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代表了国家的财力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而经济增长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两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财政收入是国家的财力支柱,也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金融保障。
在现代国家经济中,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财政收入可以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例如,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物流和运输条件。
而这些建设需要巨额财政投资,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其次,财政收入可以促进创业和就业。
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初始资金,并扶持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进入,扩大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形势欠佳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可以补贴企业的生产成本,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再次,财政收入可以进行社会保障投资。
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保障越来越得到重视。
例如,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资需要巨额财力支持。
而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使社会保障更公平、更有效,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经济增长是导致财政收入增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多个方面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增长使得个人、企业的收入上升。
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交流越来越繁荣,人们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而在现行的税制结构中,个人、企业的收入税都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税收收入随着人们的收入变高而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和动产也给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愿意利用自己的资本进行投资,如买房、买股票等,这些都是投资性的形式,而这些投资行为对于财政收入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来源。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考虑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情况下

,是
关于
的弹
性 �私人的最优化行为导致使得满足 ( 3 ) 式的消费路 �在税率为 时,
R =0 . 48 D . W. =1 . 76 出在 , 的条件下, 均衡 � � � � � � � � � � 式中: 表示实际人均 增长率, 为投资 的经济增长率 关于� / 的偏导数为: � � � � 率( 投资占 G D P 的比例) , 为宏观税率 ( 税收占 � ( 9 ) � � 的比重 ) , 为生产性的财政支出 (包括基本建设支 � � � 出, 科学研究支出和教育支出 ) 占 的比例 � 回归 因此当 / 充分小使得 �1 时, 经济增长率 关于 结果表明税负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生产性财政支 / 是增函数; 当 / 充分大使得 �1 时, 经济增长 � � 出占 的比例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 即增加生 率 关于 / 是减函数 � � � � 产性财政支出占 的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 上述的理论分析表明, 只考虑税收而不考虑财 政支出时, 提高税负会降低资本的边际产出, 从而 降低经济增长率 �如果同时考虑政府支出对经济增 长率的影响, 则存在一个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 �当 实际税负水平小于最优值时, 税负增加有利于扩大 政府支出,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 当税负水平超 过最优值后, 再通过增税扩大政府支出, 将使经济 增长率下降 �这与拉弗曲线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二,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 人均经济增长主要与资本 的投入有关, 再根据前述 B arro 的分析框架, 在考虑 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 还应该考虑生产性 速发展 �并且从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可知, 生产性政 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要大于税负对经济增 长率的影响 � 在考虑财政支出的情况下, 存在一个最优的宏 观税负水平, 在达到最优水平之前, 税负增加, 有利 于增加生产性的财政支出, 而当生产性的财政支出 水平较低时, 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经济 增长, 从而提高宏观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 而当宏 观税负超过最优水平以后, 通过增加宏观税负而增 加的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从而提高 (下转第 33 页)
我国税收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272 1 8
294 62 334 53 4 18 8 9
29 9O
3 9 27 4 5 25 52 17
2 税 收 与 GD 之 间 有关 的理 论 背 景 P
影 响税 收 收 入 的 宏 观 经 济 指 标 有 许 多 ,其 中 G P是 影 响 税 收 收 D
入 的一个 重要指标 , 收的增 长离不 开经 济的增 长。 税 凯恩斯 主义认 为, 如 同 消 费要 受到 居 民 的可 支配 收 入 的影 响 一 样 , 收 也 受 到 国 民 收 入 税 的影 响 , 两者 之 间 的关 系 可 以用 函数 的形 式 表示 为 :=l ) 了便 于研 Tf 为 f Y 究 国 民 收 入 与 税 率 之 间 的 比例 关 系 。 定 边 际 税 率 . 恩 斯 将 这 种 关 确 凯 系线性化 , 表述 为: _ lt 中 为基础税收 ,为边际税率 , 0 t T 1+Y其 0 t 且 << l按 照凯 恩 斯 的观 点 , 收 与 国 民 收入 存 在 着这 种 正 向 比例 关 系 。 随 。 税 着 国民收入 的增 大 , 国家的税 收额也会 随之增大 。 现实中 , 能受投 在 可 资 或 者 经 营情 况 影 响 , 收 与 国 民收 入 之 间 可 能并 非 存 在 着 这 种 标 准 税 的线 性 关 系 , 是 凯 恩 斯 主 义 的这 种 观 点 却 说 明 了 税 收 收 入 与 国 民 收 但 人 之 间 的相 关 关 系 。
19 90 16 8 86
先 根据 19 - 2 0 9 0 0 8年的数据 , 进行参数估计和参数检 验 , 面即 下 是利用 O S进行参数估计得 到的结果( L 见表 2 。依据表 2检验结 果, )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姓名班级学号分工情况张文娜08税务(2)班2008204143126模型检验林琳08税务(2)班2008204143131报告制作伍琼英08税务(2)班2008204143132模型检验杨慧08税务(2)班2008204143138PPT讲解王娟08税务(2)班2008204143144PPT制作指导老师:张子昱日期:2010-12-23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1978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列出了几种有可能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的因素,经过讨论从中选定两种,即: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
随后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有关的数据网站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税收收入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
从公共财政的需求角度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从税收政策角度看,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年至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对税收会产生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徒增215.42%。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税收是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职能实现不可缺少的手段。
税收经济分析报告模板

税收经济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是对某国家的税收情况进行经济分析的研究报告。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报告将通过对税收的收入来源、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 税收收入来源分析税收收入来源是指国家通过征收各类税款获取的财政收入。
通常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直接税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些税收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的收入。
而间接税主要包括消费税、增值税等,这些税收则与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有关。
针对某国家的具体情况,我们对税收收入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各类税收收入的比重、主要税种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收入来源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税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从而为税收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3. 税收制度分析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税收的组织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
税收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公正性和效率。
本章节将对某国家的税收制度进行分析,包括税制的种类、税率的设定、征收和征管机构的设置等。
在税收制度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同时税收征管机构的运作应该高效透明,以确保税收的公正征收和使用。
4. 税收政策分析税收政策是指国家税务部门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和政策。
税收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发展状况。
本章节将对某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税收调节政策等。
在税收政策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税收政策的目标和效果。
税收政策应该立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既要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要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 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税收收入的多少和经济的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
本章节将通过对某国家税收收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在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税收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
我国税制最优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 , 本 文根据 我国 2 0 0 2  ̄2 0 1 0年 的面板数据 进行实 证 分析 , 定量分析 我国直接税 收入和间接税 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 同时 , 本文重新 审视我 国的税 制结构 , 进一步分析直接税与 间接 税 的关系 , 探究两者 的最优组合 , 对现阶段我 国税制结构改革提 出改
进意见 , 使税 收政策 能够 更好 的配合经济发展 , 进而促进经济增 长 的最大化 。 数 据所 得税 ( 亿元 )
c d t p d t
2 . 0 3 5 … 一2 1 . 7 7 ¨
地方财政决算支 出( 亿元 ) 地方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我 国税 制最优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陈博 天 罗华平 刘 萌
( 中 国公 共 财 政 与 政 策研 究 院
【 摘 要】 近年 来 , 我 国 间接 税 占税收 收入 的比 重不断攀 升 , 出现 直接税
和 间接 税 比例 失衡 的现 象。针 对这 种现 象 , 本 文根 据我 国 2 0 0 2  ̄2 0 1 0 年 的面板数 据进 行 实证研 究 , 定量分 析 我 国直 接税 收 入 和 间接 税 收入
地方 居 民 消 费 价格 指数
g e x p ● l n V
c p ● 1
2 . 2 9 8 … 0 . 5 7 8 …
.6 0 . 8 6 " ’
常数
样 本 数
…
C O n S
o b s
p < 0. 0 5 , p < 0. 1
6 , 9 5 1 ’
地 方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指 数 样 本 数 l 1 O . O 2 8 8 . 1 9 9 7 7 3 9 8 . 2 2 3 2 8 0 . 5 N :2 7 9
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模 型估计结 果说 明 ,在假定 其它 变量不 变 的情 况 下, 当年 国内生产 总值每增 长 1 亿元 , 税 收收入 就会增 长0 . 2 6 8 5 2 8亿元 ; 在 假定其它 变量不变 的情 况下 , 当财 政支 出每增长 1 亿 元 ,税 收收入就会 增长 0 . 6 1 3 2 1 7亿 元; 在假 定其 它变量 不变 的情 况下 , 当年进 出 口总额每
策建议 , 以促进 我 国税收 收入 的增长以及我 国经济 的全面发展 。
关键 词 : 财 政税收收人 ; 国内生产 总值 ; 财政支 出 ; 进 出 口总额
一
、
研 究背景
运用 E v i e w s 软件 , 用最小 二乘 估计法 ( O L S ) 对 上述
1 9 9 6年我 国财政税 收收入为 6 9 0 9 . 8 2 亿元 , 到2 0 1 0 年增加 到 7 3 2 1 0 . 7 9亿元 ,这十五年 来财 政税 收收入 绝 对增加额 为 6 6 3 0 0 . 9 7亿元 。税收是 国家为实现 其职能 , 凭借政治权 利 , 参与 的一部 分社会产 品和 国民收入的分 配与再分 配所 进行 的一 系列 经济活动 , 它作为财政 收人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在 国民经济发展 中扮 演着不 可或缺 的 角色 。 经济决定税 收 , 税收又反作用 于经济 。 要 实现经济 的持续发展 , 必 须要求与经 济紧密关联 的税收符 合其发 展 的要求 。因此 , 我们需要对 影响税 收的各个 因素加 以
1 . 经济意义检验
回归分析 方法进行分 析 , 分析软 件采取 E v i e w s 3 . 1 软件 , 数据主要来 自《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库》 。 3 . 模 型的建立 在对被解 释变量和解释变 量进行描述 和分析后 , 为 了便 于研究 , 分别对 Y、 X 1 、 X 2 、 X 3 取对 数进行分析 。故
非税收入和经济增长、税收收入的关系——基于周期分析的视角

分析 , 并同 G D P和 税 收 收 入 的 周 期 波 动 特 征 进 行 对 比 , 然后 分阶段 分 别构 建税 收收入 和 G D P 、
政府 收入 总额 中非税 收入 比例 以及 非税 收入 和 G D P 、 政 府收入 总额 中税 收 收 入 比例 的 O L S回
归模 型 。研 究结果 显示 : 第一 , 非税 收入 的周期 波动 呈现 明 显的 阶段 性 特征 , 改革 开放 和 1 9 9 4
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9 8 4 0 ( 2 0 1 3 ) 0 2— 0 0 2 2—1 2
、
弓 I 言 及 文 献 综 述
目前对非 税 收入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概 念界定 、 管 理体 制缺 陷剖 析和 制 度 创新 等 方 面 。非税 收 入对 经济 的影响 , 学术 界对 此认识 并 不一致 , 主流观 点是 : 非税收 入对 增强 国家宏 观 调控 能力 、 调动地 方各级
2 0 1 3年 第 2期
( 总第 5 5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疆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i c s
No . 2. 2 01 3
一
作者 简 介 : 白彦锋( 1 9 7 6一) . 男. 中 央 财经 大学 财政 学 院 教 授 , 研 究方 向为 财 税 理 论 与 政 策 ; 王婕( 1 9 9 0一) . 女, 中 央 财经 大 学 中 国 财 政 发 展协 同 刨 新 中 心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为 财税 理 论 与 政 策 ; 张琦( 1 9 8 8一) , 女, 中 央财 经 大 学 中 国 财 政 发 展 协 同 刨 新 中心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为 财 税 理 论 与 政 策 。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790005)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增长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源泉,税收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转轨国家的国情、省情决定了河南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宏观税负水平与税制结构,以促进河南省经济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和税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基于河南经济与税收入增长运行的基本特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规律,分析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税负水平,优化税制结构,促进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标签:河南;地方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 1 引言 经济增长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源泉,税收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转轨国家的国情、省情决定了河南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宏观税负水平与税制结构,以促进河南省经济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和税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税收收入的增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作为我国第一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新兴工业化大省,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如何,不仅关系到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也关系到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基于河南经济与税收入增长运行的基本特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规律,分析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税负水平,优化税制结构,促进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为河南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大胆进行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创新河南持续探索发展之路。
2 十年来河南经济与税收运行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完整含义包括税收收入规模、增长、税负、弹性、结构、周期等基本特征。税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或影响方式的量化分析和结论都可以对应着税收的这六个特征。各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税收收入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税收受经济、政策、征管三大要素的影响,三要素之间具有系统的关系。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必须有一个代表性指标,GDP应是唯一的选择。GDP是按市场 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税收总量与GDP在核算口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一般用GDP来衡量经济规模和描述税收负担和增长弹性等基本特征,以GDP为经济变量来分析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关系。
2.1 河南经济与税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994年以来,河南经济与地方税收收入均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全省GDP(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由1994年的2224.43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23092.36亿元,增长了3.81倍,年均增长15.99%;2010年全省地方税收收入达到1016.55亿元,较1994年的81.77亿元增长了11.43倍,年均增长17.32%。运行区间税收的增长速度围绕GDP增长速度的波动而发生相应波动,经济与地方税收保持了协调发展、基本同步增长的运行趋势。
资源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本表资源按当年价格计算。
2.2 河南税收的内部构成情况 河南地方税收结构以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主体,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所占比例较小。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后,构成地方税收收入的税种共有20个,其中:地方税种17个,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种3个。从表2资料可以看出:在20个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的税收额在全部地方税收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大,合计达到65%以上。个人所得税所占份额也达到4%。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占份额一直稳定在6%以上。这些税种构成了地方税收收入的主体。其余的十几个小税种总的税收额仅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10%左右。
从发展趋势来看,营业税的税收额增幅比较稳定,其所占份额在各年份中虽有波动,但一直保质在30%左右,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值税所占份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占到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15%以上。企业所得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所占份额由1994年的16.38%下降到2010年13.44%,下降2.94个百分点,河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税收额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占份额由1994年1.87%上升到2010年3.96%,但仍远远低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河南的地方税制结构与全国存在较大差别,这与河南的经济结构有着紧密联系。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1》、《河南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
本表资料按当年价格计算。 2.3 地方税收入增长速度与税收弹性系数的实证分析 税收弹性系数是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它反映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关联程度。以1为界,大于1说明税收增长快于GDP增长;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慢于GDP增长。表3中GDP增长率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税收入与GDP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09年地方税收入达到21576.84亿元,较1994年增长11.75倍,从1994年到2009年的十六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18.70%;同期2009年GDP达到340506.90亿元,较1994年增长6.06倍,年均增长1406%;这一时期税收弹性系数为1.41,地方税收入年均增速比GDP增速高4.1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地方税收入与GDP呈现同向增长趋势,但各年份之间波动较大,从1994年到1999年增速呈逐年递减趋势,2000年以后增速明显回升。各年度税收弹性系数除了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之外都大于1,近几年接近2,说明税收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这显然是超常增长。地方税收增长速度的加快,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加快,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堵塞漏洞,减少偷逃税和清理欠税也是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11》中的数据计算得出。
3 河南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及定量模型 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税收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即由于GDP的增长,税基的扩大,会使税收收入相应增长;而宏观税负与GDP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提高宏观税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依据1994~2010年有关的财政、税务统计资料,运用相关与回归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如下。
税收收入与GDP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定量分析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可使用税收收入与GDP的回归模型。设GDP为变量x,税收收入总量为y,运用两变量时间序列数据作一元回归,可得到GDP与税收收入总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e代表了发生的误差,回归模型中的b代表斜率,大致衡量了GDP的增长对税收收入总量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回归分析,GDP总量与税收收入总量的相关程度高于GDP增长速度与税收增长速度的相关程度。
设地方税收总额为y,GDP为变量x,运用河南1994~2010年两变量时间序列数据作一元回归,得到GDP总量与税收收入总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模型说明二者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得到的结论是:GDP每增长1000亿元,地方税收可增加61.23亿元的收入。截距a为负值,说明有一部分GDP没有上缴税款。
结论表明:经济增长是决定河南税收收入增长的第一位因素。从1994至2010年近二十年来,河南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名义GDP增幅2010年到18.54%,奠定了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2010年河南税收收入达到1016.55亿元,为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初的1994年12.43倍,税收绝对额增加了934.85亿 元;而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增长几乎没有影响。近二十年来,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不规律的波动,且总体不平偏低,2010年的宏观税负仅比1994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在1995~2003年的九年间,有五年由于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下降而影响税收收入减税。
4 促进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 河南宏观税负水平低,税制结构不合理,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建立起适合河南省情的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从而促进河南“三化”协调发展。
4.1 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水平,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依据政府支出需要决定因素,河南的宏观税负水平需要提高。但过高的税负会加大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过低的税收水平则使政府无法履行其正常职责,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期间难以承担起改革的巨额成本。从河南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中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省、市、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不论从需要,还是从可能来看,河南的宏观税负水平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提高宏观税负水平首先在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对现行的税外收费进行科学类,取消不合理收费;对符合收费性质的收入予以保留并纳入预算内管理;对具有符合税收性质的收入应将其纳入税收制度,由税收部门依法征收。这样可将部分“费负”转化为“税负”,既可以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而又不会新增私人部门的负担。其二,要适应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税制改革,提高税制弹性。实行结构性增税与减税改革,以发挥税收的改革效应,纯经济效应和潜在竞争效应。从而使经济发展水平对宏观税负水平与税制结构的最终决定作用通过税制改革得以发挥。最后,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减少税收流失。
4.2 优化税制结构,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制结构 考虑到促进河南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进行税制结构改革,提高税制适应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要求。在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种的前提下,确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建税、车船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专门对农民设置的税制体系,使农民作为纳税人取得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纳税地位,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在清费立税的基础上,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环境保护税和教育税等。在保持流转税主体地位的同时,适当提高所得税比重,并力求在条件成熟时构建起双主体税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