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日,或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感觉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本源与发展的不行磨灭的关系。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髓加以借鉴弘扬,使之成为一种普通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辞造句,主题创造以及铺陈,感情掌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供给了好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行舍弃的主题。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许多,最闻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此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佳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登台湾名望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堪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歌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合适在夜晚专心倾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闻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出处王菲翻唱的《希望人长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解说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 84 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此后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了然经典诗词与音乐的交融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平常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巧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大家眼前,这也正说了然,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行超越之鸿沟,重点在于交融的手段了。

剖析古典诗歌和当代流行音乐关系

剖析古典诗歌和当代流行音乐关系

剖析古典诗歌和当代流行音乐关系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无数人倾心。

而流行音乐似乎难于同高雅的古典诗歌相提并论。

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歌与当代的流行音乐,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关系,古典诗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更是日益彰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

也正所以,纵览数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都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可见古典诗词的风韵犹存。

本文拟从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与流行音乐”做相关阐释:一是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和特点;二是从不同角度看诗歌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首先研究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发展和特点:中国是诗的国度。

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讲求平仄、韵脚和对仗等。

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

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动了诗歌的创作。

其特点: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持续发展的结果。

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这样产生的。

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

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

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

制作:邱
制作:邱
制作:邱
相见欢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制作:邱
一、
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 代诗词的情感
制作:邱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 词都确定一定的感情基调,在些基础上细细 雕琢,于字里行间中寻觅有激发听歌都情感 的催化剂。以词抒情、以情带声是创作者于 声乐创作中的重要追求。
制作:邱

而古代诗歌与音乐也是孪生姐妹。《诗经》的风、 雅、颂本是不同阶级于不同场合的骊歌,故古诗皆 可被之管弦,至汉始有不入乐的诗。“乐府”这一 称谓即是铁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沈约以“新体诗” 开格律诗先河,至此诗歌创作更注重声律;五、七 言律诗,五、七言绝句,五言排律的产生与发展, 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诗韵”的内涵。试想李白“云 想衣裳花想容”的妙句,何尝不是帝王家辅以管乐 吟唱的精品?可见现代流行歌曲里对韵律的追求, 也并非是无源可溯的。
更具体地讲,流 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 它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 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 行歌曲其实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 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 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是相 辅相成,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 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 上关系。
制作:邱

另外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 和内容,给了流行音歌曲另一方面表现空间, 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 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制作:邱

解读古代诗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相似之处

解读古代诗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相似之处

解读古代诗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相似之处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不仅体现在创作的灵感来源上,还体现在表达方式、情感传递以及受众的共鸣上。

通过解读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艺术形式。

首先,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都是表达情感的媒介。

古代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能力而闻名。

古代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而现代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歌手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听众能够共鸣并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

无论是古代的《离骚》还是现代的《告白气球》,都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其次,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都注重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描绘。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然的美丽和变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而现代流行音乐也常常以生活为题材,通过歌词和音乐来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例如,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以及周杰伦的《晴天》,都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描绘,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验生活的意义。

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还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古代诗歌常常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通过诗歌,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变迁。

现代流行音乐也是如此,许多歌曲通过歌词来反映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人们的关注点。

例如,林忆莲的《勇气》以及五月天的《倔强》,都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呼唤。

最后,古代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诗意之美”。

诗人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音韵结构,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现代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歌手通过对音乐的编曲和歌词的创作,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古代的《静夜思》还是现代的《稻香》,都能够通过音乐的美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流行歌曲中的语文

流行歌曲中的语文

2、毛宁的《涛声依旧》与张继《枫桥夜泊》
《涛声依旧》也是一首很有诗意的流行歌 曲。它脱胎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 泊》,然而《涛声依旧》在几乎相同的背 景下一改《枫桥夜泊》抒发的漂泊异乡的 客愁,转而抒写忐忑于心的“恋愁’,而 且把抽象的情绪,物化为密切相关的“船 票”和“客船”,由这两个全新的意象, 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成为一首成功 的翻新之作。《涛声依旧》堪称现代言情 故事与古代诗歌经典亲密接触的一个标本。
比喻
②拟人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 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 行动和语言能力。赋予非人类之物以 生命和情感,能够使歌词内容生动, 语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现力,形式上也 趋于多样化。
拟人
•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 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 突出了曲终人散的凄清和冷落 • “广场一枚铜币悲伤的很隐密,它在许愿池 里轻轻叹息。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 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对不起》 通过对“铜币” “戒指”的拟人化描 写,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赋予非人类之物以生命和情感,能够使歌词 内容生动,语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现力,形式 上也趋于多样化。
流行歌曲中的语文
《烟花三月》
吴涤清演唱 陈小奇作词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 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 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里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 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愁?扬州城有没有我 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 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 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③排比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声势, 广文义也’’ (马骥:《文则》卷 下)。这正是排比的作用。排比可 以增加语势,表达歌者的思想情怀。 流行歌曲中也常用到排比抒情,把 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代歌词作为一种传承形式流行于当下,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歌词创作者从古典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试图营造现代歌词的古典意境美,让人感受到了诗词与歌词相互融合碰撞后散发出迷人魅力。

古典诗词和现代歌词看似两种不同文化格局对立而站,却相互融合并存,这样耐人寻味的想象值得深入探寻。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

古典诗歌直接成为流行音乐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音乐另一表现空间,考量着当代音乐人对文化的把握。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层次。

音乐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古典诗歌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这个地方。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

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
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古典诗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这对他们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众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歌相联系,看是否和谐悦耳,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高下进行评判。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 ,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 《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 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 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 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 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 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 《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 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 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这首婉约词风很浓的《送别》,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唱出了一种痴情,一种哀怨,一种无奈,一种眷恋,音律和谐优美,它的言语,意象,无不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有巧夺天工之妙.再来看看一首《转弯》: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着浪/风在飞/心在盼/爱在爱情里靠个岸/夜夜夜里高唱/唱尽人情冷暖世情如霜/深深深情几许/如果一刀能够化作两断/就让一切在这地方松绑/峰已回路已转/此情何苦枉断肠(吴奇隆《转弯》)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看穿》,还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空"的《逍遥叹》;不论黄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的《沧海一声笑》,还是吴品醇"古往今来又一春/百花怒放燕争鸣/独杯空照月无影/留得残烛待天明"的《忆长安》,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文化享受, 古韵今吟,耐人寻味. 这给了我们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 甚至可以比网络上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歌曲更为流行.它在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风景. 四,融合的意义流行歌曲除了是抒情,娱乐的工具,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抒情偏颇,放纵娱乐的话,必然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管你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你的耳朵都无法拒绝它在你周围每个角落萦绕,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无所不在的流行歌曲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情趣,思维和生活方式.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思想.流行歌曲内容广泛,兼容并包,无所不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看到追星一族为歌手疯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歌曲的巨大作用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传唱不已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途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站出来抵制庸俗的歌曲,呼吁提高流行歌曲品质.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因为他的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外, 他的《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 《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 《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 《发如雪》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还有台湾某大学生用"周杰伦现象"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此外,他的歌还入选到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汉语学习教材中.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前贤圣者的名文佳作自然是流行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宝库.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古典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内蕴的取用,继承和发扬,是二十一世纪喧扰中的流行歌曲在内容上一次"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式的进步."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方文山大师的词不仅音律美,还以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用意象形成意境,用蒙太奇打破时空界限, 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雅俗共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创造了《菊花台》, 《青花瓷》《威廉古堡》等都是雅俗共赏的杰作.他的作品大受欢迎且常年不衰,还有个原因是富有, 意蕴,意味无穷.这些正是当下的流行歌曲远远不及的地方. 最后,在意蕴上.意蕴是指歌词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或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某种主旨,也包括歌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意蕴丰富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人以人生的启示,隽永的回味和诗意的美的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黄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的意境. 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 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 处处连芳草。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一、当今流行音乐与语文诗词教学结合的现状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流行元素泛滥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织。

“流行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背景之一,并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所无法忽略的重要资源。

”这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如今学校教育的影响。

中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接受人群,流行元素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

流行音乐以饱含情感的语句、通俗易学的唱腔,很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所接受。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完全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将之运用于古典诗词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是极为有利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我国的古典诗词,并更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在2005年的“教研在线”中,大多数教师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开始将其运用于教学。

在2009年8月,国家语委发出一则“古诗词尝试流行音乐包装”的消息,使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则消息的颁布正是受到了周杰伦《青花瓷》广受好评的影响,使得他们作出了要在古典诗词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决定。

二、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运用流行歌曲中鲜活的语法现象在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鲜活的语法现象和生动的情景构造,像是“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些歌词中包含着活用、倒装、比拟等语法。

利用流行歌曲中的语句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虽然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优美的语句,但是由于年代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对诗句进行语言分析时往往无从下手,而利用流行歌曲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杜甫《望岳》的时候,便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来帮助学生去理解。

《望岳》开篇便用了问句“岱宗夫如何?”这样开篇点题,写出了作者初望泰山时高兴得无法形容和那种对泰山姿态的惊叹、仰慕之情,以问句的形式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然后经过一番揣摩和思索后,得出答案“齐鲁青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陆政豪18556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

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

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古诗直接谱曲,在诗的前半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白的《静夜思》做的全新注释。

著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

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人的捷径。

”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意境是诗词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营造意境是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歌词作者来说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决定了一首好歌的成败。

反之,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曲词,一定是一首好歌。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副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任性的温馨。

“月亮”,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

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

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

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提及周杰伦,就不能不提到方文山。

台湾著名词人,1969年生于台湾莲花县。

从《发如雪》、《双截棍》、《爱在公元前》,到《菊花台》、《东风破》,再到风靡2008年的《青花瓷》、《千里之外》、《本草纲目》,到目前为止,为周杰伦创作了五十多首优秀歌词,首首经典,首首风行,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和“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

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东风破》是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标准、完整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独具特色!“东风破”题目可以理解为词牌名的借用。

词牌里有“东风第一枝”大曲,从音乐上讲大曲有“破”,也就是曲的后半部节奏加快,繁弦急促。

借古曲来抒发忧伤的爱情,有描写曲破的词句:“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形容乐曲入破之后,随着音乐的急速,舞娘的腰肢越翻越快,身上的红衣也随身体翻转而旋飞。

古诗词中还常用“东风吹花落”来喻示青春的逝去,暗含感情不能圆满。

比如“东风飘兮神灵雨……思公子兮徒离忧。

”因此“东风破”是有多重涵义的。

用“东风破”为题,带给人不尽的余味。

歌词《东风破》是一首有古典韵味的作品,无论是取材还是题目,都能让我们找到古典诗词的浪漫感觉。

又让我们不会完全沉溺于陈旧的过去而找不到现在的自己,恰恰相反,它让我们能够找到现在的气息,仿佛词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方文山语言的魅力。

他跳出了华语情歌惯常“听到上句就可以知道下一句要唱什么”的框框,将古代辞藻与现代口语结合起来,既做出了不太突兀的搭配,又遵循了流行歌曲歌词要求口语化的原则。

做到了既不少古风雅致,又不少现代气息。

歌词选用了“月”、“烛”、“酒”、“琵琶”、“古道”等怀古的意象,整首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情愁及其相似;内容虽属于写情思,纯真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的两小无猜的爱情;词中“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很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似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

其实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倾听音乐所要的是一种感悟,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或是对真我的唤醒,或是对内心深处的触摸。

如此浓厚的古诗词韵味与文化底蕴的《东风破》是值得人反复玩味。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典诗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及今后的流行歌曲的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古典诗词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应当具有节奏性,歌词更应如此。

歌词将有声语言与音乐曲调相结合构成了歌曲,要求歌词明快、响亮、朗朗上口,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押韵,是古典诗词讲求韵律美、节奏美、音乐美的传统。

在这一点上,承传古典诗词的传统,不仅每首词都押韵,更可贵的是,将古诗词元素重新注入流行歌词的文字里。

臧克家曾有这样的论述:“押韵确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有如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强更加响亮,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鲁迅先生也曾对诗入乐有精妙的评述:“诗歌虽有眼看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展示其主题的广泛性。

在歌词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及意境,再加以现代方式配器及演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及品味。

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歌名:烟花三月(吴涤清)、敦煌梦(张眯)、涛声依旧(毛宁)、青花瓷(周杰伦)、大浪淘沙(毛宁)、一剪梅(费玉清)、一江春水(邓丽君)、人面桃花(刘海波)、巴山夜雨(李进)、东风破(周杰伦)等。

在歌词中巧借古典诗词的名句:如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取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几多愁》取于李煜的《虞美人》,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取于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成功的例子。

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代诗词都是精粹之作,拿来当作歌词是绰绰有余的。

借用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用现代汉语进行再创作,比较典型的是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取材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取材于张继的《枫桥夜泊》;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取材于苏东坡的《卜算子》。

如黄安的歌曲《鸳鸯蝴蝶梦》是化李白的诗歌而成的。

李白原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黄安词:昨日象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漂流。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李白诗中写送叔之情,从而借以抒发不得志和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内心悲苦。

词作者也是抓着了这一低沉格调借以转换情感嗟叹爱情和人世的苦楚。

如陈小奇的歌词:《涛声依旧》是化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而来的。

张继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陈小奇的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作者巧妙的把古诗句中的部分东西拆散然后再有机组合,在保留原诗和不失原诗格调的前提下进行情感转换顺口而就,虽然文字组合平常之极,但功底可见一斑。

借用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用现代汉语进行再创作,是最难和最挑战作者的文学素养的。

观赏成功的例子,其歌词本身就是很好的现代诗。

前面提到的三个曲子,《新鸳鸯蝴蝶梦》写得的确不错,可惜谱的曲子不很优美;《涛声依旧》就比较全面一点,词曲皆备;《寂寞沙洲冷》似乎找到了一点《卜算子》的凄凉幽美的意境,可惜也犯了改编歌曲的通病,从歌词的文字内容看,思维和情緖的起伏不很流畅自然,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