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非攻 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六单元 二、非 攻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六单元 二、非 攻 Word版含答案

二非__攻对应学生用书P113[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园圃.(p ǔ) 2.攘.人(r ǎn ɡ) 3.犬豕.(sh ǐ) 4.栏厩.(ji ù) 5.扡.衣(tu ō) 6.衣裘.(qi ú) 二、通假字1.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2.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同拖,强夺 3.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通辨,分别 三、古今异义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古义:从,跟从;而,来今义:顺承关系的连词 四、一词多义1.则⎩⎪⎨⎪⎧①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就②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 却③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2.遗⎩⎪⎨⎪⎧①荆人有遗弓者 丢失②今天不遗斯民 拋弃③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留传3.苟⎩⎪⎨⎪⎧①苟亏人愈多连词,如果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副词,暂且4.以⎩⎪⎨⎪⎧①以亏人自利也介词,因为②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连词,来③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动词,认为5.国⎩⎪⎨⎪⎧①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国家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③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从而誉.之 誉:赞美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亏.人自利也 亏:使……亏 2.动词的意动用法众闻则非.之 非:以……为非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也”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栏厩取人马牛(“甚”后省略介词“于”)(三)宾语前置句以亏人自利也(“自”作“利”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今 有一人, 入 人 园 圃,窃 其 桃 李,现在有一个人,钻进别人的果园,偷了别人的桃子、李子,众 闻 则 非 之, 上 为 政 者 得 则 罚 之。

大家听说了就指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抓住了就惩罚他。

此何 也? 以 亏 人 自利也。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害别人自己获利。

⎣⎢⎡园圃:在此指果园。

其:代⎦⎥⎤“别人的”。

非:责怪、反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10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10 Word版含解析

《非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国”“故”“以”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背景探源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

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

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作品鉴赏和平,众之所求。

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非攻教案2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非攻教案2Word版含解析
作业设计:
当今社会,朝鲜半岛地区依然动荡不安,朝鲜借口自保频繁实验 核武器,美国借口维和,不惜频繁军演,请运用本课学习的层层推进 的方法劝美韩治国者勿轻易发动战争。
节葬:反对厚葬,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
(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
(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的。)
非命:认为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 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君子态度
论证方法
窃人桃李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 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 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 人;我是富县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富县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 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不义)
亏人自利
由层
轻层
攘人犬豕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到推
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重进
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由类
小比
攻国
大为不义
誉之为义到推大理分论: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君子态度1
论证方法

杀一人
不义
—死罪
由层
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
轻层
知而非之
到推
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
重进

攻国
大为不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非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断句,学习墨子散文善于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3、树立和评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

三、介绍墨子及《墨子》:1、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逐渐成了儒家的反对派。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

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非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国”“故”“以”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

”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民众。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解题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三: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非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一下字的读音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2.学生自由朗读3.学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并解决下列问题:1.找出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②拖其衣裘(“拖”通“脱”,强夺或费力取得)③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省略句“得”字后面省略了“之”字③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7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7 Word版含解析

《非攻》墨子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2、引导学生理解类比论说技巧,体会墨子的论辩魅力。

3、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二、学习重点难点:1、文言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积累2、理解运用“非攻”思想三、知识链接:墨子思想《公输》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2、勾画标注整理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4、个人展示法5、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板书课题)二,墨子其人。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

⏹曾师从儒者,但逐渐对儒家繁琐礼制感到厌烦,最终舍弃儒学,自成一派。

⏹一生致力于两件事:(1)广收弟子,宣传自己的学说;(2)反对兼并战争--非攻◆墨子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相依存。

◆非攻:墨子认为战争是天下的“巨害”,针对当时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而提出反战理论。

◆尚同:百姓与天子,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国君。

◆节用节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主张清廉俭朴的生活。

◆敬鬼神:认为天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

“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君主若违天意就要遭受天罚,反之则得天赏。

三,题解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

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3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3含解析

非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反而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

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案(1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2课《非攻》优秀教案(1课时4页)

《墨子·非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设疑探究引导梳理讲练结合(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二、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3、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连年不断。

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史。

真可谓:生灵涂炭,八荒处处皆孤冢;白骨横野,九州座座是空城。

哪怕是到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唯一的星球仍硝烟不断。

(PPT图片展示)当然,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和平的呼声。

早在2400多年以前的中国,就有一个思想家,就反对不义之战,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非攻》。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确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看看学习目标是什么。

(用PPT出示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情感目标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三、墨子档案,了解墨子及墨子一些思想。

方法步骤:先叫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PPT出示:四、检查预习扫清字词梳理文意。

(完成学习目标2和3)方法步骤:1、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完成预习检测题);2、扫清文中实词、虚词、通假、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并翻译文句,理清文意(完成预习检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导学案
班级姓名考号
一、研读课文,解释加点词字,疏通文意。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
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
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
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
..(),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
不辜
..()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
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
..()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
....( ),杀十人,十重.( )不义,必
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 )不知其不义
也,故书.()其言
..( )书其不义以..( )以遗.( )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
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 )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 ),则知而
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
.. ( ) 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二、自主学习
1.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是何故也()
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故暮去朝来颜色故()
等死,死国可乎()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以亏人自利也()
乃入见,问:“何以战?”()
以作《师说》以贻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其不仁兹甚②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③扡.其衣裘
3.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字并解释
①以其亏人愈多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译:
②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
③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译:
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
⑤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
三、文本探讨
1.天下之君子是怎样看待“攻国”(从原文找信息)?
2.本文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3.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墨子主张“非攻”在当代有什么意义?试举例说明。

4.“非攻”能否改为“非战”?
《非攻》导学案答案
一、研读课文,解释加点词字,疏通文意。

假如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

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

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

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

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二1.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2.①“兹”通“滋”,更加②“辩”通“辨”,分别。

③扡通“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3.①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4.略
三1.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2.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如文章运用比喻手法举出四个易于大家接受的事例来说明“不义”,并且这四个事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罪行上是一个比一个严重,由前面的“不义”后来的“不仁”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3.略
4.不能,墨子反对的是非正义的进攻性战争,并不反对一切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