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浪花教学案
《浪花》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浪花》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1.投影片。
2.海边风光录像片。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
”这、”唱声母是翘舌音。
”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
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
”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浪花》教案设计

《浪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浪花》诗歌;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原文:《浪花》海浪花儿,翻卷天地,奔腾激荡,激情燃烧。
阳光照耀,闪耀金光,海鸥飞翔,自由自在。
2.2 生字词解析:浪花:海浪中飞溅的水花。
翻卷:海浪翻滚,卷起。
天地:指整个天空和大地。
奔腾:快速地奔跑或跳跃。
激荡:激烈地撞击或动荡。
激情:强烈的情感。
闪耀:光彩耀眼。
海鸥:一种生活在海洋附近的鸟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的美丽和壮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3 解析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4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浪花》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4.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讨论:你觉得《浪花》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你觉得诗歌中的情感是什么?5.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浪花》的启发,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物的诗歌。
《浪花》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解析诗歌《浪花》中的生字词、意象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6l浪花教学文档

1、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浪花像一群淘气又可爱的娃娃?
2、拓展训练:
(1)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2)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3)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
仿照这个句子来说说话:
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
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
(2)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一找从哪里看出浪花很“淘气”。
5、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体现了小朋友玩耍时的高兴心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受生活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
学具
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1、上课的伊始,以多媒体课件(大海及海浪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海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识字教学:(1)自主学习,巧记字形,理解字义。(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字在四字格中的占位,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印象更深刻。
及时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备
教学内容
一、复习入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后延伸
四、总结升华。
第二课时
1、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2、使学生体会浪花带来的变化。
《浪花》优秀教学设计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 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④电脑出示3个部体:“ ”“ ”“ ”让学组“唱”字。
A.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
B.让学生拖动鼠标把部体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对,部体返回原位置。
正确的拖动应该是:
5.学生在书中的第二个田格中书写“都、跑、笑、唱”这几个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6.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7.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看浪花》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看浪花》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
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
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探秘——探索,寻找秘密金疙瘩——金属矿产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
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
抽生读,齐读四、学习生字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浪花教案稿(1)

16、浪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授课班级:一(3)班授课时间:2011年11月15日授课教师:温小芳教学目标:1、学会读本课的新词,认识12个生字,理解“挠”、“捧”。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及思维、表达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喜欢浪花从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浪花的轻轻、热情和淘气,读出对浪花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好练习本。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动画《赶海的小姑娘》。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和赶海的小姑娘一起去体验了海边玩耍的乐趣,那你们喜欢大海吗?海水涌上沙滩会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海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美丽的浪花吧!师板书课题:16、浪花生齐读课题二、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làng huāshātān wán shuǎnáo浪花沙滩玩耍挠bèi kéxiǎo xiātáo qìpěng贝壳小虾淘气捧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讲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浪花的轻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里玩耍?(出示小孩沙滩玩耍图)(2)咦,听听,是谁来了?(播放海浪声)浪花是怎样来到我身边的?用“”划出句子,指名朗读句子。
(3)圈出浪花来时的动作。
(板书:走、挠)让学生演示“挠”的动作。
“轻轻的”、“悄悄地”写出浪花很小,浪花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板书:轻轻、悄悄)(4)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要读得轻而慢(个别读、齐读)。
(5)浪花悄悄地挠着我的小脚丫,我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这个句子要用高兴的语调来读。
(6)齐读第一段,体会小浪花的淘气。
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浪花的热情。
浪花教学文档

《浪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第一册16课《浪花》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
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
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大海离我们比较远,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亲眼见过,也没有在海边玩耍的亲身体验。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通过电视等媒体对大海、浪花、海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图画的内容及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设计理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展开教学,创设情景和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直接、整体触摸语言文字,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
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迈着”“挠着”“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浪花的可爱、淘气,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悟理解“迈着”“挠着”“捧着”“轻轻的”“悄悄地”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浪花的可爱、淘气,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程序:板书设计:18 、浪花挠脚丫∕﹨浪花淘气﹨∕送贝壳、小虾……教学反思:《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
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学设计3:浪花

第16课《浪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通过“我”感到的,看到的,讲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声音和它给“我”带来的欢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
掌握“走”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所学的一、二类生字。
学习四个一类字,掌握“走”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哪些小朋友去过大海,你觉得海边怎么样?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去海边玩了,她还和浪花成为了好朋友呢!请同学把书翻到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教师泛读课文,请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一、二类生字。
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认识一、二类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反复认读。
2.同桌互相认读。
四、学习四个一类字1.学习“走、贝”。
(1) 根据图片猜字。
(2) 演示“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字理。
(3) 学习它的笔顺。
(4) 扩词:走路、行走、走马观花、走南闯北。
(5) “贝”字的学法同“走”,可以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自己讲。
可以实物演示。
(6) “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丫”。
(1) 教师用手势做“丫”字请同学猜。
(2) 书空。
(3) 扩词:脚丫、丫头。
3.学习“泪”。
(1) 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眼睛里流出的水就是泪)(2) 扩词:泪水、眼泪、泪珠。
(3) 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流泪呢?五、复习巩固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质疑
读了本课课文,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想法,提出来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画一画,把大海的浪花画下来。
六、指导书写生字
修改或补充
4.小组讨论:把你读懂的和要问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其中在学生的汇报中重点理解:
(1)浪花怎样和我玩耍?
(2)浪花给我捧来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3)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6.比赛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
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学习
时间
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放“浪花的声音”的录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师生谈话:你见过浪花吗?浪花是在哪里的?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不会读的画出来,拼读几遍,或问问同学。
2.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3.出示卡片,检查会认字的读音。
4.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边读边想写了什么,并标出是几个自然段。
2.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到你认为读流利了为止。然后读给你的朋友听听,看谁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或要问的?
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
单元
九
撰写人
课题
16、浪花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七个会认的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
2、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