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_夏林圻

合集下载

祁连县郭米寺海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祁连县郭米寺海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祁连县郭米寺海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矿床位于祁连县北西20公里郭米寺北,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北祁连弧盆系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

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含矿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流纹质粗晶凝灰岩以及由火山沉积夹层组成的蚀变岩中。

构造以紧闭褶皱加断裂为主体,地层走向、褶皱轴向和断裂方向都为北西向。

矿区分布有北、中、南相互毗邻的3条蚀变带。

蚀变带本身的岩石为绢云母石英片岩,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重晶石化。

标签:郭米寺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1地质背景矿床位于祁连县北西20公里郭米寺北,矿床南距湟嘉公路2公里,交通便利。

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北祁连弧盆系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

位于走廊南山南坡复背斜核部,黑河断裂北侧,赋存于中寒武统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地层中。

岩石普遍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在纵向、横向上岩性(相)都有较大的变化。

区域构造以紧闭褶皱加断裂为主体,地层走向、褶皱轴向和断裂方向都为北西向,区内走向断裂发育。

中寒武纪火山岩、次火山岩广泛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

含矿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流纹质粗晶凝灰岩以及由火山沉积夹层(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等)岩性组合。

2矿体特征矿区分布有北、中、南相互毗邻的3条蚀变带。

蚀变带本身的岩石为绢云母石英片岩,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重晶石化。

北蚀变带分布在矿区东北绢云母石英片岩中,长约2000m,宽40-100m,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未发现矿体;中蚀变带,已知长2500m,宽20-150m,最宽155m,向北西逐渐尖灭,向南东为石炭系巨厚红层和煤系层掩盖,是主要赋矿带;南蚀变带因覆盖较大,长宽不详,经工程揭露未圈出矿体。

矿区蚀变带即为含矿带,矿体赋存于蚀变带的上部,矿体的围岩普遍见结晶完整的黄铁矿散点。

在矿体下盘多出现密集散点状或块状黄铁矿。

北祁连成矿带西段小水沟地区铁矿成矿规律研究

北祁连成矿带西段小水沟地区铁矿成矿规律研究

北祁连成矿带西段小水沟地区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我国大陆地区自远古以来经过不同时期的岩浆构造活动,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成矿区域,其中祁连县小水沟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纪,是由亚欧大陆的分裂而形成的,造成了地壳比较活跃,寒武纪地层呈南北向分布的。

奥陶纪地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而且形成了微型的陆块,其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其沉积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地层比较稳定,奥陶纪地层的上部和下部都有不同的地层分布,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但是,志留纪地层消亡的时间比较长,在地质的褶皱中逐渐不能清晰地辨别,奥陶纪地层形成了新的地层,发育成新的地台。

针对区域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北祁连成矿带西段小水沟地区铁矿成矿规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其找矿方向。

标签:北祁连成矿带西段小水沟地区铁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小水沟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西段托勒山成矿亚带,托勒-野牛沟铜锌金铁重点勘查区。

该区地层主要是奥陶系、志留系等,其中,奥陶系地层为该区的主要赋矿地层。

小水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是该地有火山的沉积,铁矿床是在沉积岩随着地质条件的不断改造叠加形成的,本文将分析小水沟地区的成矿条件,阐述小水沟地区铁矿的成矿规律。

1成矿构造背景分析小水沟地区铁矿的地质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位于黑河背斜的南面,区域构造总体上为一北西向南东向展布的单斜构造,次级层内背斜、向斜褶皱构造发育。

在小水沟区域内,其断裂的构造呈南北走向,其断裂形态具有继承性的特点,这成为小水沟地区成矿的重要条件。

沿断层线老地层逆于新地层之上,且有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布。

北北西、北东向断裂为横向断裂,不发育,规模甚小,通常只有几十米至一百多米,以张扭性断裂为主,平面上具平移性质,使地层走向或纵向断裂与矿体等均产生位移与破坏作用。

小水沟地区具有频繁的岩浆活动,其火山岩的主要类型为奥陶纪的火山岩。

小水沟地区奥陶纪的火山岩也是呈南北向分布的,与区域构造分布基本吻合。

2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小水沟地区地层主要有奥陶系、志留系和第四系等。

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剖析

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剖析

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2项)(04-ZG-01)西北大学舒德干(04-ZG-02)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一等奖33项)1、(04-1-001)砼生产输送浇筑过程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韩崇昭、张优云、聂凯、周厚贵、王立琦、康荣学、刘金焕、赵广社、文德钧、朱永生、常黎2、(04-1-002)40cm纯平彩色显像管技术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赵军、李勇军、赵秀秀、蒲剑、杨建忠、鲁小平、李晓鹏、赵淑贤、俞敏、张渭川、靖慧勇3、(04-1-003)结构和压电材料微裂纹损伤的守恒定理描述新理论西安交通大学陈宜亨、左宏、赵立果、韩建军、马利峰4、(04-1-004)油气管线分布式光纤光栅智能传感系统研究西安石油大学乔学光、贾振安、傅海威、李育林、王宏亮、赵大壮、李明、周红、刘颖刚5、(04-1-005)特种金属材料电磁约束成形原理和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傅恒志、沈军、刘林、李金山、李双明、郝启堂、张军、侯建平、俞建威、卢百平、张丰收6、(04-1-006)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II制造与应用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徐永东、成来飞、张立同、刘小瀛、王东、付志强、韩金探、王冬、尹洪峰、殷小玮、多贵英7、(04-1-007)AV71-11轴流压缩机陕西鼓风(集团)有限公司支钢林、陈党民、翟天奎、刘浩、谭小平、刘有志、史小云、高宏恩、刘侃、张丕艳、姚永利8、(04-1-008)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结构定量表征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李长久、杨冠军、王卫泽、孙波9、(04-1-009)BKD-60000/500并联电抗器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宓传龙、汪德华、李银行、陈荣、李红梅、秦建明、巨玲、帅远明、陈敏懋、席卫华、张长栓10、(04-1-010)棉条检测硅微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维纳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11、(04-1-011)基于金属喷涂与电刷镀技术的覆盖件模具快速制造技术与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卢秉恒、丁玉成、洪军、朱东波、李爱平、周宏志、段玉刚、何仲云、汪正胜、罗成明、王伊卿12、(04-1-012)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和氨羟化反应研究及其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张生勇、匡永清、孙晓莉、姜茹、程司堃、金瑛、王巧峰、王平安、李晓晔、南鹏娟、刘雪英13、(04-1-013)新型光学流通式化学和生物传感器陕西师范大学章竹君、李保新、秦伟、宫志龙14、(04-1-014)绿色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研究西北大学史真、杨秉勤、白银娟、王兰英、岳可芬、李剑利、强琚莉、卢林刚、王云侠、拓进源、郭媛15、(04-1-015)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及应用西北工业大学梁国正、顾嫒娟、马晓燕、颜红侠16、(04-1-016)西气东输用大口径高压输气管线的组织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冯耀荣、霍春勇、马秋荣、庄传晶、熊庆人、赵新伟、刘文成、李为卫、袁鹏斌、郭生武、刘迎来17、(04-1-017)汽车综合性能分布式计算机网络自动测控系统研制长安大学马建、赵祥模、杨立本、安毅生、施维颖、南春莉、单君、徐双应、刘纪、艾尼瓦尔、樊海玮18、(04-1-018)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成矿动力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林圻、夏祖春、任有祥、徐学义、杨合群、李智佩、杨建国、李文渊、赵东宏19、(04-1-019)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与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赵靖舟、王清华、吴少波、时保宏、庞雯、杨文静、王凤琴、秦胜飞、吴懿、罗继红20、(04-1-020)玉米自交系K12、K22及杂交种陕单902的选育与推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温振民、薛吉全、毛建昌、赵晓峰、杨金慧、马国胜、李发民、李向拓、路海东、王云峰、艾芳珍21、(04-1-021)牛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窦忠英、华进联、李松、徐小明、钱永胜、雷安民、高志敏、安立龙、杨奇、杨春荣、樊敬庄22、(04-1-022)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致死寄主树木机制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辉、唐明、高锦明、罗剑驰、胡景江、王宏哲、王敦、朱长俊23、(04-1-023)陕北白绒山羊培育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榆林市畜牧局、延安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横山县畜牧产业管理局、延安市宝塔区畜牧兽医工作站史经肇、蔺文琪、闫昱、刘收选、张瑞雪、张选民、王志云、高启武、孙力、王岐山、高玉平24、(04-1-024)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周月鲁、郑新民、罗万勤、喻权刚、马安利、马国力、赵帮元、赵光耀、李志华、常照波、马卫星25、(04-1-025)抗氧化剂复合链筛选技术平台与新药安体欣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杨凌科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海春旭、冯安吉、梁欣、许东普、王茜、秦绪军、李文丽、何伟、张晓迪、刘瑞、葛煦26、(04-1-026)五加双参片的抗辐射研究及临床应用解放军第三医院、解放军咸阳三二三医院中医药研究所李新田、陈崇尚、杨喜民、林昱、朱学莉、杨军岭、马慧、宋红儒、赖俊浩、黄铁桥、范肃临27、(04-1-027)一氧化氮及其活性氮介质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第四军医大学高峰、张峰、马新亮、闫文莉、梅其炳、贾国良、李伟杰、赵志敬、臧益民28、(04-1-028)全身麻醉中枢作用部位及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电生理学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李云庆、柴伟、马加海、吴利平、董元祥、付荣国、张惠、王智明、徐瑞芬、张晓峰29、(04-1-029)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王克成、周群、李景梦、张康泰、闫自强、海军、邓晓枫、宋录金、张魁、彭立勋、周晓兰30、(04-1-030)汉坦病毒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白雪帆、黄长形、孙永涛、潘蕾、李新红、李光玉、韦三华、王平忠、张梦华、杨为松31、(04-1-031)肝脏移植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吕毅、潘承恩、于良、刘昌、仵正、王博、刘原兴、史源、季学闻、王浩华、刘青光32、(04-1-032)磁性复合微粒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西北大学、陕西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师范大学崔亚丽、陈超、惠文利、房喻、胡道道、孟涛、杨铭铎、李莉33、(04-1-033)秦川牛优质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秦川牛良种繁育中心、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黄委会肉牛科学应用开发研究所昝林森、戴军、昝武银、袁志发、邱昌功、林清、禹学礼、白庆渔、刘应乾、胡宝利、邱怀(二等奖79项)34、(04-2-001)渭南市新一代天气预报综合业务系统陕西渭南市气象局李社宏、王旭仙、赵国令、武麦凤、韩伯明、杜毓龙、廉朝友、田中伟、白作金35、(04-2-002)CRT玻屏生产线技术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郭盟权、王锋、洪渊、任杰、程秦川、李挺才、裴卫东、钱春林、葛迪36、(04-2-003)可积场论、可积格点模型及相关的边界问题西北大学侯伯宇、岳瑞宏、石康杰、赵柳、杨文力、范桁37、(04-2-004)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的全固体绿光激光器的研究西北大学白晋涛、任兆玉、解慧明、李隆、白杨、陈武军、高平安、马红玉、杨直38、(04-2-005)可重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孙树栋、司书宾、杨宏安、王军强、吴秀丽、褚崴、柴永生、刘冉、孙强39、(04-2-006)用声表面波器件实现小波变换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朱长纯、魏培永、卢文科、刘君华、刘清洪、袁寿财、姚振华、李琰、贺永宁40、(04-2-007)先进翼型与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一体化设计研究西北工业大学乔志德、杨旭东、李育斌、李栋、朱兵、孙刚、宋文萍、高永卫、李孝伟41、(04-2-008)青松室外全彩色显示屏系统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健勇、陈方民、徐永福、杨成沛、麻万林42、(04-2-009)多源信息、多尺度、多模型估计与融合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潘泉、程咏梅、梁彦、张洪才、张磊、张山鹰、康伟、刘先省、赵巍43、(04-2-010)交互式虚拟内窥镜系统西北大学周明全、耿国华、吕科、朱亚农、耿卫国、刘保权、李燕、郑霞、朱新懿44、(04-2-011)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宋笔锋、李为吉、吉国明、冯元生、韩庆、张永苍、张延辉、晏飞、朱浩鹏45、(04-2-012)华海MedLIS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丁玉琪、王梦龙、李诺、崔巍、李涛、韩琪46、(04-2-013)黑客监控系统西北工业大学李伟华、蒋卫华、薛静、王高祖、田党生、何聚厚、刘尊、张博、李钟华47、(04-2-014)数字化拉弯系统西北工业大学王俊彪、王永军、王仲奇、杨旭东、陈华、盛熙、朱莉、吴建军、田梦君48、(04-2-015)铜材高梯度定向凝固连铸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李金山、胡锐、傅恒志、许振明、范新会、刘林、李建国、寇宏超、余帆49、(04-2-016)变电站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系统西安理工大学刘丁、任海鹏、郑岗、宋念龙、李琦、施卫、钱富才、杨延西、赵跃50、(04-2-017)钛合金微动疲劳抗力的控制因素及提高新途径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刘道新、唐宾、朱晓东、刘元镛51、(04-2-018)AZJ1101500FMA双收双放机组式凹版印刷机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晓江、刘东红、田峰、何培苏、吴宏、魏新平、杜国华、成兴才、李永奇52、(04-2-019)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及其熔铸技术西安工业学院常芳娥、坚增运、惠增哲、严文53、(04-2-020)螺旋锥齿轮设计、分析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方宗德、邓效忠、魏冰阳、刘光磊、杨晓辉54、(04-2-021)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装置中炉顶压力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试验研究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浙大人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印建安、章本照、柳黎光、陈立斌、王斗、翟天奎、沈新荣、张三元、王航55、(04-2-022)国产首批超临界机组给水泵变速汽轮机末级叶片强度与振动特性研究国电热工研究院、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肖俊峰、何阿平、朱宝田、陆伟、徐越、方瑞贤、张平康、薛军56、(04-2-023)10KV八回同杆架设线路西安供电局西安电力设计院王西亮、苏原、李向东、杨波、李鹏、郑建康、牛少琴57、(04-2-024)高效生物分离介质产业化技术研发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郭立安、赵彦鼎、陈学忠、常建华、苏天升、金超、李淑娟、张教强58、(04-2-025)陕北煤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王双明、范立民、杨宏科59、(04-2-026)应用酶制剂提高烟草及制品感官质量延安卷烟厂张怀生、任军林、杨延平、杨建东、王宗英、李小斌、杜红梅60、(04-2-027)乙烯基聚合物鞣剂组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陕西科技大学马建中、杨宗邃、吕生华、储芸、刘凌云、吕庆强、程凤侠、张晓雷、章川波61、(04-2-028)基因技术生产类人胶原蛋白的研究西北大学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范代娣、米钰、惠俊峰、马晓轩、王小军、段明瑞、石智华、严建亚62、(04-2-029)西凤酒工艺技术创新研究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李大信、贾智勇、邓启宝、李金保、冯晓山、陈全胜、闫宗科、王印、张立新63、(04-2-030)BF6L413FGLRC直列六缸风冷柴油机研制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王网宝、苏天增、梁会林、仝中荣、朱志勤、杜晓莉、杨栓忠、林同梅、吴宝龙64、(04-2-031)先进制造系统中的若干排序问题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周支立、唐立新、刘继印、李怀祖65、(04-2-03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长安大学董小林、赵剑强、关卫省、刘珊、宋赪、刘兴国、李向华、邓顺熙、陈爱侠66、(04-2-033)企业柔性战略的形成与控制的系统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刘益、李垣、汪应洛、弋亚群、简兆权、刘海潮、孙爱英、王龙伟、冯珩67、(04-2-034)ZJ70/4500DB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张永泽、潘仁杰、龚惠娟、杨向前、郑明建、田富林、黄悦华、张洪生、王定亚68、(04-2-035)井地联合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研究长安大学朱光明、李庆春、胡建平、王玉贵、刘永华、杜有成、杨正华、姜修道、马德堂69、(04-2-036)浮选生产57钼精矿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金堆城钼业公司徐引行、柳晓峰、王漪靖、朱永安、左可国、王鹤峰、张学武、李红卫、李邵伟70、(04-2-037)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西北大学赖绍聪、张国伟、董云鹏、陈亮71、(04-2-038)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谭克龙、刘士毅、万余庆、段清波、吕国印、袁炳强、周小虎、王书民、宋德闻72、(04-2-039)高温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林凯、高德利、林元华、施太和、高宝奎、覃成锦、杨龙、韩勇、史交齐73、(04-2-040)隧道(洞)安全监测与仿真反演分析新技术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黑河引水指挥部办公室、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李宁、张西前、刘斌、陈蕴生、张平、韩煊、张志强、宋战平74、(04-2-041)EA-1000型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长安大学周允、王学志、张西文、刘新、刘均、郭峰、雷淼全、张永康、王军明75、(04-2-042)弹性支座悬挂装置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厂邢甲第、赵戈红、周琳、王彦哲、李增勤、辛小砧、吴文军、孙宁、胡安静76、(04-2-043)弹性地基上板壳结构静、动力分析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义、王克林、王明贵、张引科77、(04-2-044)公路施工招标统计评标办法的研究陕西省公路局胡保存、王登科、徐自谅、王东耀、张卫平、南浩林、雷鸿谋、孙会成、朱启斌78、(04-2-045)沥青路面减噪技术研究西安公路研究所伍石生、徐希娟、张冉宁、张天锋、李文瑛、王登科、雷鸿谋、成彦京、田权良79、(04-2-046)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马良、胡长顺、薛进喜、陈拴发、王印龙、崔文社、王小雄、李炜、陈团结80、(04-2-047)长庆气田第二天然气净化厂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西安长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王登海、李时宣、刘祎、吴宝祥、郝颖郡、林罡、潘新建、方俊、王红霞81、(04-2-048)宝鸡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数字化研究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宝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仝建科、刘文霞、党志武、殷宁、郑颖、胡美章、曹文宁82、(04-2-049)淀积理论与黄土高原环境演变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赵景波、岳应利、黄春长、侯甬坚83、(04-2-050)胚挽救技术体系建立及抗病无核葡萄新品系培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跃进、张剑侠、万怡震、潘学军、骆强伟、王飞、唐冬梅、李桂荣、张朝红84、(04-2-051)缓坡耕地水土管理原理及配套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发启、赵晓光、王忠林、朱首军、张胜利、李光录、朱德兰、王建、姚军85、(04-2-052)陕北杏基地建设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安智、田后谋、鲁周民、杨途熙、郭鹏、张睿、撒文清、白益安、葛龙86、(04-2-053)渭北核桃良种引种试验研究陕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尚锋、梅立新、翟梅枝、刘朝斌、张建平、刘林强、韩平章、申建国、贾超87、(04-2-054)黄土高原地区水果套袋及配套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明玉、李丙智、冯存良、范崇辉、张林森、梁俊、栾东珍、王淑莉、李惠慧88、(04-2-055)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开发及示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志宽、韩清芳、王俊鹏、胡建宏、刘正辉、王龙昌、马林、蒋骏、聂俊峰89、(04-2-056)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腐解及肥料化资源利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谷洁、高华、李鸣雷、秦清军、穆养民、程逵、周军90、(04-2-057)西北地区智能化农业节水技术与示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邵明安、薛增召、刘晓东、上官周平、李鑫、鲍军鹏、刘小凤、雷金繁、李占斌91、(04-2-058)牛羊复合营养舔块饲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榆林市畜牧兽医中心站、神木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横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榆阳区畜牧兽医工作站张明海、雷祥前、董平祥、陈生会、朱海舰、高玉平、鱼智飞、艾绳士、王继玲92、(04-2-059)超抗原-共刺激分子双识别系统介导人肝癌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的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隋延仿、李增山、禄韶英、杨欣伟、孙学军、杨连君、叶箐、曲萍、张秀敏93、(04-2-060)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B19、TOX、RV等基因的首次检测及发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晓明、张国成、许东亮、韩美玉、李飚、侯晗94、(04-2-061)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和分子表型改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苏勤、刘彦仿、张伟、刘节、张劲风、张遂祥、杨淑杰95、(04-2-062)组织芯片技术的研发、生产、标准工艺流程的制定及组织芯片库的建立陕西超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军、白延彪、陈鑫、梁亮、杜波、何粉玲、张强、杨先府、蔡江义96、(04-2-063)新建人膀胱瘤、肾癌细胞株的生物遗传学特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李旭、陈葳、南勋义、杨玉琮、程小丽、闫春芳、林蓉、付伟、党建功97、(04-2-064)青藏铁路隧道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丁守全、况成明、刘应书、贾建厚、朱永全、陈文珍、周文郁、侯安刚、郑刚98、(04-2-065)复方中药脑尔康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李玺、袁海峰、乔成林、张智燕、张英泽、王建军、张雪飞99、(04-2-066)COPD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杨岚、陈明伟、石志红、卫小红、尚东、朱柏、刘绍霞、孙忠民100、(04-2-067)川续断及其总皂甙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基础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钱亦华、杨杰、胡海涛、刘勇、杨广德、张樟进、王唯析、冯改丰、任惠民101、(04-2-068)丹参规范化种植研究及其GAP基地建设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蒋传中、卫新荣、王敬民、梁宗锁、黄仁福、付亮亮、邓寒霜、郭战鹏、王渭玲102、(04-2-06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临床意义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王子明、种铁、刘大鹏、赵丽华、安良、张鹏103、(04-2-070)风心病心肌细胞合成胶原参与心肌间质改建实验与临床研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维永、张近宝、晏培松、易定华、樊宏、宋智刚、李刚、任崇雷、顾春虎104、(04-2-071)免疫低下致曲霉菌感染机制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应用研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苏明权、郝晓柯、丁振若、张建芳、樊新、马福成、于文彬、马越云、徐焰105、(04-2-072)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机理中病毒因子始动作用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岳金声、张帆、樊万虎、郑淑梅、李义方106、(04-2-073)抗凝血液透析液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桂保松、姚钢炼、桂琳、王亮琪、郭蕊军、吕星、周琳、高卫华107、(04-2-074)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西安市第四医院王润生、吕沛霖、杜善双、雷晓琴、王煊、王建洲、张俊霞、周晓梁、郝安平108、(04-2-07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对胰头和壶腹周围癌可切除性的研究绥德县医院李逢生、霍兴隆、马社荣、李静、陈林秀109、(04-2-076)围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系列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玲、张薇、任广立、曹艳华、齐宇红、杨年娣、李文联、张红爱、吴晓宇110、(04-2-077)血清和脑脊液酶学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价值西安交通大学师蔚、王芳茹、刘重霄、高李贵、周任、屈建强、陈泽寰、刘守勋、吕健111、(04-2-078)骨质疏松时牙周组织改建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丁寅、杨美祥、邹邦新、金作林、曹玲、李潇、李东、段银钟、金钫112、(04-2-07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与防治新途径临床和实验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李占魁、郭亚乐、李瑞林、黄绍平、刘小红、何娟、陈玺、李静、冯晋兴。

甘肃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甘肃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甘肃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毛永忠;裴炳艳【摘要】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祁连早古生代黄铁矿型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下部为黄铜矿-黄矿矿化层,上部为铅锌矿-黄铁矿化层,在横向和纵向均显示单向性分带.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并随地层褶皱.属大陆裂谷环境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流沉积矿床,后期遭受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黄土区覆盖广厚,直接找矿标志较少,研究物、化、遥异常,建立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式,有助于该类矿床的寻找.【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0(026)01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找矿模式;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作者】毛永忠;裴炳艳【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02蛟龙掌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产于白银 -静宁火山岩带东段,是北祁连早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成矿的重要性已被公认,但近些年来对该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白银矿田进行,其余地区研究程度较低。

因些,对东段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独特性和找矿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区位于甘肃中东部白银 -静宁 -庄浪一带。

西部白银市附近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向东被第四系黄土大面积覆盖,仅在葫芦河等沟谷地带有零星基岩出露,其主体为寒武纪黑茨沟组、香毛山组及奥陶纪扣门子组火山沉积岩系。

该区扣门子组岩石组合为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不纯碳酸盐岩。

总的来看,东部蛟龙掌地区火山喷发活动比西部的白银一带弱,间隙式喷发比较显著,火山岩具双峰式特点。

蛟龙掌北部的王家高原有大量花岗闪长岩出露,矿区钻孔中见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脉。

区域断裂较为发育。

以NNW向长期活动断裂为主,NE向线性构造是另一组重要的线性构造,与NNW向构造组成本区特征的格状线性结,形成矿田构造的基本特色。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98年4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Apr.,1998第17卷第2期 BULL ETIN OF MIN ERALO GY ,PETROLO GY AND GEOCHEMISTR Y Vol.17No.2 收稿日期:19972727 修改稿:19922928 第一作者简介:张招崇 男 1965年生 副研究员 火成岩岩石学及矿床学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毛景文 杨建民 左国朝 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 关键词 中元古代 蛇绿岩 北祁连山西段 地质意义北祁连是中国报道最早的蛇绿岩产地[1~2],迄今已发现的蛇绿岩主要分布在北祁连山中段,并认为存在晚元古、中寒武和早2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3]。

我们在北祁连山西段肃南县祁青乡熬油沟发现了中元古代早期蛇绿岩,这一发现对研究北祁连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其地质2地球化学特征作一简单介绍。

1 地质特征熬油沟蛇绿岩位于镜铁山矿区南东方向,直距约16km 。

该蛇绿岩产于中元古长城系朱龙关群底部,呈NWW —SEE 向分布,自南到北的岩石组合(即从下往上)为:(1)辉长岩、辉长闪长岩、辉绿岩和蛇纹岩。

其长约1300余米,宽约400m 。

蛇纹岩呈浅绿色,蛇纹石含量在95%以上;其次为绢石,呈斜方辉石假象;另有少量的铬铁矿,具有局部富集现象。

大多数磁铁矿沿裂隙分布,显然是蛇纹石化析出的产物,少量呈星散状。

尽管没有见到原生的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但由变余结构和全岩化学成分推测,原岩可能为方辉橄榄岩。

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具有典型的堆晶结构,前者基本上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后者则由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三者约各占三分之一。

辉绿岩有5条,呈岩墙侵入于超基性岩中,边部有明显的冷凝边,岩墙宽约5~10m ,长约150m ,呈平行排列,产状为200°∠70°,辉绿岩具辉长结构,但其产状呈岩墙状,以此与辉长岩相区别。

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化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

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化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

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化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北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贮藏区,其中北坡铀矿是该地区的重要矿产之一。

本文将从铀矿化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三个方面,探讨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的特点与发现。

北坡铀矿化成因类型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是一种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古元古界玛柏纳昆达花岗岩体、二叠系砂岩和泥岩夹层中。

经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由砂岩和花岗岩体中的碳酸盐岩、脉状石英和脉状方解石等热液成矿物化物组成,并且矿床中含有大量的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铜石等硫化物。

综合分析认为,北坡铀矿是一种交代成因矿床,其成因主要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地壳变形有关。

成矿条件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热液成矿等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在地质构造方面,矿床所在区域为活动构造带,结构有极大的变形和变形蚀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热液通道。

其次,在岩石组成方面,矿床所处的玛柏纳昆达花岗岩体和砂岩中含有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和变质流体,为成矿提供了化学成分基础。

最后,在热液成矿方面,矿区受地壳深部溶液的影响,热液成矿作用成为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矿床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为铀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找矿远景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由于本矿床成矿条件比较特殊,预测与找矿应在岩浆、构造和矿化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岩浆方面,应重点关注花岗岩和砂岩等岩石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预测其含铀量及位置。

其次,在构造方面,应重点关注活动构造带、断层带、板块交界等区域,预测其成矿潜力。

最后,在矿化方面,应关注矿化体的特点、分布及成矿机制,预测其富集程度和含量。

预测与找矿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勘探效率。

综上所述,北祁连山中段北坡铀矿具有重要的矿产资源潜力。

研究表明,该矿床是一种交代成因矿床,主要由砂岩和花岗岩体中的碳酸盐岩和热液成矿物化物组成。

其成因主要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地壳变形有关。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第8卷第6期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Vol.8,No.6 1999年12月 GEOLOGICAL EXPLORATION FOR NON FERROUS METALS Dec.,1999白银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王光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地质队 白银 730900)摘 要 白银地区晚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大地构造奠定了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

金矿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构造分别控制着金矿成矿带、矿床(体)的产出、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

找矿方向应为深大断裂两侧及韧(脆)性剪切带。

关键词 白银地区 金矿类型 成矿规律 大地构造环境1 区域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白银地区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石灰沟 白银厂裂谷 岛弧东延部分石青硐 白银火山岩亚带东段[1],南为中祁连隆起带。

研究表明,本区晚元古代以来由板块运动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奠定了金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

由其形成的主要成矿地质环境有: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了高山古陆边缘裂陷槽、白银裂谷、断陷盆地,石青硐 苏家湾区域深大断裂带和新铅硐 曾家庄韧(脆)性剪切带,后两者叠加在边缘海盆地、裂陷槽及裂谷之上或对其进行了改造。

2 金矿类型据现有资料统计,本区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中发现的主要金矿类型列于表1。

已知金矿床(点)达23处,其中已开发利用的金矿主要集中在石青硐 苏家湾断裂两侧。

3 金矿成矿规律本区金矿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关系密切,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复杂、成带分布的特点。

3.1 地层控矿规律金矿成矿对地层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2],金矿的产出与一定的地层或层位有明显的倾向性。

本区金矿床(点)的初步统计表明,金矿成矿受一定的地层(岩相)及岩性组合控制。

1)已知原生金矿床(点)产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变质绿片岩相地层中;砂金矿床(点)形成于砂砾岩层中;主要的赋矿建造及相应赋矿层位为:变质浅海相硅泥质碎屑岩建造,包括皋兰岩群(黑石川)、中下寒武统(了高山);细碧角斑岩建造,即中寒武统(白银厂群);河湖相砂砾岩建造,包括白垩系(河口群)、第四系。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夏林圻;夏祖春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科学》
【年(卷),期】1995(016)001
【摘要】笔者以区域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为主线,从研究区域火山岩岩石
学的角度探索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体制与火山岩浆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区域上不同特点火山岩的成因,其形成应直接与构造环境有关。

作用的研究查明,从元古代末至泥盆纪,北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均发育有相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海相火山活动。

经确定有如下5
【总页数】28页(P1-28)
【作者】夏林圻;夏祖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8.2
【相关文献】
1.浅谈火山岩区铀成矿与火山岩浆演化、构造、蚀变的关系 [J], 赵华平;许洪才;李庆喆;
2.浅谈火山岩区铀成矿与火山岩浆演化、构造、蚀变的关系 [J], 赵华平;许洪才;李庆喆
3.北祁连山西段早奥陶世阴沟群火山岩的构造背景 [J], 张招崇;毛景文
4.北祁连山西段早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J], 张招崇;毛景文;左国朝;杨建民;王志良;张作衡
5.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与成岩构造环境 [J], 李智佩;任有祥;宋忠宝;杨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夏林圻 夏祖春 任有祥 徐学义 彭礼贵 李文渊 杨合群李智佩 赵东宏 宋忠宝 李向民(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摘 要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带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

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两个最为关键且互相关联的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 古海底火山作用 块状硫化物矿床 北祁连山北祁连山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大陆裂谷、板块作用和陆内造山3种构造体制。

自古元古代,从以太古宇为基底发生主动裂谷拉张开始,经大陆裂解、洋盆形成、扩张、俯冲—消减,直至洋盆闭合的造山前期过程的地质历史记录,在北祁连山保存得非常完整。

这一过程中,大范围发生的海底火山作用及与其息息相关并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乃是北祁连山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1~3]。

1 古海底火山作用1.1 北祁连山元古宙(2349.4~604Ma )大陆溢流玄武岩下部为拉斑玄武质熔岩夹白云岩,中部为浅变质细碎屑岩含铁矿建造,上部为白云岩和碱性玄武质火山岩系(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这种火山岩系序列与印度德干(Deccan )大陆溢流玄武岩系比较相似。

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产出于大陆板内环境,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具有洋岛玄武岩范畴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同样还显示有大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卷入其喷发序列的成分证据,派生于岩石圈下地幔柱源。

元古宙时,地幔柱上涌,导致地幔柱上方的岩石圈减薄并开裂,产生大量熔体,形成大陆溢流玄武岩。

随着大陆裂谷化加剧,导致发生新元古代—寒武纪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最终促使大陆裂解和分离及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的打开。

上述大陆溢流玄武岩系是元古宙裂谷作用的产物,目前它们仅以残余断块形式被保存(图1),出露面种超过10000km 2。

1.2 北祁连山元古宙末—寒武纪(679~514Ma )火山岩该时期的火山岩为大陆裂谷系火山活动产物,属高火山裂谷类型,接产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由中心式爆发—喷溢—浸出—侵入形成的大型双峰式火山岩穹,以甘肃白银矿田、黑石山及青海清水沟—白柳沟、石头沟—香子沟等岩穹为代表。

岩穹中,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玄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作者:夏林圻,男,194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石学专业;邮编:710054地 球 学 报第20卷 第3期ACT A GEOSCI EN T IA SI NICA Vo1.20No .31999年8月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l ogical Sciences Aug .1999图1 北祁连山古裂谷-板块构造示意图F ig .1 Sketch map of paleo rift -plate tectonic sy stem from nor th Qilian mountains武岩系为主,酸性火山岩极为发育;另一类为由裂隙式喷发—喷溢形成的层状火山岩流,组成岩石以拉斑玄武岩系的基性—中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少量或缺失[2]。

上述裂谷系火山作用是元古宙大陆溢流火山活动的继续,仍起因于地球深处地幔柱物质的底辟上涌,导致岩石圈减薄而引发的大规模主动型大陆裂谷断陷拉张。

1.3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存在的标志以仰冲岩片形式保存下来的位于北祁连山造山带南缘托莱山北坡的玉石沟川刺沟大克岔蛇绿岩型火山岩带(图1)是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存在的标志。

该洋盆的开启时限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22~495M a ),洋盆扩张速率为1.2~2.38cm /a ,洋盆打开的宽度约为1080~2142km 。

洋盆中,洋脊(包括E -MORB 和T -M ORB )、洋岛和洋内弧型火山作用发育齐全,它们源自于与洋岛玄武岩源类似的比较富集的地幔柱或热点[2]。

1.4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向北俯冲作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奥陶纪始末(486~445Ma )该俯冲作用诱发的陆缘岛弧火山作用不仅发育完整,表现为从早至晚由岛弧拉斑玄武质经岛弧钙碱质向岛弧橄榄玄粗质岩浆(Shoshonitic mag ma )递进演化,而且该岛弧火山岩带颇具规模,东西延展已超过800km (图1)。

随着俯冲作用的强化,至中晚奥陶世,在岛弧系火山链的后方,即朝向火山弧前峰的大陆一侧,相当于现今走廊南山北坡,发生弧后拉伸,相应发育弧后盆地型火山作用。

东部老虎山和西部大坂—大岔、九个泉—白泉门一带由于弧后拉伸强烈,发育具有完整蛇绿岩层序的弧后扩张脊型海相火山岩。

其中,有十分特征的高镁安山岩存在[2]。

1.5 晚奥陶世—志留纪,由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的不断俯冲—消减导致洋盆闭合此阶段零星分布的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45~428M a )火山岩显示很明显的大陆火山260 地 球 学 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9年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洋盆闭合初期,由于弧陆碰撞中发生的局部反弹作用,导致岩石圈拉伸形成小规模被动型裂谷,伴随产生被动型裂谷火山作用,其时间十分短暂,到志留纪初已经夭折[2]。

泥盆纪,南北陆块(南为中祁连陆块,北为华北大陆板块)碰撞造山,北祁连造山带的演化历史进入陆内造山阶段。

2 成矿特征研究揭示,北祁连山古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拉张环境有关,已知工业矿床均产于拉伸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火山岩系之中[2~4],不同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出的位置和特征与古火山机构关系密切,按成矿环境、成矿时代、含矿火山岩系特点及成矿类型可以分为如下4类:2.1 镜铁山式铜矿床产于元古宙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系中部的浅变质含铁细碎屑岩系内,以位于镜铁山铁矿田的铜矿床为代表。

矿化地段海底热水活动发育,出现热水沉积及热液蚀变形成的重晶石岩、透辉石岩和电气石等矿物。

铜矿体围岩中沉积同生砾状构造发育,很可能是古海底热水喷流过程中尚未完全固结的沉积层破碎的产物。

铜矿床产于镜铁山铁矿田主向斜北侧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形成较铁矿床晚,是受破碎热液蚀变带控制的破碎蚀变岩型铜矿。

铜矿体由一系列矿脉群组成,矿石构造有网脉状、角砾状、块状和浸染状等,矿石矿物由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菱铁矿、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等组成,铜的平均品位为0.714%~2.387%。

目前该类型矿床的成因仍有争议,有火山热水沉积改造、海底火山喷气或海底喷流、中低温热液等不同成因观点[5,6]。

2.2 白银厂式矿床产于元古宙末—寒武纪大陆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穹之中,以白银厂矿田和清水沟—白柳沟矿田诸矿床为代表,又以白银厂矿田最为典型。

研究查明[3,4]:(1)白银矿田所处位置是一大型双峰式火山岩穹,TM 卫星照片显示,平面上呈一长径10.77km 、短径7.3km 的椭圆状环形构造,具东西两个喷发中心,其上分布着呈棋盘格状分布的若干火山口和寄生火口(图2),它们受NWW 和NE 两组成岩断裂交叉控制。

(2)具有海底热液对流循环体系成矿的明显特征:①矿床直接赋存于火山岩穹中心和下部的酸性火岩系之中,不受单一岩性控制,已查明的容矿岩石有石英角斑质碎斑熔岩、晶屑凝灰岩和石英钠长斑岩;②矿床的性质和分布与古火山机构密切相关,受火山喷口构造和火山喷口斜坡继承性断裂系统控制,火口型矿床以Cu _Zn (折腰山、火焰山)、Cu _Pb _Zn (铜厂沟)型为主;火山斜坡型矿床则为Pb _Zn _Cu (小铁山、四个圈)型;③矿床在垂深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带性明显(上部富Pb 、Zn ,下部富Cu ;中心为块状矿石,边部为浸染状矿石);④火口型矿床多呈延深大于延长的柱状体和筒状体,火山斜坡型矿床呈板状体;⑤矿体周围蚀变带发育,有分带性,形态与矿体相似;⑥成矿元素向矿床中心富集,矿体周围存在热晕。

(3)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早期酸性火山作用和晚期中-基性火山作用之间的相对宁静时期,矿床主体定位于水岩界面之下,部分就位于该界面之上的海底。

2.3 弧后扩张脊型(塞浦路斯型)富铜矿床产于中-晚奥陶世弧后扩张脊型蛇绿岩套上部的基性枕状熔岩系之中,为Cu _Zn 型矿261第3期 夏林圻等: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 图2 白银矿田古火山机构格架示意图Fig .2 Scheme of paleovolcanic edifice _framewo rk of Baiy ing mine field1-酸性火山岩;2-中性火山岩;3-基性火山岩;4-沉积岩;5-矿体;6-火山喷口;7-卫片环形构造;8-Cu _Zn 型矿床;9-Pb _Zn _Cu 型矿床;10-Cu _Pb _Zn 型矿床;11-蚀变带(晕);12-推断成岩断裂;13-断层床,以石居里沟、九个泉和猪嘴哑巴矿床为代表,又以石居里沟矿床最为典型。

该弧后扩张脊型蛇绿岩套自下而上由超镁铁岩、堆晶辉长岩、辉绿岩、基性枕状熔岩和硅质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铜矿体产于蛇绿岩套上部的基性熔岩之中;或位于上部基性熔岩顶部,介于熔岩和凝灰岩之间。

矿体围岩青磐岩化发育。

矿体与围岩产状总体上不一致,呈不规则板、柱状,矿体分布明显受古海底热卤水喷流裂隙系统的控制。

矿体顶板为紫红色碧玉岩,矿体内块状矿石位于上部,中部为角砾状矿石,下部为网脉-浸染状矿石(图3)。

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等。

块状矿石的铜平均品位为8%~10%,浸染状矿石的铜平均品位为2%。

2.4 红沟型富铜矿床产于晚奥陶世陆缘被动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系之中,以门源肥红沟矿床和祁连县札麻什克矿床为代表[3]。

该类型矿床的矿体主要由块状矿石组成,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铜平均品位为3.09%。

矿床的容矿岩石既可以是中酸性火岩系,也可以是夹于酸性石英角斑岩层之中的基性细碧质火山岩。

262 地 球 学 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9年图3 石居里沟弧后扩张脊型矿床剖面图Fig .3 Section of the back arc spreading ridge type o re deposit in Shijuligou area1-第四纪残坡积物;2-基性枕状熔岩;3-紫红色碧玉岩;4-块状-角砾状矿石(Cu :4%~10%);5-网脉状矿石(Cu <2%)3 结 语北祁连山是研究古海底火山作用及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较好地区之一,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古海底火山作用成因机制、火山作用与海底热液系统的关系、海底热液系统的成矿地质作用等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成矿研究中,拉伸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火山岩系应当受到特别的重视和青睐,因为拉张环境下由于地幔柱(或热点)上涌,相应岩石圈减薄造成的高热流背景,以及拉张环境下地表和浅部存在的巨大岩浆体,都可以做为“热引擎”或“热中心”诱发产生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所必需的海底热卤水对流循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