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表面,如肱骨、胫骨等。

该疾病主要由骨巨细胞的异常增生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受损。

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切除肿瘤、填充骨水泥以及骨移植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骨功能。

然而,由于骨巨细胞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患者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案被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

例如,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的作用将肿瘤组织烧灼坏死,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

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小型骨巨细胞瘤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大型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有限。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在手术之前或之后使用。

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靶向治疗和放疗。

1.药物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药物。

对于骨巨细胞瘤,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肿瘤细胞增殖所需的信号通路进行阻断。

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如依达拉奉等已经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放疗: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的X射线或其他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

对于一些手术困难或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放疗可以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帮助控制或清除残留的肿瘤组织。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穿刺导管将治疗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

动脉栓塞是通过将栓塞剂注射到肿瘤供血动脉中,使其闭塞,从而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较大且位于靠近关节的骨巨细胞瘤。

射频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姜鹏;王义善;生梦飞;孙金凤;李耀文【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5(022)005【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热凝固疗法,它是利用波长460-500kHz的射频交变电流,通过射频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中的带电粒子高速振荡摩擦产热,温度达50-110℃,致电极周围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灭活肿瘤细胞的一种微创治疗新方法,产热程度与电流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阻抗呈负相关.并与组织的含水量、组织血流量以及加温的速度密切相关。

【总页数】2页(P453-454)【作者】姜鹏;王义善;生梦飞;孙金凤;李耀文【作者单位】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相关文献】1.迭代重建技术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赵君禄;聂关伟;任庆云;刘冲;王猛2.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李猛;李志艳;于晓玲3.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巨大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向俊西;刘鹏;董鼎辉;张谞丰;徐军;刘学民;吕毅4.大鼠肿瘤模型行经皮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脂质体凋亡增强子能够促进肿瘤凝固和延长生存终点吗? [J], M.Ahmed; M.Elian; E.S.A.Hady; T.S.Levchenko;R.R.Sawant; 李绪斌5.射频消融术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鲁崇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以及评估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手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通过导入体内的电极将热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较少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手术边界不清晰的肿瘤。

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方面,有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选择适当的电极和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电极和导管。

此外,电极的放置位置也需要精确确定,以确保完全破坏肿瘤组织。

在电极放置的过程中,引导技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通过CT或超声波引导来帮助确定电极的准确位置。

其次,手术过程中的能量参数的选择也是关键。

这些参数包括射频电流的频率、功率和持续时间等。

正确选择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足够的热能传递到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地调整这些参数。

另外,冷却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和损伤周围组织,通常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极和导管。

这可以通过灌注冷却剂或通过超声波冷却来实现。

冷却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热量传递和蔓延范围,减少手术风险。

关于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评估,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

最常见的指标是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

完全消融率是指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比例,而局部复发率是指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肿瘤再次出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了射频消融手术对肿瘤的破坏程度和预后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如CT扫描或MRI。

此外,术后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估也是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效果的重要内容。

尽管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技术,但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器官等。

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骨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骨肿瘤的方法,通过将射频电流引导至肿瘤部位,使其产生高温热能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在医院的实际治疗中,射频消融技术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1.阐述射频消融技术基础原理及其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3.分析整理射频消融技术在不同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4.探究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机理。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机理、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文献调研是本次研究的基础,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骨肿瘤方面的相关文献,对目前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梳理;案例分析则是从案例出发进行分析,通过记录与分析射频消融技术在具体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治疗机理,进一步突出技术的优势。

四、预期结果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数据的分析,预计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对射频消融技术的基础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2.了解国内外相关实践中的射频消融技术治疗骨肿瘤的应用情况;3.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生对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认识;4.总结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中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等问题。

五、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揭示射频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优点及其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和知识,加强临床医生对射频消融技术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技术水平,为治疗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创新医疗技术。

它使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消融异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介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

一、原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将电流传导到患者体内,产生的高频电场使体内组织变为等离子体,从而产生能量。

这种能量能够高度聚焦,精确地破坏异常组织,如肿瘤或心脏组织,而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最小化。

通过控制电流的强度和时间,医生可以精确地控制消融的范围和深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应用领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治疗方面,它可以用于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在无创伤的情况下精确地消除肿瘤。

在心脏病治疗方面,该技术可以用于消融心律失常的病灶,如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等。

此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骨肿瘤、甲状腺疾病等。

三、优势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切除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无创伤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该技术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最小化,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此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还可以在无需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四、局限性尽管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肿瘤和心脏病方面有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对于较大的肿瘤或心脏病灶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解剖结构或位置,如胰腺、肺门等部位,由于技术的限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可能无法精确地进行。

此外,由于该技术需要较高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其成本也较高。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医疗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在肿瘤和心脏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无创伤、精确控制和快速康复等优势。

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原理

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原理

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原理一、介绍射频消融治疗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肿瘤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本文将深入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设备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射频消融治疗设备的原理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摧毁异常组织。

其原理如下:1. 高频电流发生器射频消融治疗设备通过高频电流发生器产生高频电流,一般频率在350 kHz到500 kHz之间。

这些电流通过射频电极传导到患者体内。

2. 射频电极射频电极是射频消融治疗设备的关键部分,它能将高频电流传递到患者体内。

射频电极一般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

患者经过局部麻醉后,医生将射频电极插入患者体内,确保其与目标组织接触。

3. 温度感应器射频消融治疗设备通常还配备有温度感应器,用于监测目标组织的温度变化。

温度感应器可以帮助医生控制治疗的时长和程度,从而避免过度热损伤或不足的治疗效果。

4. 热能传导高频电流通过射频电极传导到目标组织,产生热能,引起组织的升温。

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调节高频电流的强度和时间,控制热能的释放。

目标组织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内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细胞膜结构也会受到破坏。

当热能集中在一个小区域时,可以使组织发生凝固、坏死和溶解等变化,从而实现对异常组织的治疗。

6. 热量扩散热量扩散是射频消融治疗的一个重要过程。

当目标组织被加热后,热量会向周围组织扩散。

医生需要根据治疗的要求和目标组织的位置,控制热量的扩散范围,确保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伤害。

三、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治疗肺癌、肾癌、心律失常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 肺癌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设备在肺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射频电极将高频电流传导到肺部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热破坏。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时间更短。

2. 肾癌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设备也可以用于肾癌的治疗。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指征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指征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指征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简称LPRFA)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或异常组织的先进介入性技术。

它通过将低温等离子射频能量传递到病变部位,快速加热并破坏异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LPRFA手术指征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应用范围和指导意义。

首先,LPRFA广泛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可用于肺癌、肝癌、肾癌和骨科恶性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与传统手术相比,LPRFA具有微创性、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合并疾病的患者。

对于早期肺癌或小肝癌患者,LP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其次,LPRFA也适用于良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肝脏良性肿瘤、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骨科良性肿瘤等。

对于患有肝脏良性肿瘤的患者,LPRFA可以减轻疼痛、减小肿瘤大小,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

尤其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或担心手术风险的患者,LPRFA可作为良性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

此外,LPRFA还可用于治疗部分肾切除术后的复发性肾癌。

相对于再次手术切除,LPRFA可在尽量保留肾功能的同时,彻底清除复发病变,有效避免手术的创伤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最后,LPRFA还适用于消除特定部位的异常组织。

例如,肺部结节、腺瘤样增生、纤维结节、甲状腺肿瘤等。

LPRFA便携灵活,可通过多个角度和入路进行操作,适用于各种部位的异常组织消融。

辅以实时影像引导,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消融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广泛适用于肿瘤和异常组织的治疗。

通过在肿瘤或异常组织部位传递低温等离子射频能量,LPRFA能够迅速破坏异常组织,达到治疗效果。

其优势包括微创性、恢复快、出血少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组织内部,从而热量破坏目标组织或神经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脏病、神经病学和骨科等领域。

在进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时,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

一、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具体来说,射频消融术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癌症治疗射频消融术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在肝癌、肾癌、甲状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术都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通过将射频探头准确置入肿瘤组织内,传递高温的射频能量,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心脏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在心脏介入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消除异常的心脏节律。

射频消融术还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心房纤颤等心脏病症。

3. 神经系统介入治疗在神经系统介入治疗中,射频消融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射频消融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骨科治疗在骨科领域,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骨转移瘤、骨肿瘤和骨折等疾病。

通过将射频探头直接置入病变部位,破坏异常组织或神经,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射频消融术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操作和护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进行射频消融术时,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以下是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介绍:1. 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术前应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要求患者配合饮食和药物管理等。

2. 术中监护在射频消融术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的应用
鱼锋张清郝林丁易孙扬牛晓辉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摘要:目的 探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使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有完整随访的骨肿瘤患者15例。

姑息组为转移癌10例和骨髓瘤1例,共消融13处病灶,切开后先消融,再去除肿瘤;肿瘤全切组为累及髋臼的原发恶性或侵袭性肿瘤4例,先切除大部分肿瘤,只对髋臼区行射频消融,刮除髋臼肿瘤,保留髋臼骨质,以利重建。

从手术技术、肿瘤学、并发症、肢体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价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随访1 ~ 29个月、平均17个月。

姑息组死亡9例,平均存活10个月(1~24个月),消融处均无肿瘤复发;肿瘤全切组有1例软骨肉瘤术后13个月复发,复发率25%。

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

以MSTS评分标准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1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1.8%。

结论 切开后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骨转移癌和侵及髋臼的侵袭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射频消融;骨肿瘤
R738.1A1002-266X( 2011 )40-0028-03
Application of ope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rapy of bone tumors
YU FengZHANG Qing HAO LinDING YiSUN YangNIU Xiao-hui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1 ] Errani C, Ruggieri P, Asenzio MA, et al.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extremity : a rev iew of 349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 J ]. Canc
er Treat Rev, 2010,36( 1 ) :1-7.
@@[ 2] Saikia KC, Bhattacharyya TD, Bhuyan SK, et al. Loal recurrenes 
after curettage and cementing in long bone giant cell tumor [ J ]. In
dian J Orthop, 2011 ,45(2) :168-173.
@@[ 3 ] Puri A, Gulia A, Agarwal MG, et al. Ulnar transloeation after exci
sion of a Campanacci grade-3 giant-cell tumour of the distal radius: 
an effetive method of reeonstruetion [ J ].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0,92(6 ) :875-879.
@@[4] S(eoee)ianti G, Campanaeei DA, Beltrami G, et al. The use of osteo 
articular allografts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radi
us for tumour [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0,92( 12):1690- 
1694.
@@[5 ] Roux JL. Replacement and resurfacing prosthesis of the distal radi
us: a new therapeutic concept [J]. Chir Main, 2009,28( 1 ) : 10- 
17.
@@[ 6 ] Onoda S, Sakuraba M, Asano T, et al. Use of va.sularized free fib
ular head grafts for upper limh oncologic reconstruction [ J ]. Plast 
Reeonstr Surg, 2011,127(3) :1244-1253.
@@[7] Saikia KC, Borgohain M, Bhuyan SK, et al. Resection-reconstruc
tion arthroplasty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distal radius [ J ]. Indian J 
Orthop, 2010,44( 3 ) :327-332.
@@[8] Chadha M, Arora SS, Singh AP, et al. Autogenous non-vascular 
ized fibula for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 of distal end radius [ J ].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0,130( 12 ) : 1467-1473. 
@@[9] Kawamura K, Yajima H, Kohata Y, et al. Wrist arthrodesis with 
vas(e)ularized fibular grafting [ J ]. J Reconstr Microsurg, 2009,25 
(8) :501-505.
2011-08-30
@@[ 1 ] Bishol J, Christov K, Ruhinsky B. A norphological study of cool
ing rate response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humau liver tissue: cryo 
surgical implications [ J ]. Cryobiology, 1993,30( 5 ) :482-492. 
@@[2] Rossi S, Fornari F, Pathies C. Thermallesions induced by 480 KHz 
loealized current field in guinea pig and pig liver [ J ]. Tumori, 
1990,76( 1 ) :54-57.
@@[ 3 ] Anzai Y, Lufkin R, DeSalles A, et al.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MR-guided thermal ablation of brain tumors [J]. AJNR Am J Neu
roradiol, 1995,16(5) :39-52.
@@[4] Rosenthal DI, Alexander A, Rosenberg AE, et al. Ablation of oste
oid osteomas with a pericutaneouly placed electrode: a new proce
dure [J]. Radiology, 1992,183( 1 ) :29-33.
@@[5] Callstrom MR, Charboneau JW, Goetz MP, et al. Pericutaneous CT 
and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ainful metastases 
involving bone [J]. Radiology, 2002,224( 1 ) :87-97. 
@@[6]牛晓辉.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的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估[J].中华
外科杂志,2007,45(10):699-701.
@@[7]丁易,牛晓辉,张清,等.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2):886-890.
2011-08-30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