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像与构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2)节目中 ①戴上耳机与导演、技术指导和视频指导建立联系。打 开摄像机,再次检查平摇、俯仰制动装置与座架的运 动情况 ②每换一个新的拍摄位置,必须校准镜头的变焦,以保 证镜头在整个变焦幅度内聚焦。 ③如何判断在哪个位置画面最清晰。可以对准人的发际 线或眼睛进行对焦。在拍摄特写镜头时,一定要对准 鼻梁聚焦 ④假如打算用变焦镜头进行移动拍摄,请将镜头调到广 角位置,将聚焦点预调在移动拍摄距离的中间位置。 现在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的最大位置,景深非常大,你 只需在十分靠近目标或事件时才调整聚焦。
(3)拍摄后 如果不是时间要求特别紧张,就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将磁带从录像机中取出,立即换上一盒新磁带,并为 所有磁带贴上标签。 ②将所有开关调到关的位置。 ③将光圈调至关的状态,并将镜头盖盖好。 ④卷好话筒电缆线,用带子把它扎好 ⑤将所有设备立即放回原来的箱子或袋子 ⑥从拍摄现场回来马上给电池充电 ⑦如果摄像机被弄湿,得等到所有得部件全干了才能将 其放回箱子内。 ⑧检查所有得灯具、交流电源线。
(5)移 移动拍摄是以线(摄像机机位变化)为轨迹,让 轨迹不间断的立体展示空间。分为横移、纵跟 和斜移 移可以产生如下变化: ①方向。取决于轨迹。 ②机位视点,取决于轨的长度 ③主体变化 ④有可能产生景别变化 ⑤相对角度变化 ⑥透视变化
⑦光线变化 ⑧背景变化 横移是表现前景的最佳形式 几个运动效果最明显的移: ①斜向,60度,45度 ②低角度 ③广角 ④方向变化超过90度 四者加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 学习目的:了解如何操作摄像机,如何构成有 效的画面。 • 学习重点:摄像机的操作要点、屏幕尺寸与景 别、构图、景深、屏幕运动。 • 学习难点:构图 • 学时数: • 教学方式:实地拍摄,进行讲解,辅以相关影 片范例及图片演示。
浅谈新闻摄影构图的艺术性

3 ・ 8
射形成渐次加深的梯度 , 了立体感 , 增强 带给观众 的是跳跃和
律动。
线直接引 向未随风飘落的芦苇花絮 ; 凋了主题 , 强 体现了冬季
湖面 上的苍凉。这 种由下而上 的过 渡契 合人们积极 向上 的 心理 暗示 , 因而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 。
三、 以简单线条 、 明快色彩勾勒主题 印象
则 。美展中构图恰当 、 、 合理 重点突出的摄影作品令人赏心悦 目, 而有些摄影作 品则构 图杂乱让人无法把握作品主题 。那 么, 如何构图才 能突 出照 片中的视觉主体呢?视觉 主体同视
觉背景又如何处理 呢? 本・ 克莱门茨在《 摄影构 图学》 书中指 出:构 图是一个 一 “ 组织过程 , 大量散乱 的构 图要素组织成 一个整体。 可 它把 ”
关键词 : 影构 图; 摄 新闻摄影 ; 艺术J } 生
中图分类号 :o J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3— 7 ∞l 一 3 —0 1 8 4 ( 0 0 03 2 8 新闻的主体和次主体的关 系, 照以上的顺 序控制构图 , 应按 这 样就能使画面的主题即新 闻摄影 聚焦区域跳跃 出画面, 加上
被摄影家牢牢地控制 了, 人的视觉 本能地追随着主题一 尔宝的精、 、 气 神。 葛
见, 每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它独特 的规律 和原理 。而成功 的摄 影构 图是产生 优秀摄影作 品 的必备 前提。现实生活 中我们
发现尽管有的摄影作品立意突出 , 有丰富的思想 内涵 , 由于 但 在构图上缺乏细节设计 , 或是光圈处理不当, 或是表现形式欠 思考 , 作品的气势和意境没有充分展示出来 , 白白浪费了好题
恰 当的色彩运用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 有突出主题
关于摄影构图的介绍

关于摄影构图的介绍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取景器里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
这个过程,和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关于摄影构图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摄影构图的介绍一、构图的重要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你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如果你没有构好图,拍出的效果也许黯然失色;也许一处并不起眼的角落,经过拍摄者的精心构图后,也会生灵活现。
构图是摄影第一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在观赏好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了解拍摄者为什么要这样拍,对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
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关于摄影构图的介绍二、寻找主体要拍摄好照片,我们首先要做到:1) 寻找动人的主体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寻找动人的对象来拍。
而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摁快门,在摁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色彩?线条?光影?还是造型?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
接着我们便要慢慢接近她,通常,主体在画面要占一定的比例,才能引人注目,也就是主体突出。
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
2)突出主体突出主题也是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
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或者是趣味中心。
那么如何让这个趣味中心更吸引人呢?我们可以把主体强调、突出,舍弃一些与趣味中心无关的东西,并适当地安排一些东西来烘托趣味中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让观赏者一看就知道这张照片想表现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是通过构图来达到这个目的。
摄影的三个要点

摄影的三个要点
1. 光线: 光线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影响照片的色彩、对比度和氛围。
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质量,在不同的光线下拍摄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2. 构图: 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照片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要注意构图中的元素包括主题的位置、比例、对称性、前景和背景等,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3. 对焦与景深: 对焦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它决定了照片中哪些元素是清晰的。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对焦点和景深,使得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或者保持整个画面都清晰,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摄影构图的含义以及作用

摄影构图的含义以及作用构图指将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环境下的物体利用视觉特征,有机的再现由边角限定的二维空间内,并担负着突出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并通过画面构造传达阐释更多的信息,反映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摄影构图的含义以及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构图”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
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
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构图的目的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
摄像基础知识(构图、镜头角度和动作、用光技巧)

3.静态构图
• 即固定机位拍摄静态对象,构图
组合基本不变。静态构图多为单 构图形式,但由于光、色变化使 画面产生多含义、多信息时,也 可形成多构图画面。在卫星电视 教材中,教师讲课的画面多为静 态构图。
4.动态构图
• 即被摄对象或摄影(象)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
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动态构图是影 视画面所独具的构图形式。它一般为多构图形式, 有时也以单构图形式出现,如摄影(象)机伴随 动体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时, 就是单构图形式。
9.镜头构图
• 即指影视导演与摄影(象)人员为表
现影视教材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 在镜头画面上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 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 体。构图要求有全面观念。
镜头角度与镜头动作
•1.镜头角度 •2.镜头动作
1.镜头角度
• 这里所说的“角度”,狭义地理解就是指摄影
(象)机放在什么地方来拍摄的意思。实际上, 影视中的摄影(象)角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拍摄方向,这三者彼此相 关。对镜头角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拍摄美丽画面 的手段。它不仅要完成造型上的任务,同时也要 完成刻作上的任务。结合具体影视教材的内容, 恰当地运用镜头角度,会使影视教材的镜头结构 精练、新颖,使影视教材的人物活动、事件的发 生和发展,具有时间和空间极大的表现领域。不 同的拍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6.多构图
• 画面结构连续或间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是
影视区别于绘画、照相等静态造型艺术的重要特 点之一。由于摄影(象)机和被摄对象的运动, 影视画面的构图结构可以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多 构图形式。影视场面调度复杂多变,光线明暗、 焦点虚实、前后景变化,均能够形成多构图画面。 这样的构图在现代电影电视中的比重日渐增多。 它不需要外部组接,在一个镜头里以内部蒙太奇 造型形式可以交待多种含义,传递多种信息,因 而多构图加强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电视摄像构图

电视摄像构图电视摄像构图是指在拍摄中,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把人、景、物等被摄对象按一定的规律安排在电视画面中,以取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摄像人员在拍摄画面时,要根据剧本的要求,努力寻找到较为完美的画面形象结构和最佳的画面效果。
摄像构图贯穿摄像人员拍摄所有镜头的全过程。
摄像”是将景物光像用一个个镜头记载下来,并且每一个镜头所摄得的是给观众看的内容;镜头内容所表达出的是摄像师的意念、思维以及对观众有目的的、有意向的、甚至是强制性的引导。
电视摄像构图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
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
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像构图的根本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调度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
所以摄像构图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组织好各种画面的构成,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法要和谐统一。
第一节.拍摄距离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距离远近变化的关系。
拍摄距离的选择,体现在照片画面上就是景别的变化。
通过距离的远近变化,来确定景物形象的大小以及所包含的空间范围。
通常所说的景别包括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在摄影创作中具体选择哪一种景别,是由拍摄者根据被摄对象的性质所产生的艺术构思和立意来决定的,其目的在于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内容,更生动地表现对象特征,更完美地创造新颖的构图形式。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进行布局和安排的艺术技巧。
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有吸引力和观赏性,让观看者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方面: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第一,线条是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线条可以指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有动态感和层次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等不同方向的线条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
对角线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感和张力,垂直线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坚固,水平线可以增加画面的平衡和稳重。
第二,形状是构图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形状在构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摄影师可以通过捕捉各种各样的形状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
形状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第三,色彩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增加画面的情感和表现力。
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来构建画面的氛围和气氛,例如明暗对比的色彩、冷暖对比的色彩、纯净对比的色彩等等。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四,光影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光影可以改变画面的明暗关系和形式感,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或人造光来塑造画面的光影效果,例如逆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侧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形式感,背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轮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第五,空间是构图的最后一个基本要素。
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可以增加画面的透视和延伸。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距离的空间来构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空间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投入其中。
综上所述,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机也在不停的改进。
将摄像机运用于电视,是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电视初步应用于生活。
到50年代中后期,由于磁带录像机的出现,才将录像和后期编辑变成了可能。
在70年代,电视的播放都基本上都实现了录制和重播的方式。
而现在发展到现在,电视节目呈现出录制编辑播出同时操作的一条龙现象,还出现了数字化,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种编辑软件应运而生。
电视摄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正以天马行空之势,营造另一个神话。
电视节目是一门声画艺术,是有声音和画面两部分组成的。
画面是电视节目的基础,没有和画面就和广播没有了区别。
画面可以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一个见证者。
画面的长短不一,一个画面的时间可以长到几分钟、十几分钟,也可以短到几秒钟,甚至可以短到一秒钟或者只有几帧。
第一章摄像与电视节目一、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关节摄像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电视节目的主创者,也是电视画面的获取者。
不同的电视节目中电视摄像的角色是不完全一样的,在电视剧摄像、演播室摄像,要求摄像和导演的配合更加密切,摄像的任务往往是配合导演按照剧本的要求完成创作任务。
特别是在服务类节目中,就要求摄像师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地配合主持人,主动地参与创作,而不能被动地机械地听从编导的指挥。
比如我们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策划只是要求我们《走遍西安》栏目,达到一个欢快娱乐的氛围。
如何拍摄,什么角度拍摄都需要我自己去设计,那么我作为一个摄像师,也是一个节目创作者。
在编导没有给予一定的限制时,摄像师就要积极主动去创作。
在表达回民街喧闹场景时,我就用灯火通明人流不断的晚间,如果用白天的话就没有用晚上表达的更清楚。
所以说摄像要积极参与节目创作,从前期开始准备到拍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研究,调度机位,以取得最佳的画面播出效果。
二、电视节目的摄制方法现在电视节目的摄制方法有很多中,按摄像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G)和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ESP)。
1、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是指摄像师携带摄像机进行现场采录的一种摄制方式。
其特点是迅速、灵活,可以独立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和转播。
比如新闻报道、纪实性专题片等。
2、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一个小型化可移动的电视制作系统工程。
将拍摄现场多台摄像机采集的信号传送到电视转播车,进行现场编辑制作、录像或者直播。
通常是重大新闻事件或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的转播等。
3.、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ESP):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室内录制节目。
这种摄制方式,摄像条件好,拥有较高的技术指标。
演播室摄制,包括节目演播室和导演演播室,节目的协调和调度以及镜头的切换都导播在导控室掌握,并完成初步的剪接。
如果按照电视节目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纪实类与艺术类;根据摄制地点的不同可分为:演播室摄像与外景类摄像。
我们小组毕业设计《吃遍西安》栏目就是演播室摄像与外景类摄像相结合。
演播室摄像是在专业化的影棚内进行,所有摄录设备都会被调试到最佳状态。
所有人员都积极参加摄制,摄像师直接收现场编导的调度。
外景类摄像是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录制,摄像师要适应多变的光线以及复杂的环境。
外景摄像师要拥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服务类电视节目的摄像技术上面我论述过拍摄对电视节目的重要性,拍摄的质量对节目影响也是非常重要。
在拍摄之前,摄像师应该考虑到拍摄机位、取景、构图等因素。
在拍摄连续的运动镜头时,在运用“拉推摇移跟”镜头时应该注意其景物以及光源的变化。
在拥有这些技能后,我们也只能将所需的画面拍摄出来,如果想要拍摄优秀的画面作品,摄像师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包括操作技能、镜头表现能力以及独特的构思方式。
在我们小组做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也总结了下服务类电视节目拍摄的特点。
下面我分析下以上几个问题。
第一节摄像的基本技巧在现代的生活中,摄像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很多人能会使用摄像机,但是能将摄像机熟练地使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然而在拍摄电视节目时,就要求摄像师不仅仅是熟练地使用摄像机,而是全方面的掌握摄像的基本要领。
我这里说的基本要领就是摄像的机位、摄像的取景、摄像机的聚焦。
通常我们说的摄像机的机位就是摄像机的工作位置,确定了机位就是确定了视点。
视点的定位包括了距离、方向和高度三要素。
机位的变动就意味着三要素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被摄物体透视关系的变化,形成不同方位的构图。
(构图我会在下文中具体分析)电视节目的拍摄机位要根据节目内容和主题以及现场环境条件而合理确定。
那么应该怎么把握好三要素呢(距离、方向和高度)?一.拍摄距离根据画面拍摄要求和现场具体情况来确定机位,拍摄距离或远,或中,或近。
不同的拍摄距离会影响到被摄物体成像的大小不同,最明显的是近小远大,构成不同的景别。
(看视图1与视图2)以不同的视点观察被摄物体,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机位。
凡现场环境和拍摄条件允许,选择近距离并且用短焦距镜头(变焦拉开到广角部位)拍摄,画面比较容易稳定并且景深范围大,清晰度会更高。
二、拍摄方向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题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以被摄主题为中心,水平面上选择机位,可产生正面、侧面、背面和斜侧面等拍摄方向。
所谓的正面拍摄就是在被摄物体的正前方架设机位进行拍摄,正面方位有利于表现人物表情以及动作,在电视节目中正面拍摄主持人会给受众带来亲切感。
呈现出一种交流状态。
在毕业设计《吃遍西安》中,我以正面镜头为主,将主持人的表情与动作都能刻画到位,基本能表现出交流状态。
但是从正面拍摄主持人也有很大缺点,首先透视感太差,其次,缺乏立体感,画面呆板而生动不足。
侧面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轴线与主体朝基本垂直方向的拍摄方法。
侧面拍摄方法的优势是能准确表达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状态以及能反映出主体的立体形态(请看视图三)。
最适合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物之间的交流。
但是缺乏与观众的交流感。
在《吃遍西安》中,外景主持人在回民街多用侧面镜头,就缺乏交流感,应将正面镜头与侧面镜头综合使用。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物体后方进行拍摄,由于从后方拍摄不能表现人的面部表情,但可以通过人的姿态使受众进行联想,从而这种拍摄方法多为电视剧电影所应用。
斜侧面拍摄是指摄像机与主体成一个角度的拍摄方法,包括前侧面和后侧面。
这种表现方式具有非常强的立体感,与利于突出主体。
无论是哪一种拍摄方法,都应该根据拍摄现场,节目内容灵活运用。
通常电视节目以正面拍摄为主,侧面和斜侧面也不可或缺。
如果能运用一点背面的镜头,那么节目就显得诗情画意了。
三、拍摄高度拍摄高度确定了摄像机镜头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体水平线在垂直方向形成的一定角度。
这个角度收拍摄距离影响,同样高度,在不同距离所形成的仰、俯角度不同,换句话说,拍摄高度就是确定机位的高、中、低。
不同的拍摄高度可产生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的构图变化,其画面视觉效果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共鸣,因而有不同的表达功能。
平视拍摄是将摄像机和被摄物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符合人们正常的观赏习惯,被摄物体不易变形,画面较为平稳。
平视拍摄的物品显得亲近真切,一般多用于纪实类电视节目。
但是如果一律采用平视构图方法,画面会呆板平淡,效果不佳。
仰视拍摄是摄像机处于被摄物体低处进行拍摄,仰视拍摄基本运用于夸张人物的跳跃动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可以表现出崇敬、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但是要注意不要出现人为造假现象,那么效果则适得其反。
俯视拍摄是指摄像机机位高于被摄物体,从高处向地处的拍摄方法,有利于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多用于纪录片拍摄。
第二节摄像机的取景与景别一、电视节目摄像的取景摄像机的取景就是摄像师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截取出电视节目需要的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通过取景才能确定场景中所需要的表达元素,同时舍弃不需要的表达元素才能确定摄像机的最佳机位。
也可以说确定机位的构成就是取景。
取景应遵从一些原则,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节目内容有受众应知道和他们想知道这些都应该成为节目画面,在《吃遍西安》中,观众应该知道肉夹馍是什么样子的。
观众想知道它是怎么样做成的。
这些都是我的拍摄画面,所以除了拍摄主持人之外,我又拍摄了肉夹馍制作过程。
摄像师在确定拍摄对象时要根据主题的的要求,进行选择画面,画面主题以传达主题信息为最终目的,就是说摄像师要明确了解自己的拍摄任务。
希望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让受众了解什么,这些信息就是取景范围。
当确定拍摄主体后,就应当想到观众接下来想了解什么(想继续了解的信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摄像师还要将观众所需信息一起拍摄,换句话说镜头画面不但要拍到,还要能吸引受众,满足受众需求。
所以摄像师取景和拍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
取景之后,就出现了景别问题。
二、电视节目的景别设置景别就是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这样一个普遍心理:当你想了解一个事物总希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观察,就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摄像的不同景别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优秀的摄像师在处理景别的时候应该给予受众以美感,满足受众的需求。
景别大可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不同的景别的画面所显示的人物大小及拍摄范围各异,景别大,拍摄范围大,画中主体人物面积就小,;景别小,拍摄范围小,主体人物面积大(图四,图五)远景又被称作大全景,通常表现空间模式的宏伟,多用于表现大自然和高大建筑;中景以人为例,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动作和大致的形态,也是我毕业设计中运用最多的景别。
它通常表现人物之间的谈话以及情绪交流;近景是显示胸部以上的画面,能刻画出人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多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写就是将局部放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舍,组织成为画面,这样就制约了受众的视线,可以引导受众的注意力,景别决定了观众可以观看的内容,对画面内容接受的程度。
不同的景别也有主次层次,才能有效地突出主体,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
(图表1)第三节电视节目画面的构图一、构图的定义在确定拍摄主体和景别之后,我们就要考虑电视节目画面的构图。
画面构图是为了表现某一特定内容和视觉效果美感。
将被摄主体和其他元素有序的安排在画面中,这一过程就是构图。
画面构图是一种过程和组织技巧,优秀的摄像师要从无序的现实生活中找出顺序,把散乱的元素组织成可以理解的画面,并传达作品主题,构图是表现节目主题和创作意向的重要手段,它把主题形象化,可视化。
构图代表着摄像师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构图一词来自英语composition的音译,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同样在绘画和艺术照里面也非常讲究构图,在中国传统也可被称作“章法和布局”然而,在电视节目摄像艺术中构图可分为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顾名思义,静态构图就是固定镜头的构图方式,动态镜头就是运动镜头的构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