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书评

报刊的四种理论书评浅评《报刊的四种理论》在谈论报刊时,不可避免地会把它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其中政治制度与报刊的联系尤为密切。
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1页),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各种报刊体系中间的差异,必须考察报刊活动于其中的社会制度(2页)。
从《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报刊体制: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报刊的制度必然会是集权主义;在资本主义时期,必然会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争论;而在前苏联必然会是前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但单纯地认为某种理论好或者坏的话,都不是合适的。
分析表明,报刊体系间的差异,是一种哲学上的差异(2页),其中集权主义的形成,受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等人的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是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来的,由18世纪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弗逊以及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米尔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社会责任理论,严格地说,它不是独立的理论,而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演化形态,是对原有的自由主义理论的革新。
最后,前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而发展的。
后两种理论只是前两种理论的发展或修正(2页),自由主义理论代替了集权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但是前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与社会责任理论却不是代替的关系,他们是一种共存的关系,是两种政治信仰下的两种对等选择。
关于真理,有人认为真理是聚集在权力中心的近旁的东西(2页)。
真理对于德国纳粹党人来说是:“我们的真理——真理为我们”。
简单地说,凡是能促进德国的利益和巩固的就是真理(17页)。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观点上来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报刊的四种理论

本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而言;不过, 我们谈出版物要比谈广播和电影多些,因为出版物出现的年代比较早,而且我们有较多的关于出版物的公众通讯的理论和哲学。
简单说来,本书要谈的问题是:为什么报刊成了现在的样子?为什么它为不同的目的服务?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里报刊的形式又有极大差别?例如,为什么苏联的报刊不同于我们的报刊,而阿根廷的报刊又与英国的报刊不同呢?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资助它的报刊的能力,能够投入公众通讯中的技术水平与财力物力,以及使报刊流通更容易、更需要的都市化的相对程度;另一方面,不同国家报刊的差异,只是反映人们在不同地方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的经验引导他们要读什么样的报纸。
但是,"这些差异还有一个更基本和更重要的原因。
本书的论点是,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我们相信,了解社会的这些方面,是系统地了解报刊的基础。
"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各种报刊书籍体系中间的差异,必须考察报刊活动于其中的社会制度。
但要知道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报刊的真正关系,我们还得注意社会所固有的某些基本信念和假设:人的本质、社会和国家的性质、人与国家的关系、知识与真理的本质。
因此,最后的分析表明,报刊体系间的差异,是一种哲学上的差异。
本书就是要研究今天世界上所有不同类型报刊背后的哲学和政治的原理或理论。
自从公众通讯工具出现以后,在文艺复兴时代,只有两种报刊的基本理论,或者说有四种,这要看我们怎样估计它们。
我们已经写了四篇文章论述它们,并且力图说清楚后两种理论只是前两种理论的发展或修正。
其中苏联共产主义的理论乃是较老的集权主义理论的发展;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理论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但由于苏联人创造了一些与旧集权主义理论极不相同的东西,而且是今天世界上极重要的东西;又因为社会责任理论的道路是我们自己的报刊现在所采取的明显的发展方向,我们想最好把这四种理论加以分别论述,但同时又要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报刊的四种理论》:作为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前奏

关键词 :《 报刊的四种理论 》 ;媒介 帝国主义 ;媒介控制 ;传播 语境 中图分类号 :G2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9 22 1) 2 06 — 4 6 2 14 (0 00 — 0 6 0
第 3卷 第 2 1 期
2 1年3 0 0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HUNAN TY CI UNI VERS TY I
v 13 . o . 1 No 2
M a .2 0 t 01
《 报刊 的四种理论 》 作为媒介帝 国主义的理论前奏 :
末, 西方传播学者鲍依巴瑞( odB r t在有关 B y —a e) r 国际传播体系的研究中明确使用了 “ 媒介帝国主
收稿 日期 :20 .21 0 91.5
又说, 上一世界中, “ 文明世界的大部分都承认遵
作者 简介 :禹纯顺 ( 90 ) 18.,女 ,湖南益 阳人 ,硕 士生 ,主 要从 事传播 与文 化研究 。
禹纯顺
( 湖南师范大学 新 闻传播学院 , 长沙
摘
408 ) 10 1
要: 从传播理论研 究的历史视域来看 , 报 刊的四种理论 》 《 在一定程度上为媒介 帝国主 义提供 了理论
资源。 报 刊的四种理论 》的 - ̄ 《 'L对立思 维模式、媒介控制理论及 对传播语境的历史推 演过程 ,分别为媒介 帝 -
一
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 理论。传统理论思路对于 《 报刊 的四种理论 》的 解 读和 研究 ,集 中于如下 几个 问题 :首先 ,人在
报刊的四种理论学习札记

-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一、导言195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合作出版了《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1] (一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将世界上论述传媒同社会的关系之形形式式的思想理论,归纳成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模式。
此书发表后,在新闻传播学科中成为频频被引用的经典之作,期影响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而且,该书数十年来一再重印但却未作修订。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新闻传播学著作,我们在系统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理论时理应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研究。
本文系对该书的学习体会,分五个部分,下面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作者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该书的写作背景和书中各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特点和利弊得失作一简单的评析。
二、作者简介1.彼得森彼得森是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他于1918年6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Albert Lea,1997年8月27日卒于厄巴纳的卡尔基金会医院,享年79岁。
生前,彼得森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
1948年,彼得森开始执教于伊利诺大学,讲授杂志写作与编辑。
1955年,他在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
此后,他继续在该大学执教。
1957年他出任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他辞去院长职位,回到教学岗位,直至其于1987年从伊利诺大学退休。
彼得森是杂志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专家。
曾任一系列专业协会的会长,并在1975-1995期间担任Illinois Issues杂志社的董事。
他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勤于著述,除了与西伯特及施拉姆合作出版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外,其主要著述有:《杂志纪实文学写作》(1949年出版)、《20世纪的杂志》(获奖著作;1956年出版)和发表在《新闻学季刊》、《密西西必峡谷医学杂志》及《当前经济评论》上的若干论文。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
3.社会责任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
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
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
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
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显然,社会责任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普遍重视。
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是这种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媒介不能摆脱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
报刊的四种理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有其特定的语境(和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可以为我所用,拿来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之一环的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在绪论中,作者声明书中所使用的“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 es of the press,传播学之父施拉姆1956出版,新闻传播学压箱底大作,西学中无法饶开的媒介理论。
所谓拾遗,就是拣到了一点当初不知道的,也算纪念吧。
法哲学家pa ul ricoeu r 认为,对文本有两种解读方式:1(hyperc ontex tauli satio n)高度语境化解读;2 (decont extau lisat ion)去语境化解读。
1=结合并还原作者历史背景。
2=从读者自身出发,对现实反思,解决实际困境。
报刊的四种理论就需要这两种阅读法。
已知,四种理论是:1Autho ritar ian theory集权主义论2Liber taria n theory自由主义论3Socia l respon sibil ity theory社会责任论4Sovie t commun ist theory苏共论1 解释pres s此处的pre 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高硕考研-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发展、修正与批评(六种媒介规范理论)..

(一)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发展、修正与批评(六种媒介规范理论)美国学者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于1956年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书的著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按照“不同制度决定不同体制”的原则,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即:集权主义传播体制、自由主义传播体制、社会责任主义传播体制、苏联的共产主义传播体制。
1、集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发生时间:15~17世纪理论来源:于柏拉图、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等,他们主张国家对社会的意见应严加控制,否定自由和民主。
主要内容:集权主义传播制度植根于专制社会,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的绝对统治权。
大众传播媒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不允许报刊批判政府,统治者有权监督报刊的一切活动,包括审查内容。
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向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主张媒介必须以最高权力意志为转移,一切为最高统治者服务·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把反动出版物视为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巨大威胁,会采取严厉的管制和镇压措施。
·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对当权者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应给予严厉制裁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践和具体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至高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民族优越和对外扩张。
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其理论核心是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一、集权主义理论背景:从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随后的400年,为大众传播的雏形期。
规模印刷-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
知识和真理的关系:知识可以通过智慧来发现。
人们利用智慧的能力和发挥智慧的努力,是有很大差别的。
既然存在这种差别,在社会结构中,就应该加以承认。
“聪明人”既能分析又能综合,应当在有组织的社会中成为领袖,或者至少成为领袖的顾问。
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人为努力得来的,这种努力可以经过国家的引导而为社会服务,进而成为社会的准则,并带来一种绝对性的气氛,具有权威性。
这种气氛使变动成为不受欢迎的,使稳定和持续性本身成为一种美德。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团体比个人重要——团体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国家——国家代替个人(集权主义的共同要素)二、自由主义理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The theory of Libertarian Theory,or The Libertarian Theory)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逻辑延伸,而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由根源于17、18世纪西方的启蒙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nlightenment),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欧洲14世纪中叶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Renaisance)。
自由主义理论在16世纪积累了经验,17世纪发展了哲学理论,18世纪把理论付实践,19世纪得到文明世界的大部分承认。
自由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说:天赋人权理性至上拉斯基《欧洲自由主义的兴起》指出,社会哲学是历史的产物,如果不和产生它的各种事件结合起来观察,是不能理解的。
背景:16世纪的地理上的发现给予人们的思想以新的广阔的天地。
17世纪,人们都深信一切事物是受规律支配的。
18世纪宗教革命的出现,中产阶级的兴起,启蒙运动使人们相信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理性的力量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去理解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贡献。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坚持个人的重要性)18世纪,报刊完全从集权主义原则转到自由主义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的四种理论阅读精选(1):,是由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弗雷德·西伯特(FredS。
Siebert)和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Peterson)于1956年出版的《》(FourTheoriesofthePress)中提出来的。
由美国教会全国委员会作为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资料修改出版后,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
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
书的着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能够分为四种。
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职责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
主要资料Ⅰ、集权主义理论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代表:马基尔维利《君主论》,“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就务必严格制约自由讨论和信息的传播。
”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务必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状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
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
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取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
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在当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被摈弃了。
Ⅱ、自由主义理论这一报刊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代表:弥尔顿(milton)《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观点的自由市场: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就应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有可能在讨论中在必须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力量,最终到达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
约翰·米尔《论自由》,反对多数人的暴力:多数人有可能压制少数人的不一样意见,压制少数人不一样观点也是一种暴力。
自由论的基本主张能够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
而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权利”。
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
拥有决定正误的潜力。
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
自由论坚决反对对新闻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倡导让新闻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不受任何干预,畅所欲言,自由行事,为社会新闻受众带给尽可能广阔的选取空间和决定余地,从而使他们能够得出尽可能真切的结论。
Ⅲ、社会职责理论1947年报告《自由与负责的报刊》T。
B。
佩特森,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
这一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个新思想的接技”。
这一理论的核心资料,全部蕴含在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自由和负责的报刊》和霍京的《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的着作之中。
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必须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职责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好处”;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
该理论的研究者彼得森在落笔时既肯定了社会职责论正在日益兴盛的前景,也看到了它还有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一面。
这无疑是个正确的。
Ⅳ、共产主义理论在书中所论述的苏共理论,为集权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由于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
威尔伯·施拉姆认为,这一理论既是集权主义的变体,也能够从马克思那里找到它的根,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花园中看到它的茎。
在施拉姆的笔下,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职责;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职责也不可分地连在一齐。
施拉姆曾撰写过许多较为客观、公正的学术着作,但他在这一理论的分析上则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主观性和“冷战”色彩。
麦奎尔(D·mcQuail)的分析则冷静得多:“毫不奇怪,该理论并不赞成自由表达,但它推荐传媒在社会上和在世界上发挥用心作用,十分重视文化和资讯,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
”而且,“它在其祖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
”新闻理论补充Ⅴ、民主(受众)参与理论70年代后社会信息化发展、媒介垄断程度到达新高度,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提高而现实中缺乏可利用的传播资源→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主要观点:a。
任何民众个人和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理解媒介服务权;b。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非媒介组织、广告主、宣传家存在;c。
社会各界都应有自我的媒介;d。
小规模的、双向互动性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评价:反映了一般民众因社会职责论没有改变现状而对其产生的失望心理,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参与理论属于体制外的规范理论。
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务必坚持党性原则;新闻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带给娱乐等多项社会职能,应持真实性、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经济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国民经济。
阅读精选(2):分别是指这样四种模式: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职责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四种模式出自于195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的3名新闻学者撰写的《》(FourTheoriesofthePress)一书。
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在我国,由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的《》于1980年出版之后,得到了新闻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此著作明显带有冷战思维,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容忽视的,不少学者认为《四种理论》是新闻理论研究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献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理论的批评和修正也日见增多,这不断的消解了它的经典地位。
原因是:一、《四种理论》是冷战的产物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该书出版于冷战时期。
当时美国社会中弥漫着以美、苏及其各自的盟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峙划线、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冷战思维方式和“恐红”的反共情绪,这影响着美国对国际问题、国际关系等的看法。
施拉姆对“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的论述之后成为传播业者和新闻学者们批判的重点。
认为,韦尔伯·S·施拉姆执笔的这部分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
二、作者与政府和传媒联系紧密第一作者西伯特的经历反映了新闻教育与传播媒介的亲密关系。
其某些学术研究一向受美国报业大亨的资助。
与新闻出版界的“良好”关系使得这本书代表了媒介行业界的某些观点。
而施拉姆本人的学术生涯显示了他与美国政治的深厚渊源。
三、“社会”与“职责”界定的模糊“社会”及“职责”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语意模糊的。
身处不一样社会、不一样意识形态下的新闻业者,对社会职责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
即便在同一社会形态下,社会职责论中的新闻业者该负责的对象也难以厘清。
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针对的是什么?为了什么?如果他至少在理论上要对自我所报道的消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负责,那么这个职责该归究于谁?这些问题都是《四种理论》尚未阐明的。
四、基本上没有揭示经济制度对传媒的影响《》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最多的莫过于不一样政治制度对传媒的影响,而对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权利集中及其对新闻传媒的影响所论太少。
五、“四种理论”无法涵盖现今世界各种不一样的传媒体系这四种理论只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媒介体系和苏联共产主义媒介体系做了探讨论述,无法涵盖现今世界各种不一样的传媒体系,新的理论模式便会应运而生。
这也加速了它经典地位的消解。
阅读精选(3):50年前,即195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了3名新闻学者撰写的《》(FourTheoriesofthePress)一书。
该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职责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一时间,该书和它的3名作者声誉鹊起。
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它不但在美英等国被当作教科书,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辩,得到美国领导团的赏识,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曾授予研究奖章,而且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属于最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成为新闻史研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