第二段:21-34小节为F 大调,描述了凯鲁比诺试图描述心中懵懂爱情的滋味却又羞于表达的情绪。

(见谱例3)而在第35-44小节为降A 大调,第45-51小节为c 小调,在若走的力度上描述了“幸福在远方向我召唤,转眼间它有无踪无影”的飘渺朦胧的爱情。

第52-61小节为g 小调,加入了更多的变化音和弱起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使得音乐情绪矛盾更加突出。

该部分在不断进行转调,通过不断的转调来表达出音乐中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和情感。

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

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

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作者:梁苑莉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8期摘要:极负盛名的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和宣叙调是叙述故事和抒发情感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而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咏叹调的音乐魅力所在。

关键词:咏叹调《你们可知道》;音乐分析;歌唱处理《你们可知道》是莫扎特代表作的经典片段之一。

为了能够在淋漓尽致地展示旋律优美的同时更容易让观众听懂,莫扎特在歌剧语言方面选择了通俗易懂的二重唱和三重唱,从而让歌剧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而其中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正是通过音乐展现故事情节的辗转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并借此凸显该段音乐的魅力,因此也成为很多女中音所喜欢演唱的曲目。

一、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在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中,主要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主要讲述了勇敢追求爱情的美丽故事,而另一条暗线则是将平民与贵族之间、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始终。

而与其他曲目所呈现的方式不相同的是,在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中并没有直接地刻画主要人物凯鲁比诺的性格,但是却通过其他人的故事,将其性格特色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咏叹调主要分为一个序曲和三个段落,而每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不尽相同,同时又受到故事情节的影响和推动,因此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歌曲特点。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整首曲目是非常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并且表现为非常典型的降B大调和较快的节奏处理,但是如果针对每一个段落进行具体的音乐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细微不同,而正是这不同之处,让整首曲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表现力上和感染力上自然也更为出众。

首先,第1到第8小节是序曲部分。

由于序曲主要发挥着铺垫和引导剧情的作用,因此并不会在此做过多的处理,而是直接用温柔且轻快的旋律引入,而这种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演唱者及时调整气息,伴随着情节变化进行演唱。

浅析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

浅析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

浅析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作者:童玉娇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3期摘要:莫扎特最负盛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歌剧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独特地位。

本文通过对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进行简要分析,肯定了它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希望能为歌曲的演唱和再创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咏叹调凯鲁比诺《你们可知道》一、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背景莫扎特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生于18世纪奥地利一个皇室乐师之家,自幼喜爱歌剧,11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一生中闻名海外的20几部作品涵盖了歌剧类型的各个方面: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被骗的丈夫》、《唐璜》、《女人心思》、《开罗的鹅》等;意大利正歌剧《狄托的好心》、《克里特王伊多美纽》等;德奥歌唱剧《魔笛》、《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等以及其他不胜枚举的节庆剧、音乐剧、幕间剧等,我们今天分析的《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选自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二幕第三场,是剧中男仆凯鲁比诺吟诵的咏叹调。

凯鲁比诺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是伯爵夫人的贴身男童,身份是仆人。

剧中的凯鲁比诺正处在少年和青年之间的微妙年龄段,尚不够成熟,却对朦胧的爱情产生了向往,并将自己的爱恋对象定为天天要面对的伯爵夫人,产生了单相思的感情。

而《你们可知道》的场景正是凯鲁比诺身着戎装来向大家告别,女仆苏珊娜鼓励他将刚刚写就的一首歌在伯爵夫人房间中当面唱给夫人听,伴奏乐器起初是六弦琴,后改为吉他伴奏。

男仆凯鲁比诺的角色在历史上几经更迭,最初在18世纪是由阉人歌手来演唱的,因为咏叹调的高难技巧难以用于童声,之后在维也纳应观众要求改为了女声,凯鲁比诺的角色胜过了剧中苏珊娜这一女高音的演唱,作为女中音唱出的咏叹调同样脍炙人口,得益于这首咏叹调的内容、情感、曲式、旋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以往平面化的剧作不同,开创了歌剧的新时代。

二、《你们可知道》的艺术特色(一)《你们可知道》的乐段分析作为经典演出曲目,这首咏叹调原名Canzona Cherubino,也被叫做“凯鲁比诺的抒情小夜曲”,在演出的时候改为吉他伴奏,以小夜曲的曲调推出,逐渐引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容,将憧憬恋爱的懵懂少年凯鲁比诺刻画地生动真切,把他对爱的幻想和幻灭糅合在一起,激动和害怕、欢乐和盼望此刻都融汇在歌曲里传唱出来,下面我们借由此曲乐段的分析来剖析《你们可知道》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

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

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105(上接第103页)幼儿刚接触声乐,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只在碎片化的语言,这个时期太长的歌曲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需要选择比较短小的歌曲,如:《打电话》、《两只老虎》等;中班幼儿可以适当地选择比较长一点的歌曲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座》等;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比较长点的歌曲,有时甚至可以选择一些艺术歌曲,如:《老师》、《虫儿飞》等。

另一方面根据幼儿的演唱水平来确定练习曲目,比如:在练习幼儿的气息时可以选择《这里的泉水最甜》,由于这首歌曲里有特别多的四拍子长音,而且中间的音有起伏,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特别有挑战性,他们会在演唱时想办法把音的时值唱足,从而不断地探索腹部的用力方式及吐气方法;又如:在练习孩子的顿音演唱时,可以选择《海鸥》,由于这首歌曲里有很多八分音符的空拍,这就要求幼儿在演唱时声音要短促有力,孩子们在演唱时就会探索腹部在唱顿音时的变化,以及气息快速有力的通过气道时的感觉,总结出如何用劲和吐气的方法。

四、练习咬字、吐字在声乐表演中,要求歌唱者要做到发音字正腔圆,因此咬字吐字特别重要,而咬字吐字最重要的是嘴型,小班幼儿说话一般发音不准,咬字不清,这时需要老师不停的就歌词发音进行纠正,让孩子观察老师嘴型、听发音、不断地练习;比如:歌曲《小鸡出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动作引导,边做动作边说歌词,尤其是“奇怪、奇怪、真奇怪”利用形象生动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大班幼儿一般采用朗诵的形式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大班幼儿开始接触拼音,孩子们摆好母音气息推动发音,正确的吐字方法则是,嘴唇略往上翘,使唇部形成一个感觉有点圆形的样子,这样声音就会从中部出来,舌头稍微往中间下压,让舌头中间形成一个沟的样子,这样声音才会顺利通畅的出来,而且也会很集中。

声乐教育不同于器乐、舞蹈,它不是一种机械的、外在的形态艺术,它没有办法去模仿,是比较抽象的艺术,这就要靠学习者不断地琢磨、思考,这对于成年学习者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是幼儿了,所幸的是幼儿的童声是特别好听,不用太多的修饰与改变,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老师多多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便可,所以老师的方法特别重要。

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释人物心理”。

①二、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分析(一)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的分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为降B大调,2/4拍,速度为稍快的行板,共79小节,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单三部曲式结构一般分为A、B、C和A、B、A两种,该作品采用的是A、B、A这种结构,但是在最后一段对第一段进行了变化反复。

1-8小节为前奏,降B大调,9-20小节为作品的A段即呈示段,同为降B大调。

21-61小节为作品的B段即展开段,调性发生了变化,由降B大调转到F大调,再到降A大调、c小调、g小调。

62-79小节为A段的再现段。

作品的前8小节是作品的前奏部分,因为在原版歌剧中是由六弦琴来做伴奏,因此前奏的伴奏音型基本为分解和弦,有跳音记号,意在模仿六弦琴的音色特点,同时暗示作品的整个情绪基调不要过于沉重,要唱出凯鲁比诺这个人物天真烂漫的角色特点。

A段降B大调没有转调,且变化音不多,速度也比较稳定。

作品的B段采用了大量的转调,这与凯鲁比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非常吻合。

第21-34小节,所有的降“3”都被还原成了原位“3”,且主和弦变为“4-6-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旋律在第21-34小节发生了转调,由原来的降B大调转为F大调。

第35-44小节,“3”不再还原且出现了降“6”和降“2”,因此这几个小节由F大调转为降A大调。

45-51小节又转为c小调,52-61小节又转为g小调。

连续的转调让旋律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莫扎特强调音乐的主导作用,联系这一段的歌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大量的转调一方面让旋律听起来更加华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复杂旋律更加直观地表达主人公矛盾的内心。

再现乐段又回到原调降B大调上,速度也回到了原速,但是在A段的基础上对歌词“你们可知道我的内心”进行了重复,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情绪。

(二)人物角色的分析剧中的凯鲁比诺是一个十六七岁情窦初开的小少年,是伯爵的贴身侍童。

虽然他的出场次数并不多,在整部歌剧中仅仅出现了四次,但是在整部歌剧中起到了润色的作用。

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

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

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这首歌曲采用了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曲的曲式结构按照前奏(1-8节)、A段(9-20节)、B段(21-6l节 ) 、A段(62-80节)划分为四个部分。

以降B大调为主调,中间又进行了多次转调,运用稍快的行板概括了凯鲁比诺在演唱时的速度.节拍为2/4,虽弱关系有规律。

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程度,是热切而又有控制的,并非是达到狂热而非理智的境地。

(一)采用第一人称方式,抒发人物内心首先,作者以第一人称作为《你们可知道》中的抒发对象,利用这一人称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心中的独白。

作曲家利用一强一弱的节奏变化,充分表现出男主人公内心的忐忑。

单三部的曲式结构是声乐作品《你们可知道》运用的主要创作结构。

在调式上,作曲家利用了bB大调,从这首咏叹调的开头可以看到,力度都在p上进行,使得旋律更显轻快柔和。

作品融入歌剧作品中的第一和第三句的旋律,再配上女主人公在旁边的伴唱,使得整个旋律更加和谐。

作曲家还通过很多曲调的表现来描写主人公当时对爱情的蓓懂感觉,例如,21 ~ 34小节为F大调,35~ 44小节为A大调,45 ~51小节转入c小调,52 ~ 60小节是g小调,使得主人公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既兴奋又不安的情绪。

作曲家还通过加入一些巧妙的文字语言,深刻地表现男主人公凯鲁比诺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和文字来更加深刻地揭露凯鲁比诺演唱的真实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让观众能够充分理解演唱者的内心情绪体验,能够让观众与演唱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共鸣。

(二)钢琴伴奏,让旋律更加丰富生动莫扎特在创作中,将旋律的时高时低,临时变化音的运用与描写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小男仆的有时激动如火有时寒冷如冰的情绪。

钢琴伴奏的运用也为旋律的进行加了分,左手的伴奏织体主要采用持续的十六分音符,绵延不断的跳跃的感觉把凯鲁比诺年轻以及喜悦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 B 部中,左右手还运用了分解和弦的手法以及右手持续音程,这让整个旋律线更加丰富生动。

《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15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1第四幕在城堡的花园中,罗西娜和苏珊娜互换了服装假扮着对方。

伯爵以为终于得到了机会,满心欢喜地对着“苏珊娜”甜言蜜语,没想到费加罗吹了一声口哨大伙统统跑出来,手里还举着火把,把花园照了个灯火通明。

敢情伯爵是在对自己的夫人大谈爱情呐,羞愧的他向夫人请罪。

最后,在全体欢乐的合唱中落幕。

(二)人物性格及心理凯鲁比诺是伯爵与夫人身边一个年轻的、天真的、懵懂的仆人。

正值十六岁的他对于爱情充满了向往,会对花匠女儿巴巴丽娜痴情,也会对伯爵夫人罗西娜产生好感。

第一幕因为听到伯爵的秘密后被发现而紧张发抖,第二幕看到伯爵夫人后内心小鹿乱撞、忐忑不安,对什么是爱情充满好奇而唱出《你们可知道》。

淳朴稚嫩的他和歌剧中的伯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主人公费加罗与苏珊娜和伯爵进行的是正面较量,那凯鲁比诺更像是一张没有沾染任何颜色的白纸,纯真且善良,从侧面更加映照出了伯爵内心的阴暗。

凯鲁比诺也很勇敢,敢于同主人公一起与伯爵对抗,在剧中的他总是模仿着大人的模样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热爱一切美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角色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为整部歌剧增添了不一样的剧情,是《费加罗的婚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二、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一)曲式结构分析《你们可知道》是一首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全曲为降B 大调,2/4拍,行板,稍快。

第1至8小节为前奏,前八小节用弱的力度引出整首曲目。

钢琴伴奏左手为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和人物内心惶恐、懵懂的性格相呼应,突出凯鲁比诺内心跳动不安的感觉,同时也营造出了伯爵夫人罗西娜和苏珊娜要听凯鲁比诺唱歌的轻快氛围。

A 段为第9至20小节,在节奏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附点节奏穿插使用,表现出凯鲁比诺内心矛盾且复杂的情绪;在旋律上,表现为上行级进和下行跳进相结合,起伏的音符与人物波澜的情感相呼应;在伴奏上,右手与左手交替使用十六分音符的跳音,使A 段更加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可知道》演唱版本对比
作者:马若云罗潇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
【摘要】凯鲁比诺演唱的这首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是一首富有情调的唱段,像小夜曲,也像情歌,内容丰富,情感复杂。

此曲旋律优美典雅,伴奏以流畅跳跃的分解和弦加以衬托,表现出凯鲁比诺困惑及忐忑不安的心情。

歌唱家贝尔冈扎、玛利亚·尤因和芭托莉直接扮演过凯鲁比诺这个人物。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位的演唱版本比较来进一步理解人物心理,提高自身在作品演唱中感染力
【关键词】凯鲁比诺;你们可知道;版本
一、作品介绍
《你们可知道》是童仆凯鲁比诺在第二幕第三场的咏叹调,凯鲁比诺是罗西娜的书童,正处少年青春萌动期的他对伯爵夫人有了单相思的情感,他被伯爵惩罚去参军,穿着军装向大家辞行时被叫到了伯爵夫人房间里去,苏姗娜让他把自己写好的这首歌唱给伯爵夫人听,并用六弦琴伴奏。

我们可以听到由女中音演唱的童仆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而又天真可爱的少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却又害怕表白后会带来困窘的心理。

凯鲁比诺具有复杂又局促的感情,需要表现得非常生动和细腻。

德国音乐评论家奥托雅恩写道:“凯鲁比诺在这首歌里不是直接表白他的感情,他是用一首浪漫曲来描述他的感情,此时他在伯爵夫人面前,怀着充满孩子气的热情,害羞地朝她看。


《你们可知道》,该曲的速度标记是Andante con mote(行板稍快的),每分钟76拍,在中段连接再现部分(52-61小节)的宣叙乐句,若演唱速度过快,就失去了莫扎特音乐典雅、平稳的风格。

莫扎特时代的生活节奏与现代人生活节奏不同,因此在演唱过程中速度可以稍慢些,定在每分钟72拍,则更能感受到也更符合莫扎特作品的演唱风格。

在演唱过程中应该具有声音和音乐的流动感,不能唱的死板、拖沓,当唱到52小节时速度可适当的加快,而到61小节时可以做渐慢处理,62小节开始回原速。

这样一来,使得音乐张弛有度,收缩自如。

二、贝尔冈扎、玛利亚尤因、芭托莉的演唱版本分析
(一)贝尔冈扎演绎的凯鲁比诺:贝尔冈扎活跃于五十到七十年代,在演唱凯鲁比诺咏叹调时,遵循了古典时期含蓄典雅的特征,形象地莫扎特音乐的优美、典雅、简单、流畅、动听,让她用中等的音量和优雅从容的声音进行柔和连贯的演唱,她那优美的声音,极好的呼吸控制能力,展现了咏叹调优美的旋律线条。

贝尔冈扎的舞台表现优雅从容,自然贴切,符合莫
扎特的风格,没有丝毫做作和过分夸张,符合剧中人物形象。

在《你们可知道》这首作品中,贝尔扎的声音犹如珍珠般光滑圆润,,她那均匀的呼吸,高低音的自由转换,以及声音线条的连贯,让人无法忘怀。

在演唱《你们可知道》时,将凯鲁比诺表演为一位羞涩的大男孩,天真可爱的模样,如25—28小节(e per me nuovo,capir mol so新奇的感觉我也说不清),贝尔冈扎在演唱“我也说不清”这一句时,两手放在腿前,哪着小嘴,微微的摇头,一副羞湿可爱的摸样。

在演唱A乐段的重复乐段,62—63小节,“vio che sapete,che cosa eamor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贝尔冈扎面带迷人的微笑,表达了对爱情充满了期待。

(二)玛利亚尤因演绎的凯鲁比诺:玛利亚尤因有着最自然生动的舞台表演,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清澈、无辜而又透露着迷茫、害怕,她的每一个眼神都运用的非常准确,表达了凯鲁比诺每次出场时的心理变化,他看到伯爵那种慌慌张张害怕的表情、得知要被送去充兵后吃惊失望的神态、见到伯爵夫人欣喜痴迷的摸样、最后在花园里捉弄“苏珊娜”的调皮动作,与苏珊娜、伯爵夫人一起时撒娇讨喜的像个孩子般的形象,表演毫不做作。

由她刻画的凯鲁比诺也深深地植入了观众心中,仿佛尤因就是凯鲁比诺。

但是1976年的歌剧版本,那时候尤因26岁,她的演唱功力不及贝尔冈扎,首先在声音线条上,她的声音与贝尔冈扎相比不够柔和连贯,在呼吸的控制上面有所欠缺,声音有些发抖。

尤因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当音乐开始时,尤因就非常迅速自然的进入角色,她闭起双眼,非常投入地演唱“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你们可知道我的心情……”,在演唱25—28小节时,她深情地凝望着伯爵夫人。

尤因在演唱重复乐段62—63小节,“vio che sapete,che cosa eamor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时,单膝下跪,拉着伯爵夫人的手,向伯爵夫人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

(三)芭托莉所诠释的凯鲁比诺:芭托丽活跃于八九十年代,时代的更新给予了她更多的创造力和勇气,她的演唱有着夸张的表情和较大的力度对比,这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有些出入的,莫扎特的音乐要求中等的音量即可,表演风格要典雅含蓄;在人物角色的途释上,芭托莉的演唱听起来非常的情绪慌张、局促不安,前后速度对比强烈,音量变化大,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凯鲁比诺当时那种不知所措、茫然急迫、躁动的心情。

芭托莉在演唱25—28小节(e per me nuovo,capir mol so新奇的感觉我也说不清)这一句时,时两眼看望远方,似乎告诉听众我有很新奇的感觉,我也说不清,她的表演可爱至极。

62—63小节,“vio che sapete,che cosa eamor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芭托莉是用比A乐段柔和的音色途释这一乐句,倾诉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总结:
通过三位歌唱家的演唱比较,贝尔冈扎的演唱声音通透,咬字松弛,气息连贯,表情自然。

由于处理上的不同,风格典雅、含蓄,将剧中凯鲁比诺表演的羞涩腼腆。

贝尔冈扎很好地把握了作品速度和力度,没有随意地更改,她的声音干净利落,对乐句的处理清晰而有层次,尤其是短小的音符,把轻重强弱交代清楚,这种对比增强了旋律的律动感,在“donne vedete sio iho neicor(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中的“de te”采用了轻重强弱的处理,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感,同时也描述了凯鲁比诺对爱情期盼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劉庆.音乐戏剧艺术一歌剧.敦煌艺术出版社,2000.78-90
[2]余驾刚.声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58-80
[3]陈玉琳.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8.6
作者简介:
马若云(1994-),女,河北,兰州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音乐专业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
罗潇(1994-),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声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