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危害识别过程与技巧

合集下载

岗位危害辨识目的与参考方法——风险分析

岗位危害辨识目的与参考方法——风险分析

岗位危害辨识目的与参考方法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2、还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做出提示。

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

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

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

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进行岗位风险辨识

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进行岗位风险辨识

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进行岗位风险辨识
在进入任何作业场所之前,进行岗位风险辨识是非常重要的。

岗位风险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是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保护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岗位风险辨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了解工作场所:首先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工作区域、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识别潜在危险: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员工的工作内容,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操作、化学品接触等。

评估风险等级:对识别出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评估的依据包括危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暴露时间等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作程序的改进、安全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教育等。

监督和改进: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通过进行岗位风险辨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场所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提醒员工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共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岗位危险源深度辨识及风险管理课件

岗位危险源深度辨识及风险管理课件

和支援,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05
CHAPTER
岗位危险源风险管理持续改 进
定期评估与更新
总结词
定期评估和更新岗位危险源风险管理措 施是确保持续改进和员工安全的关键。
VS
详细描述
定期评估岗位危险源的风险水平,根据实 际情况更新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对于新 员工或新工艺,应进行额外的风险评估, 以确保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
工艺控制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和腐蚀性环境导致的烫伤和灼伤风险。 2. 风险管理措施
制定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制度,加强储存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控。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
01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正常运行。
02
对员工进行工艺控制方面的安全 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工作危害分析法
对岗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 节进行分解,针对每个分 解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矩阵法
通过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 率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危险源辨识流程
危险源识别
通过以上方法,识别出潜在的 危险源。
制定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措 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
前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岗位的基 本情况。
对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进行评估,总结演练的成果和不足,为后续 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故报告与报警
01
在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报警,以便及
时采取应急措施。
现场处置
02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采取相
应的处置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
救援与支援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1.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高处作业是指在高空或需要攀爬高处进行工作,常见的工种包括建筑工人、电力维修人员和窗户清洁工等。

这类工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坠落、物体打击和电击等。

辨识方法:-通过现场勘测和风险评估,确定高出地面的高度;-查看作业区域是否有必要搭设脚手架、防护栏杆等设施;-检查是否有堆放物、工具等可能掉落的地方。

-安装护栏、安全网和安全绳等,确保工人不会从高处坠落;-为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和头盔等;-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工人了解高处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方法。

2.化学品接触的危险因素许多工种需要与化学品打交道,如实验室工作人员、油漆工和清洁工等。

这类工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有害物质吸入、皮肤接触和误食等。

辨识方法:-查看作业区域是否有可能产生化学品飞溅和散发有害气体的环境;-检查工作过程中是否使用有害化学品;-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如排风扇和通风管道,以降低化学品气体浓度;-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教育和培训工人正确处理和储存化学品的方法。

3.噪音暴露的危险因素许多职业可能会长时间接触噪音,如建筑工人、机床操作员和音乐家等。

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下会对听力和健康造成损害。

辨识方法:-通过测量和监测,确定工作区域的噪音水平;-调查工人对噪音暴露的频率和程度;-评估工作岗位是否对噪音敏感。

-降低噪音源的声音,如隔音罩和减震设备;-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调整工作安排,减少噪音暴露的时间。

4.手臂振动的危险因素许多职业需要长时间使用震动工具,如建筑工人、园艺工和机械操作员等。

长期暴露于手臂振动会导致血管、神经和关节疾病。

辨识方法:-调查工作人员使用震动工具的频率和时间;-观察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手臂受到严重震动的情况;-评估工人是否有手臂振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提供减震工具和合适的手部护具,如手套和手腕支撑带等;-减少震动工具的使用时间,采用轮班制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43.岗位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图文

43.岗位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图文

43.岗位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图文钻井生产技术服务二公司井控装备管理中心开展”写风险“工作部署单位名称:井控装备管理中心编写人:初国庆审核人:吴伟利签发人:张效利实施日期:2021年3月5日井控装备管理中心开展“写风险”活动工作部署为了进一步提高井控装备管理中心HSE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岗位员工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按照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安全环保质量节能处《关于组织开展基层站队“写风险”活动的通知》(庆钻安发?2021?1号)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现将我中心“写风险”活动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写风险”活动的指导思想在所属基层中队开展“写风险”活动,倡导员工把岗位上、路途中、生活里的风险写出来,在开工作业前把风险说出来,做好记录,留有痕迹。

使风险识别由无形到有形,由抽象变直观,铭记在岗位员工头脑中。

激励人人参与风险识别,营造人人知晓风险的氛围,增强基层中队风险意识,提高岗位员工规避风险能力。

二、“写风险”活动的组织机构井控中心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效利副组长:吴伟利组员:张喜军王宇李宁何欢崔健尤小平邵志伟郎俊龙刘继军谢中华阎全王旭贤初国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活动的具体实施、检查及总结评比。

联络人:初国庆联系电话:0438-******* 三、“写风险”活动目标让岗位员工学会和掌握如何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对于发现和识别出的风险在对员工人身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如何处置风险,在对员工人身存在危害的情况下如何回避风险,从根本上提高岗位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掌握风险处置措施和避险方法,完善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避免企业资产的损失,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四、“写风险”活动内容1、确定基层中队风险活动范围,开展“写风险”活动。

本着试点先行、重点明确、经验成熟后再推广的原则,中心选择一个安装中队和一个维修中队为试点基层站队,重点推广写风险活动。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木工岗位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木工岗位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木工岗位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木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一、任务描述本文旨在详细描述木工岗位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通过对木工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相关设备的分析,准确识别木工岗位的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木工岗位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危害因素辨识1. 噪音危害:木工岗位常伴随着噪音,如木材加工机械的运转声、锯木声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等问题。

2. 粉尘危害:木工岗位产生的木屑、木粉等粉尘会悬浮在空气中,工作人员长时间吸入这些粉尘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3. 化学品危害:木工岗位使用的胶水、涂料等化学品含有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呼吸道刺激等健康问题。

4. 机械伤害:木工岗位使用的锯木机、刨床等机械设备存在夹伤、切割伤等机械伤害风险。

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5. 职业姿势危害:木工岗位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姿势,如弯腰、屈膝等。

不正确的姿势可能引发腰椎疾病、关节炎等问题。

三、预防措施1. 噪音危害预防:a. 使用低噪音设备或安装隔音设备,减少噪音产生和传播;b. 提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耳罩,降低噪音对听力的影响;c.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

2. 粉尘危害预防:a.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定期清理木屑、木粉等粉尘;b. 提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口罩,防止吸入粉尘;c.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保持空气流通。

3. 化学品危害预防:a. 使用低挥发性的胶水、涂料等化学品,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b. 配备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化学品;c.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4. 机械伤害预防:a. 提供工作人员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操作规范;b.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c. 配备紧急停机装置,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事故发生。

5. 职业姿势危害预防:a. 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台、工作椅等设备,减轻工作人员的身体负担;b.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姿势引发的问题;c. 鼓励工作人员适当休息和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