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具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机构(图文教程,经典案例)

延时頂出
但是由于成品的形狀特殊或者是量產時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頂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無法自動脫落時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頂出動作
二次頂出
二次頂出應為強制脫模,主要用於卡勾在無法使用斜頂及滑塊脫離時使用。 兩段頂出不一定只是用在強制脫模,有時候為了產品比較深,或者是避免澆口拉傷, 兩段頂出是常用的一種方式。 一般情況下,從模具中取出成品,無論是採用單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頂出機構,其頂出動 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狀特殊,或者是量產時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頂出 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無法自動脫落時,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頂出動作。這樣的 頂出動作設計,稱為二次頂出
頂出時,左側的頂針會 先動作,直到下固定板頂 到右側頂針下方以紅色線 條圈起來的頂針頭時,右 側的頂針才會開始動作。 這樣的二次頂出結構, 可以避免潛伏式澆口在頂 出時,澆口拉離成品時將 成品拉傷。 側澆口也可以利用類似 的方式頂出,避免在澆口 位置拉傷成品。
當然,這種頂出方式不僅是 用在澆口附近的頂出。由於 其第二段頂出行程的起使位 置僅需要更改頂針下方的柱 狀長度就可以達成,而且在 模具製作上的費用又較為低 廉,這種頂出方式,也很適 合之前所提到的較深的盒狀 物的頂出。
二次頂出
或者为获得可靠的脱模效果,分解胶件脱模阻力,经二次脱模动作,来。
胶件凹凸位被型芯包紧
第一次脱模出内芯,为胶件提供变形空间
第二次脱模,胶件凹凸位变形后强脱出模
图8.5.1
二次頂出
顶针
二次脱模机构示例: (1)胶件如图8.5.2 所示,两骨间有半圆凹 陷,被后模 型腔包紧。脱模机构如图8.5.3 所示,第一 次脱模使胶件脱 出后模型腔,为强脱变形提供空间;第二 次脱模,由顶针脱 模,胶件半圆凹陷位强脱出型芯推块。该 机构运动过程:第 一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运动,带着顶针、 型芯推块同时运动, 脱模距离/ h,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一次 脱模完成。当继续 运动至摆块碰上限位面后,摆块摆动使上 面两块针板快速运动, 带动顶针脱出胶件,完成二次脱模。此机 构须注意: h1 > h, H > 10mm1 h11 (二次脱模运动距离)。
最全的模具二次顶出

公母模板拉開式二次頂出
雖然利用彈簧,可以在開模後進行脫料板的頂出,但是對於大型模座來說,彈簧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有其他的機構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這種機構,我們稱為Tension Links,如下圖
至於頂針採用兩截式頂針,只是在於增加頂針的強度,避免頂出時發生撓曲變形。
採用這種頂針來完成兩段式頂出,在模具結構上是最簡單的,只要在頂針板上動手腳就行了。
此處舉的例子,是利用這種機構,來進行潛伏式澆口的切斷.
頂出時,左側的頂針會先動作,直到下固定板頂到右側頂針下方以紅色線條圈起來的頂針頭時,右側的頂針才會開始動作。
單頂針板的二次頂出機構,可以分成下列幾類:
1。公母模板彈開式
2。公母模板拉開式
3.頂針板組合機構
4.浮動模仁
以下,將根據各種不同的設計,提供參考的設計圖面。
公母模板彈開式二次頂出
第一段頂出發生在公母模板開啟時。彈簧將模板(或局部模仁)頂出一小段距離。
第二段頂出由頂針板作動,利用頂針將產品頂離模穴.
利用彈簧完成二次頂出,在模具結構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需要額外加工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也很少。但是,彈簧的缺點(彈性疲乏),也是這種頂出方式的缺點。隨時注意彈簧是否能夠順利動作,以及檢查第一段頂出的頂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機構失效的安全措施。
我看過二次頂出的模具,他上面的塑膠成品是印表機的墨水夾,因為他的深度太深一次退出會把成品戳破!!!根據文章內容還有我自己的經驗,二次頂出通常在較深的產品使用比較多喔!
二段頂出應為強制脫模,主要用於卡勾在無法使用斜頂及滑塊脫離時使用。
的模具二次顶出精修订

的模具二次顶出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二次顶出机构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
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
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於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二次顶出机构,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下列三大类: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二、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三、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由於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射出机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例如弹簧)来进行。
单顶针板的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分成下列几类:1. 公母模板弹开式2. 公母模板拉开式3. 顶针板组合机构4. 浮动模仁以下,将根据各种不同的设计,提供参考的设计图面。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第一段顶出发生在公母模板开启时。
弹簧将模板(或局部模仁)顶出一小段距离。
第二段顶出由顶针板作动,利用顶针将产品顶离模穴。
利用弹簧完成二次顶出,在模具结构上是最简单的方法,需要额外加工的部分也很少。
但是,弹簧的缺点(弹性疲乏),也是这种顶出方式的缺点。
随时注意弹簧是否能够顺利动作,以及检查第一段顶出的顶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机构失效的安全措施。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有几种变形1、弹簧推动模板改为弹簧推动『顶出入子』上图所示,是利用弹簧推动整块模板。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造型,改为推动顶出入子。
例如下图,这样可以减少弹簧每次推动所需要克服的重量,增加弹簧的寿命。
模具二次顶出拆装工艺流程

模具二次顶出拆装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模具二次顶出拆装是模具制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全的模具二次顶出

顶针二次脱模机构示例:⑴胶件如图&5・2所示,两骨间有半圆凹陷,被后模型腔包紧。
脱模机构如图8・5・3所示,第一次脱模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为强脱变形提供空间;第二次脱模,由顶针脱模,胶件半圆凹陷位强脱出型芯推块。
该机构运动过程:第一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运动,带着顶针、型芯推块同时运动,脱模距离/ h,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一次脱模完成。
当继续运动至摆块碰上限位面后,摆块摆动使上面两块针板快速运动,带动顶针脱出胶件,完成二次脱模。
此机构须注意:hl>h,H>lOmm1 hl1 (二次脱模运动距离)。
或者为获得可靠的脱模效果,分解胶件脱模阻力,经二次脱模动作,来完成胶件出模的 机构称二次脱模机构如图8.5.1所示。
图 8. 5.1^HUQnnHunfl沖一次脱快出内芯•为吹件從供父0空第:次脱模.胶件㈣凸位变形麻强脱出模胶件凹凸位被熨芯包醱方铁瞅位而图8・5.3由于潜浇道须设在斜顶行位块上,穿过斜顶块入胶,模具需实现浇道先脱出斜顶块,模具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如图8・5・6所示。
该机构第一次脱模时,拉料杆使浇道不动,顶针、斜顶脱出胶件M 距离.使胶件与潜浇道断开,潜浇道从斜顶行位块中变形后脱出,第一次脱模结束。
第二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动,顶出胶件.浇道脱出后模型腔。
需注意,为保证潜浇道脱出斜顶块,须M>S( 潜浇道长度)。
(2)胶件上入浇口、行位分模线如图8.5・5所示。
潜浇道放大图X-•步・卅鬼成1!丸$胆$・二次頂出上球疗成苦入干•怡了使具典成垛用赭戒农陵出冇氏*1 --延时頂出延时頂出是解决产品与浇口不能自动断开的问题(浇口形式。
搭接式或侧浇口)延时顶出只顶在流道上延时頂出,可以利用頂針的變化來完成。
适種艘形的頂針,是在一般的頂針下方,多加了 _段長度°延时頂出延时頂出 至於頂針採用兩截式頂 針,只是在於增加頂針的 強度,避免頂出時發生撓 曲變形。
採用這種頂針來完成兩 段式頂出,在模具結構上 是最簡單的,只要在頂針 板上動手腳就行了。
的模具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机构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
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
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於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二次顶出机构,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下列三大类: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二、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三、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由於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射出机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例如弹簧)来进行。
单顶针板的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分成下列几类:1. 公母模板弹开式2. 公母模板拉开式3. 顶针板组合机构4. 浮动模仁以下,将根据各种不同的设计,提供参考的设计图面。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第一段顶出发生在公母模板开启时。
弹簧将模板(或局部模仁)顶出一小段距离。
第二段顶出由顶针板作动,利用顶针将产品顶离模穴。
利用弹簧完成二次顶出,在模具结构上是最简单的方法,需要额外加工的部分也很少。
但是,弹簧的缺点(弹性疲乏),也是这种顶出方式的缺点。
随时注意弹簧是否能够顺利动作,以及检查第一段顶出的顶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机构失效的安全措施。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有几种变形1、弹簧推动模板改为弹簧推动『顶出入子』上图所示,是利用弹簧推动整块模板。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造型,改为推动顶出入子。
例如下图,这样可以减少弹簧每次推动所需要克服的重量,增加弹簧的寿命。
2、如果第一段顶出的行程不需要很长,利用优力胶代替弹簧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优力胶是一种人工橡胶发泡制成的材料,它的压缩比例不高,大约只有1/3;不能像线圈弹簧一样,压缩比例可以达到1/2。
二次顶出模具工作原理

二次顶出模具工作原理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模具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二次顶出模具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具加工工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二次顶出模具?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二次顶出模具?二次顶出模具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注塑模具,主要适用于注射成型中需要表面处理的注塑件。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次注塑成型之后,通过机械结构使模具中的塑料产品先行顶出,再进行二次注射成型,从而实现对产品的二次加工,达到特定的形状和尺寸。
二、二次顶出模具的工作原理1.装料:首先,将特定材料加入到注塑机中,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其熔化,形成可注射的熔体。
2.一次注射成型:将熔体通过模头注射到模具中,填充模具中的空间,形成一次注射成型。
3.开模顶出:当模具中的塑料制品冷却定型后,通过模具机械结构,使模具中的塑料制品先行顶出。
4.清洗表面:在塑料制品顶出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工艺,清洗固化在模具中的残留物和杂质等。
5.二次注射成型:当表面处理完成后,将二次注塑的材料装入注塑机中,通过高温高压下的作用,将其注入到模具中。
6.开模取件:当二次注射形成后,再次开模,取出塑料制品,在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等环节。
三、二次顶出模具的优点1.提高生产效率:在一次注射成型后,通过二次加工可以实现特定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二次加工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模具的使用次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3.保障产品质量:通过二次加工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保障产品的质量。
四、总结二次顶出模具是一种创新的模具加工技术,通过二次加工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特定尺寸和形状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
在模具加工领域中,二次顶出模具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具加工技术。
模具设计二次顶出机构

二次頂出
或者为获得可靠的脱模效果,分解胶件脱模阻力,经二次脱模动作,来完成胶件出模的 机构称二次脱模机构 如图8.5.1所示。
胶件凹凸位被型芯包紧
第一次脱模出内芯,为胶件提供变形空间
第二次脱模,胶件凹凸位变形后强脱出模
图8.5.1
二次頂出
顶针
二次脱模机构示例: (1)胶件如图8.5.2 所示,两骨间有半圆凹 陷,被后模 型腔包紧。脱模机构如图8.5.3 所示,第一 次脱模使胶件脱 出后模型腔,为强脱变形提供空间;第二 次脱模,由顶针脱 模,胶件半圆凹陷位强脱出型芯推块。该 机构运动过程:第 一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运动,带着顶针、 型芯推块同时运动, 脱模距离h,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一次脱 模完成。当继续 运动至摆块碰上限位面后,摆块摆动使上 面两块针板快速运动, 带动顶针脱出胶件,完成二次脱模。此机 构须注意: h1 > h, H > 10mmh1(二次脱模运动距离)。
二次頂出
拉料杆
拉料杆 斜顶行 位块 顶针
潜浇道放 大图
二次頂出
延时頂出
延时頂出是解决产品与浇口 不能自动断开的问题 (浇口形式。搭接式或侧浇口) 延时顶出只顶在流道上
延时頂出,可以 利用頂針的變化來 完成。
延时頂出
至於頂針採用兩截式頂 針,只是在於增加頂針的 強度,避免頂出時發生撓 曲變形。 採用這種頂針來完成兩 段式頂出,在模具結構上 是最簡單的,只要在頂針 板上動手腳就行了。 此處舉的例子,是利用 這種機構,來進行潛伏式 澆口的切斷。
塑胶模具设计原理二次頂出機構
二次頂出應為強制脫模,主要用於卡勾在無法使用斜頂及滑塊脫離時使用。 兩段頂出不一定只是用在強制脫模,有時候為了產品比較深,或者是避免澆口拉傷, 兩段頂出是常用的一種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模具二次顶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二次顶出机构
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
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
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於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二次顶出机构,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下列三大类:
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
二、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
三、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
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
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由於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射出机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例如弹簧)来进行。
单顶针板的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分成下列几类:
1. 公母模板弹开式
2. 公母模板拉开式
3. 顶针板组合机构
4. 浮动模仁
以下,将根据各种不同的设计,提供参考的设计图面。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
第一段顶出发生在公母模板开启时。
弹簧将模板(或局部模仁)顶出一小段距离。
第二段顶出由顶针板作动,利用顶针将产品顶离模穴。
利用弹簧完成二次顶出,在模具结构上是最简单的方法,需要额外加工的部分也很少。
但是,弹簧的缺点(弹性疲乏),也是这种顶出方式的缺点。
随时注意弹簧是否能够顺利动作,以及检查第一段顶出的顶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机构失效的安全措施。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有几种变形
1、弹簧推动模板改为弹簧推动『顶出入子』
上图所示,是利用弹簧推动整块模板。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造型,改为推动顶出入子。
例如下图,这样可以减少弹簧每次推动所需要克服的重量,增加弹簧的寿命。
2、如果第一段顶出的行程不需要很长,利用优力胶代替弹簧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优力胶是一种人工橡胶发泡制成的材料,它的压缩比例不高,大约只有1/3;不能像线圈弹簧一样,压缩比例可以达到1/2。
在硬度上它与气压弹簧有一点相似,就是越压到底越硬,但是它在更短的行程内会增加得更硬。
它的疲劳强度也不如线圈弹簧,但只要适度的润滑,仍然可以维持很久。
优力胶比较麻烦的问题是对温度非常的敏感,在低温时会变硬,在高温时会变软。
使用者在使用上必须特别注意其寿命,模具维护时记得检查并且更换有问题的材料。
公母模板拉开式二次顶出
虽然利用弹簧,可以在开模後进行脱料板的顶出,但是对於大型模座来说,弹簧的力量是不够的。
因此,有其他的机构来处理这样的问题。
这种机构,我们称为 Tension Links,如下图
机构的组装非常简单,动作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机构动作出状况,会有一些额外的机构,来保证原始的机构设计动作顺利。
配合 chain link 的机构,就是链条。
链条与 chain link 的搭配动作,如下图所示
一旦脱料板顶出後,再利用顶针机构进行二次顶出。
顶针板组合机构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还可以利用顶针的变化来完成。
至於顶针采用两截式顶针,只是在於增加顶针的强度,避免顶出时发生挠曲变形。
采用这种顶针来完成两段式顶出,在模具结构上是最简单的,只要在顶针板上动手脚就行了。
此处举的例子,是利用这种机构,来进行潜伏式浇口的切断。
顶出时,左侧的顶针会先动作,直到下固定板顶到右侧顶针下方以红色线条圈起来的顶针头时,右侧的顶针才会开始动作。
这样的二次顶出结构,可以避免潜伏式浇口在顶出时,浇口拉离成品时将成品拉伤。
侧浇口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式顶出,避免在浇口位置拉伤成品。
当然,这种顶出方式不仅是用在浇口附近的顶出。
由於其第二段顶出行程的起使位置仅需要更改顶针下方的柱状长度就可以达成,而且在模具制作上的费用又较为低廉,这种顶出方式,也很适合之前所提到的较深的盒状物的顶出。
附论坛杂言:
二次顶出通常是用在成品在脱模时..不好脱模才会用到二次顶出,有时是模具的脱模角设计的不好,因为你用一次顶出的话...可能会造成成品的翘曲...使的成品为不良...如果可以的话..不要用二次顶出...会使的成品的成形时间加长...在成本考量上比较不好!!!!!? ?但用一次顶出时,压力太大的话,就造成以我所讲的....但压力太小的话,又顶不出来....这时再考虑二次顶出,或者把顶出的距离加长...
我看过二次顶出的模具,他上面的塑胶成品是印表机的墨水夹,因为他的深度太深一次退出会把成品戳破!!! 根据文章内容还有我自己的经验,二次顶出通常在较深的产品使用比较多喔!
二段顶出应为强制脱模,主要用於卡勾在无法使用斜顶及滑块脱离时使用。
两段顶出不一定只是用在强制脱模,有时候为了产品比较深,或者是避免浇口拉伤,两段顶出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之前有用过一次2次顶出的经验,那次我使用到那个机构的原因是模具设计上使用了太多的斜销机构,1个模穴就用了7只斜销外加1个滑块,一模4穴总共用了28只的斜销,由於斜销方向及深度的关系,成品顶出的时候无法达到自动脱模
的功能,模具无法自动量产,最後模具就设计成2段出顶的型式,而那一次2段顶出的设计为使用2组顶出版,2组顶出版中间使用树脂开闭器带动,下顶出版中间开个洞,而所有斜销全做在下顶出版上,射出机顶出时直接顶到上顶出版,当顶出到一定距离时,下顶出版撞到挡块使得树脂开闭器脱离而後退回位,此时在下顶出版的所有斜销也全部跟着回位,而上顶出版还是继续前进将成品顶出......,这个方法在试模的时候出了一个很大问题~"~,并不是设计不正确,而是树脂开闭器的力量无法带动下顶出版前进,後来又花了好多钱,买了husky的一种拖拉机构,才解决树脂开闭器的问题.....~"~, 那一组模具花了我好多的时间开发啊.....,惨痛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