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患者应用抗生素论文

合集下载

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

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

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首先回顾了抗生素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然后,重点讨论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三个方面的应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妇产科围术期的预防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应用。

对每个方面,我们将探讨合理的使用原则和具体应用技术。

最后,介绍了进一步学习抗生素基本知识的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提高妇产科医生对抗生素的认识,以确保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关键词:抗生素妇产科合理应用1 引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抗生素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帮助人类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妇产科是一个涉及到各种疾病和情况的专业领域,其中包括女性生殖道感染、妊娠期和哺乳期等。

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 抗生素的发展历史在妇产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了解抗生素的发展历史对于理解其在妇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1.发现和初期应用:抗生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抗生素发现包括青霉素,由亚历山大·弗洛伦斯·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

这一发现引发了抗生素领域的探索,并开启了抗生素时代的到来。

早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在妇产科领域中得到了首次应用,成功地治疗了多种感染病症。

2.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被发现和研制出来。

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一系列新型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相继问世。

这些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妇科感染得以有效治疗,提高了妇产科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3.抗生素的谨慎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在妇产科领域,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某些感染病原体对抗生素失去了敏感性。

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妇产科感染的风险。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属于对各种细菌以及各类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的统称,主要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两大类型。

其中抗生素属于真菌、细菌以及放线菌属这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在高浓度时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其他可使人体发生病变的病源微生物。

女性在处于妊娠期和浦乳期时,尽量避免使用一切抗菌药物,以免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但若是孕妇或产妇不慎遭到细菌或病毒感染,不得不进行抗菌治疗时,就需要慎重选择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减少疾病和药物对母体及胎儿或幼儿的身体损伤。

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女性处于妊娠期时,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女性处于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茵药物女性处于妊娠期,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要选择毒性低,对胎儿无不良作用并且不会对胎儿造成畸形的高安全性抗菌药物。

目前临床医学推荐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

以上药物具体内容为(1)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与青霉素类相似的作用机制、理化特性和临床作用,但该类药物相对于青霉素类而言,其具有抗菌更广泛的优势,对酶和对酸稳定,并且无任何肾毒性制,没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危害。

目前,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主要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氨苄以及头孢拉定等几款药物;(2)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具有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而人类与各大哺乳动物的细胞并无细胞壁,因此青霉素类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同时对处于妊娠期女性的肝肾功能影响也相对较小,对胎儿也无致畸性的效果。

但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起来,其具有抗菌谱窄,却不耐酸的不足点。

另外,青霉素类对各大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并不稳定,同时还具有不能口服这一缺陷,并容易出现过敏现象。

为了使该药物能够有效的发挥其抗菌功效,经过医学专家学者的大量合成研究,已逐渐弥补了以上缺点,其中青霉素v钾片、美洛西林钠都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用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3)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碍致病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

抗生素应用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考量

抗生素应用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考量

抗生素应用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考量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使用抗生素时,需要特别考虑它们对母体和胎儿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应用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考量因素。

一、抗生素在孕妇身体中的影响使用抗生素的孕妇需要重点考虑药物对胚胎和婴儿的潜在风险。

尽管大多数抗生素在体内分解或通过胎盘渗透的程度有限,但仍有一些抗生素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1. 脱氧核糖核酸酶抑制剂(DNA gyrase inhibitors)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somerase inhibitors)。

这类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类,可能与胚胎腱骨破骨细胞发育问题相关。

因此,在孕妇中的应用应慎重,并在安全性评估后明确指导。

2. 硫胺素和磺胺类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可能会与母体叶酸代谢有关,可能会影响胎儿脑脊髓管缺陷的发生率。

孕妇使用硫胺素时建议同时补充叶酸,但具体处理方案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可能会对胎儿的听力和肾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应谨慎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

二、抗生素在哺乳期妇女身体中的影响与孕妇相比,哺乳期妇女的抗生素使用对婴儿的风险较低。

抗生素有限地经由乳汁分泌到婴儿体内,但它们的浓度通常较低。

对于哺乳期妇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低风险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应优先考虑那些已被广泛使用的药物,且没有已知的严重副作用。

2. 避免对婴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

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婴儿腹泻、过敏反应或肠道菌群失衡。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

3. 正确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婴儿的潜在影响。

三、抗生素应用的考量因素除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特殊情况外,抗生素应用还应考虑以下方面:1. 感染严重程度。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为妊娠期妇女安全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安全保障。

方法总结2008年5月以来,160例在我妇幼保健站就诊的妊娠妇女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特点,分析其治疗思路。

结果 160例妊娠妇女经我妇幼保健站的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均康复出院,且出生后回访,新生儿均发育正常,未出现畸形或死胎现象。

结论妊娠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定要坚持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选用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妊娠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49-02妊娠期妇女面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如何更好的应用抗生素同时又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对2008年5月以来在我妇幼保健站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妊娠妇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论述如下。

1 临床资料2008年5月以来,我妇幼保健院共收治妊娠妇女合并感染的患者16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36岁,年龄最小的22岁,孕期最短为2月,最长为7月,其中肺部感染85例,外伤造成的四肢感染65例,痔疮手术造成肛门感染的10例。

2 妊娠期治疗抗生素的选用2.1抗菌药物的分级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考虑的是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避免应用此类药物。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依据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将药物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A、B、C、D、X5个级别。

其中A级为在临床应用中,未出现对胎儿出现伤害的药物;B级为通过临床动物实验,对动物胎儿无危险,但是尚无人类的研究;C级无动物实验及人类的研究,或者在动物已经发现不良反应,但是在人类无对照病例资料说明;D级对胎儿有危险性,但是对孕妇因为利大于弊,必须使用;X级已经证明对胎儿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现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未出现A级抗菌药物,在妊娠期一般推荐使用的是B级抗菌药,对于C级抗菌药要慎用,禁用D级以及X级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使用论文

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使用论文

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使用【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3-02【摘要】妇产科领域预防性运用抗生素在合理选药、给药方案、用药时间和用药成本上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来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滥用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医疗成本的增加。

本课题主要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妇产科抗生素类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及妇产科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生素药房用药术后感染感染不良反应症状妇产术前抗生素用药情况比术后更加频繁,并且总体的使用数量都比正常的规定水平高通过药房的妇产科用药观察发现妇产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偏多,很多情况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有待改善。

抗生素一般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能有效杀死或抑制其他微生物,以此治疗敏感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而术后感染是妇产科医师一直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由患者下生殖道的内源性菌群引起,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它保护盆腔和腹部切口不被感染发炎,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抗菌药物是治疗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也是近年发展最快,用量非常大的药物。

近年来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菌药不断涌现,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为了了解本院妇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抽查了2008年度所有的处方,结合病历进行统计分析。

1.2 抽取2008年度妇科所有处方,应用微机进行分析统计,同时随机抽取200份妇科病历进行分析。

1.3方法:对抽取的所有处方,统计妇科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品种、数量、消耗的金额、数量百分比;以及抗生素药物消耗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百分比;同时将妇科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和用量大小进行排序。

2结果医院感染按who 的asa 手术健康等级评价,妇产科健康和基本健康168 例( 95. 45%),ⅲ级7 例( 3. 98% ),ⅳ级1 例( 0. 57% ),无ⅴ级病例。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论文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论文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论文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妊娠期的特殊情况,孕妇发生感染(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除遵循一般合理用药原则外,还须注意孕妇及胎儿药理学特点,以及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
影响。

由于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抗生素。

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主要对g【sup】-【/sup】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是本类药物众所周知的毒副反应。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都能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循环中的
浓度达母血浓度的30%~60%。

庆大霉素静滴后4~7小时,胎血浓度接近母血浓度,而胎
儿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低下,药物易在肾脏积蓄,引起新生儿耳聋和前厅失调。

此类药物
还可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临产前给药,有引起婴儿腹泻紧迫的可能性。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等。

此类药物应用后,胎儿循环中的浓度达母血浓度的50%~75%,可引起新生儿肢体畸形、肝肾损害、先天性白内障、骨骼生长障碍、牙齿着色
和釉质发育不全、前白隆起或死胎增多等。

多粘菌素类: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肾及神经系统有严重损害,且常用量即可引起。

万古霉素:其胎儿循环中浓度达母血浓度30%~40%,可引起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妊娠期进行性的生理变化,母体血容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导致稀释作用和排泄的增加对药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加之药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均可使其浓度降低,但因常规剂量的血药浓度多已超过需要的有效浓度故问题不大。

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适当增加剂量,如严重感染(败血症)及高度耐药菌感染(耐酶金葡菌,绿脓杆菌等)。

胎体内的血药浓度受药物分子量,脂溶性以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的影响,如蛋白结合率低者,在母体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高,因而进入胎儿血液中的浓度较高,反之,蛋白结合率高者,胎儿血液浓度较低。

1 青霉素类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和阿洛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都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在妊娠期使用较为安全,鉴于妊娠期间该药的肾清除率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增大,孕妇的血药浓度往往较低,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

迄今为止,对青霉素的研究最多,该药从20世纪4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有关人群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前3个月使用青霉素未发现对胚胎和胎儿有不良影响。

妊娠合并梅毒时使用青霉素可有效地治疗母体,保护胎儿。

在药物应用监测研究中,未发现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等引起胎儿畸形率的上升,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甲氧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胎盘并在羊水中达到母体血浆药物浓度的0.5-1倍;母体注射氨苄西林后90分钟,其血药浓度与胎儿相等,因胎儿肾功能未成熟,药物的半衰期较长,200-300分钟后,胎儿体内的血药浓度比母体的血药浓度大7倍。

氨苄西林在产科用于胎膜早破,预防宫内感染。

有报道,使用氯唑西林可致孕妇产下的新生儿畸形,但与药物的相关性不确定,可能与其母亲在孕期所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哌拉西林不容易通过胎盘,它和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等的上市时间尚短,无充分资料说明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一般不推荐使用。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antibiotics can be classif ied into “no teratogenic risk” fpenicillin G and penicillin VK), “unlikely to have teratogenic effects” (amoxicillin,chloramphenicol,ciprof loxacin,doxycycline,levofloxacin and rifampin)and “undetermined if it has teratogenic resk” (clindamycin,gentamicin and vancomycin).According to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能穿过胎盘3可排泌至乳汁l周之内的短期哺乳可能是安全的多西环素在乳汁内的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3040t201i4未专门研究多西环素在妊娠期的药动学故尚不清楚妊娠期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 248·
W 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08,Vo1.29,No.6 ,
妊娠及 哺乳期应用抗生素 的研究现状
苗 丽 , 邓 万 俊 (1.潍坊 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心 内科 ,山东文登 264400; 南 华大 学附属南华 医院心 内科,湖南衡 阳 421002)
摘 要 :抗生 素是妊娠 及哺乳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妊娠及哺乳期抗生素的药动学与药效学 可能 发生 改变 ,从而影响 疗 效。此外 ,抗生素对发育中的胎 儿或新生儿可能存在致畸或毒性作用 。对妊娠及哺乳期 常用 的11种广谱抗生素的文献 资料 进行综述 。1 1种抗 生素均能穿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 ,均能分 泌至乳汁 。阿 莫西 林、庆大霉素 、青霉素 G、青霉素V 钾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血药浓度妊娠期较未妊娠妇女偏低 ,表 明若需达到未妊娠妇女 的血药浓度 ,必须缩短用药 间隔和(或)an大给药剂量 。妊娠 期克林霉素药动学 无改 变。妊娠 期应用氯霉素 、庆大霉素 或万古霉素时 ,建议检测血药 峰一谷浓度 。根据 “致畸 因子信息服 务分类系统” ,上述 11种抗生 素可被分为 :无致畸 危险(如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不确定是否致畸(如克林霉素 、庆大 霉 素及万古霉素)3类。根据 美国FDAI ̄J]定 的 “妊娠期药物危险分级”标准 ,阿莫西林、克林 霉素 、青霉素G、青霉素V钾 及 万古霉素均属于B级 ;氯霉素 、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 皆为C级 ;多西环素为D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患者应用抗生素论文
摘要:探讨妊娠期妇女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临床用药特点,做好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搞好药学服务,从而做到合理用药,规范用药,确保孕妇使用抗生素安全。

关键词:抗生素;妊娠期
妊娠期抗生素的应用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应经常下临床了解患者病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不同患者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充分发挥药师专业优势作用,与临床医生紧密配合,从而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开展。

1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由于妊娠期的生理特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和代谢过程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尤以分布和消除过程改变较为明显。

这是因为,妊娠期血浆容量增多,血浆蛋白量减少,在使用治疗剂量时,血药浓度较正常人为低。

同时,由于妊娠期血流加速,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均增加,使一些主要通过肾清除的药物消除加快血药浓度降低。

因此,妊娠期应用抗生素的药量宜高于一般常用量。

2 妊娠期抗生素对胎儿的影响
2.1对胎儿有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
2.1.1四环素类此类药物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应用四环素后,由于四环素沉积于牙釉质及其下的钙
化区,可引起牙齿发育不良和变黄色。

动物实验中四环素尚可致肢体畸形、肝、肾损害及死胎增多等变化。

因此,妊娠期列为禁用药物。

2.1.2磺胺类此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黄疸,甚至核黄疸,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胎儿或新生儿肝功能尚不完善,对血中游离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差,而磺胺类又能与胆红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多。

故妊娠期不宜应用。

2.1.3甲氧苄氨嘧啶(TMP) TMP抗菌作用原理是选择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从而妨碍菌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TMP对哺乳动物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力仅及敏感菌的1/5~1/6,故对人类影响较小,但在给予动物大剂量时,曾见胎鼠畸形,妊娠早期列为禁用。

2.1.4氯霉素此药能通过胎盘屏障作用于胎儿,由于氯霉素主要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且约90%的氯霉素由肾小管分泌入尿排出,因此,肝、肾功能不良时,能致蓄积中毒。

此外,氯霉素对造血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即可出现骨髓抑制。

在早产儿和新生儿,由于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少,且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较低,故对氯霉素的解毒功能较低,加之肾脏排泄能力也较弱,因此易引起蓄积中毒,出现临床上所谓的灰婴综合征。

所以,此药在妊娠后期,特别是围产期不宜使用。

2.1.5甲硝唑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

实验证明此药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因此,妊娠早期禁用。

2.1.6利福平此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体,动物实验中曾见致
畸胎作用,因此,妊娠3个月以内者禁用,妊娠3个月以上者慎用。

2.1.7抗病毒药金刚烷胺、碘苷及阿糖胞苷等由于有致畸形或致突变作用,妊娠期禁用。

2.2对母体和胎儿有一定毒性和影响的药物这类药物应避免在妊娠全过程中应用,但其中某些抗生素,如有绝对指征可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慎用,属于此类抗生素的有以下几类。

2.2.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有致胎儿听神经损害、母体肾损害的可能,妊娠期间避免应用。

已出现肾功能损害的孕妇,此药应禁用。

2.2.2万古霉素因有肾、耳毒性,应避免使用。

2.2.3喹诺酮类抗生素用于儿童、未成年人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本类药物在多种动物实验中发现有损害幼小动物软骨的作用,因此不主张应用。

也有认为与临床实际不符而认为可用。

本类药物对年龄越小的儿童的影响越大,其毒性和剂量大小与给药时间长短有关,必须谨慎处理。

妊娠期间应避免使用这类抗生素。

2.2.4异烟肼易通过胎盘屏障,影响维生素B6的代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应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时,加用维生素B6慎用。

2.2.5氟胞嘧啶此药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人类未能得到证实。

妊娠期应避免使用,必须应用时须权衡利弊后慎用。

2.2.6呋喃妥因此药可致溶血反应,应避免使用。

2.3对胎儿无明显影响的药物此类药物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妊娠
期间可以根据感染情况选用: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②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酯化物除外);③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④磷霉素。

3 妊娠期外科抗生素的选用
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问题是阑尾炎、肠穿孔、肠损伤、胆道疾病、肠梗阻、肿瘤和胰腺炎等。

在出现外科感染时,临床医师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权衡抗生素应用时对胎儿和母体的利弊。

抗生素的选用原则上要根据外科感染的病原菌和抗生素的抗菌谱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并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特点,以及毒副作用和药源及费用等。

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妊娠合并慢性疾病等。

对于外科感染的病原菌,初步考虑可根据临床诊断和症状来分析,其次可依据脓液性状推测病原种类,同时,可作涂片找菌。

在一些严重感染,还应该在抗生素药物应用之前尽可能作血、体液和脓液细菌培养和细菌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必要时作联合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

对于一般感染,临床上多采用"金三联"联合用药,即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唑,但应避免在妊娠早期使用。

对于严重的外科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这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副作用少等优点,对G-、G+都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主要代表有头孢噻甲羧肟(头孢他啶或复达欣)、氨噻三嗪头孢菌素(菌必治)、头孢哌酮(先锋必)等,其中尤以头孢他啶最常用而且疗效好,其抗菌谱广,有称超广谱头孢菌素,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中对第一、第二代药敏感或耐药的菌种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氏菌、
变形杆菌等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而且对绿脓杆菌十分有效,对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及其他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效。

总之,妊娠期抗生素的应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应力图在治愈感染性疾病的前题下,将对胎儿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