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麻醉方法与处理措施
老年病人麻醉

通过使用深度镇静药物,使病人暂时失去意识,但仍保持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深度镇静
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舒适度。
镇痛治疗
在镇静镇痛过程中,需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镇静镇痛深度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镇静镇痛监测
镇静镇痛
04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监测
维持老年病人正常体温,防止低温和高温对麻醉的影响。
心理状态评估
02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准备
在麻醉前,需要停用某些可能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
对于某些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需要在麻醉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麻醉前的药物准备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停用某些药物
在麻醉前,需要确保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06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护理与康复
麻醉后应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病人安全。
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和窒息。
呼吸道管理
麻醉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应给予适当的镇痛药以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增加了麻醉的风险。
03
02
0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容易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呼吸系统并发症
麻醉和手术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麻醉

压、心率的功能减退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心血管和植物神经系统
7.窦房结功能减退 由于的窦房结细胞的减少, 心率不齐的几率增加,易发生心房纤颤 8.副交感张力增加,交感兴奋时反应能力减低 9.老年人对低血容量、低血压耐受性差,尤其 心率快时。
围术期心血管的高危因素评估
中危(心源性死亡< 5%)
1、轻度心绞痛 2、心肌梗死病史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衰或有心衰史 4、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
美国ACC/AHA(2002)围术期心血管危险性评估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围术期心血管的高危因素评估
低危(心源性死亡< 1%)
1、高龄 2、ECG示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神经系统
6.自主神经兴奋性下降, 7.对循环系统调节功能减弱,不易维持血流动
力学稳定,体位改变易引起血压明显下降
8.保护性喉反射迟钝 9.对麻醉和手术应激的适应能力下降 10.对麻醉药敏感性升高,用量减少。
11.老年人椎管内用药更易扩撒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神经系统
12.老年人在全麻后完全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MAC & Age
Nickalls. Br J Anaesth 2003; 91:170
9 8 7 6 5 4 3 2 1 0
Isoflurane
Sevoflurane
Desflurane
1 yr 40 yr 80 yr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

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在医学领域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众多慢性疾病的存在,对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特别注意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反应,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特殊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生理特点的了解对麻醉医师非常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器官血流量减少,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免疫功能和肺功能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病人对麻醉的反应和耐受性,增加麻醉中的风险。
二、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上需要特别慎重。
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
因此,麻醉医师需要根据老年病人的肝肾功能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引起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脑功能较差,对药物的反应性也较强,需要减少药物使用的依赖程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三、监测和评估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可能比年轻人更加不稳定,因此在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麻醉医师需要监测老年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此外,老年病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失能状态等,麻醉医师还需要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确保麻醉计划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四、围手术期管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也需要特别关注。
在麻醉操作之前,麻醉医师应与老年病人充分沟通、了解其患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术后,麻醉医师应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和康复护理,确保老年病人的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结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在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高龄对呼吸系统: 功能的影响肺-胸顺应性显著降低 肺活量及有效肺交换量减少 呼吸储备功能减退,最大通气量下降 残气量呼气排出时间和通气阻力增加 对缺氧及高CO2的刺激不敏感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高龄对肝的影响: 肝血流减少40%~50% 微粒体降低 代谢功能降低,肝解毒能力下降
所需剂量下降,泮库溴铵作用时间延长, 维库溴铵药效不增加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第三节 高龄麻醉的特点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高龄并存病及麻醉危险因素评估: Ⅱ级以上病人病死率小于1% Ⅲ 级的病死率小于4% Ⅳ 级的病死率小于25%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麻醉前准备: 高龄病人术前并存病要得到有效治疗 麻醉前的访视及检查极为重要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局部麻醉注意点: 主要应用在短时间小手术 止痛不全手术应激很难维持内环境稳定 局麻药回吸收较快,需要剂量相应减少 单位时间内注射要慢 麻醉前更应给安定类药以防止中毒反应。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椎管内麻醉注意点: 主要应用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 椎管内麻醉穿刺较困难 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 易出现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椎管内麻醉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的原因 高龄时硬膜外间隙变窄 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膜外渗透性增高, 局麻药可能弥撒到蛛网膜下隙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全身麻醉注意点:
适应心、胸、颅脑及腹部大手术 吸入麻醉药苏醒快 静脉麻醉尽量使用短效麻醉药,或剂量酌减; 使用肌松药时,术终更应监测通气情况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谢谢!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第二节 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
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

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近些年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人、高龄病人的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老年病人的主要生理特点在于,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而且会受到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影响,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非常弱,增加了手术风险。
在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采用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而且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药物。
1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1.1神经阻滞神经阻滞这一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小,适用于时间短的小型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通常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药物用量应小于成年人和青少年。
如果神经阻滞不完全,有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感,使得手术过程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1.2硬膜外麻醉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十分狭窄,局部麻醉药物向间隙处的扩散比较少,这也是老年人药物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老年人脊椎韧带有钙化较为严重,想直接使用硬膜外穿刺,或是进行置管操作难度非常大,当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可采用旁入法。
在注入局麻药物之前,可先进行静脉输液,随后注入利多卡因来试验局麻药物的用量,直到获取满意的阻滞平面即可。
为了保证药物循环的稳定性,可采用硬膜外腔微泵持续给药的方式,这种方法单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比较小,很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1.3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通俗来说就是腰麻或脊麻,很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较为严重,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脑脊液压力比较低。
在局部麻醉中,药物更容易在蛛网膜下扩散,往往只需要注入少量药物就能够起到麻醉效果。
而且通常来说蛛网膜下腔对阻滞比较敏感,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1.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目前这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且不会对老年患者带来后遗症,解决了传统腰麻中的并发症。
老年病人的麻醉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
3. 心脏储备:老年人心储备降低,应激反应能力不 足;但在经常活动(锻炼)的老年人既使年龄相 关的最大心率减低,仍能增加心输出量以满足应 激反应的需要。
10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4)
4. 老年人心率和肾上腺能受体的反
应性:靶器官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随年龄增加而Fra bibliotek低反映了受体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随年龄降低,原因可能是 心输出量减少或更重要的是肾血管床范围缩小而导 致的肾血流减少。
即使肾疾病加重血清肌酐也可正常,原因是伴随骨骼 肌质量丢失的影响。
23
肾功能(2)
老年人肾调节水或电解质能力降低,而且,在围术期 脱水或失血时由于肾血流变化而进一步降低。
术中保护肾脏的有效途径是维持尿量大于0.5ml/kg/h 。
肾疾病 糖尿病 关节病 老年性痴呆
6
II.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
7
A.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
心输出量
变化(1)
不变或降低
静态心率
降低
最大心率
降低
动脉弹性
降低
全身血管阻力
增加
收缩压
增加
8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 化(2)
1. 70岁以上病人至少50%易患冠心病(有 症状或无症状)。
2. 老年人心输出量降低,延缓静脉用药起 效;达到吸入麻醉药浓度加快。
骨骼肌萎缩
体脂增加(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药物蓄 积)
总体液减少(至75岁血容量降低20-30%;腔
室间清除的速率延缓导致难以估计的初期血
浆浓度过高)
20
E. 药物的蛋白结合
老年人药物的蛋白结合减少(随年龄白蛋白生成减 少),导致游离药物增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肝 脏代谢。
老年人麻醉

芬太尼 阿芬太尼 地西泮 咪达唑仑 维库溴胺
250min 90min 24h 1.8h 16min
925min 130min
72h 4.3h 45min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药
对兴奋性药物不敏感
效
对抑制性药物敏感
学
特
对全麻药物敏感
点
全麻药物药效增强
与年龄相关的药理学改变
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 随年龄增加代谢及排泄功能降低,咪达唑仑的用量减少 50%,清除半衰期由约2.5h延长至4h. 丙泊酚所需的血药浓度老年人约为年轻人的一半。 吸入药:40岁后,每增加10岁MAC值降低4% 因心输出量和肌肉血流量减少等因素,肌松药起效时间 成倍延长
MAC & Age
Nickalls. Br J Anaesth 2003; 91:170
9 8 7 6 5 4 3 2 1 0
Isoflurane
Sevoflurane
Desflura老年人与肌松药
除顺苯黄酸阿曲库铵外,其余药物作用时间均 延长,低体温和糖尿病人作用时间更长。罗库溴铵 与维库溴铵及泮库溴铵相比起效最快、作用时间最 短、个体差异最小、最易恢复、在术后恢复室停留 的时间最短、在术中和术后肺部并发症最少。如果 病人肾功能不全,苯顺苯黄阿曲库铵优于罗库溴铵。
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一个国家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比 例超过了7%,这个国家的人口则进 入了“老龄化” 社会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65岁占总人口6.96%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占总人口8.87%
※随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社会老龄化进程还会加
快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 据报道50%老龄人都要经历一次手术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1MET相当于 男40岁,70kg,静息状态下氧=3.5ml/kg/min
编辑版ppt
27
(2)呼吸系统
找危险因素 肺功和血气检查 尽量改善肺功能 控制呼吸道感染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减少分泌物
编辑版ppt
28
肺功和血气检查适应症
大量吸烟 咳嗽合并呼吸困难 70岁以上 有肺部疾病 有术后并发症史 肥胖 胸或腹腔手术 严重神经肌肉或胸壁疾病
2、高龄对常用麻醉药用药的影响 肌肉松弛药 — 高龄对肌松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药代动力学 — 阿曲库铵:Hoffman消除,不受增龄因素的影响 — 琥珀胆硷:胆硷脂酶水解,影响明显 — 泮库溴铵:主要经肾排出。高龄肾功不好使消除减慢 ,作用时间延长 — 维库溴铵主要以原形经胆汁排出,20%经肾排泄,影 响较小 局部麻醉药 — 由于高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脱水局部血流减少和 结缔组织疏松而使药物易于扩散,用药量应减少
较老年
75~89岁
老年
90 岁
长寿老年
本章 70 岁
高龄
chronological age (实际年龄)
physiological age (生理年龄)
编辑版ppt
5
前言
2002年底上海市统计资料,>60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 18.7%,而80岁以上为2.84%
2010~2020年 > 60岁以上将达到32%。>65岁上, 25%~50%一次以上手术治疗
1、轻度心绞痛 2、心肌梗死病史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衰或有心衰史 4、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
编辑版ppt
23
低危心源性死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病人麻醉方法与处理措施
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国人寿命迅速增长,因此老人需行
手术者亦增加。
老年病人的主要生理特点在于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
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而且会受到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
慢支)等影响,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非常弱,增加了手术风险。
在老年人麻醉方
法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采用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而且
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药物。
1 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
1.1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这一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小,适用
于时间短的小型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通常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药物用量应小于成年人和青少年。
如果神经阻滞不完全,有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
重的疼痛感,使得手术过程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1.2硬膜外麻醉
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十分狭窄,局部麻醉药物向间隙
处的扩散比较少,这也是老年人药物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老年人脊
椎韧带有钙化较为严重,想直接使用硬膜外穿刺,或是进行置管操作难度非常大,当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可采用旁入法。
在注入局麻药物之前,可先进行静脉输液,随后注入利多卡因来试验局麻药物的用量,直到获取满意的阻滞平面即可。
为了保证药物循环的稳定性,可采用硬膜外腔微泵持续给药的方式,这种方法单
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比较小,很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1.3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通俗来说就是腰麻或脊麻,很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较
为严重,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脑脊液压力比较低。
在局部麻醉中,药物更容易在蛛网膜下扩散,往往只需要注入少量药物就能够起到麻醉效果。
而
且通常来说蛛网膜下腔对阻滞比较敏感,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1.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目前这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
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且不会对老年患者带来后遗症,解决了传统
腰麻中的并发症。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小容量、小剂量的原则,尽可能将患者
血压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5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
很多情况下采用单一的硬膜外麻醉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将其和静脉全
麻结合起来应用。
全麻具有药物用量少、苏醒迅速等特点,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共同使用,会让其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减少手术过程中的
意外情况;在手术后期可随时停药,老年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醒。
该麻醉方式
还解决了传统麻醉中,患者呼吸困难、痰液增加等并发症问题。
2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
2.1全麻诱导
在麻醉诱导环节,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会出现明显反应,要根据患者病情和
手术需要来配置药物,保证剂量合适。
可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法,常用药物有
依托咪酯、丙泊酚、芬太尼等,这些药物可起到扩张血管、抑制心肌的作用,将
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2.2全麻维持
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麻醉用药也并不存在最好、最有效的说法,而是
要根据药物的特点来取长补短,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目前静吸复合麻
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全麻维持方法,在小剂量镇静催眠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下,患者所吸入的麻醉药物的浓度可大大降低,解决了传统全身麻醉维持方法存
在的弊端。
2.3全麻恢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脂肪比例也会相应增加,加上内脏器官,如
肝脏、肾脏等功能衰退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药物,代谢能力比较差,这也
是手术过后苏醒缓慢、拔管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应该耐心等待,让老年患
者自行清醒。
麻醉恢复期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镇静药物,减少各方面并发症的发生。
3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区域阻滞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也被称为局部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如下:(1)呼
吸抑制。
可适当降低阻滞平面和范围,减少辅助药物的使用量;(2)低血压。
部分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严重,在应用椎管内麻醉方法时,会导致血压降低。
要减少蛛网膜下腔用药的剂量,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在用药时,先利用开放静脉
快速输液的方式来扩张血管,保证循环血量充足。
3.2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可对下丘脑、大脑皮层的投
射系统起到抑制作用。
很多老年患者对全身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比较差,会引起
高血压和低血压的问题。
手术期间和结束之后,可以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患
者实际情况,让其服用短效降压药物。
如果血压下降严重,适当服用升压药物即
可起到缓解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循小量分次的原则。
总而言之,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麻醉用药一定要十分谨慎,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承受的剂量为主,遵循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原则,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各方面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