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保障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
老年社会保障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西安市计划生育和非计划生育老年人口的比较

“ 家人 、 子女” 说的 比例明显低 于非计划 生育老年 诉 人 5 7 百分 点 ; .个 而与 “ 戚 ” “ 居 ” “ 区人 亲 、邻 和 社 员” 诉说 的比例 , 则高于非计划生育老年人 8 1个百 . 分点 。说 明计划生育 家庭 的老年人 由于 家庭空 虚 , 精神慰藉更希望求助社会帮助 。 调查发现 , 计划生育家庭很 容易变 为“ 空巢 ” 家
其是“ 空巢 ” 老年 人体 弱多病 , 活照料 更无 依 靠。 生
奈、 无助 。这 段话 反映 出独 生子女老 年人在生 活照 ” 料方面正面临着不少 困扰。 高龄老人的养老 问题 最 为突 出, 生活状况 更为
收入 ” 子女接 济 ” 和“ 的显然 低 于非计 划 生育 家庭 。 数据显示 , 计划生育家庭依靠 “ 工作或 劳动收入 ” 的 比非计 划生育 家庭 低 0 1 百分 点 ; 靠 “ . 个 依 子女 接
老年社会保障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
较少 。城乡差异明显 , 是 由于收入 来源 不 同造 成 这 的, 即城市老年人主要靠退休金收入和子女接济 , 而
农村老年人主要靠子女接济和劳动收入 。
采访 中遇到这样一位 独生子 女 的母 亲 , 她述说 时 眼 神 中带着忧伤 、 求 : 我 的老伴 去世 了, 渴 “ 在他 病重 住院期间 , 我和女儿轮 流照顾 , 但仍是 人手 不够 , 照
住, 因此 , 父母老年后不 得不 面临生 活孤独 、 神空 精
虚 的尴尬境况 , 以致父母精神填补 的问题 日益突出。
我们不妨再 回顾一 下前面那 位独生 女母 亲的话 语 : “ 我女儿 对 我很 孝 顺 , 常来 看 我 , 她 工 作 也很 时 但
忙, 我不愿意连 累她 , 可有 时又很孤 独无奈 , 总是处 在矛盾心理 困惑 中, 总感到生活无味 , 日如年。我 度
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富阳市的实证研究

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富阳市的实证研究摘要: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具有“城乡倒置”的特点,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增长。
该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至关重要。
本文以浙江省富阳市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为例,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的实行现状,找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反馈到制度设计,最后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对农村老年人医疗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参考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富阳市农村医疗服务门诊利用率不高,农村老年人在预防和康复方面的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慢性疾病患者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农村老年人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满意,但离期望值还有一段距离。
在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了以下建议:提高筹资水平,建立专项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相关政策;加大宣传,注重落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鼓励购买商业保险。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老年医疗保障、城乡医疗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lderly's Medical Insurance in Rural Areas——Case with Fuyang in ZhejiangAbstract:Chinese aging society increases gradually, which has the feature of urban —rural inversion,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e urban,the medical service demand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also increase gradually. In this context, the health care of the rural elderly is essential. The study takes the rural old-age's medical security in Fuyang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for 200 rural elder persons by multistage and cluster sampling, and coupled with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s,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 basic health care system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dentify the problem, analyze the root cause of problems, feedback to the system design, accordingly table the effective proposal to the perfect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research is hoping to be conducive to the rural elderly's health care system.Results suggests that Medical Services Outpatient utilization in in Fuyang city is not high, the supply of rural elderly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s not enough,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do not get better protection, the rural elderly is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ut still som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s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 mad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increase funding levels, establish a special fund; improve related policies of the basic medical car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trengthen the advocation,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perform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health awareness;encourage the purchase of commercial insurance.Keywords: the rural elderly、the elderly's medical security、urban and rural medical system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出,中国自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的五分之一,处于世界第一。
关于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实践调查,旨在帮助社区更好地制定和改进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某城市的10个社区作为调查样本,共访问了250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1. 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的老年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仅有不到三成的老年人对政策有较好的了解。
这说明社区在宣传和普及社会保障政策方面还有待加强。
2. 老年人社会保障待遇的满意度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待遇表示满意,其中有超过六成的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待遇非常满意,但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对待遇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待遇金额较低或者办理手续繁琐。
3.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只有四成的老年人使用过社区提供的日间照料中心,而其他老年人则表示不了解或者不需要使用。
其中访谈中了解到,一些老年人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和服务不够了解,或者认为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不需要使用。
4. 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多数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表示满意,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方便且质量有保障。
但也有少数老年人认为社区医疗资源不足,希望能进一步增加医疗设施和医生的数量。
5. 社区老年人活动和互助组织的参与度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和互助组织,认为这些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交流和互助的机会,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表示没有参与过,主要是由于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活动时间安排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不符合。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 社区应加强对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老年人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2. 进一步改进社会保障待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尽量减少办理手续的繁琐性。
3. 加强对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和服务的宣传,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并使用该服务。
关于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次实践调查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 调查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1. 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如下:(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较高:大部分社区老年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收到了基本养老金。
(2)医疗保险普及率较高:绝大多数社区老年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障。
(3)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社区缺乏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导致部分老年人需要外出就医、购物等时面临困难。
(4)政府补贴补偿不足:社区老年人享受到的政府补贴不够,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2. 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存在以下问题:(1)养老金水平偏低: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2)医疗保障不完善:部分老年人参加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较重。
(3)居家养老服务差异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不广,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充分的居家养老服务。
(4)政府补贴不足:老年人享受到的政府补贴较少,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的需求。
四、调查结果建议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2. 改善医疗保障条件:加大医保资金投入,提高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3.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4. 增加政府补贴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社区老年人的补贴力度,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分析

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以期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老年人生活状况分析老年人生活状况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健康问题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逐渐衰退,患病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其次,经济状况也是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老年人已经退休,退休金收入有限,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开销;此外,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心理需求也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和家庭结构的变迁,老年人面临失去社交支持和孤独的风险。
二、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1.经济保障需求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需求。
大多数老年人依靠退休金来维持生计,在退休金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养老保险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经济支撑点。
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主要包括:提高退休金水平、缩短领取周期、延迟退休年龄等。
只有满足老年人的经济需求,才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尊严。
2.医疗保障需求健康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医疗保障需求也是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需求之一。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医疗开销大幅度增加,而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成为老年人的一大担忧。
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好的医疗保障,包括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补充医药费用等。
3.社会支持需求社会支持是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另一个重要需求。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心理需求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包括提供社区活动、心理咨询、社会交流等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社交和心理需求。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1.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针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应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提高待遇水平,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尊严的退休生活。
2.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应简化手续、提高领取效率,缩短领取周期,同时提供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老年人口福祉保障问题研究

老年人口福祉保障问题研究一、老年人口福祉现状老年人口是指60岁及以上的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老年人口的生活状态、文化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不同,对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目前,老年人口的福祉保障存在以下问题。
1.养老金水平不高据统计,养老金已成为老年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养老金的水平并不高,远远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且存在地域差异。
2.医疗保障不完善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目前医疗保障仍存在不足。
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诊疗费用的报销率、医疗服务质量、药品价格等方面。
3.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高老年人口需要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服务,在社区、机构和家庭等不同场所都需要相关服务。
但是目前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高,接受保障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较少。
二、老年人口福祉保障问题原因老年人口福祉保障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主要的几个原因。
1.缺乏充分的政策保障在社会发展的初期,老年人口的福利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这也导致了老年人口福利保障问题的产生。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但是存在着政策的推行难度不足、缺乏运作机制等问题。
2.社会保障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人口福利保障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保障服务不足。
目前,社会保障服务供给还比较薄弱,有些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导致老年人口的福利保障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3.老年人群体存在多样性老年人口的群体存在差异,不同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的福利保障服务。
但是目前,福利保障服务大多不具有针对性,导致一些老年人口的需求得不到实际满足。
三、老年人口福祉保障问题解决为了解决老年人口福利保障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策保障加强政策保障是保障老年人口福利的基础,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并加强政策推行力度。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运作机制,加强政策管理和监督。
2.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供给老年人口福利保障问题要得到解决,需要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供给水平,并拓展服务领域。
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摘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有很多,有效需求不足便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政府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居民的消费,但是效果不明显。
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额却在持续增长,这说明城乡居民的潜在消费潜力很大。
如何把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消费力,进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居民消费;潜在消费潜力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12-02一、引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扩大内需,同时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出口萎缩等给消费者信心以沉重打击,从而内需疲软,消费率锐减。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是影响居民众多消费因素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世界经济年会上指出的那样,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的线性分析近几年,国内不少经济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问题,并根据经验数据得出二者存在相关关系的结论。
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程度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
下面通过建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两个变量的线形模型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见表1)。
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代表居民消费水平;代表其他随机变量。
采用最近十年的数据(见表1)利用ols统计方法,通过spss软件计算,显著水平为0.01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585,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增加,可以促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
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模型估计如下:y=-20768.11+4081.46xr2=0.585f=11.300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1.r2=0.585表明,居民消费水平中社会保障的影响占到58.5%,影响力大。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又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的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既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逐渐加大。
很多国家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财政赤字、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等问题。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探寻财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国际比较法、指标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
其中,国际比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政策,发现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的差异和共性。
指标分析法则通过对社会保障各项指标的分析,评估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
计量分析法则利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通过国际比较和指标分析等方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状况、文化背景等。
因此,在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状态,需要逐步提高。
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领域,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还需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优化社会保障税费率结构等方式,确保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平衡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社会保障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作者:刘玲琪来源:《人文杂志》2011年第05期内容提要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日益旺盛,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老年人口是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的一类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生活保障状况也引起了关注。
本文基于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家庭的实证调查,经过对比和因素分析,深入分析了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及其需求评估,提出未来政策的核心要义思路,为建构老年人兼顾计划生育老年人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老年社会保障需求评估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1)05-0182-04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正不断增大,养老需求日益旺盛,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老年人口是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的一类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生活保障状况也引起了关注。
根据老年人口的共性问题,同时思考如何满足计划生育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老年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予以推进。
本文基于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家庭的实证调查,经过对比和因素分析,深入分析了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及其需求评估,为建构老年人兼顾计划生育老年人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一、老年人生活状况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西安市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为老年人,调查人数为874人。
其中城市占64.0%,农村占21.3%,城中村占14.8%;男性占43.1%,女性占56.9%;低龄老人(60岁以下)占20.9%,中低龄老人(60-69岁)占33.3%,中高龄老人(70-79岁)占37.6%,高龄老人(80岁以上)占8.2%。
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按照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即主要包括生活保障(经济供养和养老储备)、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供养状况实际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可以从他们的经济供养和养老储备情况来反映。
调查数据显示,靠“退休金收入”的老年人比例最多,占41.8%;靠“子女接济”的老年人占39.3%;靠“工作或劳动收入”的老年人占18.2%;靠“配偶收入”的老年人占11.0%;靠“储蓄、房租、理财性收入”的占4.3%。
可见,老年的经济供养情况并不乐观,自己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占六成,依靠“配偶收入”又依靠“子女接济”的仅有四成,靠“储蓄、房租及理财性收入”的较少。
城乡差异明显,这是由于收入来源不同造成的,即城市老年人主要靠退休金收入和子女接济,而农村老年人主要靠子女接济和劳动收入。
计划生育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众不同。
由于计划生育家庭人口少,经济来源就少,靠“工作或劳动收入”和“子女接济”的显然低于非计划生育家庭。
数据显示,计划生育家庭依靠“工作或劳动收入”的比非计划生育家庭低0.1个百分点;依靠“子女接济”比非计划生育家庭低12.1个百分点。
2.养老储备状况老年人目前拥有的养老储备,根据调查数据,拥有“自己住房”的老年人占80.2%,位居榜首;其次是“医疗保险”和“国家养老保险”,分别占45.8%和23.4%;拥有“商业化养老保险”和“专用养老储蓄”的较少,分别占3.1%和1.9%。
可见目前老年人的养老储备主要集中在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使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被推到了新的层次。
数据反映,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享受“国家养老保险”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计划生育家庭5.9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计划生育政策优越性。
而在“住房”、“专用养老储蓄”等方面的养老储备状况不如非计划生育户,表现出计划生育户养老储备的某些不足。
3.生活照料状况关于日常生活照料状况,从整体上看,42.8%的老年人是“自己照顾自己”,44.1%的老年人是“配偶照顾”,46.2%的老年人是“家人、子女照顾”;由“亲戚”、“邻居”和“保姆照顾”的老年人一共占3.5%;有2.1%的老年人得到了“社区人员照顾”。
而计划生育老年人依靠“自己照顾自己”的比例高于非计划生育户12.1个百分点,依靠“子女照顾”的比例低于非计划生育户5.5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4-2-1”家庭结构持续增多,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年父母,矛盾越发凸显,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生活无人照料的困局出现。
调查中老人普遍反映:“现在都是一个孩子,老了指望不上”。
尤其是“空巢”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照料更无依靠。
采访中遇到这样一位独生子女的母亲,她述说时眼神中带着忧伤、渴求:“我的老伴去世了,在他病重住院期间,我和女儿轮流照顾,但仍是人手不够,照顾不过来,我因劳累过度也病倒了。
现在我一个人独居,身体也不好,女儿也时常来看我,但我总不愿意连累女儿,她的生活工作也很忙,我也感到很无奈、无助。
”这段话反映出独生子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方面正面临着不少困扰。
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生活状况更为惨淡,正象一位村民描述的:“一般最困难的是80岁以上的老人,几代人生活,儿子还要养儿子,对老人照料的少,到了儿子大了,有孙子的时候,儿子可以多关心父母了,这时候老人就去世的多了,享受不到了。
”4.精神慰藉情况当老年人感到生活寂寞或遇到烦心事时,会寻找诉说对象,调节心态,从而得到精神慰藉。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年人在感到生活寂寞或遇到烦心事时,都习惯于向自己“家人、子女”及“配偶”诉说。
而计划生育老年人在遇到烦心事时与“家人、子女”诉说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计划生育老年人5.7个百分点;而与“亲戚”、“邻居”和“社区人员”诉说的比例,则高于非计划生育老年人8.1个百分点。
说明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由于家庭空虚,精神慰藉更希望求助社会帮助。
调查发现,计划生育家庭很容易变为“空巢”家庭。
当孩子长大成家立业后,大多数与父母分开居住,因此,父母老年后不得不面临生活孤独、精神空虚的尴尬境况,以致父母精神填补的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前面那位独生女母亲的话语:“我女儿对我很孝顺,时常来看我,但她工作也很忙,我不愿意连累她,可有时又很孤独无奈,总是处在矛盾心理困惑中,总感到生活无味,度日如年。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孤独一人,住在养老院,我每次去看她,都很伤感,平日没人来看她,只有我去了,她才感到一丝欣慰。
我们俩是同命相怜啊!”这段话衬托出获得“精神慰藉”对于独生子女老年人是多么重要。
特别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亡,父母失去唯一的家庭支持和精神支柱,更易陷入养老的困境。
二、老年人社会保障需求评估老年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济措施,其架构应当包括老年社会养老保险、老年医疗健康保障、老年社会救助、老年社会福利、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等,其中老年社会养老保险是其核心。
从老年人包括计划生育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调查数据出发,得出一个评估结果,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提供了合理依据。
1.养老意愿的差异分析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比例最大,达到54.3%;其次为“自我养老”,比例为36.3%;第三为“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比例分别为11.6%和10.6%;选择“土地养老”的比例最小,仅为4.8%。
而计划生育老年人更多倾向于“自己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比例分别高于非计划生育户0.8、5.0和11.1个百分点;选择“家庭养老”的计划生育老年人比例则低于非计划生育户15.5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差异。
反映了计划生育老年人由于其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而作出了与非计划生育户不同的选择。
2.心中的牵挂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了解老年人心中牵挂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单个老年人的牵挂和困难,可能反映的是某个个体的具体问题。
如果说许多老年人的牵挂和困难集中到了某个问题或事件上,说明那个问题就是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目前心中的牵挂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占居首位,包括“看病难看病贵”(占59.2%)、“体弱多病”(占22.0%)、“无医疗保障”(占21.7%)等;反映经济方面的困难位居第二,包括“经济收入少”(占35.5%)、“无养老保险”(占30.6%)、“没有生活来源”(占29.6%)等;反映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居于第三,包括“担心物价上涨”(占33.6%)、“担心子女的前途”(占16.1%)、“子女不在身边”(占14.1%)、“文化生活缺乏”(占5.5%)、“心理比较孤独”(占5.1%)、“家庭关系不融洽”(占1.2%)等;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有“不能劳动或工作”(占17.0%)、“没人照顾”(占5.4%)、“家务活重”(占2.2%)、“居住条件差”(占9.7%)、“交通不方便”(占7.1%)等。
总之,医疗保健和经济收入是老年人最为牵挂的两件事情,这当然应该成为政府保障政策设计中的重点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负担是老年人不堪承受的重负,“看病难看病贵”排在了首位。
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递增,体质日趋衰退,健康状况也日益下降,使得患病率和就医率日益增加,因此,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要比中青年人强烈得多。
由于疾病,突发性事故,先天或后天性残疾等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贫困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老年人日常消费支出可以看出,其中有1/3用于看病,应该认识到医药支出已成为老年人生活的沉重负担,它也成为老年人心中最为牵挂的事情中的头一件大事。
由此看来,在老年人心目中养老保障中的医保问题和吃饭问题是同等重要的。
进一步分析计划生育老年人和非计划生育老年人的差异性,可以发现,计划生育老年人在“经济收入少”、“担心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子女不在身边”和“担心子女的前途”等经济、医疗方面的困难和对子女的牵挂比非计划生育户多,分别相差4.8、4.3、0.9、1.3和1.6个百分点;而在“不能劳动或工作”、“没生活来源”、“无养老保险”、“无医疗保障”、“体弱多病”和“交通不方便”等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忧和困难,计划生育户相对要少一些,分别相差1.6、1.3、2.4、2.5、2.9和1.6个百分点。
这种差异反映了计划生育老年人虽然其子女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但享受到政府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和养老的后顾之忧,但精神慰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值得关注。
另外,计划生育家庭要比非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着更加沉重的劳动负担。
计划生育家庭由于人口少,缺乏劳动力,因而在农业生产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平日生活购物等方面无人帮助。
在农村调查时了解到,很多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都是自己种地、劳动,不仅自己照顾自己,有的还要养育孙子辈,生活负担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