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综合征
创伤的分类

创伤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
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性而进行分析。
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
急救时应先防治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伤口包扎止血,并进行伤肢固定,将伤员安全、平稳、迅速地转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开放性伤口要及时行清创术。
创伤的预防在于进行安全教育及采取安全措施。
创伤可以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程度进行分类。
按发生地点分为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交通伤、体育伤、生活伤等;按受伤部位分为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各部位的骨折和关节脱位、手部伤等。
按受伤类型分为骨折、脱位、脑震荡、器官破裂等;相邻部位同时受伤者称为联合伤(如胸腹联合伤)。
按受伤的组织或器官又可按受伤组织的深浅分为软组织创伤、骨关节创伤和内脏创伤。
软组织创伤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损伤,也包括行于其中的血管和神经。
单纯的软组织创伤一般较轻,但广泛的挤压伤可致挤压综合征。
血管破裂大出血亦可致命。
骨关节创伤包括骨折和脱位,并按受伤的骨或关节进一步分类并命名。
如股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内脏创伤又可按受伤的具体内脏进行分类和命名。
如脑挫裂伤、肺挫伤、肝破裂等。
同一致伤原因引起两个以上部位或器官的创伤,称为多处伤或多发伤。
按致伤因素,分为火器伤、切伤、刺伤、撕裂伤、挤压伤、扭伤、挫伤等。
按皮肤完整程度,分为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等。
在各类创伤中,生活伤和体育伤多为单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伤,伤情比较简单明确;而在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及交通伤中,由于致伤因素是枪、炮、炸弹。
笨重机器及高速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创伤多是开放性创伤及复合创伤,伤情较严重而复杂。
即以目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例,伤员可同时有颅脑伤、颌面伤、颈椎骨折脱位、胸部伤、腹部伤或四肢骨折脱位等,伤情非常复杂危急,甚至在急救之前已濒于死亡。
创伤性休克,创伤性湿肺,挤压综合征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1 精神状态 皮肤温度、 2 皮肤温度、色泽 3 血压 4 脉率 5 尿量
休克的监测
特殊监测 中心静脉压(CPV) (CPV)( 1 中心静脉压(CPV)(5~10cmH2O)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C)( 15mmHg) 2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C)(6~15mmHg)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 和心脏指数(CI) 3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动脉血气分析( 80~100mmHg; 4 动脉血气分析(PaO2:80~100mmHg;PaCO2:36 44mmHg) ~44mmHg) 5 动脉血乳酸盐分析 DIC的检测 6 DIC的检测 胃肠粘膜内pH pH值监测 7 胃肠粘膜内pH值监测
出血量估计方法
• 3、颈外静脉塌陷时,失血量估计 以上。 、颈外静脉塌陷时,失血量估计1500ml以上。 以上 • 4、临床上常见的闭合性骨折的失血量估计如下: 、临床上常见的闭合性骨折的失血量估计如下: 肱骨干100-600ml 肱骨干 尺桡骨50-350ml 尺桡骨 骨盆骨折1000-1500ml 骨盆骨折 股骨干骨折500-1000ml 股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200-500ml 胫骨干骨折
2、创伤性湿肺
概念: 概念:
• 创伤性湿肺(肺挫伤)是指胸部损伤所引起的肺 创伤性湿肺(肺挫伤) 组织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的综合性病变。为常 组织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的综合性病变 性病 见的肺实质损伤,多为迅猛钝性伤所致, 见的肺实质损伤,多为迅猛钝性伤所致,例如车 撞击、挤压和坠落等。 祸、撞击、挤压和坠落等。发生率约占胸部钝性 伤的30%~ %~75 伤的 %~ %
一般的治疗原则: 一般的治疗原则:
一般紧急治疗:积极处理原发伤;正确体位, 1 一般紧急治疗:积极处理原发伤;正确体位,保 证回心血量;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用药 证回心血量;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维持血压; 维持血压;吸氧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毋碱)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毋碱) 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DIC改善微循环 4、 治疗 DIC改善微循环 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5、 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主要用于感染 性休克) 性休克)
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颅脑创伤后综合征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是指在颅脑受到外力性损伤后,出现的以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颅脑创伤后持续3个月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症状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头痛: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分为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样头痛等。
•头晕:患者常感到头晕眩晕,站立时更为明显。
•乏力:患者容易感到疲劳、精力不济。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情绪波动: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诊断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
一般来说,医生会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详细病史询问:包括受伤的时间、颅脑创伤前后有无症状变化等。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观察瞳孔、检查肌力、感觉等方面。
•影像学检查:例如头部CT或MRI等检查,排除颅内损伤等。
治疗针对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抗头痛药、抗抑郁药等。
具体药物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而定。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预后因人而异,一般可以分为良好、一般和不良三种类型。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
一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周至数月内症状逐渐减轻,恢复正常生活,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较久,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通过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有颅脑创伤史的人群,应当密切注意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创伤性凝血病[精华]
![创伤性凝血病[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bee6a6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5.png)
创伤性凝血病[精华]创伤性凝血病创伤性凝血病( Coagulopathy of trauma) 是在严重创伤的打击下,人的机体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创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较高,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以往认为创伤凝血病是在液体复苏后发生的,近年研究显示,在创伤早期,液体复苏之前,约有1/4~1/3的患者伴有凝血病,其病死率是未发生凝血病患者的 4 ~6倍。
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致死性三联征”。
对创伤凝血病的早期诊断,即时采取低体温防治、处理酸中毒、允许性低血压复苏、损伤控制外科的实施、尽早使用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ozen plasma,FFP) 和血小板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是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1. 发病机制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发生取决于凝血、抗凝、纤溶机制的相互调控。
与组织损伤、休克、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和炎症反应6 大因素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很难找到其发生发展的确切原因。
一般认为,组织损伤是创伤性凝血病的启动因素; 休克促进创伤性凝血病的发展;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和炎症反应加重凝血功能障碍。
众多因素引起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大量丢失,血小板功能受损,血液严重稀释,纤溶亢进,从而导致血凝块不易形成或已形成的血凝块不牢固,即使初步止血,也容易发生再出血,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加重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组织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内皮下的胶原蛋白III和组织因子,通过与von Willebrand因子、血小板以及活化的FVII(VII因子)结合启动凝血过程。
内皮损伤后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功能。
同时休克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促进了纤溶亢进。
休克:休克可能是早期凝血病最初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组织灌注不足的严重程度与入院时凝血功能障碍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没有休克的患者尽管受到较重的机械性创伤,但入院时一般没有凝血病。
创伤综合征医学

3
支持和理解
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挑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
自我照顾
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采取积极 的应对策略,比如运动、放松技 巧和社交支持。
压力管理
支持性关系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例如 时间管理、放松练习和积极思考。
与亲朋好友建立支持性关系,寻 求他们的帮助和理解。
结论和展望
创伤综合征医学是一个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领域。通过加强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我们可以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并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激反应能力。
创伤综合征医学
创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由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反应等症 状组成。本演示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结论和展 望。
常见创伤综合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创伤事件引起的长期心理反应,包括回忆、噩梦、焦虑、抑郁等症 状。
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是一种创伤后的短期反应,表现为紧张、冲动、情绪波动等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诊断
1 回忆与重现
创伤事件的回忆和重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核心症状之一。
2 避免与麻木
患者常常试图避免创伤相关的人、地点或情 境,同时出现情感麻木的症状。
治疗和管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1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物(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PTSD创伤后压力综合征-心理学结课报告

PTSD的恢復
PTSD的恢復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緊急或呐喊期
情感麻木與否定期 重複侵入期
反應轉折期
整合對PTSD的研究一直在進行 PTSD需要被接納、理解與關愛
足夠的社會支持對阻止災後PTSD的發生有著積極意義
謝謝
許 暐 1609853J-B411-0192
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胰高血 糖素的增加和有效胰島素的減少
臨床表現
1.創傷性再體驗症狀
2.回避和麻木類症狀
3.警覺性增高症狀
4.兒童PTSD的症狀特徵
判斷標準
A.病人必須曾暴露於刺激事件和情境(長
期或短期),該事件和情境具有特別的威 脅性或災難性,當事者親身經歷、耳聞目 睹及生命或生理功能完整的應激事件可使 每一個經歷者普遍感到痛苦。
王義淳 梁湘怡 王子暉 任浩達 1609853J-B411-0164 1409853X-A111-0025 1409853T-A111-0031 1209853A-B211-0498
兩個因素
生物學因素
家庭和社會心理因素
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 工作狀況、受教育水準、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徵、 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持 等
生物學因素
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
化因素等
暴露方式
生物學作用
應激原 機體快速啟動防禦 性非特異性效應 神經、內分泌改變
PTSD
創傷後壓力綜合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什麽是PTSD?
創傷後壓力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性侵害、 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
脑创伤后综合征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金虎 祥 刘 培 英
( 大 同煤矿集 团三 医院 , 山西 大 同 0 3 7 0 1 7 )
【 摘 要 】目的
法
探讨脑创伤后综合征 的有效 治疗方法。方
有 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将 1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行 西药 +针 灸治疗 ,
切, 2组 比较差 异有 显著性 ( P < 0 . O 1 o见表 1 。
表1 2 组疗效 比较
【 关键词 】脑创伤后综合征 西 药 针灸
联合 治疗
脑创伤后综 合征是神经外科 的一种 常见疾 病 , 是指 颅脑损 伤后数 月至经年不 愈的头痛 、 头 昏、 乏力 、 恶心、 呕 吐、 心悸 、 失 眠、 耳鸣 、 思维与记忆 力减退 , 是 一组 不同程度 的症状 , 也称“ 脑 创伤后遗症 。 该病迁延难愈 , 患者长期经受病痛 的折磨 , 严 重影
脑创伤后 综合征 的发病机制 : 一般认 为 , 其是在脑 器质性
灸治疗脑创 伤后综合征 8 0 例,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1 . I 一般 资料
脑创伤综 合征患者 1 6 0例 , 男 1 2 6例 , 女
3 4例 , 年龄 2 4岁 ~ 5 3岁 , 平均年 龄 3 7岁 ; 病程 3个 月 ~ 7年 , 平均 3 . 5 年 。将其分 为西药组 8 0例 , 西药 +针灸组 8 0例 , 2组 患者一 般资料无 显著差异 , 具有可 比性。
3 讨论
响身体健康 ,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 困难 。 目 前在 国外 , 对该病
的治疗也无 特别 有效的药物或手段 , 主要是健脑 、 对症治疗 ; 在 国内也是如此 。2 0 0 7年 1 月—2 0 o 9年 1 月我院采用西药 +针
创伤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应急设备不足
在救治过程中,发现应急设备不 足,如缺乏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
械,影响了救治效果。
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加强培训和演练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创伤性休克救治流程的培训和 演练,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团队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 和协作机制,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四肢大出血,可使用止血带 进行止血,但需注意止血带的松
紧度和使用时间。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使用无菌敷 料进行包扎,以减少污染和感染
的风险。
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治疗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休克程度,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 品的输注。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补液速 度。
04
转运途中监护与治疗
Chapter
确保安全转运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条件,选择救护车、直升机等合适的转运工 具,确保转运过程平稳、安全。
妥善固定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使用担架、颈托等器具妥善固定患者,避免在转 运途中发生二次损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顺 畅。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救治方案
01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创伤类型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
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02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03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案、风险及预后等情况,取得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因素 )、肺挫伤等均可造成缺氧和低氧血症, 从而加重脑损害。因此,对这类患者早期抢救应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充 分供氧,对合并血气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 我们体会对这类患者早期施行机械通气的优点是: (l)保证了足够的潮气量,从而保证了氧供。 (2)减少了呼吸肌做功,从而降低了氧耗。 (3)适当的过度通气使PaCO2控制在30~35 mmHg时是治疗脑水肿、
进入大循环;部分栓子还可通过因肺循环受阻而开发的 动、静脉交通支进入大循环,引起脑、心、肾、肝等的 栓塞。
②在胸腔、腹腔压力增高时,肺静脉栓子可不经过心 脏而由Batson脊椎静脉丛直接入脑致脑静脉栓塞,但较 少发生。
③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人,因种种原因右心压力高于左心 时,栓子可通过房室间隔缺损或未闭的动脉导管等异常通 道,由右心直接进入大循环,或经肺—支气管的交通支进 入体循环,引起脑及其他器官的栓塞——反常栓塞。
➢ 眼球深部组织出血
眼球外凸
➢ 视网膜血管破裂
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 鼻、耳道出血、鼓膜穿破
耳鸣、暂时性耳聋
➢ 颅内点状出血、脑水肿
一过性意识障碍、头昏、头
痛烦躁不安,少数有四肢抽搐、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瞳孔可扩大或缩小
➢ 颅内静脉破裂
颅内血肿
偏瘫和昏迷,甚至死亡
简要病史:老年男性,因塌方掩埋后昏迷两小时来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昏迷、瞳孔光反射消失,结膜水肿出血,肺水肿以及特征性的上半身瘀斑。B 超和查体未见明显的内脏损伤和骨折。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无效死亡。
常伴有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等症状。往往于伤后即刻或 者12~24小时内突然死亡。有类似右心衰竭和肺梗死的 表现。由于皮下点状出血及肺部X线表现尚未出现而极 难诊断,常由尸检证实
➢ 非典型脂肪栓塞(或不完全脂肪栓塞症候群) 在创 伤后1~6天,出现低热、心动过速、呼吸加快等非特异 症状,仅有轻度至中度的低氧血症,其他临床症状及实 验室阳性指征均未出现,经妥善处理大多数自愈,仅有 少数发展为脂肪栓塞综合征。由于病人缺乏明显症状而 容易漏诊
第二节 脂肪栓塞综合症
❖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症是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状 骨骨折)后,以意识障碍、皮肤淤斑、进行性低氧 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
❖ 创伤后脂肪栓塞是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也可发 生于其他大手术、严重感染、脂肪代谢紊乱、减压 病等
❖ 骨折死亡病理检查表明,其发病率高达90%~ 100%,应引起高度重视
创伤综合征
急诊科 王小鸥
创伤(trauma)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 功能障碍。
创伤综合征包括创伤性窒息、肌筋膜间隙综合
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和深静脉栓塞综合征。
第一节 创伤性窒息
❖ 创伤性窒息是闭合性胸部损伤中一种较为少 见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占胸部伤的2%-8%
❖ 预后
创伤性窒息本身并不引起严重后果,其预后取 决于胸内、颅内及其他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飞蚊征等视力障碍,伤后恢 复较快,一般数小时或数日即恢复。)
肺挫伤
❖ 肺挫伤为常见的肺实质损伤,多为迅猛钝性 伤所致,例如车祸、撞击、积压和坠落等
颅内高压的有效措施。 (4)对连枷胸尤其是伴有肺挫伤者可改善氧合。
➢ 由于脑灌注压取决于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水平,血压下降造成脑灌注 压下降,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脑水肿;同时,创伤性窒息时 由于颅内小静脉、毛细血管广泛出血造成脑组织弥漫性点状出血及水 肿,造成脑血流量减少,促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早期救治中,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积极扩容抗休克,以 防止脑灌注压急剧下降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而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 或临床疑有脑水肿者,在循环支持的同时,早期应用脱水剂及大剂量 激素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脱水剂及激素的应用本身亦 有利于肺挫伤的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实验和临床中证实,甲基 强的松龙具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
(二)脂肪栓塞形成时间及转移途径
➢ 形成时间 一般在创伤后24小时内发生明显的肺脂 肪栓塞,1~2天后栓子数量减少,至5天后可以明显 从肺内消失。这是由于机体在应激状态中动员体内脂 肪,在局部脂酶的作用下,使含有脂肪的栓子水解产 生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使栓子逐渐从肺中消失
➢ 循环途径 脂肪栓子转移可以经由以下四种途径: ①栓子经由右心到肺,未滤过者形成肺栓塞,滤过者
➢ 化学学说 创伤后应激反应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 体液效应,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肺及脂肪组织内的脂 酶活性升高,作用于含中性脂肪的栓子并水解产生甘油 及游离脂肪酸,造成过多的脂酸在肺内聚集,其毒性作 用会导致以水肿、出血、不张和纤维蛋白沉积为特点的 肺病变-化学性肺炎。此时,由于栓子被水解,肺机械 性梗死已降为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是肺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的气体弥散障碍,最终导致低氧血症、呼 吸窘迫综合征。
➢ 软组织损伤 各类手术累及脂肪含量丰富的软组织时均可发生脂肪 栓塞综合症,但远远低于骨折后的发病率
➢ 其他原因 烧伤、酒精中毒、感染及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胶原性 疾病,但发生率极为罕见
(二)继发因素
➢ 休克 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提供了脂肪滴在微循环滞留并 形成栓子的机会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常与脂肪栓塞并发;DIC必 然加重脂肪栓塞的病理改变,但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否一 定会导致DIC,尚不能肯定
❖ 目前在各类骨折中,平均发生率为7%左右,死 亡率为8%。如与创伤性休克、感染并发,死亡 率高达50%~62%
❖ 病因
(一)原发因素
➢ 骨折 主要发生在脂肪含量丰富的长骨骨折,尤以股骨干为主的多 发性骨折发病率最高,闭合性骨折为30%,开发性骨折仅为2%
➢ 骨科手术 在髋和膝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由于髓内压骤升,可导 致脂肪滴进入静脉,有报道发生率为6.8~8%
所显示的挫伤表现在CT片上是肺实质裂伤和围绕裂伤周围的一片 肺泡积血而无肺间质损伤
创伤性湿肺
❖ 治疗
➢ 轻微肺挫伤无须特殊治疗 ➢ 重型肺挫伤是引起胸部伤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因素,治疗在
于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适当处理合并伤 ➢ 连枷胸常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病理生理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肺挫伤,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先兆时即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治疗 ➢ 不强调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伴有低血容量休克者,仍要及时补充 血容量,合理搭配晶体与胶体液比例,保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和 总渗透压,以后则保持液体负平衡,每日量1600~1800毫升
➢ 感染 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加重或诱发脂肪栓 塞综合征
❖ 病理生理
(一)脂肪栓子的来源
➢ 血管外源 这是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主要来源。 骨折后局部骨骼损伤破裂,脂肪细胞释出脂肪滴,通 过静脉系统进入肺,在肺毛细血管中不能滤过者,经 血液循环散布全身到脑、眼、肾、皮下等处
➢ 血管内源 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血内脂类的稳 定性发生改变。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血中成为0.5~ 1.25um直径的乳糜微粒,其中的中性三酸甘油酯与蛋白 和磷脂结合,血内稳定的肝素成分使它们不产生聚集。 在损伤情况下,乳糜微粒乳剂形态的稳定性消失,微粒 可产生融合,形成直径10~20um的大脂肪滴,足以阻塞 毛细血管
➢ 多见于胸廓弹性较好的青少年和儿童 ➢ 多数不伴胸壁骨折,但当外力过强时可有,并伴胸内或
腹内脏器损伤,发生呼吸困难或休克 ➢ 主要表现为头、颈、胸及上肢范围的皮下组织、口腔粘
膜及眼结膜均有出血性瘀点或瘀斑,严重时皮肤和眼结 膜呈紫红色并浮肿。其中球结膜下出血为本综合症的特 异临床表现。
——“外伤性紫绀”或“挤压性紫绀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差异大,常合并其他损伤,如胸壁骨折、连枷胸、血胸、气胸及 心脏和心包损伤
➢ 轻者仅有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和血痰等;听诊有散在啰音;X 线胸片上有斑片状阴影(创伤性湿肺)、1~2天即可完全吸收; 血气可完全正常——“肺震荡”
➢ 严重者则有明显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心动过速和血压 下降等;听诊有广泛啰音、呼吸音减弱至消失或管型呼吸音;动 脉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在胸片尚未能显示之前有参考价值
❖ 发生率占胸部钝性伤的30%~75%
❖ 发病机制
强大的暴力作用于胸壁
胸腔容积缩小
外力消除 变形的胸廓弹回
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
产生胸内负压
肺实质出血及水肿
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
❖ 病理
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并有间质及肺 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性肺水肿
肺间质含气减少而血管外含水量增加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增加 病理变化在伤后12~24小时呈进行性发展
➢ 典型脂肪栓塞(或完全脂肪栓塞症候群) 伤后潜伏 期为12~24小时,多于48小时内出现高热、昏迷、心跳 及呼吸加快,皮下点状出血等典型症状
❖ 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
• 胸闷、胸痛、咳嗽、气促等肺炎、肺不张、肺梗死症状 • 紫绀、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等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 • 肺脂肪栓塞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胸片肺脏呈“云雾状”或者
(四)脂肪栓塞的器官分布因素
➢ 当时心排出血液的分布情况 ➢ 各器官血液供应的生理特点
由此决定脂肪栓塞累及脏器的程度和发生几率。 依次排列为肺、脑、心、肾、肝。肝由于门脉系统血 液供血且血流丰富,故伤害机会大大减少。
❖ 临床分型
发病年龄从婴儿到80岁老人都有报道,但以青壮年为主 ➢ 暴发型脂肪栓塞 伤后短时间清醒,很快进入昏迷,
❖ 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 难,但应强调全面检查和处理。
❖ 急救处理
一、合并伤的检查
➢ 创伤性窒息患者直接受力部位多在胸部,因而多合并胸部损伤。伤 后早期的X线胸片检查可发现合并的肋骨骨折、气胸或血气胸、肺挫 伤等胸部损伤,对鉴别弥漫性肺挫伤与创伤性ARDS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