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课程书目
课程标准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纪录片创作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属于专业必修课。
纪录片创作能够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纪录片编导的技能和方法。
纪录片创作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起着非常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历史的介绍、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对纪录片有全面的了解之后,能把理解掌握的相关经验和运用到实际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当中,这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纪录片拍摄具体的一些技巧、规律,并且希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纪录片创作课程,提高学生的纪录片素养,能够欣赏纪录片并初步具备摄制纪录片的能力。
2.能力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纪录片制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以及纪录片导演构思的产生与体现。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技能与理论。
课程与具体创作实践相结合。
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一部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
3.素质目标: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与作品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电影美学传统的演变轨迹,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并通过创作实践体验纪录片美学观念的差异。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目的要求】(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纪录片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纪录片片段的播放,了解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属性。
【讲授内容】(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自学内容】根据图书馆资料查阅,明确纪录片的起源及源流,以及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目的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 》(三)解说词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三)解说词第一集文明根脉
如果将人类的300万年进化历程压缩成24小时。
那么在最后的3分钟里,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才不期而遇,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脱颖而出。
而就是书籍伴随人类的这3分钟里,无论是处于时间纵轴上的古代文明,还是处于空间横轴上的异域文明,终于由各自流淌的涓涓细流,汇聚为一泻千里的江河。
就是这短短3分钟,人类有了更为丰富的色彩和更为广阔的视野空间。
就是这短短的3分钟,世界日新月异,在目不暇接中换了人间。
第二集精神底色
推荐书目《道德经》追求永恒真理的理性精神柏拉图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源头,二者刚柔并济。
这个时代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他们的观察思考得以书写为典籍的形式加以定型。
这些极其重要的文明成果,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描绘了整种文明的精神底色。
第三集历史之轮
推荐书目亚当斯密1716《国富论》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力学天文学基础大量的现代思想和文化,正是以书籍为载体的广为传播,才催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改变古老神州的沧桑巨变。
厚重的历史之轮终被这些看似柔软轻蔑的书页撬动推进,继而滚滚向前,摧枯拉朽。
电影学书目必读

电影学书目必读电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像和声音,为观众带来情感和体验。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能展示关于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故事,也能展示关于世界和社会的故事。
对电影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了解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电影对于人类文化的重要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影学是研究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学科,它包括了许多子学科,比如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等等。
想要成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或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人,必须学习电影学知识,了解电影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
因此,掌握一些电影学书目是必须的。
下面是几本电影学书目的介绍:1.《电影艺术》(Film Art)作者: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电影艺术》是一本介绍电影艺术的经典教材,它包括了电影史、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写作简洁明了,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案例,方便读者理解和学习。
2.《电影史》(A Short History of Film)作者:Wheeler Winston Dixon & Gwendolyn Audrey Foster《电影史》是一本关于电影史的入门书,它从电影的起源开始,介绍了电影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本书还包括了一些经典电影作品的介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
3.《电影理论基础》(Theories of Cinema)作者:Andrew Tudor《电影理论基础》是一本介绍电影理论的经典教材,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电影理论和分析方法,如奥修姆理论、芝诺电影理论、形式主义电影理论等等。
本书需要一定的学术背景才能理解,但是对于深入了解电影理论和分析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4.《电影批评》(Film Criticism)作者:Michael Ryan & Melissa Lenos《电影批评》是一本介绍电影批评的教材,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电影批评方法和理论,如双重评价理论、影像叙事分析等等。
中国古建筑纪录片参考文献

中国古建筑纪录片参考文献
一、目录与文献检索类
1《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2王镇华《中国建筑参考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0(3,4)2黄健敏《中国建筑研究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1(10)
3王其明《中国建筑图书书目初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古建专业讲义)注:2-4见《古建园林技术》合订本四附录《中国建筑文献的三个书目》
4刘敦桢郭湖生等辑《中国古代建筑史参考书目(初稿)》
二、通史、综合类书目
1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3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5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
6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
7中华民族建筑(一五)
8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
三、重要的连续出版物书目
1《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七卷)
2《建筑历史研究》(1-3辑)(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
3《建筑史论文集》(1-14辑)(清华大学建筑学系)
4《建筑历史与理论》(1-7辑)(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
5《建苑拾英》(一三辑)
四、文集书目
1《梁思成文集》(一四)
2《刘敦被文集》(一四)
3《梁思成全集》(一九)
4《傅嘉年建筑史论文集》
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
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
7《罗哲文建筑史论文集》
8《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东南大学建筑学系)
9《建筑史研究论文集1946-1996》(清华大学建筑学系)
10龙庆忠《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
11《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论文集》(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12《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钱锡生简历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
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JOUR1035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开课学期:每学年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课时:1周,3课时教学内容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十部提升自己的纪录片

十部提升自己的纪录片
1.《追随名人的足迹》:跟随成功人士的行动和思考,学习如何取得成功。
2.《探索未知的领域》:探索新的领域和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3.《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学习高效工作的方法》: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5.《发现自己的潜能》: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天赋。
6.《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他人合作和沟通,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7.《掌握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
8.《寻找人生的意义》: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9.《了解自然生态》:了解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10.《学习艺术和美学》:学习艺术和美学,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 1 -。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目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目
1、《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书在阐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探索从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守正出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走出一条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之路。
2、《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作者傅熹年。
3、《海昏侯刘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传奇经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4、《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5、《文字小讲》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论证,为读者解读文字演变的过程,通过文字的演变,透过文字看文化。
6、《庄子哲学讲记》作者是郑开。
7、《资治通鉴与国家兴衰》生动地讲述了从春秋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这段历史。
8、《造房子》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9、《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人生一线,恰似风筝。
10、《古乐之美》是由苏泓月编写,是一部以通俗文字系统梳理古代乐器知识的中国音乐史专著。
11、《望春风》是作家格非创作的长篇小说。
12、《中国艺术史九讲》是方闻在两岸三地不遗余力宣讲其学术理念的文稿。
13、《水墨戏剧》
14、《如果大雪封门》是由徐则臣创作的小说集。
15、《林散之年谱》这是一本具有编年体传记性质的年谱。
54《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54《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527 适用专业:摄影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选用教材:《纪录片概论》.欧阳宏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参考书目:[1]《电视纪录片创作》.王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21 年 [2]《纪录片创作》.朱景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年[3]《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关照》.聂欣如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年[4]《纪录中国》.吕新雨主编.新知三联出版社.2021 年一、课程说明《纪录片创作》是摄影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是向学生讲述怎样去欣赏纪录片,并立足中国创作实践,对电视纪录片进行本土和个性化的学理探索。
本课考察了电视纪录片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阐释了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主要类型、审美特征,分析了纪录片与社会的关系、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
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深入剖析了纪录片与纪实主义美学、中西纪录片创作影响、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阐明了纪录片管理和市场化机制,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创作与交易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纪录片的创新理念,探讨了有效的经营运作方式。
本门课是《非线性视频剪辑》、《电视解说词写作》、《摄像基础》这三门基础课程的延续,学好本门课将把以上三门课程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因为本门课是专业必修课,会涉及到摄像、摄影、策划、采访、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要想学好本课,需要有大量专业性的知识,学生需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大量观看专业影像资料,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去赏析纪录片、去评纪录片,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实例创作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纪录片创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独立创作纪录片。
二、学时分配序号标题纪录片筹拍纪录片拍摄(上) 1 2实验学时 8 8 备注3 4纪录片拍摄(下)纪录片编辑 8 8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实验一纪录片筹拍一、实验特点: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操作型、设计性)计划学时:4实验分组:学生自行分组二、实验目的:纪录片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学生要能够掌握工作的要点和要求,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推荐:
彭小莲:《理想主义的困惑——寻找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小川神介:《收割电影》,冯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教材: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 Rabiger ),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
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张同道《大师影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单万里张宗伟《纪录电影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中国纪录电影史:
单万里《中国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
平杰主编《另眼相看》,文汇出版社,2006。
张献民《看不见的影像》,上海三联,2005。
张献民、张亚璇《一个人的影像》,2003年。
朱靖江《DV宝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梅冰、朱靖江《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陕西师大出版社,2004
《独立纪录》,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
《影像冲动》,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
吴文光《现场》1,2,天津社科出版社,2000,2001年。
《现场》3,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
吴文光《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纪录片与人》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曹恺《纪录与实验:DV音像前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幸刘晓茜汪继芳《被遗忘的影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吕新雨《纪录中国》,北京三联,2003年。
纪录电影与影像理论
Bill Nichols,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纪录片导论》,陈犀禾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大,2003年。
Paula Rabinowitz ,《谁在诠释谁纪录片的政治学》,游惠贞译,台湾远流出版社,2000年。
以下丛书为选读:
《电影馆》,广西师大出版社,已出十余种。
《未名译库影视艺术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宪许均主编《文化和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
影视传播主流教材译丛,华夏出版社。
电影眼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影理论系列、电影史系列、电影导演系列,江苏教育出版社。
外国电影理论名著,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