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四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一年级《我和我的小伙伴》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年级《我和我的小伙伴》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年级《我和我的小伙伴》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包括在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认识到友谊不仅能带来快乐和陪伴,还能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

使学生明确与小伙伴建立良好关系的具体意义,如提升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等。

2.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积极情感,激发他们对与小伙伴建立和谐关系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珍惜友谊,懂得关爱和包容朋友。

帮助学生体验到友谊带来的温暖和幸福,增强他们的情感满足感和归属感。

3. 能力目标:显著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表达、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与小伙伴交流。

熟练掌握基本的合作与分享技巧,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主动与小伙伴合作,乐于分享自己的物品和快乐。

培养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学会在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冷静思考、积极沟通,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友谊的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起玩耍,还包括在困难时的支持、快乐时的分享等。

学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方法:包括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关心他人感受、学会道歉和原谅等。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技巧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友谊相关的故事、图片和视频。

故事可以选择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如《夏洛的网》中关于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的友谊故事片段。

图片可以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互相帮助的场景。

视频可以是真实的校园生活中孩子们友好相处的画面,或者是动画形式的友谊故事。

2、教学卡片:写有不同情境的卡片,用于角色扮演。

增加更多复杂的情境,如在游戏中出现分歧、被小伙伴误解、看到小伙伴犯错等。

可以根据不同情境设置不同的角色性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性格的人在交往中的特点。

小学心理健康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友谊观念。

3. 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学生笔记本。

3. 大型纸张和彩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几个问题来导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友谊的兴趣。

例如:- 你觉得心理健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吗?- 你和你的小伙伴是怎样相处的呢?- 你经常和你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烦恼吗?步骤二:讲解(15分钟)在这个环节,老师要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概念,并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和小伙伴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以通过PPT演示文稿的方式,简单介绍以下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能够健康合理地发展和适应环境的状态。

- 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2. 为什么要和小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和小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 合作、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减轻压力。

步骤三:活动(30分钟)1. 合作拼图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副拼图。

-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拼图,每个人只能拼一块,然后将拼好的拼图放在一起。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并鼓励他们分享如何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

2. 感恩小卡片制作- 老师给学生分发大型纸张和彩笔。

- 学生可以在纸张上画出自己对小伙伴的感激之情,并写下一些鼓励和支持的话语。

-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卡片,表达彼此的友谊和感激之情。

步骤四:总结归纳(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内容,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你觉得今天的活动有什么收获吗?- 在和小伙伴合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你觉得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烦恼有什么好处?- 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和小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四、课后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和小伙伴合作、分享和沟通,懂得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我和小伙伴》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我和小伙伴》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我和小伙伴》教案我和小伙伴教学目标: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

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教学重点: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难点: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前准备:教师:授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学生: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

教学设计: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放学后,节假日里你都和谁一起活动?(指名说一说)2、谈话:在外和你一起活动的小朋友我们把他们叫做小伙伴。

今天这节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板书:我和小伙伴二、说说小伙伴,体会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1、教师投影出示像片讲自己和朋友间的小故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吧。

2、指名学生来讲。

(投影出示学生所带照片和书中典型图片)3、提问:如果没有伙伴将会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4、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

朋友多快乐多。

三、活动:该怎么办?1、请一小组同学到讲台上选一样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小东西。

(有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出现了几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东西。

2、提问这一小组同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3、提问全体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合理?那种大家满意?过渡:刚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

最后解决的比较满意。

现在还有一名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大家帮他想办法,看怎么解决那个问题。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

学生讨论。

指名说一说。

板书:大让小轮流玩猜拳一起玩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

分组讨论:该怎么办?指名到讲台前表演一下。

、小结:许多同学想到将大的让给别人。

提到最多的词也是谦让。

最后不管是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兴。

这就是谦让的结果。

互相谦让,想到别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乐。

四、意见不统一怎么办?1、讨论:你们小组听谁的?(投影出示插图)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的?2、小结: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商量解决。

最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和我的小伙伴》乐于助人学习能力培养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和我的小伙伴》乐于助人学习能力培养精品教案

学习能力培养之我和我的“小伙伴”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意识。

2、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通过游戏一、二,学生了解“汪伙伴”的作用。

(仔细听,用心记、认真看。

)3、通过对新游戏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挖究精神,明白不懂就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游戏过程的把控以及游戏收获的信息提取。

、2、让孩子学会仔细听、用心记、认真看,不懂就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PPT 耳、嘴、心、口四个器官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Ppt明明是个三年级的孩子,他活泼可爱,非常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可在学习上老拖班级后腿,他也想好好学,可就是记不住,哎,他非常郁闷,你们能帮帮他吗?(愿意)这不,班级又要开展游戏活动啦,名叫《萝卜蹲》,他又开始苦恼了,他对于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呢?我们一起演练演练,帮他总结方法吧!二、游戏1、萝卜蹲规则:ppt展示。

师生示范完成一组游戏,其它小组观察。

师生一起总结游戏传的成与败的经验,得出提示:认真听、用心记。

(师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明明顺利地通过了班级的游戏,没拖后腿,他开心极了,你们真棒,送给自己一阵掌声吧。

明明进步这么大,小东怀疑他作弊啦,要检验他的记忆力,约定周五通过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进行验证,明明又郁闷啦,你们快支招吧!)2、大家来找茬(图片展示),两组师生总结得出(仔细看,认真想)。

(在你们的帮助下,明明顺利地通过考验,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他心里可高兴了,让我代他谢谢你们呢!看你们这么乖,我也想带着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想玩吗?)3、《传话筒》当你们听到这个游戏名,你有什么想说的?(抽生反馈)师生总结:想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得学会不懂就问。

三、总结1、孩子们通过今天对明明的帮助,我看到了你们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以及新游戏的介绍,你知道了你的哪些小伙伴,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呢?(认真听、用心记、仔细看、认真想、不懂就要问)2、你能把这些器官联想成一个字吗?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可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和小伙伴们》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和小伙伴们》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和小伙伴们》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我和小伙伴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感受自己与同伴交往的模式。

2. 引导学生尝试打破以往同伴交往模式,学会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往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品质。

教学设计:壱、情境导入激趣暖身播放音乐《伙伴》,营造氛围。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二、放松训练1.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放松的姿势坐好,慢慢地闭上双眼。

深深地吸气、呼气,再一次吸气、呼气。

想象2.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到大森林中游览了一番。

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它什么样?它的数量是多少?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彩笔,把你看到的画下来。

只要能表达你的想法就可以,不需要太精细。

(5分钟)好,开始。

三、绘画体验,觉察感悟。

1.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

2.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画完了。

现在,请大家和同组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画的故事吧。

3.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5 分钟)4. 全班分享交流。

老师看到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得热火朝天,那么,谁想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故事?选择(2-3 个同学)。

一个一个地到前面来。

5.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森林里除了有大树、小鸟、小花(根据板贴说),还有很多小伙伴(补充上其他)。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小伙伴,森林里才充满了欢声笑语,才显得生机勃勃。

其实呀,我们每一个同学每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

(出示课题)四、同伴交流,总结小妙招。

1.那么,你每天交往的小伙伴都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同?(预设评价:身高胖瘦、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

2. 过渡:是呀,每一个小伙伴都是独特的。

那么,要想跟更多不同类型的小伙伴成为朋友,我们就要像刚才给大家讲故事的某某同学一样,掌握更多交朋友的小妙招。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好办法,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写在老师下发的纸上。

5 分钟时间(题目:和不同类型和伙伴交朋友我有小妙招)3. 大家都讨论完了吗?我们来分享一下吧!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五、二次绘画,深化感悟。

一年级《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

一年级《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与工具: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我和我的小伙伴》,课件,大毛笔,绳索,书写纸,水桶,秒表
板书设计
内容与版面设计: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小伙伴
认读: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2.把课文中不熟悉的字词圈出来。
3.认读生字词语(搁,航,喊,肩,协,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抽取一名学生手牵绳子写“伙伴”,不能用手触碰毛笔。(一个同学说不能完成)接着多抽一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写下了“伙伴”两字。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一个同学不能完成,而许多同学一起协作就能完成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快来一起看看吧!
思维特征: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有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
学习动机与态度:通过做游戏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利用小朋友的好奇心,使他们参与到游戏和学习当中去,增强小朋友们的记忆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新课
我们今天的新课主要是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团队精神的理解,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神笔马良这个游戏来深刻认识《我和我的小伙伴》这篇课文中生字的书写与对课文中小水滴的团队精神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再玩一两遍神笔马良的游戏。
2.小伙伴们分角色扮演小水滴、木船、禾苗和旁白等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3.听写本节课新学的字词。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的《我和我的小伙伴》课文,同学们掌握了新的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文章,把神笔马良游戏和学习相结合,使得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能够把团结精神应用于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我和我的小伙伴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伙伴的意义和重要性;2.锻炼获取同伴资源的能力;3.学会发现和表扬同伴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1.让学生自己想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小伙伴呢?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小伙伴?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通过小组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小伙伴带给我们的好处。

3.帮助学生识别同伴的优点和闪光点,培养发现、表扬和欣赏同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通过互动游戏热身,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掷色子游戏,点数为几就做几个引体向上,除此之外老师也可自己准备有意思的小游戏。

2.主要环节(1)小组合作游戏小组成员可以一起完成提前安排好的任务:比如说,利用毛笔或水彩等工具画一幅小画作。

每个人都各自发挥异彩,最后再把每位同学的作品拼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画作。

(2)识别同伴的优点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同伴的优点。

可以引导学生用“好耶!”的道具来表扬同伴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耶!”道具,自由使用,只要想到同伴表现好的地方,就可以举起道具,喊出“好耶!”,表扬同伴。

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发掘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使小学生早点学习到发现、表扬和欣赏他人的美好,从而让他们在情绪上更加稳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

3.课后作业1.在家中收集不同的鲜花或叶子,协助父母照顾植物;2.在与同伴相处中,观察并记录发现他们的优点,写在日记里,以便回顾。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游戏,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

2.通过课堂上发现和表扬同伴的活动,评估学生对同伴权益和美好的认知水平。

3.在课后的反馈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扩展通过分享、观察活动和交谈等互动方式,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缓解因为疫情带来的不安,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六、教学心得心理健康是人人都关注的问题,而小学生是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人教版小学品德一年级下册《4我和小伙伴》word教案(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一年级下册《4我和小伙伴》word教案(1)

(人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第四课我和小伙伴一、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个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感情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1.了解伙伴之间相处的行为和方法。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卡片、实物投影、小镜子(学生准备)、图片2.课时长40分钟活动形式:游戏、角色扮演、看图片教学结构整体设计:三、活动过程:(一)图片引入,初步感知1.课件图片。

2.引言:是呀!同学们和小伙伴一起玩多开心呀!提问:你们有小伙伴吗?把你的小伙伴给周围的同学介绍介绍。

(生讨论)3.现在,和你们喜欢的小伙伴手拉手坐在一起,让我们看看谁是你的小伙伴。

4.老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你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说)老师:你们经常和你的小伙伴玩什么游戏呢?(生答)老师:那这节你想不想和你的小伙伴一块玩呢?5.揭示课题:好那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

(贴“伙伴”卡片)(二)通过游戏,加深体验1.照镜子游戏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现在老师要看看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好朋友的。

请同学们拿出镜子,假设镜子里的人是你的好朋友。

按老师的要求做表情。

(喜、怒、哀、乐,让学生对着镜子做表情)提问:你做完这个游戏后,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我发现了我笑,镜子里的朋友也笑,我哭,它也哭……)(我知道了我对朋友好,它也会对我好,我对它有礼貌,它也会对我有礼貌……)老师:请同学们放下镜子。

现在我建议大家给我们的好朋友做个有礼貌的动作,好吗?(生做动作)2.开心10分钟老师:在教室的两边老师提供了一些游戏用具,下面同学们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游戏。

注意安全。

开心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四课我和我的小伙伴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和我的小伙伴”展开,通过小游戏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小伙伴间的友情,学会友谊的表达和维护。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关系,学会表达和维护友谊;
2.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情绪。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教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们有没有小伙伴,他们和小伙伴们之间有什么故事或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营造愉快轻松的氛围。

第二步:小游戏
老师介绍小游戏规则,让学生两两配对,互相给对方命名,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感受及友谊的维护等方面的话题。

第三步:数据分析
通过对小游戏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展现出学生之间的友谊网络,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联系,班级之间的友情互动等。

第四步:合作绘画
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组成一个人物角色,通过合作完成一幅人物合成画。

第五步:分享合作成果
学生们分享团队合作完成的画作,展示小组合作,表达团队精神。

第六步:总结
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带领学生回顾当天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概念,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估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答环节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游戏、互动和绘画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