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本篇教学反思是针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反思。

本课是一节习作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故事的构成要素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扩充想象,培养创造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写出生动有趣、情节连贯、语言流畅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构成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时间和结局等,并能运用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写出生动有趣、情节连贯、语言流畅的小型故事。

2、能力目标:通过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写作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程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习作,教师语文课上讲授故事的构成要素,并准备素材,引导学生写出小型故事,布置作业,然后在下一堂课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技巧,并准备评分表,对学生的习作成绩进行评价。

2、课程设计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任务呈现与目标设定: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习作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然后通过阅读经典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构成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时间和结局等。

(2)素材准备与思维创新: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如自然、人物、事件和情感等,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3)写作指导与实践探究:教师通过讲授故事的写作技巧和撰写丰富细腻的描述句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将素材转化为生动有趣、情节连贯、语言流畅的小型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4)作品展示与评价分享:教师安排学生交换习作,相互评价和分享作品,从中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技巧,互相促进进步,同时通过评分表对学生的习作成绩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任务呈现与目标设定教师向学生展示写作故事的重要性,并分析故事的构成要素,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人物、环境、时间和结局等内容,并展示一些经典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特点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
“习作”安排的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编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习作”教学时,放飞想象,拓展想象空间。

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

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学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当中。

每个学生均有了一次创编想象的机会,为下一步习作又搭了一个台阶。

张扬个性,自悟习作要求。

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

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学生自悟习作要求。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想象方面,我给同学们留有足够大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同桌互说、全班交流,使学生动脑动口。

三、不足之处
教学完成后,反思整节课,感觉有以下不足:部分学生只写出了想象的内容,虽然写得很精彩,但很多细节没有表现出来,指导上有所欠缺。

四、改进措施
在指导学生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需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1.情境导入的重要性:以提问方式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故事创作技巧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要点。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故事创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鼓励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热爱写作。
6.课后反思与总结: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同时,总结本节课的成功经验,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举例:分析课本中经典故事人物的特点,如何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有效描绘。
-语言表达:训练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升作文的语言表现力。
-举例:教授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2.教学难点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故事创作中展现个性,发展创新思维,避免陷入固定模式。
-突破方法:提供多种开头、情节发展模板,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神话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作文构思,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习作练习,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沟通自信;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学生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学生相互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人们的心情。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回忆三篇课文,讲出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要以虚构故事来引路,从而达到“读故事——写故事”的一个目的。
学习活动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5.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学生选择环境和人物后,先自己思考,然后教师分组指导,为学生的习作铺路搭桥,预防学生直接离题或不符合要求、无从下笔等情况出现。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
四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者
学习任务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学习目标
④审美创造: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故事,你们身边又有什么精彩故事呢?
学习活动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小学语文《习作一笔尖流出的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一笔尖流出的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一笔尖流出的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次习作要求创编一个故事,这属于虚构作文。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小说,篇幅或长或短,但都体现了小说的特点一一情节曲折,有悬念,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所以,本次创编故事,也要引导学生融入所掌握的小说的体裁特点,想象时要注意情节生动,要能吸引人,最好能适当设置悬念;同时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

本次习作虽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但其实也有限制,如果选择课本上的环境和人物,那么环境和人物都是确定的,要在所给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这也就避免了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地胡思乱想;如果是自己确定环境和人物,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想象也源自生活,学生必须明确这一点。

二、说学情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有多次的安排,写的也是有情节的想象故事,所以本单元习作是故事创编,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用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实际就是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也是三年级已经学习的,所以学生可以理解,不会成为难点。

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可以尝试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帮助刻画人物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习作。

2.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地记叙想象内容,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谈话法。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写的时候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第一组要注意:【出示课件4】1.地点:校园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3.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第二组要注意:【出示课件5】1.时间:冬日黄昏2.地点:街头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4.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人物二:流浪狗朵朵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第三组要注意:【出示课件6】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2.地点:村庄3.人物一:铁蛋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写的时候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第一组要注意:地点:校园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第二组要注意:时间:冬日黄昏地点:街头当时环境:车来人往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人物二:流浪狗朵朵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第三组要注意: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地点:村庄人物一:铁蛋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了解特点1.引导: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请结合单元篇章页,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2.预设:这三篇小说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课件出示:环境人物情节虚构生活3.引出话题:我们也可以以生活中的人或事为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根据提示创编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带领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回顾和梳理,渗透本次习作时要注意的要素,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确定要素,构思故事1.阅读材料,明确要点。

引导:看一看教材提供的三组材料,你有什么发现?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淘气包张明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志愿者徐明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2.引导发现。

(1)材料提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材料提示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特点。

如,第一组材料中张明的特点是淘气,班长的特点是雷厉风行,班主任的特点是充满活力;第二组材料中陆天的特点是充满爱心,从志愿者的身份推测徐明的特点也应该是充满爱心;第三组材料中铁蛋是农村孩子,其特点应该是纯朴、憨厚。

(3)材料提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材料一是师生三人,材料二是爱心少年与志愿者,材料三是表兄弟。

3.根据材料,构思情节。

(1)构思情节。

请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材料,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快速、简要地写下自己能想到的故事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要注意:【出示课件4】
1.地点:校园
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要注意:【出示课件5】
1.时间:冬日黄昏
2.地点:街头
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4.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要注意:【出示课件6】
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村庄
3.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设计:
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

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