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28例的B超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肝脏血管瘤的CT、B超鉴别诊断及其意义

肝脏血管瘤的CT、B超鉴别诊断及其意义
( 稿 :2 0 一0 —1 ) 收 0 ] 5 2
二 、检查方法 :肾图检 查按 肾图操作 常规进行 .B超仪 器主要使用德国 S —20型超声仪 ,X线检 查依次行 腹部 平 1 0 片 ,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 三 、结果 :5 2例 上尿 路结 石 三种 不 同方 法 检查 结 果 ,
( 收稿 :20 —0 0 1 4—2 ) 7
x线检查 主要依靠腹部平片结合尿路造彰 ,诊断 符台 率 为 6 % (65 ) X线平片对 大 、中等 阳性结石容 易诊断 , 9 3/2 , 临床 上影响结石 检出率的关键是 照片的质量 .应做好 肠道 内 容物和气体 的处理 ,体 质肥 胖的病 人应选 择适 宜 的摄 片 条 件 ,确保 X线 片的清 晰度 和对 比度 ,减 少重复摄 片 .提 高
维普资讯
8 - 4
q诊断 治疗
医用放 射技 术杂 志
20 02年
第 2期
总 18期 9
不一且 壁厚薄 不均 的囊 片 状低 密度 影 .C 值 约 0 0 。 T ~3Hu
管结石引起 的泌尿通路阻塞 .视梗阻程度 均可 导致排泄段梗
增 强扫描无强化或 轻度 强化 ,干酪坏死 空洞与 肾小盏相通则
B超检查 对肾结石 的诊 断率高 ,由于超声成像仪 器的改 进 ,目前已能发现 3 直径 的小结 石 .本组诊断 符合 率遗 mm
8 % (7 3 ) 2 2 /3 ,超声征象主要是强回声光团后 伴随声 影 ,小
织形成或纤维化改变。肾周受 累引起肾周炎或脓肿。输 尿管 结核因肌层受提 润及水 肿 、溃疡致边缘 不光 滑 ,发生痉挛 、 纤维疤痕收缩 则可 出现扩 张 区与狭 窄区 交替 出现 ,呈 串 珠 状 、虫蚀状或螺旋状 。在增强扫描后 的二维重建图像上显 示 更清楚 。膀胱结 核早期 因结核浸润 、溃疡 等内壁不光整 ,容 量减少 ,病变广 泛发展 ,出现痉挛而呈 “ 小膀 胱 征象 ,有 时因疤痕收缩而变形 。前列腺 、精囊受 累则密 度不均 ,膀胱 精囊有消失。 二 、鉴别诊断 :肾结核主要与黄色肉芽肿性 肾盂肾炎及 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1一 色内芽肿性 肾盂肾炎 多数伴有 、 黄 结石 ,且实质钙化 少见 ,肾周炎症改变较广泛。

肝血管瘤实例分析报告

肝血管瘤实例分析报告

肝血管瘤实例分析报告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肿瘤,常见于肝脏血管组织中。

它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肝血管瘤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破裂出血或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

以下是一个肝血管瘤实例的分析报告:
患者信息:
- 年龄:45岁
- 性别:女性
- 主诉:右上腹疼痛,乏力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和乏力症状,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辅助检查:
- B超:发现肝脏内一个3 cm的低回声肿块,呈圆形。

- CT扫描:进一步确认肝脏内存在一个3 cm的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显示典型的血管瘤样特征。

- MRI:显示肿块具有高信号强度,在动脉期增强后呈快速均
匀强化。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肝血管瘤。

治疗建议:
- 由于肝血管瘤是一个良性肿瘤,且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并发症,因此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变化。

- 如果肿瘤增大或引发严重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可以考虑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或肝切除手术来治疗肿瘤。

- 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减少饮酒和吸烟,并避免使用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

预后:
- 大多数肝血管瘤的预后良好,特别是对于小型瘤块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

- 尽管如此,肝血管瘤破裂出血或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的罕见并发症可能会威胁生命。

- 患者应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准确率判断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准确率判断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准确率判断【摘要】目的:探究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在来院疑似为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10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接受CT 和B超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为90.00%,高于CT平扫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对比B超与CT诊断特异性,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结论:B超和CT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血管瘤。

临床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建议对于疑似存在肝脏血管瘤患者首选B超诊断,不仅费用较少而且诊断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B超;肝脏血管瘤;应用效果;准确率肝脏血管瘤指的是肝脏部位血管性肿瘤,该疾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良性肿瘤的一种。

该疾病常见于成年女性人群中,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该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常规体检中确诊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瘤体积过大引起肝脏不适入院就诊[1]。

一般情况下,肝脏血管瘤直径低于4cm,少部分患者可能过大或过小,存在个体差异性。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CT、MRI、B超等方式进行诊断,为了了解B超和CT在肝脏血管瘤中的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100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方法1.1资料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来院收治的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中,抽选出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B组。

10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44例,女性患者病例数为5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32-70岁,平均年龄值为:43.5±3.4岁;腹部不适就诊者40例、常规体检者38例、其他22例[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68例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68例分析
李 志东
( 广西壮族 自治区防城港市第一人 民医院功能科
[ 摘 要 ] ① 目的 探讨利 用彩 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② 方法
广西 防城港
582 ) 30 1
对 6 例肝血 管瘤患者应 用彩 色多普 勒超声诊 断的相关资 6
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4 例无任何症状 , 12 % ; 7 占7 .1 单发 5 2例, 87 % ; 占7 .9 直径 < c 3 m的 小血 管瘤 , 多呈强回声, 无血流信号和频 谱 , 4 倒 , 44% ; 共 9 占7 .2 弱回声 , 斑片状血流信号, 直径 > c 3 m的血 管瘤 , 多呈弱回声 , 出低的斑片状血流信号 1 例 , 9 7 % ; 检 3 占1 .0 混合回声
内。在声像 图上较难与肝癌鉴别时 , 了防止恶性肿瘤漏诊 , 为 则 需 加强 C T扫描。本组 1
2 % (4 6 ) 1 1/ 6 。
[ ] 陈美 华. 色多普 勒超声在 肝血 管瘤诊 断 中的价值 [ ]河 北医 2 彩 J.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的疗效观 察
栾丽芹 陈瑞 英①
(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 关键词 ] 依 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江苏南 京 20 4 ;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 医院) 10 8 ①
14 统计学方法 . 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计量 资料治疗 前后用配 对 t 检验 , 组间 比较
头, 频率 35MH 。 . z
在 3m 以下 的肝血管瘤超声图像呈强 回声 ; c 又由于毛细血 管管 径细小 , 瘤体 的血液流度极低 或相对静 止。因为 彩色多普 勒血 流显像对血液 的显示是依据 血流速度及 角度有密切 相关 , 低速 血流及角度 >6 。对彩 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敏感 性 降低 , 以对 0, 所 于小的肝血管瘤即直径 < e 3 m以下 的的肝血管瘤一般无 血流信 号, 4 共 9例 , 7 .4 , 占 4 2 % 这也说 明肝 血管瘤元 明显症状 而于体 位 于肝左 叶 2 9例 , 肝右 叶 3 7 检 中发现 占大部分 的原 因。

56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分析

56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分析
21 0 0年 3月
8 7
5 6例肝血管瘤的 B超诊 断分析
冯 海玲 ’ 郝 娟 关键 词 : 血管 瘤 ;超 ; 断 肝 B 诊 中 图分类 号 :4 51 R 4.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6 07 (0 00 —0 7 叭 10— 9 92 1 )60 8一
3 讨 论
贵州省 贵阳 医学院第 三 附属 医院超声 科 (500 5 80 ) 21年 1 2 00 月 2日收稿
6 例排 卵 障碍 患者 经 促 卵泡 生 长及 促排 卵治 疗后 , 卵泡成 O ① 熟者 2 例 占 3 . 其 中受 孕 的 1 例 ; 像 图表 现 ( 1 : 5 57 %, 6 声 图 )一侧 卵巢 内见 圆形 及椭 圆形 无 回声 区 ,直 径 约 1m 2m 7 m~4 m,边 界清 晰 , 力 高 , 卵 后 部 分 卵 泡 突 然 缩 小 塌 陷 , 成 强 回声 块 状 回 张 排 形 声 ; 分 卵泡 壁破裂 , 壁 呈不 规 则皱 缩 , 泡腔 内见 散在 稍强 回 部 囊 卵 声小点状 回声。②卵泡发育不 良者 2 0例 , 8 %; 占2 . 声像图表现 6 ( 2 :卵 巢 内无 卵泡 生 长 或者 卵 泡 直径 < . m 仅见 2 3 卵 图 ) O8 , c -个 泡, 卵巢实质 回声 增强 , 日超声监 测中, 逐 卵泡径线增长<m i m或 者停止生长。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 1 , 1. 声像 3例 占 85 %; 图表 现 ( 3 : 泡 发 育 成 熟 , 泡 直径 > c 但 是 不 出现 排卵 ; 图 )卵 卵 3m, 卵 泡壁 厚 , 力 差 , 时 内可 见 强 回声 带 分 隔 , 成 多个 薄 壁囊 , 张 有 形 持续 到 下一 次 月经 来 潮消 失 。④ O s ( 巢过 度 刺激 综合 症 ) H s卵 者

肝血管瘤超声描述范例

肝血管瘤超声描述范例

肝血管瘤超声描述范例如下:
患者信息:女性,5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饱食后明显,不伴疼痛。

近1个月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病来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饮食较差,睡眠尚可,二便如常。

查体: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3cm,脾肿下未及,肠鸣音3次/分。

超声所见:肝右叶明显增大,其内可见13.5cmx11.0cm实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呈中低混合回声。

注射造影剂2.4ml后约19秒肿物周边见结节状强化,造影剂向心性充盈,延迟相肿物大部分强化,中心部未见强化。

肝左叶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超声提示:肝右叶实性肿物,根据造影结果考虑为血管瘤。

病理肝血管瘤多属海绵状血管瘤,切面为圆形或楔形,呈蜂窝状,由多数小血管组成,亦可由较少大血管组成。

以上描述仅供参考,具体的描述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来进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

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67期201·医学影像·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董少军,魏媛媛(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摘要:目的观察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通过B超于CT检查并被确诊的3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观察通过不同方式诊断出来的结果。

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查过后,通过B超检查诊断出32例,仅有2例为物理诊断;通过CT检查出26例,都为定性诊断。

两组的检出和定性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于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使用B超检查不仅检查率高,且具有无创伤、便携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基层医院。

对极少数没有办法定性诊断的患者,可以使用联合CT影响进行检查,以便提升定性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CT;B超中图分类号:R322.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7.1610 引言肝脏部位产生的血管性肿瘤可以统称为肝脏血管瘤,其海绵形状的血管瘤最为常见,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年龄阶段分布较广,但成年人患有此病的居多,大多以女性为主。

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前,大部分患者都通过确诊,且没有症状,小部分患者因为肿瘤的体积较大从而引起肝部位有不适的情况发生[1]。

肿瘤的直径通常在4cm以下,但最小也有可能为mm,最大可达到30cm,表明呈紫色,外面有包膜,侧面像海绵形状,偶然会在血管瘤里面看到由血栓产生的瘢痕,偶尔会出现钙化[2]。

本文对我院34例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3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期间诊治,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1~70岁,平均(44.36±5.34)岁。

肝血管瘤的CT和B超诊断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肝血管瘤的CT和B超诊断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肝血管瘤的CT和B超诊断及影像学征象分析发表时间:2013-02-04T10:29:53.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张民李丹[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和B超影像学表现。

张民李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山东枣庄 2773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91-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和B超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收集我院经CT和B超检查诊断为肝血管瘤的患者96例,并对两种检查影像学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较大病灶中央可见星形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或中心强化,强化区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较大病灶中央可见始终不填充区同平扫;B超检查:病灶直径<3.0cm的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影;病灶>3.0cm的肝血管瘤,多数呈强回声,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无声影及声晕;少数呈低回声;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可发现动脉期的典型征象并不受呼吸影响,且不遗漏病灶,诊断准确率很高,是最佳、最有效、可确诊的方法;而肝血管瘤行B超检查,则具有无伤、无痛、价廉、快速等优点,并且正确率极高,应为诊断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肝血管瘤 CT扫描 B超检查影像学征象1、资料和方法选择、收集我院2010年01月—2012年01月均经多层螺旋CT和B超检查诊为肝脏血管瘤的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30岁;无临床症状者88例,具有腹部饱胀、不适者8例。

2、检查方法2.1 CT检查:常规平扫肝脏后再增强扫描,造影剂量为100 ml以4ml/s经肘静脉注射后15s~20s进行动脉期全肝扫描,再于注射造影剂开始后60 s进行静脉期全肝扫描,再于注射造影剂开始后90s进行肝实质期全肝扫描,必要时适时进行全肝重复扫描;对于直径<10 mm 病灶采用5.0mm薄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28例的B超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28例二维B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肝血管瘤;CT增强扫描检查。

1资料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B超检查肝血管瘤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在35—70岁。

B超为TEKNVTH—200,凸阵探头,频率3.5MHZ。

检查方法:通过右肋缘下、剑突下、左肋缘下作纵向、横向、斜向多个不同切面广泛检查,详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

2结果
位于肝右叶血管瘤24例,左叶4例,单发者25例,多发者3例,病灶直径0.9—4.5cm,平均2.7cm,其中病灶直径>3.0cm者共9例。

病灶直径<3.0cm的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影。

病灶>3.0cm的肝血管瘤,呈强回声7例,低回声2例,多数肝血管瘤B超探查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无声影及声晕。

均经CT增强扫描检查确认。

3讨论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被影像学发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临床后,结合二维超声显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

肝血管瘤实质上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组织学上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少见并可转化为后者。

因此,肝血管瘤主要为海绵状血管瘤。

症状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和邻近器官受压情况。

一般当血管瘤位于肝脏边缘部位,直径大于5cm和增长速度快的病人,有上腹闷胀不适,肝区隐痛。

位于肝实质深部、直径小于5cm和增长速度缓慢者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或手术中隅尔发现。

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上腹部可扪及质软或中等硬度的肿块,光滑而富有弹性,如果肿瘤破裂出血,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

肝血管瘤超声表现可分为1:高回声型,其表现为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回声团,其内间隔细小管状或圆点状无回声区,呈筛网状,边界清晰、锐利、
呈浮雕样,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肝组织间有小血管的管道相通。

2:低回声型,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规则,其内有不规则“小等号”状血管断面回声。

当“小等号”回声位于瘤周时可形成所谓“周缘裂隙征”。

低回声外周可有相对较厚的线状或血管壁样高回声环绕。

瘤体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3:混合回声型,本型多见于直径5cm以上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肝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性回声,边界虽不如高回声型或低回声型清晰,但均有明确边界。

4:嚢性型,多位于贴近肝表面处,本型血管瘤的表现醋似嚢肿,但可发现有血管与瘤体相通或血管环绕,临床上非常少见,一般也可将其归入低回声型。

5:等回声型,极少数较小的肝血管瘤的内部回声水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超声较易漏诊,但多方向,多断面仔细扫查仍可显示瘤体图像。

肝血管瘤根据其典型声像图表现极其随访生长缓慢,较易与肝细胞癌鉴别,肝细胞癌短期内随访生长速度快,声像图突出表现为癌肿周围出现声晕和对周围肝组织结构产生明显挤压和浸润。

但是有的无明显血窦的不规则形态的肝血管瘤有时与肝细胞癌在声像图上较难区别,需经CT增强扫描方可鉴别。

总之,肝血管瘤行B超检查,无伤、无痛、价廉、快速等优点,并且正确率极高,因此,肝血管瘤诊断B超检查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曹海根,王金锐,主编.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148.
[2] 蒋苏齐,王占江,B超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105例与其它影像诊断对照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录,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