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解读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分析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分析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分析教学分析: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是“高尚品格”,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阅读时,要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同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其中,教学要点之一是《古诗三首》。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还需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研究“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建议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思考景物,发挥自主研究的意识去挖掘诗歌中的意味,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出“托物言志”。

另一篇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XXX同志的女儿XXX写的一篇回忆录。

通过对XXX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

另外一篇课文是XXX写的《为人民服务》。

研究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能举出“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在深入读文、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最后一篇课文是《金色的鱼钩》,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

在阅读时,要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同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总的来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不同的篇章,引导学生体会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提高。

己的写作中。

本节课通过谈论交流法,让学生展开讨论,搜集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同时结合作例文,指导学生领悟作家表达情感的方法。

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课 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课 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课
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课研究目标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提供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研究目标。

该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解读古文
学生将通过研究一些古代文化和故事,了解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他们将学会阅读和理解一些陈述性的古文,并能提取主要信息。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如文章、短文、诗歌等,学生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将学会从文本中找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推理出隐含信息等。

3. 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写作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们将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结构化地组织文章。

4. 研究文言文基础知识
学生将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研究其中的基础词汇和
用法。

他们将能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本含义,并在阅读中准确地
使用相关的词汇。

5. 拓宽文化视野
通过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化传统,学生将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课的研究目标。

希望学生能通
过研究达到这些目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注意:本文档中的目标是基于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的教学内容而设定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课件

我的批注: 对青年夫妇的动作描写 表现了他们等待周总理 灵车时焦急的心情, 我从中感受到了他们对 周总理的爱戴。
点拨: 本题考查批注能力。作批注的方法有多种:①抓住关键句,
写出主要观点;②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③ 关注场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④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⑤选取语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⑥写出自己明白的 道理等。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作摘抄、写批注。
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有许多想要说的话?是不是 悄悄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呢?下面就请你联系自己 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吧!
阅读教材中供参考的作文立意角度
回顾我们以前学过的习作的方法:
(1)确定选材的角度。 (2)选择材料。 (3)确定体裁。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
是诗歌,还可以是书信等。
课后练习
E.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点拨: 本题考查选材能力。“红色诗词集”中的
红色代表着勇气、斗志、革命等,蕴含着深厚 的革命情怀,据此作出选择。
6. 请你为这本诗词集起一个名字。 __示__例__:__《__红__色__记__忆__》__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拟题目。围绕“红色”拟定题目。
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7. 下面是几位同学为这次书写心愿准备的材料,
在你认为恰当的材料后面打“√”。
(1)我的心愿就是让“绿色”围绕在我们身边,
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 )
(2)我的心愿是妈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为我操心。
(√ )
(3)妈妈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能够成为一名医生。 ( )
8. 【新题型】从你的心愿中挑选一个,完成下面的习作构思卡。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知识点 详解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知识点 详解 人教部编版

作诗背景 李贺生活的中唐正是藩镇割据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
的地方。他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关于马诗共 23 首来抒发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就是《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志向:刚直不阿 不向恶势力低头 志向:不畏艰难 坚守正义 为国分忧
六、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
一、诗歌原文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二 作者简介 郑燮,清代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
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 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像文天祥学习
于谦长大后考取了进士,像文天祥一样做了官。为官期间,他体贴民情、刚正不阿, 深得老百姓的爱戴。明朝中期,吏治腐败,贪污之风盛行。进京办事总要先贝有人劝于谦 送点金银财宝。而他却甩甩袖子说:“吾惟有清风而已。”
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原来。 5、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6、磨:折磨,挫折,磨炼。 7、击:打击。 8、坚劲:坚强有力。 9、任:任凭。 10、尔: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自然景物”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匆匆》、《春》、《海上日出》、《大自然的声音》。

这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在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2 教学难点- 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 写作水平的提高五、教学策略5.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5.2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3 朗读训练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5.4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进度安排6.1 课时分配- 课文1:《匆匆》 2课时- 课文2:《春》 2课时- 课文3:《海上日出》 2课时- 课文4:《大自然的声音》 2课时6.2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学习课文1,《匆匆》- 第3-4课时:学习课文2,《春》- 第5-6课时:学习课文3,《海上日出》- 第7-8课时:学习课文4,《大自然的声音》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和写作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概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概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概述,主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研究:学生将研究一些精选的课文,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作文训练:学生将进行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通过写作的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口语表达:学生将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包括朗读、演讲和对话等。

通过口语表达的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学生将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练,包括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填空和判断正误等。

通过这些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研究各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口语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惯。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的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第四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能够初步感知玛琪对2155年教育模式的厌恶,对过 去教育的憧憬和向往,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好,能够通读课文并筛选出有效信息,但是缺乏文本细读 能力,也缺乏理性的多元思考,因此本堂课的教学要着重于分析玛琪认为“有趣”的三个地方,理解 校园集体生活是科技进步所代替不了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温度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理性分析中 感受情感的渴求。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梳理小说情节,理解玛琪认为我们这时代“有趣”的地方和未来学习的可取之处, 明确最重要的是集体交流的温暖。 2、通过寻找玛琪认为我们的学习“有趣”的地方和我们认为玛琪的学习“有趣”的地方梳理小说情节 ,体会主人公对“过去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思想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探究课文内涵。 3、对课文内涵进行多元思考,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问题的关系,对现实问题保持探索精神。
16《两小儿辩日》
(一)教材分析 编写背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列子·汤
问》这本书中包含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课文解读此文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 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 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二)学情分析
目前,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主动阅读的习惯,但是也有些孩子不能坚持读完整 本书。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长期阅读、终身阅读的习惯,结合“大阅读”工 程,把阅读贯穿在这一单元始终,通过单元学习前指导与引领、单元学习中推进 与检查、单元结束后交流与分享,创造一个共享阅读的氛围,让学生涵养心灵, 受益终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
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包含 4 篇课文,分别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世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世界》、《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4. 分析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七、集体备课时间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我们将在 2023 年 4 月 10 日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解读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
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
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
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
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
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
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
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
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
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0.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还需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 1.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思考景物,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去挖掘诗歌中
的意味,增强学生
的诗歌鉴赏能力。
2.从不同的诗歌意
向分析不同的精
神品质,从而引出
“托物言志”。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 1.借用毛诗《咏梅》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 2 赞颂顽强不屈的
精神,从而引出文
中主角李大钊同
志。
2.引导学生品析课
文,学习作者描写
人物的方法,并作
相关的习作指导。

12.为人民服务 本文毛泽东写的一篇议论文,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能举出“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在深入读文、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 1.以图片导入,创
设出那些默默为
人民服务的人默
默奉献的氛围,学
生初步感受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记生字、理
解词语,体现学生
学习的主体性、主
动性和自觉性。
13.金色的鱼钩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 1. 在读中体会,在
思考中提高自己
的理解能力,在小
组互助合作中,提
高自己的语言表
达能力。
2. 自由朗读、体会
情感,再次通过文
字描述体会老班
长的高尚的情操
和高度的革命热
情让情感教育深
入学生心中。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本节口语交际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腹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1 1. 通过欣赏视频
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感受即
兴演讲的魅力所
在。同时鼓励学生
大胆尝试。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赏析优秀文选的开头与结尾,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直接指导习作。“词句段运用”通过诗句,说说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的品格和志向,再次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读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它的作用。“日积月累”积累名言警句。 2 1.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探讨开
头、结尾的好处,
教师进行方法总
结。
2. 创设情境,引导
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感受“托物言
志”的写作方法和
名言警句的意思
和用法。
习作:心愿 以课文和交流平台为载体,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2 1.用谈论交流法让
学生畅所欲言,激
发写作兴趣,搜索
写作素材。
2.结合习作例文,
指导学生领悟作
者表达情感的方
法,并能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当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