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结合热敷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作者:苏丽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
其中,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敷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痛经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敷脐;温针灸;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45-01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临床多表现为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是女性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生活健康。
中医症候分析研究发现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为其中的重要类型,鉴于此,我院特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
其中,A组年龄为18-34岁,平均年龄为26.7±36岁;B组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为27.2±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
取仰卧体位,用毫针直刺关元、双侧三阴交1-1.5寸位置,快速穿刺提插捻转,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分钟。
寒湿痛经患者施用推拿和温针灸的效果分析

寒湿痛经患者施用推拿和温针灸的效果分析寒湿痛经患者施用推拿和温针灸的效果分析本文关键词:施用,痛经,推拿,针灸,患者寒湿痛经患者施用推拿和温针灸的效果分析本文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的疗效。
方法:将87例寒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推拿配合温针灸)和对照组(38例,单纯温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寒湿痛经患者施用湿疹推拿和温针灸的效果分析本文内容: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医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的疗效。
方法:将87例寒湿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二组 (49例, 推拿配合温针灸) 和对照组 (38例, 单纯温针灸) , 比较两组临床毒副作用。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针灸理疗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是较为理想的治疗算法。
关键词:痛经; 寒湿证; 推拿; 温针灸; 疗效;女性在成年人经期前后或东行期间, 胸部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 并随月经周期发病, 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 可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等证型, 尤以寒湿凝滞居多。
治疗水痘方法虽然较多, 如理疗、针灸、口服止痛药物等, 但疗效欠佳。
自2021年以来, 笔者应用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49例, 并与单纯温针灸治疗38例进行疗效对比, 发现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痛经疗效显着, 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2月~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寒湿痛经患者87例, 均个股表现为经前后或行经驶期间小腹冷痛, 甚则牵连腰脊疼痛, 得热则舒, 经量少, 色紫黯有块, 多有经期间发高烧或饮冷史[1]。
将所有患者五组随机分为观察第二组 (49例) 和对照组 (38例) , 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5.4±4.2岁, 平均病程为3.7±1.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6±3.5岁, 平均病程为3.3±1.7年。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痛经是指在月经来临或者月经期间出现的腹部或者腰骶疼痛。
痛经是女性朋友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痛经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女性朋友的正常生活,还会对工作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痛经的治疗,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传统中医中,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丰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结合导师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导师在治疗痛经时非常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因此对于痛经的治疗也是因人而异。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导师会从“气、血、虚、实”四个方面进行辨证。
对于月经前痛经,如果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者,导师会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气虚血瘀者,导师则会采用益气养血、化瘀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导师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痛经的病因,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导师在治疗痛经时注重发散寒湿。
在中医理论中,寒湿是引起痛经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于寒湿凝滞所致的痛经,导师会采用发散寒湿、温经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选用附子、干姜、细辛等温性药物,通过发散寒湿、温经散寒的作用,来缓解痛经的症状。
导师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一些温补的建议,比如可以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多穿衣保暖等,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寒湿,缓解痛经的症状。
导师在治疗痛经时还注重调理情绪。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导致痛经的发生。
在治疗痛经时,导师会通过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采用一些舒缓情绪的方法,比如可以推荐患者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等,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
导师还会给予一些建议,比如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气功或者瑜伽的练习,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痛经的症状。
导师在治疗痛经时注重饮食调理。
在中医理论中,饮食与痛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
对于寒凝型的痛经患者,可以建议患者少食凉性食物,多食温热食物,比如姜、桂皮、肉类等,以温暖身体,缓解痛经的症状。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需要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但是,传统中医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导师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
一、对症下药中医治疗痛经的关键在于辩证,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的痛经表现不同,治疗也要因症施药。
例如,经期前疼痛,经期不调多见于肝气郁结型,应以舒肝解郁为治疗原则;量少色淡经期顺而不畅多见于气滞血瘀型,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舌脉条件,对症下药。
二、灸法疗法以热疗法为主,常常使用小柴胡汤配合温针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采用持续温灸,“穴与穴之间处于温度不断上升和下降的状态,能够更好地调节女性的经期。
”例如,在治疗大经穴时,使用温艾灸的方法,可起到活血祛风、缓解疼痛的作用。
三、配合饮食治疗中医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而且饮食疗法也可以起到补益元气、调节身体的作用。
例如,在治疗气滞瘀阻型痛经时,可以摄入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龟肉等,而在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时,可以摄入具有舒肝解郁的食物,如柠檬、苦瓜等。
四、针灸治疗中医体系中的针灸疗法应用广泛,在治疗痛经方面,也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例如,在治疗腰骶疼痛时,可以使用腧穴刺激疗法。
在治疗周期性痛经时,常常会使用经脉穴位的针刺疗法,以疏通经气,舒肝散郁,调节血气。
总之,在治疗痛经方面,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即对症下药,配合饮食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在实际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舌脉条件,灵活使用中医常用药;应该注意辨别病因,找出针对性治疗方法。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48例临床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48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20-07-17T16:26:43.220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作者:苑贺英[导读]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纯中药内服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为33.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内服配合艾条灸及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肯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寒湿凝滞型痛经;中药内服;艾条灸;穴位贴敷原发性痛经指经行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膝酸软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
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但只有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学称之为“痛经”“经行腹痛”,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证型,临床以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多见[1]。
在该病的治疗上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以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观察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 2017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门诊就诊的患者 48 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及《中医妇科学》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平均年龄27.38±6.18 岁,平均病程 24.46±11.53 月;对照组 24 例,平均年龄 27.12±5.73岁,平均病程 24.83±11.49 月。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因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痛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同时参加其他药物及临床试验对本研究有干扰者;用药期间有生育要求者。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也是让许多女性备受困扰的问题。
痛经不但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而许多女性在面对痛经时往往会选择用药来缓解疼痛,但久而久之会产生药物依赖,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针对痛经问题,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一个更加健康、有效的选择。
一、辨证施治在治疗痛经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寒湿瘀滞,气血不畅所致,具体可以分为肝气郁结型、瘀血阻络型、寒湿凝滞型等。
因此在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脉象、舌苔、痛经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进行仔细辨证,找出病因病机,以便针对性地施以治疗。
对于肝气郁结型的痛经,常表现为月经前情绪低落,胁痛、头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木香、乌药、川芎等祛风理气药物;对于瘀血阻络型的痛经,常表现为经期疼痛并且痛经的部位不定,甚至有血块、月经颜色紫暗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痛经,常表现为经痛较重,伴有寒凝肢体、腰腹冷痛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益母草、独活、艾叶等祛寒散寒药物。
二、取穴施治在治疗痛经时,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祛风理气、温经散寒的效果,从而缓解疼痛,调整月经周期。
在临床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取穴施治的经验,包括以下几个常用穴位:1. 关元穴:位于脐中,是治疗痛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通过刺激关元穴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缓解痛经症状。
2. 子宫穴:位于腹部,髂前上棘下1.5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理子宫功能,缓解痛经。
3. 神阙穴:位于腹部,脐下4寸,刺激该穴位可以舒肝理气,缓解情绪低落、乳房胀痛等症状。
4. 三阴交穴:位于脚内侧缘,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刺激该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缓解痛经。
三、草药配方除针灸疗法外,中药煎剂也是治疗痛经的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类型的痛经,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痛经,配方为柴胡、白芍、川芎、当归等中药,具有疏肝理气、调畅经络的功效。
中医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方法学研究

中医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方法学研究发表时间:2015-01-26T16:59:23.1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刘凤梅[导读] 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等。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刘凤梅(双鸭山市社保社区卫生服务站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着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温经散寒、化癖止痛法;针药结合法;推拿治疗法;温针灸治疗法;穴位敷贴廖香痛经膏;艾灸干预;辨证施膳等方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方法学研究。
中医干预痛经疗效佳、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69-02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
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等。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痛经的发生主要与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有关。
外感六淫主要是与外感风寒、寒湿有关,情志因素也可以导致痛经的发生,尤以郁怒最为常见。
关于痛经的病机,腹痛发生时间不同则病机不同,经前和经期发生的腹痛与“疲+滞”等相关,经后发生的腹痛多属虚证,与气血虚等密切相关。
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分为肝郁气滞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湿热蕴结型。
我院在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上有独到的见解,治疗疗效佳、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 中医治疗方法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的气血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导致痛经发作。
按摩治疗痛经的临床探讨

眠极佳, 颈部亦较前舒适 , 再行颈部推拿治疗 5 , 次
以费巩 固, 随访 至今 耒 复发。
讨论
从 解剖 角度看 , 膈神 经为混 合性 神经 , 由
C ie hns eMaiu t a & Q 0】 hrp . n li p ac i 【 eay G gt
第 2 ( 14 期 总 0 期)
20 , o.8 No2 0 2 V 11 ,
按摩治疗产 后缺乳 10例疗效观察 3
顾 铁
赵 桂 琴
郑
志
吉 林 省盲人 按摩 中心
关键 词 缺乳
按 摩 治 疗 痛 经 的 临床 探 讨
李德珍 重庆市渝 中区盲人按摩医院 (005 40 1 )
关键词 痛经 按摩治疗
痛经是 一 种 普通 的 妇 科 病 , 常见 于 未 婚少 女和
l2 寒湿凝滞 : 期淋 雨 涉 水 , 寒饮 冷 或 坐卧 湿 经 感 地, 寒湿伤 于下焦 , 于胞宫 , 克 经血 为寒 湿所凝 , 运行 不 畅导 致 。患者经前 或经期 中小腹 疼痛 , 热痛减 , 遇 经 量少血 暗 红或紫 , 有血块 , 白润或 腻 , 混 苔 脉沉紧 。 13 气 血 虚弱 : . 患者体质 素虚 , 冲任 失调 , 能运血 不
维普资讯
总 0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4 02 月第 1 卷 第 2期( 14期) 8
11 ,No 2 . C l ̄ hn eMa lu t n& Qi ; gtm a y Ap 0 2,Vo. 8 np [ i ao (。 n h ' r2 0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经期前后 冲任二脉气血 的生理变化急骤 , 导致胞 宫的气血运 行不畅 , “ 不通则痛 ” , 或胞宫失于濡养 , “ 不荣则痛 ” , 故 使痛经
发作。中医学把痛 经分 为虚 、 实 2类。实证为 : 气滞血瘀 , 寒湿 凝滞 ; 虚证有肝 肾亏损 、 气血 虚弱 。 自初潮 至绝经 , 任一 年龄段
痛等临床 症候群 。退变 的椎间盘 由于负重 和脊柱运 动而受 到 多种挤压 、 牵拉 , 使得脊柱 内外力学平衡失调 , 在多种外 因的作
用下使得髓核 自纤 维环裂 口处 突出, 产生腰腿痛症 状。
综上所述 , 经皮椎间孔镜髓 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 膏治疗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上述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2个疗程 后 , 患者症状 、 体 征完全 消失 , 随访 3个月无复发 , 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满意。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 后 , 发生小腹疼 痛或腰 部疼痛 , 甚
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以妇女痛经为例 , 论述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 运用 中医按摩结合热敷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体会 , 现报道
・
5 4・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4年 1 1月 第 7卷第 1 1 期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N o v e n d 3 e r 2 0 1 4 , V o 1 . 7 N o . 1 1 B
笔者 自 1 9 9 6年以来 , 潜 心于功 能性疼痛 的按摩 治疗 和研
究, 近2 0年的临床实践 , 探 索 了一整 套治疗 方法 , 取得较 理想 淡, 量少 , 有血块 , 伴体寒肢 冷 , 曾有受 寒着凉 史 , 发 病 2年 余 ,
疼痛时用止痛药缓解 , 时常 反复 , 严 重影 响其生活 和工作 。笔
[ J ] . 中医正骨 , 2 0 1 4 , 2 6 ( 3 ) : 4 4 — 4 5 , 4 8 .
3 湛志刚 , 杨飞. 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 的疗 效分析 [ J ] . 中 医临床研究 , 2 0 1 4 , 8 ( 3 ): 1 2 5—1 2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7— 0 7)
岁; 病程 6个月 一 9年 。所有患者经妇科查体及 B型超声检查 排除盆腔器质性 疾病 所致 的疼痛 。主证 : 经 前或 经期 小腹冷 痛, 得热则减 , 经量少 、 有血块 、 白带多 、 舌质紫 暗 、 苔 白腻 ; 伴形
西 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 前者 又称 功能 性
寒肢冷 、 小便清长 、 脉沉 紧或 沉迟 。 1 . 2 方法 ( 1 ) 按摩治疗 : 患 者仰卧位 , 身心 放松。医者立其 侧方 , 用单掌或双掌反复推摩小腹至温热 , 并使 温热感持续3—
5 mi n , 如此反复 2— 3次 , 按压天枢 、 气海 、 血海 、 三 阴交各 1 m i n 。 患者俯卧 , 医者立其侧方 , 嘱患者做均匀呼吸 , 医者用两掌重叠
手术时间长易发生术后 感染 , 采用局麻 患者 易感到疼痛 等 , 手
术适应证 有限 』 。千 山活血膏能 够对术后 的腰腿疼 痛有 明显 的疗效 , 疗效持久且不易过敏 J 。
・
经 验 交 流
・
按 摩 结合 热 敷法 治疗 寒 湿凝 滞 型痛 经 的临床体 会
吴 立 增
【 关键词 】 按摩 ; 热敷法 ; 痛经 ; 体 会 、 【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4 ) 1 1 B一 0 0 5 4 — 0 1
经皮椎 间孔镜髓核摘 除术为脊柱部位 的一种微创手术 , 即
在内窥镜的引导下摘 除突出于椎 间盘 的病变 阶段或髓核组织 , 以减 轻椎 间盘 压力及 神经根压 迫。利用此种 方法治疗 腰椎 间
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缓解 疼痛 , 且安全性 高 , 能够很好 的维持腰
椎稳定性 , 术后恢复快 。但此 种手术方 法仍存在 一定缺 陷 , 如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0 8年 3月 一 2 0 1 0年 1 2月经 笔者按摩
至剧痛难忍 , 随着 月经周期 持续 发作 , 这种症状 , 称 为“ 痛经 ” , 亦称经行腹痛 。此为妇女 常见病 之一 , 尤 以青年 妇女 为多见 。
配合 热敷 法治疗 的寒 湿凝 滞 型痛 经患 者 3 0例 , 年龄 1 8—4 0
也 可缓解术 后所造成 的腰腿痛症状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曾立清. 活络止痛汤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寒湿证 ) 2 0 0例临床 观察 [ J ] . 中医I 临床研究 , 2 0 1 4, 6 ( 5) : 9 4—9 5 . 2 李 国正 , 张建 新. 经皮 椎 间孔 镜髓 核摘 除术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都 可 发 生 痛 经 。 目前 多 数 痛 经 患 者 多 以 口服 止 疼 药 缓 解 疼 痛 为主 , 效 果 不 佳 且 有 不 良反 应 。严 重 的 O肺 疾 患 、 炎症急性期 、
按揉药骶部 , 拇指反复揉按八髂穴 ; 双拇指 重按 三焦俞 、 次髂穴
各 1~ 2 m i n 。月经前 1周开 始治 疗 , 隔 日 1次 , 至 月经来 潮 , 3
痛经 , 系指生 殖器官无 明显 器质性病变 者 , 后 者多继发于生 殖 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 , 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腺肌病 、 慢 性盆腔炎 等。祖 国医学认 为 : 本病 的发 生与 冲任 、 胞宫 的周 期 性生理变化密 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 内伏或精 血素亏 ,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