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地区地层表
川东南地区地层表

T2112 T2111 T1j5 T1j4 嘉陵江组 T1j3 T1j2
下 系
T1j1 T1f4 T1f3 飞仙关组
统
T1f2 T1f1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地质简表
系 统 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下 统 中 下 统 下 统 上 统 中 统 下 统 栖霞组 梁山组 韩家店组 地层 代号 P2ch P 21 1 P1m P1q P11 S1-2hn 厚度(m) 50~60 80~100 200~250 90~110 3~6 200~600 简
志 留 系
石牛栏组 龙马溪组 五峰组 涧草沟组 宝塔组 十字铺组 湄潭组 红花园组 桐梓组
S1s S11 O3w O3j O2b O2sh O1m O1h O1t
150~350 100~400 3~10 2~7 20~60 10~100 100~400 10~80 100~170
奥 陶 系
中 上 统 寒 武 系 中 统 下 统
J1m J1d J1Z T3x6
150~200 15~28 100~125 20~40
紫红色含灰质泥岩夹灰绿色灰质石英粉砂岩 黄绿,灰,深灰色灰岩,介壳灰岩,及泥灰岩 紫红色,暗红色泥岩,含灰质泥岩,夹砂绿色粉砂岩 浅灰、灰白色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多为硅质胶 结,性坚硬。 灰黑色页岩与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页岩含植物 化石。 浅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灰黑色页岩夹灰色砂岩,夹薄煤层。 灰、深灰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黑灰色页岩夹深灰色粉砂岩及薄煤层。与下伏雷口坡组呈假 整合接触。 深灰色泥质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页岩及石膏 灰褐色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石膏底为玻 屑凝灰岩“绿豆岩” 灰白色石膏,灰褐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厚层深灰色石膏,夹灰褐色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 深灰色中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 深灰色石膏与白云岩互层,夹灰岩,底部为兰灰色泥岩 灰,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顶部含鲕粒,生屑灰岩 紫红色、灰绿色泥(页)岩 灰,灰褐色灰岩,泥灰岩,石油沟以东顶部发育鲕粒灰岩 暗紫红色泥(页)岩,灰质泥(页)岩,夹灰绿色灰岩,泥 灰岩 灰,深灰色灰岩,鲕粒灰岩夹泥灰岩,泥岩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摘要: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的层段,由于工区目的层段页岩储层特征复杂,制约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评价,本文基于页岩展布特征、地化特征和矿物成分,分析评价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为工区页岩气的产量评估、富集规律认识以及高效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研究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具有分布广、厚度大等特点,页岩有机质均发育较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优越,TOC含量普遍大于2%,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Ⅱ1型为主,属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普遍介于2-3%之间,为生干气阶段,具有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力。
且样品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膨胀性粘土矿物含量较少则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裂缝的形成。
关键词:川东南;五峰-龙马溪;页岩;矿物成分1.前言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南方海相地层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层系[1]。
工区位于上扬子板块,整体经历了多期旋回构造运动,在奥陶世时晚期,川东南地区受板块的强烈挤压发生大规模的海侵,使得研究区页岩沉积出大量的含笔石黑色页岩[2]。
寒武世时,研究区整体上经历了快速的海侵,此时盆地内以海相沉积为主,地层经历了连续沉积后,形成了浊流沉积盆地由于川东南地区盆内遭受构造改造作用时间较晚且改造程度较弱,志留系龙马溪组表现为超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越高,页岩气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分析评价页岩气储层特征对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3]。
2.页岩展布特征川东南地区在晚奥陶-志留纪时期经历了一个缓慢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由盆内向盆缘,整套地层沉积速率增大,厚度也随之增大[4]。
如焦页1井志留系厚986.3m,隆页1井志留系厚1017.5m,彭页1井志留系厚1391m。
五峰-龙马溪组厚度在不同地区,亦有较大变化,彭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405m,隆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0m,焦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8.3m。
川东北地区地层简表

一段
200~420
T1j1
深灰色灰岩夹灰色灰岩
浅海台地
飞仙关组
四段
60~100
T1f4
灰紫色云岩与硬石膏
潮间
三-一段
400~550
T1f3~T1f1
灰色灰岩、紫灰色泥质灰岩,上部夹鲕灰岩,底为灰质泥岩。部分地区为鲕粒云岩和灰岩。
浅海台地夹鲕滩
二叠系
上统
长兴组/
大隆组
100~300
P2c/ P2d
T2l1
硬石膏夹云岩及砂屑灰岩,底为“绿豆岩”
潮间
下统
嘉陵江组
五段
110~120
T1j5
上部硬石膏,下部云岩夹鲕粒或砂屑云岩
咸化泻湖
四段
100~280
T1j4
上部硬石膏及岩盐,下部云岩夹鲕粒、粒屑云岩
咸化泻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段
140~180
T1j3
灰岩夹石膏及砂屑灰岩
浅海台地
二段
130~190
T1j2
硬石膏与云岩及砂屑云岩互层
上沙溪庙组
1374~1532
J2s
棕紫色泥岩与灰、灰绿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
浅湖与河流相
下沙溪庙组
290~500
J2x
棕紫色泥岩夹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顶有黑色页岩
湖泊与河流相
千佛崖组
185~320
J2q
绿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夹黑色页岩
浅湖与滨湖相
下统
自流井组
410~570
J1z
灰色灰绿色泥岩夹岩屑砂岩及黑色页岩、顶有介壳灰岩
P1q
深灰色灰岩夹生物灰岩、含燧石结核
浅海台地
自贡地区地层简表

~
251
侏罗系
上统
蓬莱镇组
J3P
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岩。岩性为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页)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其本色调为紫红及灰紫色,夹黄绿色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条带,含介形类、叶肢介、轮藻及双壳类化石。据岩石组合、颜色、沉积韵律及接触关系等特征,可将其分为上中下3段。
上段(J33SN):分布于测区外。底部灰色厚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紫红、鲜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厚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粉红色泥岩夹同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夹灰绿、黄绿色页岩。建组剖面该段厚189m。
上段(J13P):主要由紫灰、灰紫色厚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3个不等厚韵律。韵律层的下部砂岩层厚6~12m,在韵律层上部泥岩中尚夹多层细~粉砂岩,构成3~6个次级韵律。该段砂岩具高岭土化,高岭土呈不规则团块状、凸镜状、楔状、网脉状含于砂岩底部或下部泥岩中,具发育的水平、斜交层理及泥裂。
103
~
173
新田沟组
J2x
为一套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以黄绿色、紫红色夹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凸镜体,从上而下可分4个岩性段。
1:黄绿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状夹黄绿色细~粉粒石英砂岩,厚67m。
2:黄绿色砂质泥岩夹石英粉砂岩,厚30m。
3:深灰、灰黑色页岩夹泥质石英粉砂岩或灰岩,厚63m。
下段(J13SN):测区内广泛分布。下部为紫灰、灰紫色中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2~3个不等厚韵律;中上部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岩与同色泥岩互层,夹凸镜状长石石英砂岩和灰绿色砂质条带。底部普遍为一套灰白、紫灰色厚层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昔称“蓬莱镇砂岩”,偶含凸镜状砂砾岩,多见灰岩砾石,含泥砾、植物碎片、炭屑等。平行层理、大型斜层理发育。层位稳定,但沿走向有厚薄变化或分叉现象。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作者:邢梦妍代龙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8期摘要: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特征等资料,将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Ⅰ型层序界面是该地区主要的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可作为地层界线,并据此分为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
继而可划分出三个岩性段,黄龙组一段、黄龙组二段、黄龙组三段,其中,黄龙组一段与低位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二段与海侵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三段与早期高位体系域相当。
关键词: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DOI:10.16640/ki.37-1222/t.2016.18.072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自1977年钻获工业气流以来,已成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1-2]。
因此,有必要研究对于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层序地层学。
关于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前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根据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将研究区黄龙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三个四级层序和七个五级层序[3];也有学者将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Ⅰ型层序和分别相当于C2hl1、 C2hl2、C2hl3三个岩性段的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4-5]。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资料解释[6-7],以P.R.Vail 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对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川东地区北抵城口、南达涪陵、西至南充、东邻巫山,面积约5.78万km2。
构造上隶属于川东高陡弧形褶皱带。
受海西运动影响,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地层不完整,其顶部与下二叠统梁山组呈不整合接触[8]。
2 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2.1 层序界面识别(1)Ⅰ型层序界面。
Ⅰ型层序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速率低于盆地上升速率或海平面下降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形成的层序边界。
四川区域地层

代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地 层
小 区
奔子栏江达小区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雅江小 金川 区 小区
九寨沟 小区
降扎小区
志
然西组
留
纪
雍忍组 散则组 格扎底组
米黑组
通化组
卓乌阔组 舟曲组 迭部组
志 S留
系
奥 陶 纪
蒙措钠卡组
寒
武
纪
小坝冲组
物洛吃普 组
物洛吃普 组
邦归组
颂达沟组 额顶组
四川省西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
扬子西缘,岷江流域及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层序较完整。在几条深大 断裂带上有二叠系岩块产出于混杂堆积物中,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基性 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变质碎屑岩及硅质岩,厚500~千余米,筵类、珊瑚及 腕足类化石均较丰富。金沙江一带存在大量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及中酸性火山熔岩,总厚可达3000米以上。三叠系全区普遍发育,厚度巨 大,甘孜-理塘断裂带以东的马尔康—雅江地区为一套厚度达数千米至愈万 米的灰、黑色变质砂、板岩系,具复理石特征,富含海相双壳类化石,以 Halobia具代表性,称为”西康群”。北部阿坝地区该套砂、板岩系以黄绿 色为主,富含火山碎屑,称为“草地群”。甘孜-理塘断裂带以西的义敦地 区,统称“义敦群”,总厚度超过5000米;下、中统以砂板岩为主,夹数 量有限的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上统以灰色砂、板岩为主,夹 大量碳酸盐岩、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常构成互层,含丰富的海相双壳类、 腕足类、六射珊瑚及头足类化石,上部广泛含有煤层。此外,在岷江东侧 出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三叠系,未变质,缺失上统,残厚1500米左右, 旧称”漳腊群”。金沙江东侧也有下三叠统分布,为杂色板岩夹中酸性火 山岩,厚数百米;得荣等局部地区出露少量紫红色砂、砾岩夹泥灰岩互层, 厚数百米,过去称“茨冈组”,可能为藏东三叠系的东延部分。
川东构造特征与成因分析1

上,其它地段多隐伏于地下或断续出露,全长达500Km。在地表出露部分,由主 断裂与次级分支断层组成。主断裂由2-3条断层组成,构成一断裂带走向为NE25 度-40度,断面倾向南东,倾角大于45度,一般为60度左右。是川中与川东的分 界线。
背斜核部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向斜核部主要为侏罗系、南部边缘有白垩系, 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箱状(城跺式)褶皱 位于齐岳山断裂与恩施断裂之间,褶皱带由一系列NE-NNE向的褶皱群组成,
背斜和向斜大体等宽出露。 背斜核部出露古生界,向斜核部主要为三叠系,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1.川东地区构造特征介绍
隔槽式褶皱 位于恩施断裂与大庸断裂之间,褶皱带由一系列NE-NNE向的褶皱
3.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区的双层基底
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共同构成了扬子板块的双层基底。
四川扬子板块的基底多出露在板块边缘的隆起带上,以往确认的会理群、盐 边群等褶皱基底都为中元古代。因此认为,扬子板块基底比中朝板块的年轻,没 有属太古代的可能。后来康定群确认并建立,为2950-1700Ma的绿岩带,是扬子 板块的结晶基底。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共同构成了扬子板块的双层基底。
齐岳山断裂
位于川东南金佛山、七耀山一带,向北可达巫山附近。两侧地貌、山系、水 系和构造线方向均呈角度交截。断面倾向南东,两侧构造形态差异明显,北西侧 为典型隔挡式褶皱,南东侧为背、向斜近等宽的城垛状褶皱。
2.川东地区构造旋回的划分
(1).中条旋回及更老(2950-1700Ma)
是扬子板块古陆核或结晶基底形成的阶段,是四川最老的构造旋回。康定群 是目前四川发现的最老地层,属早前寒武纪绿岩带,该群组成了四川东部扬子板块的 结晶基底。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浅析

各体 系域特征 。认 为研 究 区茅 口期 具有快速 海侵 、 缓慢 海退 的特点 , 层序 对比 良好 , 且具 陆表 海 台地性质 。 按 陆表 海 沉积模 式将研 究 区划分为 潮下低 能带、 下高能 带及 潮坪 、 潮 泻湖等沉积相 带 , 以体 系域为单 元从 纵 向上 和平 面上 对沉积相进行 了精细刻 画。最终 , 结合层序及 沉积相演化 . 出了茅 口组层序格 架 内的沉 提
子 地 台 的四川 、 北 、 湖 湖南 、 徽南 部 和广 西右 江 等 安
地 区。 多将 茅 1组 划 分 为 3个 三 级 层序 。李 国蓉① : 3 在 对 广 西 十 万 山地 区泥 盆 系一 下 三 叠 统 层 序 地层
收稿 日期 :0 9 0 0 修 回 日期 :0 O 0 — 4 20 —1— 9: 2 1一 2 1
I 1 三 级 层 序 划 分 依 据 .
识 上 存 在较 大分 歧 [ 4 对 沉 积 相划 分 也 持 不 同观 1 -3 ,
茅 口组 三级 层 序 的划 分 主要 依 据 以 下 3点 :
点 [ 3 者利用 川 东南地 区茅 I组 野外 剖 面 , 合 5 。笔 , 6 : 3 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山关群 石冷水组 陡坡寺组 清虚洞组 金顶山组 明心寺组 牛蹄塘组
∈2-3ls ∈2s ∈2d ∈1q ∈1j ∈1m ∈1n Z2dn Z2d Z2n
550~650 110~190 5~30 100~200 115~147 139~371 125~418 400~1200 260 80
震 旦 系
T2112 T2111 T1f4 T1f3 飞仙关组
统
T1f2 T1f1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地质简表
系 统 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下 统 中 下 统 下 统 上 统 中 统 下 统 栖霞组 梁山组 韩家店组 地层 代号 P2ch P 21 1 P1m P1q P11 S1-2hn 厚度(m) 50~60 80~100 200~250 90~110 3~6 200~600 简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地质简表
系 白 垩 系 统 组 地层 代号 厚度(m) 简 要 岩 性
上 统 上 统
夹关组
K2j
0~1000
棕红色砂岩夹少量泥页岩,底为砾岩,与下伏侏罗系地层呈 不整合接触 浅灰,灰紫红色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浅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含长石砂岩 紫红,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色砂岩略等厚互层,底为 黑色页岩,富含“叶肢介”化石 紫红色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砂岩 深灰,灰黑色泥页岩及灰色砂岩,灰绿色页岩 深灰绿色泥岩、黑灰色页岩夹暗紫色灰质泥岩,灰绿色灰质
志 留 系
石牛栏组 龙马溪组 五峰组 涧草沟组 宝塔组 十字铺组 湄潭组 红花园组 桐梓组
S1s S11 O3w O3j O2b O2sh O1m O1h O1t
150~350 100~400 3~10 2~7 20~60 10~100 100~400 10~80 100~170
奥 陶 系
中 上 统 寒 武 系 中 统 下 统
上 须家河组 统 三
T3x5 T3x4 T3x3 T3x2 T3x1
65~94 28~36 70~101 75~106 20~30 0~160 15~50 35~60 90~110 90~110 80~100 160~200 15~25 20~170 98~200 130~150
中 统 叠 雷口坡组
逢莱镇组 遂宁组 上沙溪庙组 下沙溪庙组 凉高山组
J3p J3s J2s2 J2s1 J11
400~900 340~500 800~1250 200~280 50~110
侏 罗 系
中 统
下 统
大安寨组
J1dn
40~50
石英砂岩、含生物介壳泥灰岩,上部为 4~25m 紫色泥岩过渡 层
马鞍山组 东岳庙组 珍珠冲组
J1m J1d J1Z T3x6
150~200 15~28 100~125 20~40
紫红色含灰质泥岩夹灰绿色灰质石英粉砂岩 黄绿,灰,深灰色灰岩,介壳灰岩,及泥灰岩 紫红色,暗红色泥岩,含灰质泥岩,夹砂绿色粉砂岩 浅灰、灰白色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多为硅质胶 结,性坚硬。 灰黑色页岩与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页岩含植物 化石。 浅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灰黑色页岩夹灰色砂岩,夹薄煤层。 灰、深灰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黑灰色页岩夹深灰色粉砂岩及薄煤层。与下伏雷口坡组呈假 整合接触。 深灰色泥质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页岩及石膏 灰褐色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石膏底为玻 屑凝灰岩“绿豆岩” 灰白色石膏,灰褐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厚层深灰色石膏,夹灰褐色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 深灰色中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 深灰色石膏与白云岩互层,夹灰岩,底部为兰灰色泥岩 灰,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顶部含鲕粒,生屑灰岩 紫红色、灰绿色泥(页)岩 灰,灰褐色灰岩,泥灰岩,石油沟以东顶部发育鲕粒灰岩 暗紫红色泥(页)岩,灰质泥(页)岩,夹灰绿色灰岩,泥 灰岩 灰,深灰色灰岩,鲕粒灰岩夹泥灰岩,泥岩
(续)
要 岩 性
二 叠 系
上 统
深灰色灰岩,生物灰岩,夹泥质灰岩,页岩 深灰色页,泥岩,夹煤层及硅质岩薄层,与下伏茅口组地层呈假整合 接触 深灰,灰,灰白色灰岩,生物屑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灰岩含泥质 深灰,灰色灰岩,生物屑灰岩,夹少许页岩,下部灰岩含泥质重并色 深 灰,灰黑色页岩,与下伏志留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灰绿,灰黄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生物灰岩透镜体 深灰、黑灰色泥页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泥质粉砂 岩、砂质泥灰岩、瘤状泥灰岩及钙质泥岩。探区南缘为灰岩相区。 上部深灰色泥岩夹粉砂质泥页岩、下部黑色页岩富含笔石。 黑色含硅质灰质页岩,顶常见深灰色泥灰岩。 灰、浅灰色瘤状泥灰岩。 浅灰、灰色含生物屑马蹄纹灰岩。 灰、深灰色含生物屑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 上部灰、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灰岩。中部黄绿色粉砂岩与深灰 色含泥质灰岩互层。下部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生屑灰岩透镜 体。 灰、深灰色生物屑灰岩夹少量页岩、白云质灰岩和砂屑灰岩,普含硅 质条带(结核)。 上部灰、灰黄色页岩,深灰色生物屑灰岩、鲕灰岩,下部浅灰、灰色 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页岩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 及鲕状灰岩。 白云岩,底为细粒石英砂岩夹云质泥岩 白云岩、含泥质云岩及灰岩夹石膏 含泥石英粉砂岩 下段为灰岩为主,上段白云岩夹泥质云岩及云质灰岩 泥页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砂岩夹灰岩 泥、砂岩为主,下部有较多的灰岩 泥岩、含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与震旦系假整合接触 白云岩夹硅质岩及磷块岩 泥岩为主,底为白云岩,顶为含胶磷矿结核砂质泥岩 紫红~紫灰色冰碛岩。与前震旦系板溪群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 统 下 统
灯影组 陡山沱组 南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