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合集下载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1.验证目的---------------------------------------------------------32.范围-------------------------------------------------------------33.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4.参考资料---------------------------------------------------------35.检验仪器及器具---------------------------------------------------36.菌种信息---------------------------------------------------------47.试验环境---------------------------------------------------------48.产品选择---------------------------------------------------------49.方法适用性验证---------------------------------------------------410.修正系数(校正因子)--------------------------------------------611.测试结果--------------------------------------------------------712.再验证周期------------------------------------------------------713.结论------------------------------------------------------------714.附表------------------------------------------------------------81.验证目的证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洗脱培养计数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

电子天平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电热恒温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霉菌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确认人/日期:
审核/日期:
3.2 使用材料及菌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 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对照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 对照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 种购买单位均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该实验使用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灭菌移液管及移液枪吸嘴、无菌小泵管、培养皿、 小型蠕动泵、薄膜过滤器、灭菌锅、百级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 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设备名称
是否校量
是否在有效期内
结论
灭菌锅 百级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已校量 已校量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表1
培养基菌落数 cfu
结论
加入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
胰酪大豆胨琼脂
条件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 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 培养基/胰酪大豆
养基
培养基
胨琼脂对照培养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33℃,48 小时
菌落形 态大小于对 照培养基上 的菌落一致
平均值 黑曲霉
23℃,72 小时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 2〜8 ℃在 24h 内使用。黑 曲霉孢子悬液存在 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3.4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4.1 需氧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 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金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 30-35℃,培养不超过 3 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 20-25℃, 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 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2 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 20-25℃,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 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3 结果判定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 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3.4.4 试验结果见表 1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8批准实施1 目的为了规范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编制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

3 职责3.1 检验室负责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的取样和化验,并填写检验报告;3.2 品管部经理负责签发检查报告。

4 工作程序(《中国药典》2020年版)4.1 供试品数量成品:灭菌前产品至少取3个单位以上。

4.2 供试液制备和接种4.2.1 取样品至少10个,以无菌操作方法移入灭菌的50ml 0.9%NaCl震摇洗脱备用。

4.2.2 用无菌吸管取上述样品洗脱液混合物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洗脱液中,用手振荡80次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另取一支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4.2.3 将熔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倾注于平皿内,每平皿约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在37±1℃恒温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4.3结果观察4.3.1 先用肉眼观察计数菌落,然后再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4.3.2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的范围。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

4.3.3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应求出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2020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0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报告文件编号:起草人:质管部:日期:审核人:质管部:日期:批准人:日期:有限公司1 验证目的:为减少初始污染菌对产品的影响,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延长管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控制。

2 验证依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3 验证小组:负责验证过程的组织指导工作。

:负责验证现场人员的安排组织工作。

:负责验证过程检测工作。

4 验证方案在有效环境监控下,任意连续三批取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5 验证方法使用仪器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天平、HH.B11.36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202—A0型台式干燥箱(以上设备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合格)以及试管、培养皿Φ9cm、刻度吸管、有盖广口瓶、玻璃注射器、营养琼脂(均经无菌处理)。

操作步骤:制备检验液,取产品剪碎后浸泡在有100ml灭菌生理盐水的有盖广口瓶中,充分震荡后制备成1:10的检验液,用灭菌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更换1支吸管,并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

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另取1ml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更换1支吸管,并充分混匀,使成1:1000稀释液.将溶化并冷至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傾注于平皿内,每皿约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0℃—35℃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

6 验证确认:通过3批对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确认每批产品初始污染菌在有效的环境监控下是能达到要求的。

7 方案会签表1.验证目的:为减少初始污染菌对产品的影响,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延长管5个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控制。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1.目的通过设计试验确认XX半成品的储存环境和存放有效期。

其可能存在的环节如下:(1)在内包装封口前初始污染菌是否满足控制要求(定期监控);(2)等待灭菌的产品,密封严实存放在外包间,其初始污染菌随储存时间变化。

2.适用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产品,通过试验研究,以确定在各种情况下的储存有效期。

3.发放范围管理者代表、生产部和质量部等有关部门及人员。

4.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5.组织和职责根据验证工作量的大小,本公司成立验证组,由公司管理者代表任组长,生产部、质量部、有关部门及人员任组员。

验证小组职责: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批准;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负责验证数据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负责发放验证证书;负责确定该项验证的再验证周期。

5.1主责部门本方案的主责部门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其职责为:负责审批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颁发验证证书。

5.2相关部门本方案的相关部门为质量部,其职责为:按标准操作规程及验证方案进行各项确认,及时报告确认结果,形成验证报告;负责操作培训和现场监督。

6.步骤和方法6.1计划及进度本验证由质量部提出完整的验证计划,经验证小组批准后实施,由质量部完成,整个验证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完成:运行确认(OQ)从年月日到年月日性能确认(PQ)从年月日到年月日6.2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检测方法及可接受标准6.2.1抽样方法和抽样规律以每一个生产批为产品抽样批,随机抽取样品1片(长宽约5cm×2cm)记为1单位,在洁净条件下精确称重,并标记。

需要临时或长期存放时间预计不超过30天(1个月),综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及可能存在的存放天数,其抽样检测的时间设计为存入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

6.2.2供试液制备1)取0.9%的生理盐水溶液10ml,盛于已灭菌的试管内;2)将取样依次投入试管,充分摇匀。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测定样品细菌总数可用来判明样品细菌污染的程度,以及生产单位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人员的卫生状况,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据,确定灭菌前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性质,为下一步灭菌提供参考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消毒灭菌前的产品、洁净车间3.作业条件:3.1无菌检测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2超净台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4.作业方法与步骤4.1制作营养琼脂培养基(参见《培养基制作作业指导书》),培养基需按要求培养16-18H 后,检查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4.2无菌室洁净度验证4.2.1取3只培养皿在超净工作台平均位置打开上盖,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h后检查,3只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个4.3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制备供试液)4.3.1用无菌手续称取10g可以破坏性类供试品,放入1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保温于45℃水浴中5~10min,不时振摇。

作为1:10供试液。

4.3.2对供试品不能采用破坏性取样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拭子涂抹采样,被采表面积100cm2.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00ml。

保温于45℃水浴中5~10min,不时振摇。

作为1:10的供试液。

4.3.3采样数量:各类产品每批随机抽取10件样品。

4.3.4供试液10倍递减稀释4.3.5待上述供试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1ml,加入9ml生理盐水,制备1:100的供试液。

制备过程中尽量避免碎片等杂物的混入。

4.4接种检验4.4.1取上述供试液上清液作初始污染菌数检测,取4个培养皿,每个稀释级各吸取1ml至每个灭菌平皿,每个稀释级注2个平皿。

4.4.2经灭菌完毕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5-50 ℃时,倾注上述各个平皿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使供试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实验操作人员确认;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菌种和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 (ml/ml)聚山梨醋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6.1.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在24h 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6.2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6.2.1需氧菌的计数分别取1ml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

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35℃,培养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6.2.2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分别取1ml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6.2.2结果判定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6.2.3试验结果见表16.3计数方法验证6.3.1供试液的制备:洗脱液用0.9%的灭菌生理盐水,检品液制备在10000级环境中进行。

6.3.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 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

6.3.3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

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6.3.4 微生物的回收按照6.2的计数培养基所用的试验菌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回收试验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

取6个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

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试验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供试品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菌液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

每个平皿注入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 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

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

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照上述“试验组”、“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 或10cm2 的供试品, 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

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6.3.4.4薄膜过滤法计数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见表3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报告报告编号:报告时间: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报告1、目的2、概述3、测试方法与试验结果4、结论5、重新验证条件1.目的: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从而验证现在使用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是否准确合格。

2.概述:产品型号为26型:批号为:3.测试方法及检验结果:3.1实验设备及器材:该实验使用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灭菌移液管及移液枪吸嘴、无菌小泵管、培养皿、小型蠕动泵、薄膜过滤器、灭菌锅、百级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2使用材料及菌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对照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对照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种购买单位均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3.3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在24h 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3.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3.4.1需氧菌的计数分别取1ml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

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35℃,培养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2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分别取1ml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3结果判定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3.4.4试验结果见表1表13.5计数方法验证3.5.1供试液的制备:洗脱液用0.9%的灭菌生理盐水,检品液制备在10000级环境中进行。

3.5.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 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

3.5.3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

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