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制造费用分摊率×正常产能标准产能
制造费用分摊公式

制造费用分摊公式1. 概念。
-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这些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产品,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各个产品成本中。
2. 常见的分摊公式。
- 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摊。
- 公式: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总额×(该产品生产工时÷各产品生产工时总和)- 例如:某企业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10000元,生产A产品的工时为200小时,生产B产品的工时为300小时。
则各产品生产工时总和为200 + 300=500小时。
- 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00×(200÷500)=4000元;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00×(300÷500)=6000元。
- 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摊。
- 公式: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总额×(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和)- 例如:企业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8000元,生产A产品的工人工资为3000元,生产B产品的工人工资为5000元。
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和为3000+5000 = 8000元。
- 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8000×(3000÷8000)=3000元;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8000×(5000÷8000)=5000元。
- 按机器工时比例分摊。
- 公式: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总额×(该产品机器工时÷各产品机器工时总和)- 例如:企业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12000元,A产品机器工时为100小时,B产品机器工时为200小时。
各产品机器工时总和为100 + 200 = 300小时。
- 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2000×(100÷300)=4000元;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2000×(200÷300)=8000元。
标准产能计算公式

标准产能计算公式产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正确计算和评估产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标准产能计算公式,帮助企业准确评估自身的产能水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产能的定义。
标准产能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来衡量,比如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
标准产能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标准条件下的生产潜力,为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标准产能的计算公式。
标准产能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设备数量、设备效率、工作时间、损耗率等。
下面是标准产能的计算公式:标准产能 = 设备数量× 设备效率× 工作时间× (1 损耗率)。
其中,设备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数量,设备效率指的是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时间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工作小时数,损耗率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比例。
举个例子,假设某企业有10台设备,每台设备的效率为100件/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损耗率为5%。
那么该企业的标准产能计算如下:标准产能= 10 × 100 × 8 × (1 0.05) = 7600件/天。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企业在标准条件下的产能为7600件/天。
这个数字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为制定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产能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比如,可以通过提高设备效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损耗率等方式来提高标准产能。
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标准产能的作用。
总之,标准产能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指标,正确计算和评估标准产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利用标准产能计算公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产潜力,为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指将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所采用的比例。
在制造业中,固定制造费用通常包括租金、水电费、设备折旧、管理工资和保险等费用。
根据这些费用在产品生产中所占比例的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来分摊这些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计算是以企业总固定制造费用为基础,将其分摊到企业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中。
通常,这个费用是按月或按年来计算的,然后按照特定的比例分配到每个产品中。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企业总固定制造费用 / 预计产量
其中,企业总固定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所发生的所有固定制造费用的总和,预计产量则是指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预计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企业就可以得出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具体数值。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
此外,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产成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生产成本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数值,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的变化。
同时,企业也应该注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合理性,避免将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中,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影响销售。
总之,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制造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合理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制定和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公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公式,我来告诉你!》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公式。
你可能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头大,哎呀,什么公式呀,肯定很难。
可别这么想,听我慢慢给你讲,就像听故事一样,可有意思啦。
在我们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呀,有很多费用。
这固定制造费用呢,就像是一群小伙伴要去分糖果。
固定制造费用包括好多东西呢,像厂房的租金啦,设备的折旧啦,还有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之类的。
这些费用每个月或者每年都是相对固定的,就像你每个月的零花钱,爸爸妈妈给的那个固定的数。
那这个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公式呢,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些固定制造费用合理地分配到每个产品上。
这就好比我们有一堆糖果,要分给好多小朋友,得有个公平的分法。
那这个公式呀,就是这个公平的分法。
这个公式是这样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咱们有个小工厂,这个工厂预计这个月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是1000元,这就像是我们有1000颗糖果。
然后呢,标准总工时是500小时,这就好比是有500个小朋友来分这些糖果。
那按照这个公式来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就是1000÷500 = 2元/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表示每一个小时的工作量可以分到2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就像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颗糖果。
我再给你讲讲这里面的那些数都是怎么来的哦。
先说说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吧。
这就得厂里的大人们好好算一算啦。
厂房的租金,那是和房东谈好的,每个月都得交那么多钱,这是很清楚的。
设备的折旧呢,比如说买了一台1000元的设备,能用5年,那每年的折旧就是1000÷5 = 200元,每个月再除以12就得出每个月的折旧费用啦。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是固定的,每个月该发多少就发多少。
把这些都加起来,就得到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再说说标准总工时。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在制造企业中,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造费用的正确分配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制造费用的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直接费用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费用,如原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等;而间接费用则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费用,如厂房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在分配制造费用时,应该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离和分配,以确保各项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核算和分摊。
其次,制造费用的分配应当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
不同的产品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不同数量和种类的资源,因此在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时,应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差异化的分配。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来进行生产,因此在分配制造费用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特点,以确保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另外,制造费用的分配也应当考虑到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率。
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率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制造费用的浪费和过度分配;而如果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能会降低制造费用的分配成本。
因此,在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时,应该考虑到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率,以确保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最后,制造费用的分配还应当考虑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需要。
在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需要,以确保费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例如,可以采用成本驱动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综上所述,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考虑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考虑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率,以及考虑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需要,来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以确保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核算和分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生产不饱和期固定制造费用分摊问题探析

生产不饱和期固定制造费用分摊问题探析陶文广(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3)[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该准则至今已有10年的实践。
实践表明,在实务中对生产不饱和期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值得商榷。
文章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做法,引入“以正常生产能力为基础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概念,对现有方法改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产不饱和期;固定费用;正常生产能力[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03 152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生产决策的基础是销售决策,而销售随着市场的波动变数较大,很多行业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之分,这在生产环节中体现为生产饱和与不饱和两种状态。
而在现实经营中,很多生产制造行业均存在生产不饱和期,对于生产不饱和期制造费用的分摊及列报,即是本文作者讨论的重点。
1 问题的提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七条的规定:“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企业在成本核算领域,制造费用由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两部分构成,其中固定制造费用与产量无关,如生产用固定资产(房屋、机器设备等)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而变动制造费用与产量关系密切,如各项间接材料费、低值易耗品等。
对于变动间接生产费用应以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为基础分配计入单位产品,受生产不饱和期影响不大,而对于固定性质制造费用的分摊,对不同生产期间生产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会有一定的变动幅度影响。
举例说明如下:案例:A公司某产品M每年4~7月为生产的饱和期,1~3月、8~12月为生产不饱和期,2012年度A公司某产品M相关生产耗用情况(制造费用部分)见表1。
2024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9月8日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真题及答案【9月8日】财务管理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认股权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认股权证的持有者无权分享股利收入B.认股权证的持有者享有普通股的投票权C.认股权证本质上是一种股票期权,属于衍生金融工具D.认股权证对于发行人而言是一种融资促进工具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认股权证本质上是一种股票期权,属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实现融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的双重功能。
但认股权证本身是一种认购普通股的期权它没有普通股的红利收入,也没有普通股相应的投票权,选项A、C不当选,这选项B当选;认股权证的发行人是发行标的股票的上市公司,发行人赋予持有人将来按照约定好的认购价格购买股票,能够促使持有人在行权日到期前购买股票促进发行人融资的实现,选项D不当选。
2.某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债券面值为每张100元,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张95元,每份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为10股股票,则该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为()元。
A.9.5B.95C.10D.10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转换比率是指每一张可转换债券在既定的转换价格下能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数量。
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则10=100÷转换价格,可得转换价格=10(元),选项C当选。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门决策预算的是()。
A.生产预算B.费用预算C.资本支出预算D.资金预算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重大的或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编制的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包括投融资决策预算等。
选项C属于专门决策预算。
4.某基金将全部资产的82%投资于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11%投资于长期公司债券,7%投资于股票,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类别的划分标准该基金类型属于()。
A.股票基金B.混合基金C.债券基金D.货币市场基金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混合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但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规定的基金,选项B当选;股票基金是指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股票的基金,选项A 不当选;债券基金是指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选项C 不当选;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资产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选项D不当选。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摘要:一、固定制造费用的概念与特点二、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1.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定义与作用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耗费差异的计算3.标准分配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4.季节性生产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关系正文:一、固定制造费用的概念与特点固定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制造费用,如厂房、设备、管理人员工资等。
固定制造费用具有以下特点:1.费用的发生与产品产量之间无直接关系;2.费用在一定期间内是固定的,不会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3.费用的分配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
二、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是指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将固定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的比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公允地分配固定制造费用,使每个产品都能承担相应的费用;2.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优化。
在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耗费差异: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之间的差额;2.能量差异:实际生产能量与标准生产能量之间的差额;3.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耗费差异)/(生产能量-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其中,生产能量是指产能,即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标准单位工时是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
三、季节性生产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关系季节性生产是指企业在一年四季中,不同季节的生产量存在较大差异。
在季节性生产情况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可能会受到产量波动的影响,导致季节性生产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企业可以采用季节性生产系数来调整标准分配率,从而使得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製造費用標準之訂定
在訂定固定製造費用率標準時,應透過下列二個步 驟進行:
訂定固定製造費用總數之標準
選定分攤固定製造費用之標準產能
標準製造費 標準變動 = + 用分攤率 製造費用率 標準固定製造費用總數 正常產能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7
標準之改進
企業為確保營運之持續提升,通常採用訂立標準及例外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8
5.2
標準之訂定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9
標準之訂定
直接原料標準之訂定
原料數量標準 原料價格標準
製造費用標準之訂定
變動製造費用率標準 固定製造費用率標準
直接人工標準之訂定
人工效率標準 人工工資率標準
標準之改進
持續改善 建立標竿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0
直接原料標準之訂定
惟不同的人工組合,除影響每直接人工小時之平均工資率外,對 人工之效率亦將同時造成影響,此為標準成本之應用不可不慎之 處。 上述不同組合方式之平均工資率為($200×7+$120×3)÷10=$176高 於標準$166,但因產量提高20%,故每單位產品之實際直接人工 成本$176÷1.2=$147將低於標準值,故在未深入全面探討之前, 其功過尚難論定。
第五章
標準成本會計制度(一)
著作權所有 未經正式書面授權 禁止轉載截錄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
標準成本會計制度(一)
標準成本之性質 標準之訂定 成本差異之分析
附錄 製造費用差異分析之進一步探討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2
5.1
標準成本之性質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3
標準成本之性質
標準成本之意義 標準成本之功能 標準成本制度之適用範圍 標準成本與預算之比較
原料數量標準
係指在正常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產品所需耗用原料之標 準數量。
原料價格標準
原料價格標準係指每單位直接原料之標準價格。 此標準應由各相關部門商定品質之要求,根據過去之 採購經驗計算經濟訂購量,經各廠商報價比價結果而 訂定。 在訂定價格標準時亦應考慮可能的價格波動情況,按 全年預期加權平均價格訂定標準。
管理之雙管齊下措施。
持續改善
落實持續改善的最佳手段乃借重「改善預算」的措施,訂立每月、
每季或每年之改善目標。
建立標竿
應密切注意及蒐集競爭者之成本水準及數據,俾作為管理決策資 訊。
成【釋例二】
和泰汽車代理日本豐田,裕隆汽車代理日產。前 者長期申請在台成立製造廠未獲日方許可;裕隆則 係於自行研發而市場反應不佳後改變策略,在日產 支持下以40%自製率大量採用國產鋼材、塑膠製品 及零件而降低成本。經此改變組裝方式後,遂以在 日業績並不醒目之Cefiro主攻百萬元級以上市場, 並在台造成轟動,取得銷售冠軍。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3
【解析】
標準工資率宜採加權平均工資率計算之, 其計算如下:
($200×5+$150×2+$120×3)÷10 =$166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4
【解析】
在實際生產時若各類工時之組合與標準組合不同,則即使 每個工人之工資均依照原先之約定支付,亦會產生工資率 差異。
標準成本制度僅能作為與實際成本比較之 依據,而不能取代實際成本制度。 一個企業是否應施行標準成本制度,應視 其產品之性質及生產之過程而定,管理當 局在作成決定之前應審慎評估。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7
標準成本與預算之比較
標準成本係在特定績效下為完成某項工作「應該 發生之成本」,成本預算則是為完成某項工作 「未來可能發生之成本」。 標準成本通常是單位的觀念,而成本預算則是總 數的觀念。 一般所論之標準成本主要是為產品之成本設定標 準,而預算的範圍則不限於產品成本。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4
標準成本之意義
標準成本係指為達成某一目標預計應耗用之資源 的成本。 標準之制定可採用下列三種基礎:
理想標準
又稱理論標準,係指在企業營運過程中,不允許任何浪費 或無效率產生,所設定之標準。
現行可達標準
此項標準通常經合理之努力及較高之效率即可達成,為較 為適用之標準。
過去績效標準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9
【釋例二】
和泰在偶然機緣下獲得政府特許,承接嚴重虧 損求售之華同重工並建立製造廠,再命員工購 入一台頂級 Cefiro 全車拆解,逐項比較,找出 成本降低之秘密,遊說豐田支持,但未獲回應, 經數年努力建議及爭取,終利用豐田營運衰退 機會獲得支持,在台採用合作生產降低成本之 組裝方式,一舉贏得各車種之銷售冠軍,重回 龍頭地位,裕隆再度陷入苦戰。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5
製造費用標準之訂定
訂定製造費用標準之重點,在於訂定每單位成 本動因之製造費用預計分攤率,並將其轉換為 單位產品之標準製造費用分攤率。 製造費用標準之訂定包括變動製造費用標準與 固定製造費用標準二項。 變動製造費用率標準之訂定與原料價格標準或 人工工資率標準之訂定甚為類似,考慮組成變 動製造費用之各項目每單位作業量應發生之金 額,即可訂定。
係指以上期或過去若干期平均之實際資料為依據所設定之 標準。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5
標準成本之功能
可使員工具有成本意識而達控制成本或抑減成本 之目的。 可評估員工之工作績效,作為獎懲之依據。 有助於管理人員實施例外管理。 有助於決定之釐定及預算之編製。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6
標準成本制度之適用範圍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1
直接人工標準之訂定
人工效率標準
指完成每單位產品所需花費之標準工時, 為一種數量標準。 此標準應由生產相關部門人員根據時間與 動作分析之結果訂定。
人工工資率標準
指每直接人工小時之標準工資,為一種價 格標準。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第五版
12
直接人工標準之訂定
【釋例一】某產品每單位之標準工時為 10 小時, 其中需要工資率$200之工人工作5小時,工資率 $150 及 $120 之工人分別工作 2 小時及 3 小時,則 標準工資率宜如何訂定? 又若工資率 $200 與 $150 之工人其工作性質相同, 但前者工作年資較長,對工作較熟練故效率較 高,其產量可提高20%,故某主管在實際生產時 使用 7 個工資率 $200 及 3 個工資率 $120 之工時的 組合方式派工生產,則其功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