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凝滞痛经治疗
中药脐疗联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35例

2 治 疗方 法
2 . 1 对 照 组
药物组成 : 吴茱萸 1 0 g , 细辛 5 g , 当归 1 0 g , 乳香 5 g , 没药 5 g , 元胡 1 0 g , 肉桂 1 0 g 。 以上药 物研细末 , 过8 0目筛 , 另加入
性 差异 ( P> 0 . 0 5 ) , 具 有可比性。 1 . 2 诊断依据
采用 S P S S 1 1 . 0统 计 软件 进行 分 析 , 计 数 资料 采用 X 检
验, 以 P< 0 . 0 5表示有显著性 差异。
3 . 3 治 疗 结 果
治愈及好转均为有效 , 统计分析治愈率 和有 效率 , 对照组 治 疗 3个疗 程后 , 有效 率 8 0 . 0 o% , 治愈 率 2 0 . o 0% ; 治疗 组治疗 3
个疗 程后 , 有效率 9 7 . 1 4% , 治愈率 3 O . 0 0%。见表 1 。
表 1 两 组 痛 经 患 者 临床 疗 效 比 较 例
根据 1 9 9 4年 6月国家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管理局颁布 的《 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 标准》 …评定 。①经期 或经 行前后 小腹疼 痛 , 痛 及腰骶 , 甚 则 昏厥 , 呈周期性 发作 ; ②好 发于青 年未 婚女子 ; ③ 排 除盆腔器
1 9 9 4年 国家 中 医药管 理 局颁 布 的《 中 医病证 诊断 疗效 标 准》 判定 。治愈 : 疼痛消失 , 连续 3个 月经 周期末 见复发 ; 好转:
疼痛 减轻或疼痛消失 , 但 不能 维持 3个月 以上 ; 未愈 : 疼痛 未见
改善 。 3 . 2 统 计 学 方 法
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9-08T16:08:58.0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黄芸龙迪[导读] 研究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800【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
85例患者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灸组两个组别。
针刺组行单纯毫针针刺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温针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
观察指标:1治愈率、总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症状评分的差异。
结果:1温针灸组相比于针刺组治愈率、总效率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症状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相比于针刺组VAS疼痛评分、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作用安全温和,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blood stasis syndrome curative effect.Methods:the test object:our nearly 2 years were 8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blood stasis syndrome.Patient grouping method:random digit table method.8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upuncture group and warm acupuncture group.Line of simple acupuncture group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three vaginal intercourse,guan yuan,qi hai acupoint;Wen acupuncture group in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group.Outcome measures:(1)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iciency;(2)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VAS pain scor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ymptom scores.Results:(1)temperature acupuncture group cure rate and total efficiency higher than acupuncture group,P < 0.05;(2)treatment before VAS pain score,symptom scores similar in both groups,P > 0.05;Wen acupuncture group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 of VAS pain score,symptom scores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P < 0.05).Conclusion:the temperature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blood stasis syndrome curative effe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relieve the pain,mild security,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warm acupuncture;Primary dysmenorrhea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blood stasis syndrome.Clinical curative effect原发性痛经又为功能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为女性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的腰骶部、小腹疼痛、坠胀感,甚至出现剧痛,伴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冷汗淋漓等,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2]。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之一,它困扰着很多很多女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上来讲,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或者着凉受寒引起,由于不同病因所致,痛经出现的具体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痛经分为很多种类,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不同的类型由不同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谈谈原发性痛经中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1.什么是原发性痛经呢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痉挛性疼痛,伴有腰痛或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原发性痛经多发于年轻女性,受各种因素所影响,例如精神因素、心理压力或者经期进食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痛经家族史等,原发性痛经是不伴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月经期腹痛,如果不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甚至会出现晕厥等。
在中医妇科学中,痛经主要有两大病因,一是不荣则痛,如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二是不通则痛,如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病机是充任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出现的痛经。
中医很早就对原发性痛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在《华佗神方》中写道:“妇人行经时,腹痛如绞,谓之痛经。
”这是最早对痛经下的定义。
在南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
”痛经的发生有虚有实,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 实者则实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湿热瘀阻导致的不通而产生的疼痛,虚者则由于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导致的不荣,子宫失于濡养产生的疼痛。
1.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临床表现呢在中医中,原发性痛经分为很多种类型,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有提到过,本文主要是谈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那么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特别的临床表现呢?首先,寒凝血瘀型痛经是实证,它是在经期中产生疼痛,拒按,疼痛性质为冷痛,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全身表现为寒症、血瘀证的表现,舌脉表现为舌黯苔白、脉沉紧,应该以散寒、化瘀、止痛的护治原则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脐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68例

3 讨 论
虽然原 发性 痛经没 有生殖 器官 器质 性病 变 , 但对 患者 的工 作 和生 活造成 了不 同程度 的影 响 , 严 重降 低 了广 大 女性 同胞 的生 活质 量 。迄 今为 止 , 原 发性痛经 的 发病原 因不 明 , 从 中 医的角 度来 解释 , 寒 湿凝 滞
短 5个月 , 最长 l 6 年。
效 结 果 : 6 8 例 患者 中 2 9例 治愈 , 2 1 例显效, 1 2例 有效 , 6倒无 效 , 总有 效率 为 9 1 . 2 % 。结论 : 脐 灸的临床 疗 效显 著 , 安 全 系数 高 , 容 易操作 , 是
治 疗寒 湿凝 滞型 原发 性痛 经的 有效 外 治方法 。 关键 词 : 脐灸; 神 阙穴 ; 寒湿 凝滞 型原发 性 痛经 ; 中 医外治 法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1 文 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7 ) 1 0 - 0 1 2 7— 0 2
表1 6 8例 患 者 治 疗 效 果 ( n。 %)
原发 性痛 经是 指女 性在 经期 或行 经前 后 出现 的周期性 小腹 疼痛 ,
部分女性 同时伴有头痛、 恶心、 呕吐等症状 , 并且经过检查排除了生殖
器官 器质 性病 变 ] 。原发 性痛经 的 中 医辨 证 分型很 多 , 寒 湿凝滞 型是
1 . 2诊 断标 准 : ① 西 医 诊 断标 准 : 符合 第 7版《 妇 产 科学 》 中原 发性 痛经 的诊 断 标 准 。②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照 《 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和全 国高等 中 医院 校 规划 教 材 《 中 医妇 科 学 》 [ 4 1 中痛 经 的 诊 断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及穴位贴敷治疗60例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观察

与对 照组 比较 , P < 0 . 0 5
4 讨 论
祖 国医学认为寒湿凝滞型痛经多为女子在经前或经期感受 寒邪 , 血 为寒 凝 , 瘀 滞 冲 任, 气 血 运 行不 畅而 致病 。少腹 逐瘀 汤 为清代王清任首创 , 以当归 、 赤芍、 川芎为主药 , 取其活血祛瘀 , 养 血调经 之 功 , 辅 以 五灵 脂 、 蒲 黄 通利 血 脉 , 祛瘀 生 新 ; 延 胡 为气 中血 药 , 善 行气 血 , 气 行 则血 行 , 通 则 不痛 , 妙用干姜、 肉桂 、 小 茴 香味辛辣善行 , 温经散寒通达中下二焦 , 鼓舞气血运行 , 具有卓 越 的活 血化 瘀 , 温 经 止痛 之 功效 『 2 1 , 将 其 内服及 外 敷共 奏 温 经散 寒 止 痛 之 功 。《 素问. 举 痛论 》 说: “ 寒 气客 于 冲 脉 , 冲 脉起 于关 元, 随腹 直 上 , 寒气 客则 脉 不通 ” 。故 取关 元 通 冲任 、 理 胞 官 。三 阴交 为 远端 取 穴法 , 调 气行 血 , 为 调 经止 痛 之要 穴 。适 当的 配 以 中极 、 气海 、 足三里等穴位 , 以补肾培元 , 通经活络 , 主治各种月 经病、 痛经。艾灸法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 对准患处或穴位施灸 的一种治疗方法 , 有温经散寒 、 通经止痛 的功效 , 李梃曾在《 医 学入 门》 中指出 : “ 凡病药之不及 , 针之不到 , 必须灸之 。” 说明对 使用针刺、 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 , 采用灸法 往往 奏 效 。穴 位敷 贴 治 疗 时先 灸 再 予药 物 贴敷 , 旨在 通 过艾 灸 温热 作 用使 局 部 毛 细血 管 充分 扩 张 , 血 液循 环加 快 , 使 药 物 的有 效 成 分 以最 大 程 度 渗透 到 相应 穴 位 下, 沿经 络 循 行至 病 所, 从 而
从寒凝血瘀论治痛经及中医护理初探

从寒凝血瘀论治痛经及中医护理初探【摘要】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途径。
方法回顾分析21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针灸疗法、中药口服、热敷疗法、食疗及相应的中医护理等综合治疗模式。
结果所有21例,14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达到90.48%。
结论针药结合联合食疗及中医护理干预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痛经症状。
【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护理痛经是指患者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的现象,它是妇科常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具体的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临床上以寒凝血瘀最为常见,女子为阴柔之体,以血为用,多先天体质偏寒,加之后天失于调养、贪凉、熬夜、饮食不节,进一步损伤阳气,寒邪内侵,致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形寒肢冷,月经后期,经量少,涩滞不爽,经色黯红或夹有血块,大便多溏,带下绵绵,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而滑,脉沉紧或沉迟,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等症状。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2月临床诊治及护理的21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中医“不通则痛”、“寒凝血瘀”理论为指导,采用针灸疗法、中药口服、热敷疗法、食疗、中医护理等综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年龄18~42岁,病程3~15年,治疗前结合相应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排除继发性痛经,排除其他急腹症可能,符合痛经表现。
1.1.诊断标准经过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未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排除其他可能的急腹症。
根据痛经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小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明显,但能坚持工作,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偶尔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中度:疼痛程度较轻度重,伴有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等全身表现;重度:疼痛程度较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必须卧床休息,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表现,通过一定的止痛治疗不能明显改善的。
耳穴贴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心得体会

耳穴贴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心得体会痛经是女性常见疾病,寒凝血瘀证是中医学痛经病中最常见证型之一,寒凝血瘀型痛经又称闭经,指经期、经前或者产后,冲任受风寒湿邪侵袭,血凝滞不通,堵则经脉闭阻不行。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提到妇人月水来腹痛为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是以损伤冲任之脉[1]。
”寒凝血瘀证属实,血凝聚胞宫,瘀阻通道,损伤脉络,发病为痛,痛若如针刺。
[2]耳与全身经络联系密切,通过刺激耳部输穴,达到通经活血散寒。
寒凝血成瘀的病因:女子感受风寒湿邪,如:天气突转凉、腹部受凉、平素喜食寒凉之品、久居湿地、冒雨游泳、产后受凉等,寒邪客于胞宫,寒结于血,寒性收引,发而为瘀,阻滞脉络,血行不畅,故而发病。
我国因地势差,冬季南北地区证型各有不同,南方地区地处寒湿,因此南方地区治则偏通经活络,袪湿散寒,北方地区寒冷而干燥,故治当温经散寒,袪瘀止痛。
寒凝血瘀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且少腹按之有硬痛,拒按,痛如针刺,得热后痛感减退,四肢冰凉,或月经周期后延、月经血量减少、色暗有块;畏寒四肢冰凉,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等症状。
以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则。
耳穴贴压选取主穴:子宫穴、卵巢穴、交感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肝穴、肾穴;次穴:盆腔、神门、脾、胃等,余选穴随患者的兼症加减。
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通过刺激耳穴调治相应的脏腑,择子宫行气活血止痛;皮质下安神止痛;内分泌调节机体激素水平[3];交感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肝穴疏肝理气止痛;肾穴调理冲任[4]。
卵巢养血调经,补益肝肾,盆腔穴清热利湿,理气调经。
诸多穴位共同起调理冲任,舒筋活络、通经止痛、镇静安神等作用。
痛经发作期疼痛时可随时按压,以及时缓急止痛。
[5]1 病案举例病人徐某某,女,21岁,学生,经前或者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反复性发作,近半年因感受寒邪和受情志变化的影响,上诉症状加重,曾于个体门诊予以汤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8 -108-为主药,配合巴戟天补肾阳,以后天养先天。
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配紫石英用以固肾暖宫,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另外运用蜂房促进子宫内膜发育。
运用二陈汤加枳壳、厚朴,行气力更强,加石菖蒲、胆南星祛痰化湿。
配薏苡仁淡渗利湿。
由于仍在行经期末期,配合白茅根、三七止血散瘀,祛瘀生新。
按语: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失节导致肾精匮乏,肾阳衰惫,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源,则月经稀发或闭经而难以受孕。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衰少,冲任失滋;津液运化不畅,则痰湿内生,膏脂积滞,患者体盛而内虚。
故有言:“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
”亦有《景岳全书·妇人规》载:“病之启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
”故有健脾益肾,祛湿化痰的治疗思路。
此外,不孕不育患者常有情志不畅的表现,或精神抑郁,或暴怒伤肝而致肝气郁结,亦或经期、产后调摄不慎,余血未尽而复感邪气,则致气血瘀滞,胞脉受阻,经血无以下达,胞宫失养,无以摄精,而致不孕。
且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相滋生。
肾精不充,则肝血滋养无源,肝阴亏虚,则肾精匮乏更甚,血海不充。
或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则出现面部痤疮的症状。
故又可以补肝肾,滋冲任,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观察可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往往以补肝脾肾为主,常用的药有紫河车、巴戟天、淫羊藿。
在补肝肾的基础上加当归、川芎,补血活血。
患者常见痰湿积滞,老师往往用二陈汤类方加减。
经辨证治疗后若有优势卵泡出现,则用穿山甲、皂角刺、蜂房、白芥子等药物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从而促进卵泡排出。
同时运用紫河车、紫石英等药物固肾暖宫,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对该证本虚标实的治疗则应为标本兼治。
对于肥胖的患者则应嘱咐其减脂,并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凝滞证痛经中药治疗
2009-11-26 14:38【大中小】【我要纠错】
患者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冷,小便清长等症,是为寒湿凝滞证痛经,患者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是为气血亏虚证痛经,可服当归丸。
可服用下列中成药。
痛经丸其主要成分为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香附(醋制)、木香、青皮、山楂(炭)、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参、茺蔚子、红花、益母草、五灵脂(醋炒)。
为黑棕色水丸,味苦。
能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口服,每次6~9克,一
日1-2次,临经时服用。
艾附暖宫丸其主要成分为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为深褐色小蜜丸或大蜜丸。
气微、味甘而后苦、辛。
能暖宫调经,白带多。
口服,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一日2-3次。
当归丸其主要成分为当归、黄芪(蜜炙)。
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甜。
,能养血补气,调经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口服,每次1丸,一日2次。
按摩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呼吸均匀,全身放松。
操作者坐于患者体侧,右手掌掌心置于神阙穴之上。
靠腕关节带动掌指关节,产生柔和的振颤作用于腹部。
操作时术者不可憋气,压力不宜过大,振动频率约500次/min,每次操作20 min。
月经前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治疗3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药膳食疗方
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特点是小腹冷痛,得热则舒,行经量少经色黑。
治宜温经散寒、理气化滞,常用药膳食疗方有:
1、桂枝山楂红糖汤:桂枝9克,山楂肉30克,放入锅中,加水400毫升。
用文火煮至300毫升,然后加红糖30克,再煮片刻即可服用。
每日I剂,分2次服用,5剂为I疗程,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
可治寒湿凝滞型痛经。
2、姜艾煮鸡蛋:将艾叶9克,生姜15克洗干净,艾叶切断,生姜用刀面压碎,与鸡蛋2个—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入原汤火烧煮5分钟,趁热饮汤吃蛋,每日1次,5剂为1疗程,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
3、姜枣花椒汤:干姜10克,大枣10枚,将姜枣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400毫升,煮沸,然后投入花椒9克,改用文火煎汤,日1剂,分2次温服,3~5剂为1疗程,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
8、茴香姜汤:小茴香15克,生姜20克,红糖5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2~3剂。
9、红花汤:红花9克,红糖30克。
2味先炒,后用开水冲服。
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用3~5天aA5aA1dM7aA3dA。
10、羊肉片汤:羊肉250克,生姜10克,花椒、大料少许。
羊肉切片,与其他3味一起煮汤食用。
每日1剂,连服4~6天。
温经化湿,理气化瘀,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D4aD0dP6aO2dD8。
11、核桃仁干:青核桃仁3000克,红糖1000克,用黄酒5000毫升浸泡一昼夜后,晒干备用。
此核桃仁干可随意常服。
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调气之功,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3aI9dI5aO1dA7m。
12、山楂粳米粥:山楂30~40克,粳米60克,砂糖10克。
先把山楂放入锅内煎成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可用于寒湿凝滞痛经及其他类型痛经aD8dD4aD0dA6mD。
13、白酒温饮:白酒25毫升,红糖25克。
白酒放入盛器内煮沸,入红糖再煮沸即可。
痛经时,趁热服下,可连用2天。
温经散寒止痛,可用于寒凝经脉型痛经。
如果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