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云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云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云霓◎国学诵读《论语》选读之论为政(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众星共②之。

”子曰:“道③之以政,齐④之以刑,民免⑤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⑥。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⑦,小人之德草⑧;草上之风,必偃⑨。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①北辰:北极星。

②共:通“拱”,环绕。

③道:引导,教导。

④齐:整齐,规范。

⑤免:免罪。

⑥格:归服。

⑦君子之德风: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

⑧小人之德草:小人的德行,像草一样。

⑨偃:倒。

【解读】王国维认为周代政治以道德为载体。

孔子对于“为政以德”十分认同,并且做了多方面的深入阐发。

道德本身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为政以德”不需要杀人,不需要以力服人。

当然,刑法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

但是,道德比刑法更重要,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远比刑法教育更能产生优良的效果。

◎语林撷英一、名篇名句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子恺《豁然开朗》)二、隽言妙语人生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是风景。

心存美好,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幸福,时时存在着快乐,在热爱生活的人眼里,生活无处不是美好,无处不是诗意人生。

生命就是这样,它的绽放与凋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幸福也好,不快乐也罢,日子都在继续,只是我们要在这悲欢离合中,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坦然地面对,那些聚与散、来与去,既然挥之不去,不如去分享这一路的风景。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一、读对字音1.单音字云霓.(ní)烟囱.(cōng)矗.立(chù)垂髫.(tiáo) 港汊.(chà) 不暇.(xiá)糠粞.(xī) 沛.然(pèi) 啖.着(dàn) 2.多音字薄薄.荷(bò)塞充塞.(sè)薄.饼(báo)塞.车(sāi)单薄.(bó)塞.北(Sài)相相.互(xiāng)覃葛覃.(tán)宰相.(xiàng)姓覃.(Qín)踏踏.水(tà)吓吓.人(xià)踏.实(tā)恐吓.(hè)二、写对字形⎩⎪⎨⎪⎧关jū(雎)恣suī(睢)zhì(雉)堞⎩⎪⎨⎪⎧手wàn(腕)委wǎn(婉)wān(蜿)蜒⎩⎪⎨⎪⎧一fú(幅)画fù(副)业fú(辐)射三、用对词语1.融化熔化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

云霓【学习目标】1.欣赏丰子恺高超的语言造诣2.品味形象化的语言3.作者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联的民生思想【学习重点】云霓有什么特殊含义【学习难点】丰子恺散文的语言特色【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画集撰写的序言。

“云霓”既是该画集卷首画的名字,又是该画集的题名,又被作者特意拈出当画集序言的标题。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云霓”的偏爱,而且暗示出“云霓”在画集和文章中特殊重要的位置。

作者为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正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带来些许的希望,他寄予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希冀。

当然,在最后一段,他也明确表示自己的一部作品并不能满足大旱年间的渴望,从这里也可看出他的忧思。

【课堂学习】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矗.立( ) 黄发垂髫.( ) 云霓.( ) 沛.然下雨( )鞭笞.( ) 安然无恙.( ) 抽搐.( ) 轻轻飏飏..( )2.辨形组词雎( ) 腕( ) 恙( ) ( )睢( ) 婉( ) 羔( ) 板( )羌( ) ( )3.词语解释鞭笞:轻飏:逃遁:安然无恙:标新立异:黄发垂髫:4.近义辨析(1)失望·绝望“失望”表示对事物不满意,或因愿望未实现而感到失意,但还可以从头再来;“绝望”则有一种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意味。

例句:①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真让人________。

②然而多数人并不________: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

(2)蔑视·轻视“蔑视”是小看,不景仰,不敬仰,不崇拜的意思;“轻视”则有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

例句:①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云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理解云霓特殊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及风格变化的原因;探究创作意图,挖掘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报告与丰子恺作品的对比、通过其自身作品前后变化,理解丰子恺的生命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

二、教材分析《云霓》属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中略读篇目。

本文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35年左右动乱的社会现实,因而这篇文章对于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一定的认识教育作用。

同时,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特有的语言风格,这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过去乃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也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以丰子恺的责任心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有所担当的学子。

三、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谈论法、演示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一)明确“云霓”所指,直击文本核心《云霓》这篇文章中“云霓”指向几个对象?画册的序、漫画、画册、下雨的征兆过渡:1.高空的云雾。

2.下雨的征象。

其中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句话:“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丰子恺写的这篇《云霓》,就与一场大旱有关。

(设计说明:“云霓”在《云霓》这一文本中,指向六个对象——自然的云霓、社会的“云霓”、心灵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

有实指,有虚指。

单刀直入,直击核心,引导学生从具体和抽象两个角度来明确其所指,才能为后面的环节扫清障碍。

(二)对比新闻调查,感受作者风格1.幻灯片展示《申报》调查报告对1934年大旱的描述2.对比阅读,丰子恺是如何通过文字呈现出这场大旱明确:细节化故事性细节化部分通过筛选信息让学生明确。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云霓(45分钟40分)一、语言应用(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诗歌中的“逸乐”也非常明显。

“逸乐”为何?大多是对现实的不满,对艺术的_____追求,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应对。

当代诗歌也毫无例外,逸乐精神俯拾即是。

( ),一种小资化的诗歌生活的建立和_____。

逸乐精神的诗歌,迫使和导引更多的诗人往这个方向前行。

前行的结果,是使当代诗歌的整体面貌并不那么都有“坚实的质地”。

她的根源在于整体精神的下滑,许多人借诗歌来寻求_____或安慰。

但诗歌是一种百思不得其法的艰涩的进入和攀升。

她不仅仅是“诗艺”的千锤百炼的锻造,也是“诗思”在诗歌中的提升,同时也是“诗意”的寻找和创造,更是“诗道”对人生产生的转化。

这也就是,当你刚刚写作,是你的“内心”在支持诗歌前行,但到一定程度,是诗歌在_____你、圆满你,让你获得无上的智慧和福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纯洁大张旗鼓寄托成全B.纯粹大行其道寄托成就C.纯粹大张旗鼓寄寓成全D.纯洁大行其道寄寓成就【解析】选B。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纯洁:纯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

这里用于追求,“纯粹”适合。

大行其道: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含有贬义。

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

这里是指小资化的诗歌生活的建立和流行,所以应该用“大行其道”。

寄寓:指寄居;寄托。

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寄托”具有名词词性,而“寄寓”是动词词性。

此处没有宾语,所以应该使用“寄托”。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成全:帮助人,使达到目的。

诗歌做主语用“成就”较好,诗歌的成全不具有主动状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这种人格的低劣、平庸、琐碎更多地从诗歌的背后折射出B.但更多的这种诗歌的背后的人格的低劣、平庸、琐碎被折射出C.但这种诗歌的背后,更多人格的低劣、平庸、琐碎被折射出D.但这种诗歌的背后,更多折射出人格的低劣、平庸、琐碎【解析】选D。

人教版-语文-高二-《云霓》同步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云霓》同步学案
早在青少年时代,丰子恺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影响,皈依佛门。他的思想既有超尘出世、静观人生的一面,又有爱国忧民、面向现实的一面。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1931)、《车厢社会》(1935)、《缘缘堂再笔》(1937)、《率真集》(1946)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儿女》)。对孩子体贴入微的爱怜,是他散文的一个突出内容,为人们所称道。他的许多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他善于从纷纭世态中选取一鳞半爪,加以巧妙传神的点染,表现一种清幽玄妙的情趣,给人以雅逸愉悦之感。不过有时又失于过分琐细和趣味主义。抗日烽火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改变了他冷观人生的态度,走上面向现实的道路。《辞缘缘堂》《还我缘缘堂》痛惜美好故乡的遭劫,控诉日寇的暴行,爱僧极为鲜明。《贪污的猫》《口中剿匪记》讽喻国民党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丑行,谈言微中,诙谐峭拔,成为他散文中寓意最强的篇章。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
2、《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3、.D(A全对B家具罄竹难书流芳百世C贸然从事D惊蛰意气用事
4、侧面从人们的心理的展示,正面对云霓的形态展示,兼以人们对待云霓虔诚的细节展示,突出云霓给人们带来希望可又飘渺虚空的特点。
5、作者对云霓颇为偏爱,以其命名画作、画集,在为画集撰写序言时又以其为标题。在本文中,云霓是文章的文眼和题旨的关键。文章告诉我们,该画集是作者“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由此可以推断,该画集的画作大多是表现老百姓与大旱抗争的辛苦、辛酸与沉重主题的。但作者从六十多幅“民间生活描写”的图画中特意遴选出《云霓》作为卷首画,并以其命名画集,其中的原因作者在文中有清楚的表示:这不仅是模仿《关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的旧例(其实置《云霓》于卷首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更重要的是,作者坚信,在一个“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与大旱似的的恐慌”的时代,云霓“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这正是本文的中心主题。

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云霓》教案

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云霓》教案

⼈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欣赏散⽂部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云霓》教案云霓丰⼦恺【教学⽬标】1、知识与能⼒欣赏作者的语⾔艺术,领悟本⽂“虚实结合”⼿法的运⽤。

2、过程与⽅法诵读⽂段、品味语⾔、⼩组讨论:⾃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关注民族命运的民⽣思想和⼼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1、重点: 欣赏作者的语⾔艺术,领悟散⽂“虚实结合”的⼿法。

2、难点: 探究⽂章主旨,理解作者关注民族命运的民⽣思想和⼼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本分析】本⽂是⼈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散⽂欣赏部分第四单元略读部分,本单元思考探究的重点是现代散⽂的虚与实。

《云霓》是著名漫画家丰⼦恺先⽣为⾃⼰的画集所撰写的序⾔,⽂章取材“去年夏天的事”,由“⼤热的苦闷和⼤旱的恐慌”引出预⽰⾬⽔的“⾃然云霓”,再由⼤⾃然的云霓引申到“能满⾜⼤旱时代渴望”的社会“云霓”,作者通过重提旧事,表达了对象征希望、安慰和勉励的“云霓”的偏爱与期许,本篇⽂章由重提旧事的“⾔内意”到含蕴深远的“⾔外意”,鲜明体现了丰⼦恺先⽣“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的⽂风,本⽂语⾔朴素⾃然⼜颇具幽默,细节描摹简练、⽣动,充分展⽰了作者⾼超的语⾔造诣。

【学情分析】我是任⽤⾼⼀学⽣来上这节课的。

学⽣初中时学过丰⼦恺的散⽂《⽵影》,所以,对其散⽂特点有所了解。

⽽对于本单元以“虚实结合”作为主要特点的散⽂,前⾯已经学习了《森林中的绅⼠》,所以也有了解。

但是,这篇散⽂蕴含了丰⼦恺作为⼀名漫画作家的“诗情画意”,且在“云霓”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所以基于⾼⼀学⽣的阅历和阅读量来说,在⽂章主旨的理解上可能有难度。

【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准备】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学导学案⾥的“课前案”,对丰⼦恺先⽣做⼀了解。

并让学⽣诵读课⽂,完成导学案上“课中案”的三⼤道题,教师收上来进⾏批改。

【教学过程】⼀、视频导⼊,设置情境(《⾎战钢锯岭》视频导⼊)先给学⽣看《⾎战钢锯岭》的视频。

这部被称为“《拯救⼤兵瑞恩》之后最震撼⼼灵的战争⽚”,⾃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好评如潮。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 霓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 霓 Word版含解析

云 霓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云霓.( ) ②手腕.( ) ③港汊.( ) ④奈.何( ) ⑤垂髫.( ) ⑥啖.着( ) ⑦磁.铁( ) ⑧关雎.( ) ⑨沛.然( ) 答案 ①ní ②wàn ③chà ④nài ⑤tiáo ⑥dàn ⑦cí ⑧jū ⑨pèi(2)多音字①薄⎩⎪⎨⎪⎧ 薄.荷( )薄.饼( )单薄.( ) ②塞⎩⎪⎨⎪⎧充塞.( )塞.车( )塞.北( ) ③扛⎩⎪⎨⎪⎧ 扛.东西( )力能扛.鼎( ) ④发⎩⎪⎨⎪⎧ 发.现( )发.际( ) 答案 ①bò/báo/bó ②sè/sāi/sài ③kán ɡ/ɡān ɡ ④fā/fà2.辨清字形(1)⎩⎪⎨⎪⎧ 雎( )睢( ) (2)⎩⎪⎨⎪⎧ 腕( )婉( ) (3)⎩⎪⎨⎪⎧ 暇( )瑕( )遐( )答案 (1)雎鸠 恣睢 (2)手腕 委婉 (3)空暇白璧无瑕 闻名遐迩3.辨析词语(1)果然·竟然“果然”,a.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例句:①这位大师________名不虚传。

②蓉城作为国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之一,常有名家举办画展不是新鲜的事,新鲜的是举办此次画展的画家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更稀奇的是此次画展举办地点________在医院。

(2)失望·绝望“失望”,a.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b.因为希望落空而不愉快。

“绝望”指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例句:①这篇演讲令人________,它回避了所有主要的问题。

②正当她感到________的时候,传来了救援人员的声音。

答案(1)①果然②竟然(2)①失望②绝望4.积累成语(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过且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补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人与儿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略读《云霓》精品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略读《云霓》精品教学设计(4页)

《云霓》教学设计(一课时)李玉婷一、课标要求“选修课程”部分:第一条: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条: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四条: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第五条: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二、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教材分析丰子恺的《云霓》是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中的略读课文。

这一单元着重介绍现代散文的“虚”与“实”问题。

就散文“虚实相生”而言,其着眼点显然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好的散文往往包含丰厚的意蕴,细心的读者能解读出其中的“言外之意”。

《云霓》谈的是云霓,但其背后隐藏的人民遭受灾患的现实,作者提到画集《云霓》(其实是所有艺术)的功用,以此寄托自己的无限希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 霓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云霓.( ) ②手腕.( ) ③港汊.( ) ④奈.何( ) ⑤垂髫.( ) ⑥啖.着( ) ⑦磁.铁( ) ⑧关雎.( ) ⑨沛.然( ) 答案 ①ní ②wàn ③chà ④nài ⑤tiáo ⑥dàn ⑦cí ⑧jū ⑨pèi(2)多音字①薄⎩⎪⎨⎪⎧ 薄.荷 薄.饼单薄. ②塞⎩⎪⎨⎪⎧ 充塞. 塞.车 塞.北③扛⎩⎪⎨⎪⎧ 扛.东西 力能扛.鼎 ④发⎩⎪⎨⎪⎧ 发.现 发.际答案 ①bò/báo/bó ②sè/sāi/sài ③kánɡ/ɡānɡ ④fā/fà2.辨清字形(1)⎩⎪⎨⎪⎧ 雎 睢 (2)⎩⎪⎨⎪⎧ 腕 婉 (3)⎩⎪⎨⎪⎧ 暇 瑕遐答案 (1)雎鸠 恣睢 (2)手腕 委婉 (3)空暇白璧无瑕 闻名遐迩3.辨析词语(1)果然·竟然“果然”,a.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例句:①这位大师________名不虚传。

②蓉城作为国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之一,常有名家举办画展不是新鲜的事,新鲜的是举办此次画展的画家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更稀奇的是此次画展举办地点________在医院。

(2)失望·绝望“失望”,a.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b.因为希望落空而不愉快。

“绝望”指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例句:①这篇演讲令人________,它回避了所有主要的问题。

②正当她感到________的时候,传来了救援人员的声音。

答案(1)①果然②竟然(2)①失望②绝望4.积累成语(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过且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补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人与儿童。

(2)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敷衍地过日子。

也指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3)对于事情没有益处。

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析这里的“云霓”显然已经超越了自然界“云霓”的原初含义,而被关怀民生的艺术家赋予了社会时代风云的特殊内涵,所以作者特意给这里的“云霓”二字加上引号,这在全文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云霓,是作者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价值定位。

另外,作者以“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的时代喻指中国严峻的社会环境,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和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担忧,以及自觉地把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和使命意识。

这是值得关注和回味的。

1.画作《云霓》中的“云霓”是什么样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

(2)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

(3)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

(4)五色灿烂。

2.作者为何以“云霓”为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章的主体叙写的是去年夏天的一件事,这件事与云霓有很大关系。

(2)作者因去年夏天的事画了很多画,结为一集,首幅作品即为《云霓》,作者还为自己的这本画集取名为“云霓”,而本文是为此画集所作的序言。

3.在去年夏天的这件事中,云霓起着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去年夏天的这件事就是“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在这无边的苦闷和恐慌中,人们虽然苦盼下雨而雨始终不至,但大多数人并不绝望,因为“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

一方面,云霓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另一方面,它始终给人以甘霖将至的希望,给予大热大旱苦斗的人们以安慰和鼓励。

4.从文中看,作者为何给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一:去年夏天的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他深入的思考,他由气候的大热大旱带给人巨大的苦闷和恐慌,而联想到“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

原因二:“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5.结合文章的写作年代、时代背景讨论:这“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几朵“云霓”可以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热和大旱,应该指混乱不安宁的时代、艰难的时世,让人们生活在苦闷和恐慌中,为了生存而辛苦无奈地抗争着。

云霓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指的是与大旱年间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样,能够安慰、勉励人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事物,它可以是像丰子恺的漫画、散文一样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人间的真情等。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王朝覆灭后,八旗贵族断了皇粮,不少只会吃喝嫖赌、百无一能的纨绔子弟....沦为乞丐。

②对排爆老兵来说,每次行动都是一场生死赌局,赢了,可以平安回家,输了,后果不可思...议.。

③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启迪。

④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气象历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它还指导着国人的生产生活,因此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⑤生活就是如此,快乐中偶尔也会夹杂着伤痛,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永远是治疗这个悲伤世界的最好解药。

⑥更令人不可理喻....的是,批评界还出现了谁来叙述底层的莫名其妙的诘问,认为这些作家没有资格为农民工代言。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纨绔子弟:衣着华丽的年轻人。

泛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使用正确。

②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不合语境,应用“不堪设想”。

③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用错对象。

④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使用正确。

⑤天真烂漫: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使用正确。

⑥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合语境,应用“不可思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童真诗意既是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生活态度,也是他的美学观点和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

B.儿女渐渐长大起来,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而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

C.人类能不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这要看他是否具备“大人格”“大人生”来决定。

D.春晚上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答案 A解析B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

C项结构混乱,可将“这要看”改成“这由”,或将“来决定”去掉。

D项否定不当,应删掉“切忌”或“不要”。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答案 B解析A项“大作”不当,且句中口语书面化。

C项“令郎”不当。

D项“高见”“洗耳恭听”不当。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我不是作家,但记录瞬间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我不是画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

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页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希望自己把生活一页一幅慢慢地看,用心细细地欣赏。

并把愉悦的刹那、感动的心情,化成生活的书页及图画。

答案(示例)①但撷取美的时刻,是我的心愿②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画中的主角③风格迥异的一幅画5.下面是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作品。

请用一个七字以内的短语为这幅画拟题,要求能结合画面内容,符合画面意境,用语精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凉月如眉人独立(或:独对一弯残月)解析从画面看,是一个人独对一弯月亮。

“月”与“人”是画面的两个主要元素,树在画面中可作为背景,不必作为主要元素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

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

我因为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匆告别。

我说:“夏先生再见。

”夏先生好像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

因为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

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果然这一别“不能再见”了!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