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叶部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大樱桃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收稿日期:2021-02-17作者简介:王霞,女,讲师,主要从事果实生理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工作。
E-mail:****************技术交流烟台果树2021-2(总154)由于大樱桃口感鲜甜,且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效用,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种植范围也越来越广,但种植过程中各种病害一直影响着大樱桃的正常生产。
我们对几种大樱桃常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大樱桃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偶尔感染新芽、新枝或果实[1]。
发病初期呈针形小斑,然后扩展成圆形、棕色或褐色斑点,发病后期,会有灰褐色的霉菌生长在发病部位,中间部分干燥剥落,形成穿孔,洞孔边缘平滑。
新芽、新梢及果实感染后,其上病斑与叶子上的病斑相似。
空气湿度比较高时,褐斑部位也会伴生灰棕色霉菌。
1.2侵染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的状态在感染叶片上越冬。
春天温度上升,分生孢子随风和雨水扩散。
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树势、降水量和环境条件有关。
树势弱,降雨多,排水不畅,树冠郁闭,则褐斑病病情严重;反之,则病症较轻。
1.3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冬季大樱桃树休眠期彻底清理果园,燃烧落叶,以消除越冬细菌。
出芽前,喷洒3~5°Be 的石硫合剂。
花落至采摘果实后,根据降雨时间和雨量喷1~2次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摘果后,喷洒180~200倍的波尔多液2至3次。
2.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感染新梢和果实。
染病叶片表面有半透明、水浸状、浅褐色斑点,随病情发展,斑点直径扩展到1~5mm ,形状以圆形居多,少数为多角形等不规则形斑痕;病斑颜色逐渐转变成紫褐色或暗褐色,斑痕边缘角质化,呈淡黄色。
患病部位逐渐变干、容易脱落,形成穿孔[2]。
2.2侵染规律病原细菌在染病的叶子或树枝上越冬。
翌年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当花朵开放时,细菌将从病斑中散出,经雨水浸润,感染叶片、树枝和果皮。
2.3防治方法加强土壤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樱桃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该病害相对严重,又叫根肿病,具有新栽区发病轻、重茬园发病重,幼树期发病轻、盛果期发病重等特点。
随着病害进展,樱桃植株细根数量减少、树体肿瘤不断增大,从而阻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可导致大樱桃树减产、植株生长受阻变矮,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枯死。
根癌病病原菌传播特性强,可在土壤、患病组织中过冬。
若大樱桃树出现损伤,病原菌会经伤口侵入,病害发生早期,大樱桃树主根、砧木愈合处或侧根相交部位会出现黄绿色、乳白色肿瘤,进而肿瘤会逐渐变成黑褐色。
土壤偏碱性、土壤过黏、排水效果不佳,均会增加根癌病的发生风险。
可从以下措施着手,对该病害进行防治:一方面,选择符合种植标准、根系无损伤的树苗,在种植前,使用K84稀释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有效消毒,并选用抗病性强的砧木;另一方面,优化种植园环境,选择不重茬、疏松、无盐碱、无根瘤菌的土壤,做好排水、通风工作,在耕作过程中,防止苗木根颈部受损。
叶早落、叶色黄、树体外观生长不良,是大樱桃树根腐病的典型表现。
一般情况下,病害仅在1~2个大枝出现,逐渐扩展到全树,1~2年后,树根可完全枯死,在木质部和褐色树皮之间,可见羽绒状、扇状、扁平、呈浅黄色或白色的菌块。
樱桃树根腐病该病害防治措施如下:(1)及时排除雨后积水,防止积水聚集,做好开沟排水工作;(2)加强果园巡视,定时检查大樱桃树树势,及早发现病变植株;(3)发现病变植株后,扒开树根部土壤,挖至主根基部,沿着病斑寻找发病点;(4)有效隔离发病树体和正常树体,可在病株周围挖深沟,深度约1米,以此预防致病菌蔓延;(5)对病根进行消毒,在伤口喷涂1%硫酸铜溶液、50%多菌灵(200倍液)、50%退菌特(200 倍液)、五氯酚钠(250~300倍液)等消毒药物,再涂以保护剂,如波尔多浆等,使用新土覆盖树根;(6)对病死树,应尽早连根挖除,进行焚烧处理,使用五氯酚钠(150倍液)或40%甲醛(100倍液)消毒病穴。
该病害主要危害大樱桃树果实、新梢和叶片,属于细菌性侵染病害。
大樱桃早期落叶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效果试验

摘要:大樱桃早期落叶病是大樱桃主要病害之一,在掌握其发病规律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樱桃;早期落叶病;发生规律;防治效果大樱桃早期落叶病是樱桃主要病害之一,主要是由樱桃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叶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引起的,属真菌性病害。
病害导致果园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有的枝条甚至出现二次发芽现象,严重影响大樱桃花芽形成和分化,并影响翌年大樱桃树的开花结果。
为了防治此病,笔者进行了大樱桃早期落叶病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后。
1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落叶或土壤中越冬,第2年气温回升并遇降雨时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气流传播侵染叶片。
一般5~6月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
树势弱、降雨量大、高温高湿、树叶郁闭通风差的果园发病严重。
光照不足、肥水管理不当、通风不良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园概况。
试验设置在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万湾大樱桃园,大樱桃品种为美早,树龄3~4年,株行距3m ×4m ,生长中等。
园内发生大樱桃早期落叶病,危害较严重。
2.2试验方法2.2.1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试验。
春季萌芽前,每隔10d 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连喷2~3次,气温在4℃以下32℃以上不能使用,特别是萌芽后绝对不能喷洒,否则将烧坏叶片。
试验设置5波美度硫合剂喷洒与对照(CK)清水2个处理组,喷洒后10d 调查防治效果。
2.2.2冬季清园树干涂白防治试验。
冬季落叶后,清园是将园内枯枝落叶堆在一起烧毁,以减少病源,同时将树干涂白。
涂白剂为生石灰5kg ,食盐2kg ,动物油0.1kg ,豆面0.1kg ,水20kg 。
试验设置冬季清园树干涂白与对照(CK)未清园涂白2个处理组,清园涂白后调查防治效果。
2.2.3用43%戊唑醇3000倍液喷雾防治试验。
5月底至6月初,一旦发现叶片褐色、黑色斑点时,试验设置用43%戊唑醇3000倍液与对照(CK)清水2个处理组喷雾对比试验。
樱桃主要病害

樱桃、大樱桃病害樱桃、大樱桃褐腐病Sweet cherry brown rot症状主要为害叶、果。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展叶期的叶片上,初在病部表面现不明显褐斑,后扩及全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
嫩果染病,表面初现褐色病斑,后扩及全果,致果实收缩,成为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病果多悬挂在树梢上,成为僵果。
病原Sclerotinia kusanoi P. Henn. 称樱桃核盘菌,异名Monilinia kusanoi (P. Henn.)属子囊菌门真菌。
子囊盘钟状或漏斗形,中央凹陷,直径6mm,柄长3~8(mm)。
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125~140×7~9(μm),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大小10.5~13.5×4.5~6(μm)。
分生孢子梗丛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10.5~19.5×7~12(μm)。
此外,有报道Sclerotinia fructigena Aderh. et Ruhl. 称果产核盘菌,也侵染成熟果实,亦为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果中越冬,翌年4月,从菌核上生出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进行广泛传播。
落花后遇雨或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1)及时收集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2)改善樱桃园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湿气滞留。
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开花前或落果后喷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12%松酯酸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樱桃、大樱桃枝枯病Cherry canker症状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樱桃产区均有发生,造成枝条大量枯死,影响树势。
皮部松弛稍皱缩,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粗枝染病病部四周略隆起,中央凹陷,呈纵向开裂似开花馒头状,严重时木质部露出,病部生浅褐色隆起斑点,常分泌树脂状物。
病原Phomopsis mali Roberst 称苹果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
波尔多液在大樱桃上的应用

波尔多液在大樱桃上的应用波尔多液是一种广谱无机杀菌剂,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铜、石灰和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的防治病虫害。
在大樱桃上,波尔多液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详细介绍波尔多液在大樱桃上的应用。
一、防治病虫害卷叶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症状是受害叶片的叶缘向叶背卷曲,并且有斑点,有时有油渍状的绿色斑点。
这是因为叶片中的细胞壁被真菌感染后松弛,导致叶片卷曲。
防治方法是喷洒波尔多液,一般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见效。
穿孔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褐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是受害果实在初期出现浅褐色的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展到整个果实,导致果实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是喷洒波尔多液,一般在春季花期后开始喷洒,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直到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停止喷洒。
二、增强树势,提高产量波尔多液能够为大樱桃树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增强树势,提高产量。
在春季和秋季,可以在大樱桃树的叶面喷洒波尔多液,以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树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波尔多液还可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三、改善果实品质波尔多液能够促进大樱桃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果实品质。
在果实生长期间,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来增加果实的重量和硬度,提高果实的口感和耐贮藏性。
同时,波尔多液还可以减少果实表面的病斑和虫斑,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四、使用方法配制方法: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水剂法、稀铜法、稠铜法。
其中,水剂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配制过程是:首先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慢慢加入硫酸铜,同时用木棒不断搅拌,直到硫酸铜完全溶解。
接着慢慢加入石灰水,同样用木棒不断搅拌,直到混合液变得均匀细腻。
最后将混合液过滤,即可使用。
使用量:根据大樱桃树的树龄、树势、天气等因素来确定使用量。
一般来说,每亩地使用100-150公斤的波尔多液比较合适。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使用量。
使用时间:在卷叶病、穿孔病、褐腐病等病害发生初期开始使用波尔多液效果最好。
樱桃病虫害有哪些 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樱桃病虫害有哪些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棚室樱桃生长环境相对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感染花腐病、灰霉病、褐斑穿孔病等病害。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樱桃病虫害有哪些,并学习掌握几种常见的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樱桃病虫害有哪些危害樱桃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桑白蚧、刺蛾、桃红颈天牛、苹果透翅蛾、金缘吉丁虫、金龟子、梨小食心虫和樱桃褐斑病、樱桃叶斑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根颈腐烂病等,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二、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1、樱桃褐斑病的防治(1)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形成针头大的紫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有的相互接合在圆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粒,即分生孢子块及囊壳。
最后病斑干缩,脱落成孔。
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导致减产。
(2)防治方法:扫除落叶,消灭越冬病原。
分别在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
采果后,喷2-3次200-240倍液的等量式波尔多液。
2、樱桃叶斑病的防治(1)症状表现:该病主要为害樱桃叶片。
受害叶片在叶脉间形成褐色或紫色近圆形的环死病斑,叶背产生粉红色霉,病斑夹合可使叶片大部分枯死造成落叶。
有时叶柄和果实也能受害,产生褐色斑。
(2)防治方法:参照樱桃褐斑病。
3、樱桃流胶病的防治(1)症状表现:自萌芽开始,在枝干伤口处和枝权栓皮死组织处溢泌树胶。
流胶后,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烂,并腐生其他杂菌,导致树势日衰,严重时枝干枯死。
(2)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防止旱、涝、冻害;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性;树干涂白,预防日灼;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蛀干害虫的防治,修剪时减少伤口,避免机械损伤;对已发病的枝干应及时、彻底刮治,伤口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2份、植物油0.3份加水调制成保护剂涂抹。
4、樱桃的主要虫害为害樱桃的主要害虫有桃红颈天牛、桑白蚜等。
其防治方法参照桃的虫害防治。
保护地樱桃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好露地和保护地内的防治。
在棚室覆盖塑料薄膜至萌芽前,应喷1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预防多种病害。
大樱桃叶面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 . 1为害症状 褐斑穿 L 病简称穿 病 ,又 L 在灰白色圆面 出现黑粒点状分生孢子 ,同时中 喷药防治。因为卷叶虫及其它病虫多只为害叶 2 1 或不直接为害果,所以这样做既是可行也是科 叫真菌性穿 L 病,是大樱桃生长期主要病虫害 央逐渐出现裂纹或星状裂1,或数斑相连则呈 2 1 4 之一。 症状是叶斑和穿 L 早期主要在嫩叶 更大的不规则病斑和更大的中央裂1。斑背面 学的。 )有条件的可使用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 典型 。
黄白色黏质菌脓。病斑脱落后形成穿 或一部 指示症状叶面主脉两侧变黄,翻开叶背可见有 L 分与叶片相连。 螨虫。螨虫为 暗红色并吐有绒丝的 ( 有时可见有 1 . 2防治 技术 1 )冬春彻底清埋枯枝落叶 及落果,以 减少越冬菌源。2 大樱桃树发芽前 ) 3 , 2防治 技术 细菌性穿 病一般多与其 L 极难看清的螨卵)多可诊为山楂叶螨; 若体色为 所以其防治可在喷雾防治其 半透明淡绿色或淡白色则是二斑叶螨。 细 致针对枝干普喷1 次波美3 5 - 度石硫合剂。 一 它叶病一道混发, 形穿 。 L
发生, 月下旬以后多见于稍大的叶片上 早期 常见黑色霉层。 6 症状特点是:先在嫩叶面出现针头状小紫斑点,
成虫。5 病虫兼治。在喷药防治主要 ) 病虫时应
2 . 2防治 技术 基本同于穿孔病防治。喷 考虑次要或潜在病虫,单药不能兼顾的应考虑 混药兼治。 其中尤要兼顾病虫兼治,同时还要注 不几天便形 成穿孔, 较小, 穿孔 但随叶生长可扩 药防治以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铲除性杀菌剂与 大, 但多不超过3 4 - mm或更小。另个别树上 波尔多液交替为适。采果结束后一般2 - 0 0 3 天 意一般杀虫剂不能兼治的害螨或桑白蚧在具体
樱桃常见叶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① 品种选择 : 宜选用大 紫 、 拉宾斯 、 巨红 、 红灯 、 那翁 、 大 意 利早红等优 良抗病品种 。 ②农业 防治 : 加强果 园综合管理 , 理 合 修剪 , 增施有机肥 , 以增强樱桃树势 , 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 防治 : 发病初期喷洒 5 %# 海 因可湿性粉剂 1 0 o b 0倍液 、0 0 4 %百菌 清 悬 浮剂 50倍 液 、0 0 7 %代森 锰锌 可湿性 粉剂 5 0倍 液或 6 % 0 5
冬, 翌春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 , 风 、 借 雨或气 流传播 。6 月
( 下转第 4 4页)
作者简介 : 秦喜才(99 )男 , 南省丘人 , 工程 师, 事林木病 15一 , 河 助理 从
则 圆形 , 并略带黄绿色晕环 ; 空气潮湿时 , 病斑背面有黏膜状菌 脓, 后期病斑 干枯 , 部 、 交界处发生一 圈裂纹 , 在病 健部 病死组 织脱落形成穿孔 。由黄单胞杆菌引起 的病斑晕 圈较为 明显 , 穿
32 病 原 及 发 病 规 律 _
2 樱 桃 细菌 性 穿孔病
21 症 状 .
病原 的有性态为子囊菌门樱 桃球 腔菌 , 无性态为半知菌类
核果假尾孢菌。 病菌主要 以菌丝体或子囊壳 在病 叶上 或枝梢病组织 内越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 也危害果实和枝条。 叶片受害 , 病斑初 期为水 渍状 小斑点 , 继后呈黄 色或紫褐色 , 扩大成 圆形或不规
病 原及 发病 规 律 和 防 治技 术 要 点 。 关 键 词 : 桃 ;叶 部 病 害 ;症状 ;防 治技 术 樱
中图分 类号:6 25 4 669 S6 .;¥ 3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2 2 4 2 1 )6 0 3 — 1 1 0 — 0X(0 0 — 0 7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樱桃叶部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作者:晋图强谷振亚崔勇超张国栋王坤宇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7期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周口市川汇区樱桃树常见的3种叶部病害的症状鉴别及防治技术要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樱桃;叶部病害;发病规律;防治要点
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叶斑病、皱叶病、煤污病、黑色轮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等近10种。
在周口市川汇区常见的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等3种。
现将其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樱桃叶点病
1.1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类叶点菌。
病菌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次年4~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和侵入,特别是在夏季降雨多的年份,或地势低洼、枝条枝叶密生且郁闭重的果园发病较重。
1.2 症状被害初期的叶片其上病斑为淡绿色,渐变为红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终为灰白色。
随病情加重,病斑扩展后边界不清,后期上面散生出诸多小黑点,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1.3 防治要点对于此病宜综合防治,采用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具体防治要点:①人工防治。
每年于冬、春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病虫枝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
②农业防治。
适时疏枝修剪,保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控制果园郁闭程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③药剂防治。
在樱桃花芽萌动前,对整个树体均匀喷洒3~5°Be石硫合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在谢花时每隔10~15天喷洒1次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
2 樱桃褪绿环斑病
2.1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矮缩病毒褪绿环斑病株系PDV。
该病由花粉传染和嫁接传染。
嫁接带病毒的接穗,可导致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接穗部分枯死。
如果是结果树染病,病株的生长量和产量明显降低,最多可减产90%以上。
2.2 症状病毒侵染1~2年后,春天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色环斑、斑点或条斑。
有些品种的叶片患病后斑点很小,呈针尖状。
急性症状仅在被侵染的下一年出现,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后即隐蔽不显。
慢性型病树,在侵染当年只在个别枝梢上显示症状。
在1年生樱桃树上往往
在下部叶片背面叶脉的两侧出现耳状突起,结果树很少产生耳突。
在圆叶樱桃树叶上产生褪绿环纹、斑点或褪绿的栎叶状斑纹。
2.3 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
严格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嫁接苗采用无病毒接穗嫁接。
发现成龄果树病株应及时重点防治或者伐掉,严格避免有毒花粉传播病毒。
②药剂防治。
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及时喷洒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或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10%抑病灵水剂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3 樱桃坏死环斑病
3.1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普通株系。
该病主要由嫁接传染,也可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染。
此病毒多与李矮病毒复合侵染。
如果樱桃园中有此病树存在,4~6天后全园均可感染。
此病毒的潜育期因传染方式不同而异。
春天嫁接接种,几周之内即可发病;而花粉传染一般在第2年发病。
3.2 症状此病常在早春刚展开的少数叶片或部分枝条的叶片上产生症状。
有急性型症状和慢性型症状之分。
急性型症状常引起幼树死亡,染病幼树在嫩叶背面主脉基部一侧有时产生耳状突起。
慢性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淡绿色至淡黄色环斑或条斑,在环斑的内部有褐色坏死斑点,其后坏死斑往往破碎脱落形成穿孔。
在染病的第1~2年,病树常出现急性症状,病斑较大,整个叶面布满坏死斑;若是强毒株系和感病品种,则坏死部分扩展至全叶,其后叶肉组织全部破碎脱落,仅叶脉残留。
如果接穗和砧木染病,其嫁接成活率可减少60%;带病樱桃树高度降低,直径减少,树体生长量明显下降,生产果园可减产30%~50%。
3.3 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毒砧木和接穗,培育无病毒苗木;严格栽植无病毒苗木。
成龄樱桃树发现病株宜重点防治或者伐掉,避免有毒花粉或种子传播病毒。
②药剂防治。
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应及时喷洒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倍液、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0%抑病灵水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收稿:2012-05-10)
参考文献
[1]冯玉增,程国华.樱桃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
[2]林晓安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李晓军,曲健录等.樱桃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
[4]陈清华等.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0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