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考试说明有变 高考作文莫蹈四大误区_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要避免四大误区(1篇)

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要避免四大误区(1篇)

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要避免四大误区(1篇)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要避免四大误区 1避免四个误区一、大杂烩与四不像。

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

二、盲目创新。

有的学生看到往年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便认为追求新颖是取得高分的一个捷径,大肆进行“创新”,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

三、诗歌。

陕西省一考生209 字的诗歌得满分,便有不少同学纷纷效仿,其实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209个字达不到800字这一要求。

四、语言华丽、思想空洞。

不少中学生喜欢模仿名人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曾说,淡化文体指阅卷和考试要开放、灵活,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要求,符合规范。

文体自选是给予学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写书信,格式必须对,否则要扣分。

确定文体分三步走,考生见到题目后要考虑三个问题:一、这个话题最适合哪种文体?如1998 年“坚韧――我坚强的品格”,要求写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实例,显然写成记叙文最容易,写成说明文最难。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比较开放,几种文体都适合,比较而言,写议论文容易些。

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三、要考虑自己有无相关的材料积累。

写记叙文,要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要有相关的理论、事实论据;写说明文,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杂文,要能写出比较幽默的语言;写小说,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

中学生不是文体专家,因此高考阅卷时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基本要求应该达到。

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研究话题中的引导语。

这几年作文题目都是一段材料或故事,然后是引导语。

考生往往重视故事和材料,忽略引导语、提示语,其实引导语中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把握好了就容易写下去。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洛阳市第八中学李永葆我有幸参加了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作文评卷工作,在十几天的评卷过程中,发现了我省考生在作文方面的许多共性问题,现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开展探讨,并希望能对明年的复习备考起到一点儿作用。

首先,从整体上讲,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从表面上看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供材料话题作文。

这就容易给考生造成错觉,从而暗中提升了思维定势对他们审题意识的影响,使他们误认为今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于是不假细致的思索,就匆匆下笔,造成了不应有的失误。

仔细分析今年的试题,其形式上与往年的不同是明显的,今年作文试题命题与评分标准的变化是巨大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去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往前推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等,都是单一元素命题,而今年的命题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关系,即多元素关系型命题,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试题要求考生从“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二者的关系入手来表述或论证,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舍弃,而且也不能是并列的关系,提示语“感情上的亲疏关系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中的“和”是介词,而不是表并列的连词。

不但如此,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方向性问题,或者换句话说,二者有主次之分、主宾之别,即“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决定、影响“对事物认知的深浅正误”,而不是相反。

但许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忽视了上述问题,有近一半考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介词“和”理解为表示选择关系的“或”,或者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的“和”,从而舍弃了其中的一个元素,重归单一元素命题的写作模式,或按并列关系分而述之,其结果可想而知。

本来内容应当为一类的作文,被归入三类。

表达和发展等级最多也只能列入二类中下等,作文的总体分数难以突破40分,其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应该是深刻的。

高考作文当心四大误区

高考作文当心四大误区

高考作文当心四大误区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2003高考作文当心四大误区在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科《考试手册》中,写作首次提出“力求有新意,有文采”,这是写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对考生而言,文章有新意、有文采是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所谓写作中有“新意”,就是希望考生的作文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就是有好的文采。

针对这一新变化,高考阅卷专家提醒考生:要尽量避免四大误区。

误区一:假、大、空近年来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

其实一篇作文能否打动阅卷教师、得到高分,因素是多方面的。

情感真挚是首要的,即便是源于生活的虚拟情景,也应包含着真情实感。

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必定不受欢迎。

误区二:仿、套、抄近年来,一些考生抱侥幸心理,临场将考前背下的佳作进行仿造、套抄,这种现象引起了阅卷老师的高度关注。

专家认为考生备考多读范文有必要,但关键在于从其中揣摩文章立意、构思,学习语言、表述,为己所用,而不是模仿、套抄内容。

误区三:选材老一套在近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发现考生在选取材料方面“老一套”,举出的例子是用过千万次的,如屈原、雷锋、居里夫人等出现频率相当高。

还有部分考生喜欢在作文中堆砌材料,却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证,这样空洞的作文再不可能得到高分。

误区四:文体怪异话题作文是不限文体的,于是一些考生在高考中,“怪文体”也就出现了,不符合任何一种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另外则是考生一心想创新,写出的作文却是内容与形式严重不符。

专家称,高考中创新可以,但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文体形式一定要与内容符合;二是既然选择了一种文体,就应按照文体的特点、要求进行写作。

2003年高考

2003年高考

2003年高考
2003年高考作文
2003年的高考,是一场我们迫切期望的重要考试。

我们经过
了三年的高中生活,每个人都已经付出了许多努力,对于中国广大高中生而言,这场考试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高考考试是一场公平竞争的战斗,每个考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努力。

然而,高考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学生的负担。

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对高考有着巨大的期望和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焦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在备考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应该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合理规划时间。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另外,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考试制度。

高考不应只是学生的全部衡量标准,我们要扩大选拔的渠道和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潜力,我们应该给予每个人发展的机会,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人才的多样性。

总之,高考是一场关乎学生前途的考试,我们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场考试不仅是一次选
拔的机会,更是对我们教育体系的一次考验。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003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对策_3100字

2003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对策_3100字

2003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对策_3100字2003年全国高考《考试说明》已经发行,新《考试说明》关于高考作文的要求有何变化?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什么发展新趋势?最后两个月作文该如何备考?为了帮助考生加强作文训练的针对性,笔者就上述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备考师生参考。

一、2003年《考试说明》关于作文要求的新变化今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关于作文要求的变化共有两点:一是有一处说法变化,写作部分的“发展等级”第④条“有创新”的说明中,原来的“构思精巧”改成了“构思新巧”。

一字之差,体现了高考作文考查增加了对作文结构求新的新要求;二是有三处语序的调整,去年《考试说明》中的“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今年分别改成了“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要点没变,排序变了,对此不必大做文章,这个变化只是体现了作文考查侧重点的微调,对于作文备考几乎没有意义,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些要求不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你都得重视。

高考作文考什么文体是广大考生关注的一个热点,对此,2003年《考试说明》没有作任何调整,还是那句话:“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二、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什么发展新趋势1.命题的文体趋势话题作文已经连续考了4年,2003年到底还考不考话题作文?对此,中学语文界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可能不再考了,例如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认为,“今年高考作文有可能不再考话题作文了”,他的理由是,虽然话题作文“这种形式让考生思考空间大、表达自由,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最近两年考生高考作文中的套作、仿作甚至抄袭的越来越多,影响了高考作文的质量,也给阅卷工作带来了麻烦。

”由此他推测今年的高考作文会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过渡。

并用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上的作文题来印证:该卷提供了一些材料给考生后,要求考生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作文,很明显是一篇命题作文(见《扬子晚报》)。

03年高考作文

03年高考作文

03年高考作文引言自古以来,高考一直都是考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心,也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在2003年的高考中,我们见证了一场精彩而激动人心的考试,这场考试也让我们对高考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考的意义高考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考试,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承受压力和面对挑战的能力的考验。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教育体系的检验和反思。

通过高考,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也可以检验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因此,高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03年高考的特点2003年的高考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此次高考是实施了全国统一命题政策的第一年,这标志着我国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此外,2003年高考还加大了对选考科目(如艺术、体育等)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机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03年高考的挑战与机遇对于考生来说,03年的高考不仅具有巨大的挑战,也蕴含着宝贵的机遇。

面对全国统一的考试,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应试技巧。

同时,他们也有机会通过选修科目来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这些挑战和机遇都需要考生充分准备和把握,既要保持冷静和自信,又要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高考的启示与反思通过经历2003年的高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高考也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帮助更多的学生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论03年的高考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试,它不仅改变了高考制度,也影响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高考,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特长,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2003年高考作文的预测_高考作文

2003年高考作文的预测_高考作文

2003年高考作文的预测下文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是关于 2003年高考作文的预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常德市七中杨万元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结为“环境、生命意识、人文理想、时代”这四个词。

先说“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追溯历史还不是很长。

由于近100多年地球人口的增长过快,地球环境也逐步恶化。

人类在遭受了自然的惩罚之后,才逐渐意识到环境对我们人类自身的繁衍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环境”就是指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空间。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身的关注越来越强烈,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生活的最朴素的要求,而是更强调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品位。

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关注也是顺理成章的、可以理解的一种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又与“时代”挂上了关系。

话题从那里来?从现实生活中来。

从考查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考查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话题面前,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话题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写的文章才具有针对性,才让人明白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文也才能真正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可以这么说,任何优秀的,抑或是伟大的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时代的主旋律而赢得人们的首肯和青睐!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时代的东西总是能让人激动。

再说“生命意识”。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

人的自觉意识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生命意识的觉醒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温驯、最容易驯服的。

之所以如此,这和中国农民所遭受的苦难是分不开的。

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障,无须说更高层次的追求。

所谓“好死不如赖活”就是这种意识的反映。

1919年五.四运动的洪流曾经把这一古老而又陈腐的观念冲刷的支离破碎,可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这一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这种生命意识越来越强烈。

更加强调人本身性格的塑造,个性的张扬,这似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沉着应战 以静制动——备战2003高考作文_高考作文

沉着应战 以静制动——备战2003高考作文_高考作文

沉着应战以静制动——备战2003高考作文2003年的高考时间已锁定在6月。

高考作文应考问题又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2003年高考作文会是什么形式?话题作文已考了四年,2003年还会考吗?若考话题作文,会有什么变化?不考话题作文,又会考什么,如何考?面对种种的揣摸、猜测,我倒是想起了毛泽东在1964年听取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汇报时所讲的一段话: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

我们无论是备战2003年的高考作文,还是以后任何一个年头的高考作文,甚至包括我们今后的各种写作,都应该从毛老爷子的话里读出真经,找出制胜的法宝。

备战高考作文,首先也应坐稳屁股。

不过,这里的“屁股”不是毛老爷子说的“基础工业”,而应该是考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形成。

一个考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思想,没有主见,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时代发展,除了书本知识,无任何心得体会;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问题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那么,就很难在考场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出有见地、有内涵的文章。

尽管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2002年高考关于“心灵的选择”的话题作文,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他们认为“诚信”与“选择”的话题,限制了考生的思维,有相当的考生揣摩透了考官的意图,违心地写一些应时应景的文章,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是在制造“伪道德”、“伪崇高”,是在逼考生说假话、说空话。

但是,高考作文,作为一个对考生进行考察的特殊手段,它所考察的不单单是考生的语文知识、作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考生思想观念隐性的考察。

正是因为高考作文具有对考生思想观念隐性考察的功能,部分考生才会在作文中套用、抄袭,甚至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但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如果考生只为蝇头小利,为着应付高考而学习,其结果决不会让人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考试说明有变高考作文莫蹈四大误区2003-04-04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在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由“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改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针对这一调整,昨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高考阅卷专家,他醒考生:要尽量避免四大误区。

误区一:假、大、空
今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自己真实的思想。

专家指出,近年来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

这类文章今年很可能“碰壁”。

专家指出,一篇作文能否打动阅卷教师、得到高分,因素是多方面的。

情感真挚是首要的,即便是源于生活的虚拟情景,也应包含着真情实感。

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必定不受欢迎。

误区二:仿、套、抄
近年来,一些考生抱侥幸心理,临场将考前背下的佳作进行仿造、套抄,这种现象引起了阅卷老师的高度关注,今年评卷规则规定,一旦发现作文为抄袭作品,将作严肃处理,直至判零分。

专家称,考生备考多读范文有必要,但关键在于从其中揣摩文章立意、构思,学习语言、表述为己所用,而不是模仿、套抄内容。

误区三:选材老一套
“材料新鲜”是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的要求,它考查考生的阅读是否广泛、对生活是否关注。

在近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发现考生在选取材料方面“老一套”,举出的例子是用过千万次的,如屈原、雷锋、居里夫人的例子都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

再则,部分考生喜欢在作文中堆砌材料,却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证,这样空洞的作文再不可能得到高分。

要写出鲜活有灵魂的华章,专家建议考生可将目光放到身边来:成长道路、身边人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误区四:文体怪异
话题作文是不限文体的,于是一些考生在高考中,“怪文体”也就出现了,不符合任何一种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另外则是考生一心想创新,写出的作文却是内容与形式严重不符。

专家称,高考中创新可以,但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文体形式一定要与内容符合;二是既然选择了一种文体,就应按照文体的特点、要求展开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