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

合集下载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当我们谈论美学时,不得不提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他的《美学》是一部经典之作,为我们提供了对美的独特视角和深入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黑格尔《美学》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和应用。

黑格尔在《美学》中主要探讨了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等问题。

他试图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阐述他对美学的一系列见解。

在黑格尔看来,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和感性认识。

黑格尔也阐述了美的范畴,他提出了“绝对美”的概念,认为美是绝对的,是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存在。

对于黑格尔《美学》中的关键词,我想首先谈一下“绝对美”。

在黑格尔的思想中,“绝对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终极之美。

他认为,这种美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而存在的,是纯粹的、绝对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美学》中运用了辩证法来分析美的本质和范畴。

他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如“自由与必然”、“个别与普遍”等,以揭示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经试图将黑格尔《美学》中的思想运用到人生哲学和社交观念中。

我发现,黑格尔的思想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黑格尔的“绝对美”思想也启发了我对美的追求。

它让我意识到,美是超越了一切外在因素的存在,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视角,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范畴。

这部著作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们能够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和客观。

通过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引言曼昆,一位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广大读者视为经济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通俗易懂,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领无数初学者迈入经济学的殿堂。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理想的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生气灌注,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才具有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

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黑格尔主张艺术美的和谐与统一,认为艺术可以把外在的现象引领到艺术领域,并以这种外在的现象来显现心灵的自由。

也就是说,心灵把全部材料的外在的感性因素化成了最内在的东西。

基于对理想艺术的这种基本观点,黑格尔在艺术家(作者)、艺术作品以及读者或者观众等围绕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家及作者方面,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他就需要主体的创造活动,但这种创造活动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只有具有一定才能的艺术家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首先艺术家需要的第一种才能是想象,黑格尔把想象定性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的。

黑格尔指出,艺术家要具备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与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艺术家的心灵,并能进行牢固的记忆,然后通过某种恰当的外在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想象和牢固的记忆并不是艺术家的全部资禀,理想的艺术不仅要求能把这种内在的心灵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达到那种外在显现的必须是现实事物的自在自为的真实性和理性,要达到这种真实性与理性,艺术家所选择的这种形象必须是自己受感动的、必须是按照事物的全部深度与广度深切体会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就为艺术家的个人修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艺术家的知识、阅历、情感、理解力等等。

第三,黑格尔还对才能和天才进行了界定,指出,通过想象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在内心中把绝对理性转化为现实形象,成为足以表现"他自己"的作品,这种活动就叫做"才能"、"天才"。

美学 黑格尔摘抄

美学 黑格尔摘抄

美学黑格尔摘抄
以下是几段黑格尔关于美学的摘抄:
1. "艺术是美的展现。

艺术通过自己的材料和手段形成了一个独立于自然和思维的王国。

它是精神的表露,将感性和理性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以创造出真正的美。

"
2. "美是无限的形式化。

艺术作品通过其形式和结构传达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意义和表达。

它超越了个体的感知和理解,使我们能够体验到无限的美的境界。

"
3. "美是自由的表现。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

美就是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思考,给予我们内心深处的满足和享受。

"
4. "美是独特的。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它们之间不能被彼此取代或比较。

艺术的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品本身,也存在于观众与艺术品的互动之中,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
这些摘抄揭示了黑格尔对于美学的一些核心观点,包括艺术的本质、美的无限性、自由创作和独特性等。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美学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美学科学黑格尔

美学科学黑格尔

美学科学黑格尔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

黑格尔出生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已有近一个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即将爆发,但德国仍然是极其落后的封建国家。

法国资产阶级对黑格尔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辨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及辨证的美学思想的酝酿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早年虽谈不上聪明但学习刻苦是大家公认的,他对各类学科都产生广泛的兴趣,尤其是哲学和文学及美学。

黑格尔前期的美学观点主要概括为:第一,从资产阶级共和主义和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崇拜和向往古希腊共和制度下的人格和艺术。

第二自觉的历史主义美术观逐步形成。

第三,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

第四,关于劳动创造人与人的本质异化的思想萌发。

第五,提出审美活动是理性最高活动的观点。

黑格尔前期美学见解完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异化理论建立了辨证的历史的美学研究方法论,艺术发展史和艺术分类观点的初步形成即古代东方艺术——希腊艺术——西方基督教艺术。

《美学讲演录》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总汇。

这本书比他之前出版的《精神观察学》前进一步,把艺术与宗教分离开了。

他已引入“古典”与“浪漫”的概念作为区分艺术的名称,并对这两类艺术的主要特征做了初步概括,他还初步流露出崇古抑今的艺术眼光与审美理想。

同时他把雕塑(造型)艺术作为古典美的典范。

把客观性与主观性作为区分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的主要尺度。

从西方古典思想、罗马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到康德到伯克到黑格尔,一直在谈崇高。

崇高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简单地讲,崇高是优美所不能把握的东西,美和崇高相比太小资,太愉快了。

崇高带有一种让人无所适从的、几乎是恐惧的东西,让人觉得这么大、这么深刻、这么多样,是把握不住的,是一种震慑心灵的东西。

而美呢?我们可能会觉得美就是漂亮,好玩,是一种能放在眼前把玩的。

崇高就好象是你被它压倒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康德只在自然界里谈崇高。

比如你看九寨沟的风景,你会觉得非常美,但是如果你看到“大漠孤烟直”,或者是台风之类的自然现象,你就会觉得有点害怕。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000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000

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摘要: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后人以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发展了美学。

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

们学习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要首先抓住他的矛盾冲突说,这样才抓住了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才能理解其美学思想的真谛与美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黑格尔概况和作品;黑格尔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黑格尔本身对艺术的分类;黑格尔的哲学依据;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以及对美的定义。

一:关于黑格尔的一些概况和作品:说到黑格尔,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而且第一印象,我们肯定会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

当然,不光是这样,他在美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将他的哲学思想成功的运用到了他的美学思想中,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

黑格尔大学毕业后在瑞士和法兰克福担任多年家庭教师,1801年任耶拿大学讲师,此期间曾与别人合办过《哲学评论》杂志。

曾任报馆编辑、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教授,1818年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和校长。

黑格尔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

死后出版的有《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美学》。

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美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和伯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是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

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研究美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因此,要掌握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首先要掌握他的美学思想的哲学根据。

当然,黑格尔美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并贯串于整个的理论体系之中。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基础上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是理念发展一切。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

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3、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4、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5、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6、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8、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9、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10、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11、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

12、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13、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

14、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15、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

16、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17、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18、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

19、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

20、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黑格尔美学在油画作品中的体现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姜凤娇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蒙德里安;蒙克;莫奈黑格尔,十八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将哲学与美学融会贯通,并将美定义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

进而,我推断美也是理念自生发的产物。

理念是一种抽象的事物,他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美,我觉得是将脑海中的理念赋予自我感性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

我们才能在物质世界看到美的东西。

这样的物质就是真是存在着的了。

黑格尔曾在《美学》一书中写到:“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

”他随后又解释到“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显现与实在。

且这两方面相互融贯的,外在的特殊的因素显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


我觉得从理念到显现就是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构思,内心情感,表达到作品中的这一过程,构思,内心情感就是理念,感性显现是他们赋予作品,让观赏者们体悟出来的。

从而发觉作品的美。

艺术家们所作出的作品就成为真实存在着的了,那就是真。

但真不一定是美,黑格尔认为精神哲学高于自然哲学,自然美是不完满的,只有艺术美才符合美的理念,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这同样印证了他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美学理念中他将理念的感性显现在历史的形态中进行描述,即各种艺术类型。

从一种抽象的逻辑形态进入到一种现象的历史形态的规定。

按照矛盾发展规律,黑格尔将艺术归结为三种形态: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黑格尔美学还对艺术体裁进行规定。

悲剧(性)、喜剧(性)和艺术种类。

黑格尔把艺术放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进行规定,艺术越发展,其物质因素越下降,精神因素越上升,体现了理念会逐渐摆脱物质材料的过程,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既指艺术构成形式的物质性、精神性,也指艺术内容的物质性精神性。

作品赏析:
一、《红黄蓝的构成》1927年49.5×49.5厘米
《红黄蓝的构成》
“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通过大量的十字形来表现它们。

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我,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

”——蒙德里安
在蒙德里安的画面中,造型都是以简单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表现的。

颜色都是以红黄蓝三原色来描绘的。

他认为世界的三种原色具有各自象征意义——黄色象征太阳的照射,蓝色象征着天空,红色则是中性,是“黄和蓝晨曦时的细语交谈”。

他的绘画就是“通过纯造型的因素,三原色,三种非原色和水平线与垂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图式,寻求各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

其作品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

” 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我们可以从这幅画的画面中去体会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蒙德里安将自然、人物的激情、灵动、生机都用绘画的基本元素来表现,使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这既是美。

二、《呐喊》1893年 90.8X73.7厘米现存于奥斯陆国家画廊藏
《呐喊》
在空中飘荡着像血一样鲜红云彩的夕阳下。

像一块幕布覆盖在蓝黑色的峡湾,在一座伸向天空的颤微桥上,一个有着骷髅头的人,身穿黑色衣服双手紧紧地捂着耳朵,正在歇斯底里的尖叫。

这就是爱德华蒙克的不朽名作——《呐喊》。

这幅作品的人物到底是谁,没有人知道,但蒙克曾经对这个形象做了这样的描述:“我和两位朋友在人行道上散步,我当时异常的疲惫,太阳正在落山,云彩如血一般鲜红,我觉得有股东西流过大自然,我好想听到一声呼喊,于是,我画下了这幅画。


“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挪威画家蒙克脑海中总出现这样的疑问,同时这也是发自他内心的呐喊。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那种对生的不安与爱的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是他对生命不公的控诉。

他的绘画具有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

总会使观者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感觉——焦虑,恐惧,生存的强烈欲望。

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图示,而是像一个精神病人的呻吟和呐喊。

蒙克将他的所看所感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将美得理念即抽象事物表现出来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即感性的显现。

三、《日出印象》1873年48×64厘米现藏于法国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藏
《日出印象》
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的城市港口景象。

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

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是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所组成的。

薄薄的雾三点,模糊一个船的颜色。

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请画家画窗口。

这一切都是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风景所描绘的景象。

画面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模糊的,没有写实细节,大胆的运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情景。

作品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

黑格尔美学中说到。

“理念是一种抽象的事物,他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美,我觉得是将脑海中的理念赋予自我感性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

”《日出印象》就是莫奈早晨港口的美景这种理念所自生发而产生出来的。

之后才“能在物质世界看到美的东西。

这样的物质就是真实存在着的了。


在象征型的艺术之后,古典绘画开始盛行。

黑格尔曾经写到:象征型艺术是不完善的,一方面他的理念只是抽象的或不确定的形式进入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情形就使得意义与形象的符合永远有缺陷的,也是纯粹是抽象的。

古典艺术客服了这双重缺陷,它把理念自由妥当
的体现在本质上,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达到自由而完美的协调。

再到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作品,“浪漫性的艺术又把理念和现实完美统一破坏了,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对立。

”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将所看景象赋予自己的审美理解,没有具象的事物,随性的笔触,用强烈的对比色橙红色表现刚出生的太阳,蓝灰色表现波光粼粼的海面,甚至连近处划船的人也是几笔勾勒而成的。

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回到了象征型艺术,却克服了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对立。

印象派画作将黑格尔美学进行了诠释,使绘画更多表达内心,画面补在是褐色的一片黯淡,二十以绚烂的色彩代替,也将光的运用带入西方绘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