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CB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
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
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
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
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2【摘要】黑龙江省永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交会拼合部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为了深入探讨永新金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成矿潜力,首先在典型矿床分析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及重磁联合剖面基础上,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reatar XModeling构建了区域和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刻画了主要控矿地质体三维形态,揭示了区内深部构造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点及与各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
然后,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依据证据权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圈定了8处深部找矿预测靶区。
部分深部靶区钻孔发现了多处矿化信息,验证了本次深部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示研究区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成矿空间和潜力。
【总页数】18页(P498-515)【作者】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相关文献】1.原生晕在深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为例2.新疆智博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3.三维地质建模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以萨尔朔克矿区为例4.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5.鲁西归来庄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摘要: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以下称研究区)位于亲西伯利亚陆块群中蒙古-额尔古纳造山带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大地构造环境比较复杂,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是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主要成矿期,目前所发现的大中型及小型矿床主要是这个阶段形成的。
关键词: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
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北部为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南部为中断陷带(火山岩带),东南部为塔河过渡带,西北部为漠河边缘褶皱带,中部为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
研究区自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1 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在活动的陆源裂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经过兴东运动使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称兴华渡口群(Pt1xh)。
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及混合花岗岩等组成。
变质作用的后期及期后,由于深熔作用,形成原地-异地混合花岗岩-巨斑状(混合)花岗岩,变质及岩浆作用,使沉积岩石中金及主要成矿元素活化富集成矿,因此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是研究区内最古老、最主要的矿源层。
晋宁期基性到酸性岩浆侵入、交代,形成了各类侵入岩。
在侵入交代过程中,岩浆热液涉取了围岩中大量成矿物质,个别岩体具有矿源体特征。
至此额尔古纳地块结晶基底形成。
2 大陆裂谷倭勒根岩群形成阶段前震旦世至寒武世,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形成,呈北东东向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中间,额尔古纳地块南部及北部陆内裂谷发生,形成了倭勒根岩群。
额尔古纳地块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金从岩石中分离和释放出来。
在风化壳中:金吸附于粘土矿物、有机质及腐植质中;在富水条件下,金随成岩物质向水盆地集中-富集,在还原条件下金沉淀、成岩成矿。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摘要】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形成于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介于1.021~1.084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中亏损Ba、Sr、Ti、P,稀土元素中亏损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晚三叠纪;内蒙古【作者】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位置及时间,仍存在着分歧[1-8].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区的古生代洋盆在二叠纪晚期已经关闭,从三叠纪开始该区的地质作用与古生代洋盆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缺少岩浆和沉积的记录,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关于两个古陆陆缘相互作用过渡到板内稳定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9-14].该区的三叠纪花岗岩是探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古陆陆缘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良好研究对象.本文重点报道扎鲁特旗三叠纪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岩石成因分析探讨该区三叠世的构造环境.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在1∶25万扎鲁特旗幅东北部,在扎鲁特旗幅内出露面积约26.5 km2,呈岩基状产出,地貌上多为低缓山丘,受后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质地较疏松,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山顶之上或冲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图1).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❶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华杰幅(L51E020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❷❷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前进公社亥吐幅(L51E019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 岩体主体岩性为浅灰黄色、灰黄绿色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钾长石:含量45%~50%,呈5~9 mm半自形板状,部分颗粒具钠长石分解条纹.内部分布细粒斜长石包裹体,裂隙发育,沿交叉裂隙充填研碎的细粒长英质.斜长石:含量10%~20%,呈4~8 mm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应力挤压部分颗粒双晶弯曲.石英:含量25%~36%,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4%~5%,呈细片状集合体,黄绿色,析出铁质,部分蚀变为绿泥石.3.1 测试分析方法经镜下观察,剔除风化、蚀变样品,选取了10个样品进行了硅酸岩、稀土、微量元素的测试,样品的分析测试是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 series)上完成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测试单位为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3.2 岩石化学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均为富SiO2的岩石,SiO2含量在73.02%~76.03%之间;Al2O3为12.22%~13.78%;Na2O+K2O 为6.89%~9.29%,显示碱质富集;Na2O/K2O比值小于1,显示相对富钾贫钠的特征;CaO为0.25%~0.70%;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属于微过铝质花岗岩;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说明分异程度比较好.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SiO2-K2O图解(图2)上,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3.3 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区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在206×10-6~511×10-6之间,LR/HR=5.26~9.05,(La/Yb)N=3.36~8.7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0.24~0.54,具明显负铕异常,重稀土元素Y及Yb含量分别为68.9×10-6和5.55×10-6.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图3).3.4 微量元素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在微量元素蛛网图(图4)上显示亏损Ba、Sr、Ti、P的特征,结合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图中亏损Eu、Yb的特征,认为测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5-18].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综合该岩体的接触关系及年龄资料,认为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代应在晚三叠世.在Rb-(Y+Nb)和Rb-(Y+Ta)图解(图5、6)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体落入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部分落入岛弧花岗岩区域,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可能是板块稳定后岩浆活动的产物.在R1-R2图解(图7)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要落入造山后A型花岗岩区内.兴蒙造山带自三叠纪开始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后的伸展作用[19-22],这种伸展作用被认为与造山作用后期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23],软流圈上涌为下地壳源区A型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能量[24].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1)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iO2富集,碱质富集,Na2O/K2O<1,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在SiO2-K2O图解中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2)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亏损Ba、Sr、Ti、P、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3)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晚三叠世的产物,推测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致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李之彤研究员、丁秋红研究员、李永飞高级工程师等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相关文献】[1]唐克东.中朝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77.[2]王荃,刘雪亚,李锦轶.中国内蒙古中部的古板块构造[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22:1—15.[3]王玉净,樊志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蛇绿岩带中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7,36(1):58—68.[4]徐备,陈斌.内蒙古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中古生代造山带的结构与演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27(3): 227—232.[5]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等.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 2011,36(4):687—702.[6]郑月娟,张海华,陈树旺,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4,33(9):1293—1307.[7]李晓海,宗文明,苏飞,等.内蒙古扎鲁特旗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5,24(5): 461—472.[8]邵济安.中朝板块北缘中段地壳演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136.[9]邵济安,臧绍先,牟保磊,等.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J].科学通报,1994,39(6):533—537.[10]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6(4):339—346.[11]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地质通报,2004,23(9/10):973—979.[12]邵济安,牟保磊,何国琦,等.华北北部在古亚洲洋域与古太平洋域构造叠加过程中的地质作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 27(5):390—394.[13]李锦轶,高立明,孙桂华,等.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7,23(3):565—582.[14]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通报,2004,23(9/10):986—1004.[15]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5—46.[16]任纪舜,牛宝贵,刘志刚.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J].地学前缘,1999,(3):85—93.[17]张栓宏,赵越,胡建民,等.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6): 824—842.[18]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等.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地质学报,2014,88(9):1677—1690.[19]石玉若,刘敦一,张旗,等.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三叠纪A型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7, 26(2):183—189.[20]张旗,冉白皋,李承东.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4):621—626.[21]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等.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J].岩石学报,2010,26(4):985—1015.[22]苏玉平,唐红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3):245—251.[23]贾小辉,王强,唐功建.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31(4):465—480.[24]罗飞,罗照华,李述靖,等.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J].现代地质,1995,9(2):203—211.[25]Batchelor R A,Bowden P.Petro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oid rock series using multicationic parameters[J].ChemGeol,1985,48:43—55.。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8.08.13
•【文号】国科发基〔2018〕127号
•【施行日期】2018.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127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
验收。
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附件。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2023/039(11):3479 349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索青宇,李昌昊,申萍等.2023.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岩石学报,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0569/2023.11.16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索青宇1,2,3 李昌昊1,2,3 申萍1,2,3 赵俊康4 楚翔凯1,2,3SUOQingYu1,2,3,LIChangHao1,2,3,SHENPing1,2,3 ,ZHAOJunKang4andCHUXiangKai1,2,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4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地质勘查院,厦门 361000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College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 InnovationAcademyofEarth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4 GeologicalProspectingInstitute,ZijinMiningGroupCo ,Ltd ,Xiamen361000,China2023 06 29收稿,2023 09 20改回SuoQY,LiCH,ShenP,ZhaoJKandChuXK 2023 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oftheDuobaoshanCu(Mo)depositinHeilongjiangProvince:IndicatedbythemolybdeniteRe Osisotopicdatingandsulfurisotopecomposition.ActaPetrologicaSinica,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Abstract Porphyrycopperdepositscanbedeformedbysubsequentmagmatic tectonic metamorphicevolution,resultingintheconsequen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remobilizationofpre existingores Thisprocessmightpotentiallyincreasetheoregradeand/orresource WefocusontheDuobaoshanCu(Mo)deposit,twomineralizationperiodswereidentifiedwithintheDuobaoshandepositinthisstudy,i e ,theporphyryperiodandthesuperimposedperiod TenmolybdenitesamplesfromthesuperimposedperiodyieldRe Osisotopicmodelagesof435 6±10 5Mato446 1±7 1Ma,andanisochronageof440 1±4 5Ma(MSWD=0 56) Combinedwiththeageofmagmaticactivitydevelopedintheregion,itissuggestedthat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LateOrdovicianbasalticandesiteshouldbeformedinaunifiedgeologicaleventintheDuobaoshandeposit Thein situsulfurisotoperesultsofchalcopyriteandpyritefromdifferentmineralizationperiodsshowthattheaverageδ34Svalueofchalcopyriteintypicalporphyryveinsis-2 12‰,whilethoseofchalcopyriteandpyritein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re-1 78‰and-1 03‰,respectively,whichfallintotherangeofamantlesource,indicatingthatthesulfurofthedepositmainlycomesfromthemagma However,previousstudieshavefoundthatchalcopyriteformedduring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haslowδ34Svalues(-12 9‰~-5 6‰)asaresultofthemigrationoflightsulfur32Swhichiseasilycarriedbylate stagefluidsanddepositedinareasofalowerstress Theisotopiccompositionsindicatethatthemineralizedelementsinthesuperimposedperiodeitheroriginatedfromnewmagmatismorinheritedfrompre existingrock(ore)bodiesKeywords DuobaoshanporphyryCu(Mo)deposi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Re Osisotopeage;Sulfurisotope摘 要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文聚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旨在深入解析这一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板块碰撞、成矿作用以及资源分布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大陆碰撞、板块俯冲、地壳增厚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成矿作用作为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青藏高原及类似地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推动地质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地区。
它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交汇带,这里发生了复杂的板块碰撞和陆陆碰撞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这一区域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包括早期的洋盆关闭、陆陆碰撞、陆内变形以及后期的隆升和剥蚀等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塑造了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格局,也控制了其内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作用的特点。
特别是主碰撞造山期,是青藏高原成矿作用的关键时期,其内在的地质条件和动力学背景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控制因素。
主碰撞造山期,随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
这些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和动力。
同时,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断裂和褶皱也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
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黄金地质黄 金GOLD2021年第5期/第42卷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收稿日期:2021-01-05;修回日期:2021-03-10基金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4160020164)作者简介:张建良(1986—),男,吉林长春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63号,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150090;E mail:371527157@qq.com通信作者,E mail:371527157@qq.com,13936305596张建良1,董超然2,韩世炯3,郝 明4(1.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2.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4.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522高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多宝山—争光—八车力北西向构造成矿带,该成矿带内已发现多处矿床(点),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该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矿区内已圈定金矿体2条、金矿化体8条,锌矿体1条、锌矿化体4条。
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蚀变花岗闪长岩中,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矿体的产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由Ag、Cu、Pb、Zn、Sb等元素组成的组合异常为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高磁低缓负异常场区、激电中梯极化率高值异常、电阻率低值异常梯度带附近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522高地金矿床 中图分类号:TD15 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1)05-0018-06doi:10.11792/hj20210504 522高地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该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东北各地块间的碰撞拼贴及新生代深大断裂等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备受关注[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0-16:40
韩宝福
内蒙古狼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年代学格架的初步研究
王涛
16:40-17:10
张志诚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初步认识
17:10-17:40
童英
兴蒙造山带二叠纪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地质意义初探
17:40-18:10
宋述光
兴蒙造山带基性-超基性岩研究之初步进展
12月6日8:30-12:00报告会
时间
报告人
题目
主持人
08:30-09:00
裴福萍
东北地区古生代岩浆作用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魏春景
09:00-09:30
唐杰
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和早-中三叠世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09:30-10:00
马星华
吉黑东部(延吉-绥芬河-鸡西-虎林一带)侏罗-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0:00-10:20
休息
15:20-15:50
曾庆栋
兴蒙造山带东部古太平洋构造成矿体系
聂凤军
15:50-16:20
江思宏
白音诺尔矿床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年度汇报
16:20-16:50
曾昭发
兴蒙造山带金属矿电磁探测研究
16:50-17:30
会议总结
周建波
大兴安岭地区基底属性与地块边界
刘永江
10:50-11:20
张世红
索伦缝合带地壳结构模型
11:20-11:50
张进江
佳木斯地块及相关构造演化探讨
午餐:全体参会的老师和学生,盒饭
12月5日13:00-18:10报告会
13:00-13:30
刘永江
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之间缝合带的野外基性岩和古生代沉积碎屑研究
休息
10:20-10:50
佘宏全
大兴安岭北段原岩锆石的Lu-Hf测年及地质意义
张进江
10:50-11:20
郭锋
古太平洋板块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11:20-11:50
魏春景
内蒙古中部变质作用研究
午餐:全体参会的老师和学生,盒饭
12月6日13:00-17:30报告会
13:00-13:3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3CB429800)
项目年度工作会议
会议日程
2013年12月5-6日
北京大学
“97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3CB429800)”年度汇报会日程
2013年12月5日8:20-8:30开幕式地点:新地学楼3221
郭锋
13:30-14:00
许成
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碳酸岩和兴蒙造山带西段苏左旗地区花岗岩研究
14:00-14:30
何德涛
与古亚洲洋俯冲有关的熔/流体-橄榄岩作用:来自克什克腾旗地幔包体的证据
14:30-15:00
张宏福
华北北缘麻粒岩捕虏体研究进展
15:30-16:00
汤艳杰
阴山及邻区印支期富碱侵入岩
16:00-16:10
12月5日8:30-12:00报告会
时间
报告人
题目
主பைடு நூலகம்人
08:30-09:00
徐备
兴蒙造山带构造单元和构造演化初探
张宏福
09:00-09:30
邵济安
高寺台早二叠世铬铁矿中熔融包裹体研究的构造意义
09:30-10:00
王涛
鄂霍茨克板块构造体制叠加过程与成矿体系
10:00-10:20
休息
10:20-10:50
聂凤军
兴蒙造山带中东部叠生构造-岩浆活动与大规模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曾庆栋
13:30-14:00
赵元艺
多宝山矿集区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
14:00-14:30
李进文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
14:30-15:00
任云生
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成矿作用与典型矿床
15:0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