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市辖区)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8-05-15 15:30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与2016年的67569元相比,增加了6749元,同比名义增长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2%。
分四大区域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84809元、68323元、61193元和5951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0.7%、东部10.1%、西部9.4%和东北地区8.5%。
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与上年持平。
表1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金融业12285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504元,住宿和餐饮业45751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055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62%和68%。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65,与上年相比差距扩大了0.01。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率分别为14.8%、13.3%和12.0%。
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6%、5.5%和5.8%。
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外商投资企业900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其他内资单位5441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指标说明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指标说明(一)人社统PS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本单位从业人员:截止2011年12月31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全额拨款: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经费自理: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占在册正式人员比例一般应大于95%.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其他方式新进人员需报说明。
表内校核式:甲栏:2=3+12;3=4+11;5=6+7+……+10;4≥5乙栏:1=2+3+4 去除无效行(5行);1=5+6+7 去除无效行(1、12行)表间校核式:PS1甲4乙1= PS2甲1乙15=PS3甲1乙1 + PS5甲1乙1 - PS5甲2乙1+ PS10甲1乙1(二)人社统PS2号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口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和在管理岗位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的总和。
武汉市(市辖区)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武汉市(市辖区)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三、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3四、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8五、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8六、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武汉市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3 表5: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武汉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7 单位就业人员行业分布

八、批发和零售业
14181
6.8
九、住宿和餐饮业
3976
1.9
十、金融业
4782
2.3
十一、房地产业
2971
1.4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73
0.4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090
1.5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85
0.3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
0.0
十六、教育
30209
14.4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583
5.5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38
0.4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2762
25.2
表7单位就业人员行业分布
就业人员(人)
比重(%)
总计
209118
100.0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7467
3.6
三、制造业
27773
13.3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499
1.7
五、建筑业
15156
7.2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7134
13.0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036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
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147元2011年05月03日11:00国家统计局网站我要评论(18)字号:T|T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汇总工作已经完成,现予以公布。
一、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与2009年的32736元相比,增加了4411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差异(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分省看,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的3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的68.8%。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42810元、33130元、31882元和31594元。
从各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看,有15个省(区、市)超过了全国平均13.5%的增长幅度,其他16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增幅。
从四大区域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5.0%、西部13.8%、东部12.7%、东北12.3%。
(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行业差异分行业门类看,与2009年相比,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8077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5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731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17345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住宿和餐饮业2381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2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
中国人社部职业类别数量

中国人社部职业类别数量中国人社部职业类别数量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是中国政府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机构。
该部门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就业、职业培训、专业分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
在这些政策法规中,人社部规定了各种职业类别,以便为就业、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中国人社部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类别目录。
职业类别目录是对各行各业进行分类和归类的体系,它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人社部职业类别。
1.农、林、牧、渔业类:这个类别包括农民、农场工人、渔民、养殖工人、林业工人等从事农业和相关行业的人员。
2.采矿业类:这个类别包括矿工、矿产开发和加工人员等从事矿业活动的人员。
3.制造业类:这个类别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从事制造业的人员。
在制造业类别中,还包括不同的行业,如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类:这个类别包括电力工程师、电力设备运维人员、热力工程师、供水工程师等从事电力、煤气和水供应的人员。
5.建筑业类:这个类别包括建筑工人、建筑设计师、建筑监理等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类:这个类别包括司机、船员、机械师、仓库管理员等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人员。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类:这个类别包括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技术员等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的人员。
8.批发和零售业类:这个类别包括店员、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等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人员。
9.住宿和餐饮业类:这个类别包括酒店服务员、厨师、服务员等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人员。
10.金融业类:这个类别包括银行职员、保险销售员、金融顾问等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
11.房地产业类:这个类别包括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人员等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员。
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类:这个类别包括科研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地质勘查员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的人员。
我国31省市各行业就业情况分析

经济论坛我国31省市各行业就业情况分析李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业是否充分是分析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每个人必然要通过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业已是现如今人们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具体分析当下各省各行业的就业现状,找出各省优势就业行业和弱势行业,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就业趋势,并根据他们的人文地理等因素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就业情况;因子分析;聚类分析1研究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
就业是否充分是考虑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找出我国各省市目前在各行业的就业特征,并联系之前人们对就业所做的分析加以参考对当前就业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议有着很高的实时意义。
李克强总理提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就业是如今人们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具体分析当下各省各行业的就业现状,找出各省优势就业行业和弱势行业,并根据他们的人文地理等因素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指标选择就业指标反映行业就业状况。
根据2015年中国的主要行业选择指标,使得数据结果能够反映各行业的就业情况,为体现指标选择的全面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原则,选择出19个指标:农、林、牧、渔业(X1);采矿业(X2);制造业(X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X4);建筑业(X5);批发和零售业(X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7);住宿和餐饮业(X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X9);金融业(X10);房地产业(X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X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X1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X15);教育(X16);卫生和社会工作(X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X1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X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市辖区)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序言
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进行剖析阐述。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对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3
四、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8
五、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8
六、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武汉市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
表2: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4: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3 表5: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武汉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2: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
表13: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武汉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