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盐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了解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3. 探索盐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盐、水、容器、火柴、镊子、玻璃棒、试管等。
2. 实验材料:盐的溶解曲线图、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的图片或PPT。
3. 教学资源:盐的相关视频、图片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使用盐的场景,如烹饪、腌制食品、融化冰雪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盐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制备的?探究盐的制备方法:1. 展示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的图片或PPT,简要介绍盐的制备过程。
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制备盐的不同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合作实验:选择一种制备盐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探究盐的溶解性:1. 展示盐的溶解曲线图,解释盐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分组实验: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制备好,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其溶解情况。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盐的溶解性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巩固与拓展:1. 观看盐的相关视频,了解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化工、医药等。
2.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盐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组报告。
3. 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共同探讨盐的应用领域及其意义。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盐的相关知识点,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对盐的理解程度。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盐为主题,写一篇关于盐的科普文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盐的生产工厂,了解盐的生产过程。
2. 进一步研究盐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生长过程。
3. 设计盐的溶解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盐的溶解性的影响。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7.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盐的性质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学生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小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0.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3)知道盐的化学性质;(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使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盐类概念的理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2)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实验,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感受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会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并能够初步判断哪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盐?2.举出两种属于盐的物质.二、引入新课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盐”指的是什么物质?三、新课教学【介绍导入】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一)氯化钠—食盐【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72-73页,有关氯化钠的生理功能、用途及分布.1.氯化钠的组成:2.氯化钠的用途: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工业上---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生活上---作调味品、腌制食品等交通上---消除公路上的积雪【实验探究】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总结】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过滤操作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3.滤液浑浊的原因:(1)滤纸破损(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4.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计算产率:转移固体5.滤液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6.蒸发时,食盐溶液飞溅的原因是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7.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二)碳酸盐1.碳酸钠—纯碱、苏打(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2)用途:①玻璃、造纸、纺织②洗涤剂③蒸馒头2.碳酸氢钠—小苏打(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2)用途:①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②治疗胃酸过多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2)用途:①建筑材料②补钙剂4.碳酸盐(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碳酸盐.针对练习:(三)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 + CuSO4 === FeSO4 + Cu2.盐+酸→新盐+新酸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3.盐+碱→新盐+新碱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4.盐+盐→两种新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2.特点:AB+CD==AD+CB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气体或深沉生成.三、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使用;四、习题巩固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D )A.HCl,Ca(OH)2 B.Na2CO3,H2SO4C.AgNO3,BaCl2 D.KCl,CuSO4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D )A.Zn + H2SO4 == ZnSO4 + H2↑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C.CaO + H2O == Ca(OH)2D.CuSO4 + 2NaOH == Cu(OH)2↓+ Na2S3.用做鉴别碳酸根离子的试剂是( D )A.稀硫酸B.食盐水C.石灰水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4.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1) Ba(OH)2 + H2SO4─(2) Cu(OH)2 + HCl─(3) CuCl2 + NaOH─(4) Ca(OH)2 + K2CO3─(5) NaCl + HNO3─(6) AgCl + HNO3─(7) BaCl2 + Na2CO3─(8) CO2 + NaOH─(9) SO3 + Ba(OH)2─答案:(1)Ba(OH)2 + H2SO4=BaSO4 + 2H2O (2)Cu(OH)2 + 2HCl=CuCl2 + 2H2O (3)2NaOH + CuCl2=Cu(OH)2 + 2NaCl (4)Ca(OH)2 + K2CO3=CaCO3 + 2KOH (5)NaCl + HNO3─×××(6)AgCl + HNO3─×××(7)BaCl2 + Na2CO3=BaCO3 + 2NaCl (8)CO2 + 2NaOH=Na2CO3 + H2O(9)SO3 + Ba(OH)2=BaSO4 + 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与过程,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3.情感教育的融入: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小组合作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让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1.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盐的性质和用途。例如:“为什么食盐是咸的?”,“食盐在烹饪中有什么作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讨论话题:让学生围绕食盐和纯碱的性质、用途以及在生活中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2022年(公开课)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两课时〕沉着说课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根底上 ,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 ,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 ,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 ,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 - -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 ,将其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氯化钠 ,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晒制 ,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 ,学习蒸发操作 ,进一步训练溶解 ,过虑等操作技能 .第二局部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 ,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响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 ,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 ,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 ,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响 ,概括出复分解反响的概念及反响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判断酸 ,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别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 ,并能通过讨论 ,分析 ,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教具重点1.过滤、蒸发等别离提纯物质的根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响 - -复分解反响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响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 ,比照区分 ,归纳总结 ,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什么叫盐[答复]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答复]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答复]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 ,除了食盐外 ,还有好多种 ,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 ,我国曾发生过屡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 ,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 ,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 ,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板书]2.食盐的用途[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介绍](通过播放录像 ,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局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 ,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 ,食盐还有很多用途 .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 ,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 ,可治脚气病 .4.皮肤被热水烫了 ,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 ,可防止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 ,能有效防止褪色 .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 ,拌上盐 ,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 ,在油里放点盐 ,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 ,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学生发言][介绍](播放录像 ,提高学生兴趣)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 ,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 ,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 - -粗盐 .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板书]3.粗盐提纯[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适当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响掉 ,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 .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应注意:(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 ,应紧贴漏斗壁 ,中间不要有气泡 .否那么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 ,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 ,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防止滤纸破损 ,滤液浑浊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 ,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 ,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 ,使过滤速度过慢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 - -蒸发 ,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 ,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 .停止加热后 ,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 ,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即停止加热 .[提问]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 ,分别起什么作用[答复]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 ,目的是加速溶解 .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 ,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本卷须知 ,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粗盐提纯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 ,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参加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 ,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 ,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如滤液仍浑浊 ,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称量后 ,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拟 ,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5.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 ,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 .(2)倾倒液体时 ,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 ,产率降低 .(2)溶解时参加的粗盐过多 ,未完全溶解 ,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 ,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 ,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 ,从而使产率降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 ,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 .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 ,学习了蒸发操作 ,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4板书设计第十一章盐化学肥料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响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 ,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汁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 ,并制取CO2 .教学方法理解资料 -一分析探究 - -归纳总结 - -反思小结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1)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2)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响原理CaCO3 +2HCl = = = =CaCl2 +CO2↑ +H2O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局部 .固体和固体反响反响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响气体发生装置液体和液体反响……反响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密度比空气大的 - -向上排气法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密度比空气小的 - -向上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响〕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拟制取原理〔写化学方程式〕反响物的状态反响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响二氧化碳氧气氢气{讨论}如何判断气体密度的大小 ?用以下仪器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制取CO2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参加药品;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以CO2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CO2已收集满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见板书设汁)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 ,假设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假设木条熄灭 ,那么说明CO2已收集满 . [探究]1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3能否用Na2CO3代替CaCO3 ?4收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还是倒放在桌面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什么[总结]1. 选择反响原理;2.选择适宜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响原理CaCO3 +2HCl = = =CaCl2 +CO2↑ +H2O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三、制取CO2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参加药品;3.制取收集气体 .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 ,假设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假设木条熄灭 ,那么说明CO2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选择反响原理;2.选择适宜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常见的盐的实物,如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2、讲授新课(1)氯化钠①介绍氯化钠的组成、俗称和在生活中的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等。
②通过图片展示氯化钠的来源,如海水晒盐、盐湖、盐井等。
③强调适量摄入食盐的重要性,以及过量摄入食盐对健康的危害。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①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②介绍它们的化学式、俗称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碳酸钠:化学式为 Na₂CO₃,俗称纯碱、苏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₃,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2.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盐的兴趣和保护盐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PPT、盐的样品、双层玻璃杯、净水、盐量勺、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盐。
2.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碗水和一些食盐,请几名学生尝一尝,询问盐对水的作用,并带入今天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2.呈现盐的种类和用途(15分钟)使用PPT介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盐、药用盐、食品添加剂盐、工业盐及其它种类盐,并依次展示其用途,通过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分组观察(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盐的样品,并给予每个小组一杯净水。
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嗅闻的结果,以及参考PPT上的文字提示,判断出每种盐的种类,并记录下来。
然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4.盐的实际应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盐量勺和一些已经标注了不同种类的食盐,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盐使用的方法和用途。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食盐的外观形状、颜色和颗粒度,并尝试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速度和溶解度。
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每种盐适用于什么场合和用途,并进行小组交流。
5.盐的保护意识培养(15分钟)通过讨论和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盐资源以及盐对环境的影响。
提醒学生使用适量盐,并告诉他们过量使用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鼓励他们节约使用盐资源。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盐资源的意识。
四、课后延伸活动:1.让学生家庭作业中勘察和收集家庭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2.请学生阅读与盐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新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认识盐的组成掌握盐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类比—迁移—归纳。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
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而化学中的盐是一类物质。
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
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氯化
钠、碳酸钠、高锰酸钾
引出课题
【板书】一、氯化钠
【小结】用途:①生理活动②调味品③医疗④农业⑤腌渍食品⑥消除积雪
【讲解】混合物的分离1、阅读:课本P130
2、讨论:氯化钠的用途、分
布、制取
3、了解
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溶解情
况并得出结论。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提纯(另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思维能力,
了解氯化钠的用
途。
培养实验技能。
安排一节课)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碳酸钠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小苏打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
2、性质
(实验)
Ca CO3+HCl—
Na2CO3+HCl—
NaHCO3+HCl—
【归纳】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Na2CO3+Ca(OH)2 -
2NaOH+CaCO3-- 1、阅读课本
讨论交流: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的化学式、俗名、用途。
2、完成化学方程式
3、观察现象
培养自学能力、相
互学习
【归纳】1、该反应可制备烧碱 2、以上反应的特点【板书】复分解反应练习:K2CO3+Ca(OH)2—
理解概念: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的类型
H2+CuO=Cu+H2O
2KMnO4=K2MnO4+MnO2+O2↑
CaO+H2O=Ca(OH)2
Fe2O3+6HCl=FeCl3+H2O
加深理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盐与食盐
二、食盐的获得和用途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