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奖励与惩罚
有效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方法

有效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方法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重要途径,而奖励和惩罚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有效地教育孩子。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奖励和惩罚,以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奖励的有效使用1. 奖励要有选择性。
奖励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和成绩,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因此奖励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给予书籍奖励;对于热爱运动的孩子,可以给予体育用品奖励。
2. 奖励要及时。
奖励应该及时给予,以便孩子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所做的正确行为或取得的进步。
及时的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做好事情。
3. 奖励要公正。
奖励应该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如果奖励不公平,可能会引发孩子之间的不满和不公平感。
二、惩罚的有效使用1. 惩罚要合理。
惩罚应该与孩子的错误行为相匹配,不可过轻或过重。
过轻的惩罚可能不能起到警示作用,不足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行为;过重的惩罚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惩罚要适度。
惩罚应准确地定位孩子的错误,避免将孩子的整个人格否定。
适度的惩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自我反省,帮助他们意识到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从而激发他们的改正行动。
3. 惩罚要合法。
惩罚不应涉及任何形式的体罚或虐待。
教育惩罚应该依法进行,尊重孩子的权益和尊严。
体罚和虐待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创伤,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奖励与惩罚的综合运用1. 奖励和惩罚要相结合。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
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做好事情,惩罚则有助于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两者结合运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正确行为。
2. 奖励和惩罚要有连续性。
奖励和惩罚不应只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要建立起持久的教育机制。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奖励与惩罚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然而,如何正确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原则,让孩子感受到公正和爱的力量,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1. 奖励的原则奖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方式,通过肯定、鼓励和赞赏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
在使用奖励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标:在给予奖励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适度奖励:只有在孩子真正付出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时,才应该给予奖励。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努力习惯和价值观。
(3)多元化奖励:奖励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是实物奖品、口头表扬、额外的专注时间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多样化的激励形式,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动力。
(4)公正和平等:在家庭教育中,奖励应该是公正和平等的。
如果家中有多个孩子,父母应该保持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并且不因为一方面偏袒而让其他孩子感到不公平。
2. 惩罚的原则惩罚是一种对不良行为的否定和警示,通过负面的后果来教育孩子。
在运用惩罚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规范:在施加惩罚之前,父母需要向孩子明确告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
(2)适度惩罚:惩罚应该是适度的,既不能过轻以至于不起作用,也不能过重以至于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
(3)及时执行:惩罚应该及时执行,在孩子做错事情之后,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向孩子解释原因和后果。
(4)引导与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单纯的责罚,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教育。
父母在惩罚的同时,应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奖励与惩罚的平衡在家庭教育中,奖励和惩罚不可偏废,需要保持平衡。
学生奖励惩罚办法

学生奖励惩罚办法学生管理是教育工作者们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学生奖励惩罚的相关办法,以期提供给教育者们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奖励办法1. 班级集体奖励为了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凝聚力,可以设立班级集体奖励。
例如,每月评选“最佳班级”,评选标准可以包括班级文明、成绩进步等。
获奖的班级可以获得学校给予的奖金、奖状等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及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例如可以自由选择课外活动等。
2. 个人学术奖励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进步的动力,可以设立个人学术奖励制度。
例如,每学期评选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奖学金等奖励,以及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和鼓励。
3. 个人行为奖励除了学术奖励外,个人行为奖励也是重要的奖励方式。
例如,评选出具备良好习惯和优秀品德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班级加分、鼓励信等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二、惩罚办法1. 警告与批评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可以首先进行口头警告和批评。
教育者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采用正确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通过耐心、温和的沟通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反思。
2. 处罚与惩戒当简单的警告和批评无法达到效果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例如,对于违反校规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写检讨书,做义务劳动或者限制其某些特权等。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错误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采取合适的处罚方式,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惩罚,以免导致逆反心理。
三、奖励与惩罚的原则1. 公平公正学生奖励与惩罚的原则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所有的奖励和惩罚都应该基于客观事实和明确的规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行为。
2. 及时有效奖励和惩罚都应该及时有效,及时奖励可以让学生迅速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励其保持良好的行为;及时惩罚可以让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警示和反思,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3. 激励正面行为奖励应该主要集中在激励学生的正面行为上,通过奖励正面行为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奖励和惩罚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奖励和惩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需要必要的照顾、关爱和教育外,也需要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惩罚则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成为更好的人。
但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奖励和惩罚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一、奖励原则1.积极性原则:奖励一定要突出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从而持续保持积极的状态。
2.公正性原则:奖励必须公正,不能偏袒某个孩子,否则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满甚至对自己的心理影响。
3.多样性原则:奖励不要一直重复,可以多元化,比如可以是礼物、可爱的小动物、游戏、旅游等等,这有助于孩子不断开拓自我、发现新的兴趣与魅力。
二、奖励方式1.赞扬鼓励:当孩子取得成绩、有突破等好的表现时,要及时发现、肯定和表扬,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斗志和热情。
2.实物奖励:可以为孩子准备礼物,当然不能每次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就给他奖励,否则会形成不好的心理期待和依赖。
作为家长,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准备奖品,增加意外惊喜感。
3.时间奖励:陪伴是金。
欣赏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仅可以关注孩子的得失,更能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天或一段时间的活动,更有创意的是可以将二人世界放在每天计划中。
三、惩罚原则1.充分考虑:在确定惩罚措施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处事方式、问题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或不满。
2.公正不偏:奖励不要偏袒,惩罚也不可以偏倚。
必须对孩子的失误进行严肃处理,而不是简单地一口否定,更不能避免责任。
3.严格培养:惩罚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所以过于温和的惩罚是无效的。
但是也不宜过度严厉,必须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建设。
四、惩罚方式1.警告制度:警告不仅是警告,更是一种对孩子的教育,警告的方法应该平和,能够让孩子明白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与必须改正方式。
2.让孩子承担后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思考后,自行改正错误。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学生奖惩是教师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态度进行引导和调整。
然而,不恰当的奖惩方式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奖惩时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进行探讨。
一、奖励方法1. 肯定鼓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学生取得进步,完成任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实物奖励: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有形的奖励,如小礼品、书籍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与学习相关的奖品,避免过于物质化的奖励方式。
3. 非实物奖励:除了实物奖励,教师还可以采取非物质奖励形式,如表扬信、荣誉证书等。
这样的奖励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的精神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惩罚方法1. 适当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得到适当的惩罚以达到纠正的目的。
教师可以采取课后批改作业、课间站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进行惩罚时要冷静客观,避免情绪化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2. 惩罚与解释: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更应该解释错误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向。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正和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3. 惩罚与教育:惩罚不应仅仅停留在纠正错误上,更要注重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行为。
通过惩罚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三、注意事项1. 公正公平:在进行学生奖惩时,教师要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学生,不因个人喜好或厌恶而对学生施加不同的奖惩。
2. 及时反馈:学生奖惩的效果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何影响,并及时调整。
及时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对奖惩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3. 尊重尊严:在奖惩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侮辱、嘲笑或伤害学生。
如何正确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励孩子学习

如何正确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励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其受到的奖励和惩罚密切相关。
正确地进行奖励和惩罚,能够激励孩子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进行奖励和惩罚,以达到激励孩子学习的目的。
一、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机制为了正确进行奖励和惩罚,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清楚自己应该追求什么。
目标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的,可以是成绩目标或行为目标。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家长需要与孩子协商制定奖惩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公平公正,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努力会带来什么样的奖励,以及放任不学习会带来什么样的惩罚。
二、积极奖励鼓励孩子奖励应该是积极的,能够激励孩子进一步努力学习。
以下是一些积极奖励的方式:1. 表扬和肯定: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被重视和认可。
2. 物质奖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小礼物、购物券等。
这些奖励可以作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让孩子感到付出的努力有回报。
3. 市场奖励:与孩子约定一些特殊活动或旅行,作为学习目标的奖励。
这些奖励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惩罚教育惩罚应该是合理的,能够教育孩子并使其认识到错误。
以下是一些合理惩罚的方式:1. 取消一部分娱乐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适当减少一部分娱乐时间,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 限制特殊活动:对于特殊的活动或出行,可以限制孩子的参与权利,让孩子明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这些特殊待遇。
3. 修补错误: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可以要求其进行修补。
比如,如果孩子损坏了物品,可以要求其自己修理或赔偿,让孩子从中学到责任和尊重。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在进行奖励和惩罚时,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因为奖励或惩罚而产生过大的压力或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并调整奖惩策略。
奖励和惩罚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工具,而不是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
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家庭沟通是正确进行奖励和惩罚的关键。
奖励福利及惩罚制度(5篇)

奖励福利及惩罚制度一、为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给予充分肯定,特制定本奖励和福利管理制度。
二、奖励:1、员工表彰奖: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每位员工受公司表彰即通报表扬的,每一次通报表扬的,当月工资中奖励工资为____元并在考核成绩上加分____分。
2、业绩奖:适用范围:营销代表。
营销代表每年度可参加"业绩奖"的评选活动。
奖励视营销业绩及为公司所创造的效益而定。
3、创造奖:适用范围:各部门技术小组员工。
技术小组员工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范围内做出突出贡献或对技术工作、工作程序等有创造、改进的,通报表扬并在当月工资中加____元,在考核成绩上加分____分。
4、最佳部门建设奖、最佳管理奖:每月评选。
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领导本部门工作成绩突出,获得此奖励的,在当月工资中加____元并在考核成绩上加分____分。
三、福利1、每逢过节,公司有慰问全体员工的义务。
慰问方式可以多样。
2、每位员工生日,由公司工会或团支部____该员工生日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的蛋糕由公司提供。
四、惩罚1、不得浪费生产资料和乱扔、故意损坏损坏生产、生活用具。
若有以上行为,除照原价赔偿生产资料和被损坏的生产、生活用具外,在当月考核分中扣除____分并罚款____元。
2、凡是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除进行批评教育外,在其当月考核分中扣除____分并罚款____元。
1、任何员工不得浪费粮食、倾倒饭菜。
每倾倒一次饭菜,员工罚款____元,管理人员罚款____元。
2、凡不服从公司管理,顶撞公司领导者,罚款____元并在其当月考核分中扣除____分。
奖励福利及惩罚制度(2)奖励福利制度是指一种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员工奖励和福利来激发其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薪酬激励: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薪资提升或奖金。
人民教师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人民教师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
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适度的惩罚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
然而,对于人民教师来说,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成为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合适的奖励与惩罚方式、奖励与惩罚的效果以及奖励与惩罚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适的奖励与惩罚方式1. 奖励方式奖励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口头表扬、班级荣誉、奖状或奖品等。
口头表扬是最常见的奖励方式,它能够及时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班级荣誉是一种集体奖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奖状或奖品可以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的肯定,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惩罚方式惩罚方式应当是严肃而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和合理性。
对于违纪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扣分、留校等方式进行惩罚。
口头警告是最轻微的惩罚方式,可以提醒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扣分是一种直接反馈的方式,可以强调学生违纪行为的后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
留校是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对其进行改正。
二、奖励与惩罚的效果1. 奖励的效果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获得奖励时,会感到被认可和重视,进而产生一种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正面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惩罚的效果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违规行为的后果,并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经验教训。
惩罚不仅仅是单纯地制止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惩罚,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三、奖励与惩罚的注意事项1. 公平公正在给予奖励与惩罚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教师应当客观评估学生的行为,根据事实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如何进行奖励与惩罚(一)奖励的智慧1.奖励态度和具体行为奖励的运用应该适度,应该用在一些具体的行为上。
2.奖励不可太滥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与策略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奖励条件高了,学生做不到,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
奖励条件太容易,学生轻而易举得到,兴趣就不高了,奖励也不能持久。
4.一诺千金5.奖励要及时越早施行,效果越佳,激励作用越大6.运用鼓励性表扬积极性奖励与控制性奖励。
积极的奖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并受到鼓励继续为做出道德行为而努力。
而控制性奖励是成人用来控制学生的。
控制性奖励的效果是学生的自尊得到暂时的满足,实际上是成人以一种外在的赞许对学生本身进行的心理控制。
另外,控制性奖励并没有说明怎样做才是“好孩子”或“最好的学生”。
这种表扬注重的是对学生自身的评价而不是对其行为的原因的评价。
因此,控制性表扬存在一种危险,即它把学生从事某种行为的发自内在评价的欲望转向了一种对受到社会评价的自我倾向的关注。
(二)惩罚的艺术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 惩罚的艺术,避免糟糕的惩罚1.惩罚具体的行为,尊重学生人格重要原则是“重责其事,轻责其人”突出学生对自己违纪行为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内化,真正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惩罚。
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
区分过错行为和糟糕结果,惩罚只能用于前者而非后者。
划清故意行为与无意非故意过错行为的界线。
充分认清“行为”与“品行”的差异,“特点”与“缺点”的区别,分清偶犯与惯犯,做到有情有理。
2.避免在公共场所和众人面前惩罚学生古人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保护隐私3.惩罚要及时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4.教师情绪不良时,不要惩罚学生避免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5.最忌讳讽刺挖苦案例 : 毁灭性的惩罚《中国教育报》在 2003 年 7 月 8 日报道有关《师德启示录》的讨论中,有一个老教师张允公写了一篇文章《一篇作文打倒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痛苦地写出了自己因为“无知”致使一个学生处境不利直至退学的例子。
那是 34 年前的事。
我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小学当民办教师,教四年级语文。
有一天上讲评作文课,我先暗示学生,要有好戏看了。
接着便开始读一个学生的作文。
“题目:《赶集》。
”我略作停顿,以便蓄势,继而朗读,“腊月二十六,我赶范家集,褂子口袋里有三毛钱,我用手捂着口袋,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
到了小东河,小东河里的水波浪滔天,我垫上几块小石头,浩浩荡荡地过了河,, ”。
我在“波浪滔天”、“浩浩荡荡”几处提高声调,放慢语速,以求达到最佳的调侃效果。
全班早就笑得前仰后合,我不时地瞥一眼某生,他的头几乎低到桌子底下。
我不依不饶地念着,念完后走到他面前,“啪”的把作文本摔在他桌子上,什么也没说,一切都在这一摔里了。
同学们疯狂地喊着、笑着、笑这个平时就常被男生嘲笑的对象。
此后几天,几乎全校所有的学生(还有老师)见了他就喊“小东河里的水波浪滔天”,几天后,他没有来学校,一天没来,两天没来,一个星期没来,一个月没来 ,, 后来再也没来,听说在生产队放猪。
可以说这位老师的讽刺挖苦毁灭了这个学生的一生。
6.惩罚以后要和学生沟通说明理由,增强教育的指向性解释惩罚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反馈性原则,指明“出路”不含糊在否定一个错误行为后,一定要指出应该怎么做;还应了解学生被惩罚后的表现,一旦有改进的行为,就马上予以肯定7.惩罚切莫唠叨,就事论事莫牵连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8.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旗帜鲜明 , 不能随心所欲9.批评与惩罚应该适度适度性原则。
奖惩要与行为结果相称。
奖惩的程度是很重要的,过轻,失去奖惩的意义,无效;轻描淡写过重,近于残酷专制,带来相反的结果,产生仇恨、蔑视、欺骗、对抗和攻击性,所以程度要相称。
小题大做过于严厉的惩罚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引起受罚者的回避、不听从行为 , 甚至引发高度焦虑 , 因而抑制其学习兴趣 , 削弱其对不良行为的控制力。
失去对惩罚应有的敏感性,对各种惩罚“习惯成自然”而麻木,甚至引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10.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
《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不仅明确规定了禁止体罚,而且对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了规定。
因此,体罚虽然是惩罚,但体罚是违法的,不仅不应当提倡,而且应该绝对禁止。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体罚是很普遍的。
在 500 名被调查的 6 岁~12 岁儿童中,有67%经常受父母打骂,某城市已经判决的 4155 名犯罪青少年中,家庭以打骂为主作为教育方式、手段的占 34.5%。
体罚为什么不好?(1)体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外部,不利于反思问题本身;(2)体罚使学生认为自己为错误付出了代价,有“了账”的感觉;(3)体罚成为一种宣泄,减轻了思想压力;(4)体罚给学生做出了倚强凌弱的暴力示范。
有调查显示,在谈到少年儿童在学校中最怕什么时, 30.8%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和体罚, 29.5%的学生最怕被人瞧不起, 19.4%的学生怕考试, 11.3%的学生怕被同学欺负。
而经常被老师罚站、罚跑、放学后被罚留校、被老师讽刺、挖苦、责骂、不让进教室听课、罚抄作文或作业多遍、被老师打等的学生的总数占学生的17.1%,偶然有此类经历的学生占 24.1%。
11.惩罚方式方法要适当方法手段本身的教育性。
从奖励本身学习,当学生“好”的行为不断得到表扬的时候,学生很快就会学会如何通过行为来操控成人,从惩罚方式本身中学习。
要尽可能少用惩罚,一个经常惩罚孩子的家长或教师,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惩罚的目的可能没有达到,反而使孩子学会了粗暴的不顾别人自尊的处世方式。
没有一种强化形式适合于所有的人,当采用的表扬或奖励方式对学生无效时,并不是强化无效,而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强化方式。
(三)奖励与惩罚实施的共同原则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需要与情感,缺乏对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从而导致奖惩的各种负面心理效应的产生。
奖惩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硬性强加在儿童身上的,是成人的傲慢、不尊重、轻视儿童的产物。
成人,特别是教师,对孩子有太多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权势,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利用这种权势来控制儿童的。
而这种欺压、控制、不尊重 ,, 正是躲在奖惩行为后面真正伤害儿童的东西,造成长期负面作用的是成人的态度,而不是奖惩本身。
超越控制思维。
任何试图控制学生行为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学生的抵抗(至少是内心的反感),一旦控制消失或减弱,学生就会恢复原来的行事方式(至少是最低程度的恢复)。
得到学生真正的认同和肯定,告知安排某项任务的原因,点燃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还有要宽容失败行为,帮助他们摆脱被控制的情绪。
注意唤起学生主体内部的自我强化机制。
不要害怕学生成长路上的过错。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绝妙地把学生的过失转化为教育的财富成长的契机2.标准的一致性,公平性原则奖惩标准要一致,免除侥幸,避免不公平导致学生困惑或者不服。
家庭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前后一致,避免因人而异,否则学生会怀疑教师实施奖励惩罚的动机,构成个人之间的私怨。
此外,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应一致,要注意获得学生集体的支持。
教师要说明奖惩的理由,并非顺我者奖,逆我者罚,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惩罚应就事论事,惩罚是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不宜上升为品质与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公平合理,减少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表现出的偏向性不要罚了又赏3.充分沟通的原则沟通是有效奖惩的关键技术。
第一,充分沟通有助于解释奖惩的意图,解决问题的根源。
第二,充分沟通体现民主教育的特征。
4.奖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表扬为主无论奖励与惩罚的实施都应该与行为的动机、行为的全过程联系起来,而不应该仅仅指向行为的结果,而且应着眼于它们的远期效果。
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受到奖励与惩罚所留下的联系是不一样的。
因为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而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批评只告诉不能做的事,而没有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比如,给小孩糖吃,小孩记住的是吃糖前的学习好;小孩挨打,记住的是打后要学习。
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付出更大的努力学习去避免惩罚,去克服人的惰性,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及格去体验惩罚。
但过度的惩罚势必引起极高的焦虑水平,这样不仅会破坏学习,而且还会扩大到其他方面,比如,惩罚的累积的影响导致对整个知识领域的厌恶,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导致对学习的自暴自弃。
奖励与惩罚结合起来,奖惩后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5.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奖惩“如果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不再需要这个世界的掌声,你就自由了。
”帮助孩子学会找到他 / 她人生的意义,让孩子获得心灵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