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训练(解析版)

第二章声现象(解析版)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回声及其利用:(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3)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声与光传播过程对比 传播条件 声 需要介质,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不需要介质,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速度 15℃空气中: 340 m/s 真空中: 3×108 m/s 传播特点
v固>v液>v气
光
v固<v液<v气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声音 的特性
概念
音调 高低 声音的____
响度 声音的 强弱 _____ ①发声体的 振幅 ______,振幅 越大,响度越 大 ________; ②距发声体 远近 的________
例题分析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 都在振动,故选项A正确;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种类和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温度 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故B错误;声音在真 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 不到,故D错误。
例题分析
点评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历届中考必考的 知识点,常以填空、选择等方式考查,考查时往往 还要涉及声速、声波等知识,并且可能与电磁波进 行对比考查。
点评:控制噪声是有关环保的热门话题,也是近几年 中考考查的热点,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环保 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环保意识。
转换法在声现象中的应用
将不易直接观察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 、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或现象放大法。如 图1-2所示,通过观察微小物体是否被弹起及弹起幅度的 大小,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例题分析
例3 [2011·广州]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2-1所示, 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D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图2-1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这种振动有的能看见,如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的看不见,如敲桌子时桌面的振动。
这时可以用一些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放在上面,敲桌子时泡沫塑料在不停的跳动,说明桌子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如古代打仗时士兵趴在地上听远传是不是有人过来啦),气体传播声音最慢。
3、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取340m/s。
·5、回声产生的条件是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教室里唱歌是距离小于17m,使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感觉声音更加响亮,在旷野中没有回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属于声调的例子有(1)、男高音、女低音,(2)、调音师调音(调节弦的松紧),(3)、暖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4)、男生声音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
3、声音的响度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属于响度的例子有(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2)、调节电器的音量大小,(3)、扩音器,(4)、4、声音的音色和物体的结构有关,物体不变,音色不变。
和音色有关的例子有(1)、闻其声知其人,(2)、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3)、敲西瓜看西瓜是否熟了;敲击花盆,看是否有裂缝(4)、听诊器5、人能听见的声音是20 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会发出次声波。
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波,比如海豚音,蝙蝠发出的声音,倒车雷达。
第三节声的利用1、。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

第二章声现象总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复习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一、复习总结:(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叫做。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

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2、音调表示声音的 高低 ,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
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 不同。 发声体不同,
令人厌烦的噪声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波形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危害
1人们用分贝(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等。
次声武器
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 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次声武器 。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 超声心动图 来
检测题
1.声音在空气、钢管、软木、水这四种介质中传播 时,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A ) A.空气 B. 钢管 C.软木 D.水 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 可以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具有不 同的( D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6.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 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 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C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7.敲响一个音叉,则另一个音叉会弹起泡沫球,实验 说明------------。若把此装置在月球上进行,挂在 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_______像图示那样弹 起(填“会”或“不会”)。理由-------------。
3.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作成凹凸不平像蜂 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A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4.人拍手后过1秒钟后才听到从对面墙壁反射的回声, 170 这个人与墙壁的距离约是___________m.
5.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 音的原因是( B )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大小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4、回声现象。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征知识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所以说,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3.音色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一个特征。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及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均为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五、声音的利用回声现象:(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但应先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t,再应用S=Vt计算。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钢轨 B .纯水 C .木材 D .空气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__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____ 也能传声。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
(2013 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 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 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本章核心考点
• 考点一 声音三特性的区分
(2014 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 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 声的(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016 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 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三 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2017 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四 防治噪声 (2019 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 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 .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 .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同学们再见!
2020中考备考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本章知识结构
音调
响度
音色
信息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能量
介质 振动
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噪声防治
声 现 象
三途径
核心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噪声
频\噪声的控制.swf
..\备课素才Biblioteka 光现象声现象视听到声 音的三 个阶段 控制噪 声的办 法
声源的 振动产 生声音
防止噪声 的产生 (消声器)
在空气及 其他介质 中传播
阻断噪声 的传播 (隔音板)
鼓膜振动 引起听觉
防止进 入耳朵 (耳塞)
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生源处减弱;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减弱
噪声
在物理学中,发声体作无 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 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 超过90dB;
1、
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 音不能超过70dB;
2、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50dB;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要靠介质传播,传播声音的介 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章备课\备课素才\光现象声现象视频\真空罩和声.swf G:\新人
3、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和所处的状态 决定,同时受温度影响;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 速在气体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4、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米每秒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 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由发声体的振 幅 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 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有关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测海 深,航海,探测鱼 群。用b超检查身体诊断疾病 2、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 清洗钟表眼镜等精密的仪器,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