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课件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简称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简单来说,就是在下肢深处的静脉血管中形成了血凝块。
我们的下肢静脉就像一条条管道,负责将血液送回心脏。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这些管道中顺畅流动。
但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液变得容易凝固,或者静脉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或者血液流动变得缓慢时,就可能会形成血栓。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一)血流缓慢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比如长时间坐飞机、长途汽车)、下肢骨折后固定不动等情况,都会使下肢的血液流动变得缓慢。
血液流动慢了,就容易形成血栓。
(二)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感染等都可能损伤静脉血管的内皮。
内皮就像是血管的“保护膜”,一旦受损,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就容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
(三)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一)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一般是单侧下肢肿胀,尤其是小腿部位,可能会比另一侧粗很多。
(二)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疼痛加剧。
(三)皮肤温度升高血栓部位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周围高。
(四)皮肤颜色改变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紫等情况。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还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法(一)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下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等,还会触摸下肢的动脉搏动情况。
(二)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 D二聚体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可能。
(三)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方法。
超声可以直接看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等。
(四)静脉造影如果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者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能会进行静脉造影检查。
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标准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标准一、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治愈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的缓解、血管通畅性的恢复以及抗凝治疗的结束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的标准。
二、临床症状的缓解1.下肢肿胀基本消退: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后,下肢肿胀的症状应基本消退,皮肤紧致无水肿。
2.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应完全消失或得到显著缓解,不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皮温恢复正常:下肢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无异常升温或降低的现象。
三、血管通畅性的恢复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深静脉通畅,且血流充盈良好,无血栓: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应呈现通畅状态,血流充盈良好,无血栓形成。
2.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且无阻塞性改变: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深静脉通畅,无阻塞性改变,血流顺畅。
四、抗凝治疗的结束抗凝治疗结束后,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且能停用抗凝药物:在结束抗凝治疗后,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应恢复正常范围,且患者能够停用抗凝药物。
五、血管内溶栓治疗效果稳定,且无复发现象血管内溶栓治疗效果稳定,且无复发现象:经血管内溶栓治疗后,血栓溶解彻底,治疗效果稳定,且无复发现象。
六、下肢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后,原有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应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
总结: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的缓解、血管通畅性的恢复、抗凝治疗的结束以及血管内溶栓治疗效果的稳定等方面。
患者和医生应该根据这些标准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确保下肢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治愈。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护理

穿着合适的衣物和鞋子,避 免紧身衣物和过高的鞋跟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
高血脂等
控制方法与策略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 等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久 坐、久站等
穿着合适的衣物 和鞋子,避免紧 身衣物和过高的 鞋跟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利于病 情的控制。
定期复查与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随访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随访建议,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学会自我监测,注意观察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等变化,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避 免长时间站立 或坐位,减少 下肢静脉压力
抬高患肢:将 患肢抬高至心 脏水平以上, 促进静脉回流
穿弹力袜:穿 戴合适的弹力 袜,减轻静脉
压力
避免按摩患肢: 防止血栓脱落, 引起肺栓塞等
并发症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 患者病情和医生 建议选择合适的 药物
长期卧床或久坐 不动的人群更容 易发生下肢深静 脉血栓。
肥胖、吸烟、高 血压等也是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危 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3
诊断方法
物理检查
触摸检查下肢静脉是否有曲张和 结节
测量下肢周长和直径,判断 是否有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凝血 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
药物剂量:严格 按照医生处方的 剂量进行给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定义与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定义与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的是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包括腿部和盆腔的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时间久坐、肿瘤、手术、怀孕等。
本文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定义与概述。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定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在下肢的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因为它可能导致栓塞症,即血栓脱落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发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在腿部的股静脉、髂静脉、股深静脉等部位,其中股深静脉是最常见的位置。
该疾病常伴有下肢肿胀、局部压痛、皮肤发红、瘀斑等症状。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在下肢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肿瘤:某些肿瘤可以使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
3. 手术:手术时的创伤刺激和术后卧床休息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怀孕:妊娠期间,妇女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的压迫作用使得下肢血液回流减慢,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5. 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深静脉的弹性和血管壁的张力逐渐下降,易于发生血栓。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害是引发肺栓塞。
当血栓脱落并被携带到肺动脉或其分支时,会导致肺循环的阻塞,造成肺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能导致慢性静脉疾病,如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若需长时间久坐,应适当活动肢体,避免久坐久站,定期伸展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可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肝素和华法林等。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PPT

发病后4周以上,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加强肌肉力 量和柔韧性训练。
康复训练
床上被动运动
在急性期,可以进行床上被动 运动,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
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可进行下 肢肌肉力量训练,如腿部抬起 、踩踏等动作,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促进 血液循环。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 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引 起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表现为持
续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慢性静脉 功能不全,使患者长期面临静脉曲 张、水肿等问题。
血栓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复发,患者需 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和定期复查,以 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环。
0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防止血栓 进一步发展或形成新的血栓。
溶栓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以溶解已 经形成的血栓,恢复静脉通畅。
抗炎治疗
对于由炎症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使用抗 炎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静脉取栓术
通过手术取出阻塞静脉的血栓,恢复静脉通畅。
静脉剥离术
通过手术剥离血栓附着的静脉壁,消除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器械输送到血栓部位,进行溶栓或机械破碎血栓。
其他治疗方式
压力治疗
01
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进行压力治疗,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和疼痛。
运动康复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比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会使下肢肌肉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其次,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创伤等会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系统。
另外,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栓症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还有,怀孕、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也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因血栓的部位、大小和阻塞程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
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热,触摸时有压痛。
如果血栓阻塞严重,还可能出现患肢皮肤青紫、发凉,甚至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手术、创伤、疾病、用药等),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和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 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但它不是特异性的指标,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静脉的结构、血栓的位置和大小,而且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
4、静脉造影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有创检查,且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一般只在必要时使用,如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血管情况时。
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名词解释

下肢深静脉血栓名词解释
下肢深静脉(Deep vein of lower limb)是人体下肢深部的静脉系统。
包括股静脉、腘静脉、腓静脉和胫后静脉等。
这些静脉位于肌肉的深处,与肌肉运动相关。
它们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静脉之一,承担着将体内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重要任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特别是在长时间坐立或者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
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可引起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或溃疡等症状。
如果血栓脱落并流入肺部,可能引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咳嗽等。
下肢深静脉的疾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DVT和PE。
物理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机械治疗,如静脉过滤器和压缩袜等。
总之,下肢深静脉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普知识课件

知识课件
目录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介绍深静脉血 栓形成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 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深层静脉 内产生的血栓,可能造成严重 并发症。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可 能是由于血液凝固机制紊乱、 静脉壁损伤或血液流动受阻等 因素引起。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高龄和肥胖: 高龄和肥胖可以增加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遗传因素: 一些家族遗传疾病也可能增 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方法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长时间 不活动的人应该多进行活动, 保持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
均衡饮食和控制体重: 均衡饮 食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使用药物: 某些抗凝药物可以用于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治疗方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 板药物可用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和阻止血栓的扩展。
手术治疗: 对严重的深静脉血 栓形成,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如血栓切除术或植入过滤 器。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表 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发热和皮肤变色 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静脉狭窄或阻塞: 静脉狭窄或 阻塞可以导致血流缓慢,增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长时间不活动: 长时间不活动 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增加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类型
B. 股青肿
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
不仅使整条患肢深、浅静
脉系统全部处于阻塞状态,
还引起动脉强烈痉挛时,
即形成股青肿。
常见部位
以下肢多见,通常首先发生 在腓肠肌深静脉内,向上可 以延伸至腘静脉、股静脉和 髂静脉;上肢深静脉血栓较 少见,可继发于静脉炎和导 管留置术后。
注意出血倾向 • 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
• • • •
时间、D二-聚体,尿常规、大便常规和便潜血试验 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有无肉眼血尿、粪便或咯痰 是否带血 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 断是否有颅内出血 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
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
孙 芳
查房内容
• 病例介绍 • 疾病相关知识 •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病例介绍
• 患者,刘圣华,男性,58岁,患者因
摔伤后左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小 时由门诊收入住我科治疗。诊断为 “左髌骨骨折”。
入科体查
T:36.8℃,P: 64次/分,R: 19次/分, BP:140/90mmHg
下肢周径的测量
每日定时测量肢体周径,一般测量髌骨上下10-15cm和内踝以上15cm的周径。
护理措施
3.病情观察: 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注意患肢 保暖 。
• 每日定时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
胀程度及感觉、足动脉搏动情况
护理措施
• 4.药物护理 • 治疗期间,观察病人有无牙龈出
血、鼻出血、皮肤紫癜及血尿、便血 等情况,每周定时监测凝血功能,输 液完毕,穿刺点按压5-10分钟。
辅助检查
D二-聚体(D-dimer)检查,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 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
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
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D二聚体阴性一般 可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阳性者,需要进一步做
Company Logo
DVT的危险因素
轻度危险 卧床>3天 中度危险 膝关节镜手术 重度危险 臀、大腿骨折
久坐不动(长时间的 坐车或飞机旅行)√
年龄的增长 腹腔镜手术 肥胖√ 妊娠/分娩 静脉曲张
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 避孕药
恶性疾病、化疗 充血性心衰、或呼吸 衰竭 中心静脉置管 妊娠/产后、DVT后
治
疗
• 手术治疗
静脉切开取栓 • 介入治疗 导管直接向凝块内滴注药物溶栓及保留导管内溶栓 治疗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
DVT 的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适应症 • 1、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7天者 • 2、 对已出现股青肿象且病期较长者 • 3、接受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严重出血或过 • • •
敏休克必须停止治疗者 4、抗凝,溶栓禁忌者
• (4)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
增加耗氧量,对患肢不利,而且栓塞后患 肢感觉受损,易造成皮肤的灼伤:冷敷可 减少组织代谢,同时会引起血管萎缩,不 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静脉的侧支循环。
护理措施
3.病情观察: • 测量肢体周径:每日定时定位测量肿 胀肢体周径,观察疗效;并严密观察 肢体有无股青肿、股白肿出现,一旦 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并行术前准备。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 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 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 常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肿瘤,长期服用
避孕药等情况。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常见诱因,如骨折等。可由于血小板数增 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 成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物。多饮水、多食维生素较高的蔬菜、瓜果:如 番茄、冬瓜、西瓜、洋葱、蘑菇、芹菜、海带、 黑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含丰富的吡嗪,使血小板 降低,有利于血液的稀释,促进血流,改变血液 的粘滞度;低盐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 织水肿。同时清淡饮食可防刺激性食物对血管的 刺激。另外选择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 芹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临床主要表现
肢体肿胀 疼 痛
DVT
浅静脉怒张
(一)疼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因血 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 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所致。
(二)肢体肿胀 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症状, 是由于血栓远端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毛细血 管的过滤压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缺氧通透 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另外,静脉淤血 和炎症反应影响淋巴回流,则加重了肢体肿 胀。
• 专科体查:入院体查左膝关节压痛明
显,屈曲不能,稍有肿胀,可扪及骨 檫感,活动明显受限,余肢关节活动, 感觉正常。
病情介绍
• 入院后医嘱予以抗炎,消肿,促进骨细胞生长,
患肢冷疗及石膏外固定等治疗,患者于9月30日 在连硬外麻下行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顺利,术后医嘱予以抗炎,消肿,左下肢石 膏外固定等对症处理,患者于10月8日清晨抽血 查D二-聚体为5.43ug/ml,血小板为477,10月11 日诉左下肢胀痛难忍,行下肢血管彩照检查示左 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阻塞。
术后抗凝,溶栓,祛聚配合治疗,防止复发 通常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术。
• 取栓术前
取栓术后
手术切开血管显示血栓
手术取出的血栓
护理问题
• 下肢疼痛、肿胀:与深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 焦虑、恐惧:与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语言沟通障碍
有关
• 自理缺陷:与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有关 • 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本病发生的相关知识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期需要绝对卧床有关 • 潜在并发症:肺栓塞、出血
DVT的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DVT的非手术疗法
一般处理 溶栓疗法 抗凝疗法 祛聚疗法 扩血管疗法
DVT的非手术疗法
• (1)抗凝疗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血栓,
通过肝素和香豆素类抗凝剂预防血栓的繁 衍和再生,促进血栓的消融。一般用低分 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最后使用香豆 素衍生物,如华法令,至病人恢复正常生 活3—6个月。
(3)混合型
周围型
1.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 Homan征: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 Neuhof征:腓肠肌压痛。
Homan征
中央型
2. 中央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混合型
3.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特殊类型
• A. 股白肿
• 下肢肿胀严重,皮肤的张力大,使外周静脉毛细
临床主要表现
三)浅静脉曲张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深 静脉主干,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沟 的浅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
•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前诊断DVT的
首选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可准确诊断出DVT的 范围、部位、程度和血流阻力等指标。在急性 DVT的诊断方面,可取代静脉造影作为最后确诊 的手段。 • (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能使静 脉直接显像,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能确定血 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测支循环情况。后期行 逆行造影,还可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 • (三)其它: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 核素检查亦具有优越性。
• 5.疼痛护理 •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
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20°—30° ,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 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 避免膝下垫枕,让膝关节过度屈曲, 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疼痛时禁止 按摩、热敷,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 使用止痛剂 。
护理措施
• 6.饮食护理 • 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食
影像学检查。
护理查房目的
• 解决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 • 掌握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的知识 •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新进展 • 分析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
DVT疾病相关知识
定 义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 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 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 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
护理措施(2.体位及行为护理)
• (2)急性期间不得剧烈活动或按摩患
肢,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如果脱落进入肺 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 死。
•
护理措施(2.体位及行为护理)
• (3)戒烟的必要性:吸烟患者应戒
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 收缩,影响患肢血液循环。
护理措施(2.体位及行为护理)
并发症
• 肺栓塞
• 出血
护理措施
• 7.皮肤护理
由于患肢血流缓慢、循环差, 受压后易引起组织的缺血缺氧,发生压疮。 可用软枕垫于患肢下,以防长期受压,保 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污染。 • 8.功能锻炼 患肢明显消肿后鼓励患者做 膝、踝关节的屈曲、背伸及舒缩小腿及股 四头肌的收缩运动。每次5分钟,每日4~6 次,促进大腿深静脉的回流。
DVT的非手术疗法
• (2)溶栓疗法:常用药物为尿激酶、
重组链激酶,主要作用是水解血栓内 的纤维蛋白而达到溶栓目的,维持5 天左右。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非手术疗法
• (3)祛聚疗法: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
酐、丹参等。能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 降低粘稠度,又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常 作为辅助疗法。
Company Logo
2.静脉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