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阅读答案及翻译
部编版小升初 语文言文 解题思路 阅读训练5(含参考译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五)(含参考译文)一、永之氓咸善游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
(1)永之氓咸.善游。
(2)乘小船绝.湘水。
2.翻译句子。
(1)汝愚之甚!蔽之甚!(2)身且死,何以货为?3.读完短文,你觉得文章所要表达的导致溺水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溺水者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B.溺水者没有发挥出平常的游泳水平。
C.溺水者的同伴没有救助。
D.溺水者爱财如命的本性。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二、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1.解释加点字字的含义。
(1)乃.掘之,遂得水。
(2)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文: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文: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译文: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译文: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向老马、老蚁学习而感到羞耻的。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4.请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三、贾人食言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居安思危》文言文翻译

夫居安思危,古之圣贤所重也。
盖人之所以贵于万物者,以其能思故也。
是以君子忧于未形,惧于未兆,是以能防患于未然,成务于未兆。
夫居安而忘危,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此言君子之所以能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以保其身家国家之故也。
夫居安思危,非徒自保而已,亦所以成国家、利百姓也。
昔者,秦穆公问于伯乐,曰:“吾闻之,良马易得,而伯乐难求。
何也?”伯乐对曰:“良马易得,而伯乐难求者,以其能居安思危,审时度势,以识其能也。
”此言伯乐之所以能识马之良者,亦以能居安思危故也。
孔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此言君子之所以能居安思危者,以其能知危亡之由,审时度势,以防患于未然也。
夫居安思危,必先察于时,审于势。
时者,天时也;势者,人事也。
天时者,自然之变也;人事者,人心之变也。
君子之所以能居安思危者,以其能察天时之变,审人事之变,以预为之防也。
昔者,唐太宗问于魏徵,曰:“吾闻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然则,吾何为而能居安思危也?”魏徵对曰:“陛下之所以能居安思危者,以其能察天时之变,审人事之变,以预为之防也。
陛下所以能察天时之变者,以其能知阴阳之理,寒暑之序,风雨之候,雷电之动,鸟兽之异,草木之变,皆有所感而能知之也。
陛下所以能审人事之变者,以其能知民心之所向,风俗之所变,政事之所失,刑法之所误,皆有所察而能知之也。
是以陛下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夫居安思危,非徒思之而已,亦须行之。
行而不辍,必有成功。
孔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此言君子之所以能居安思危者,以其能行之如行远,自卑如登高也。
夫居安思危,人君之所重也。
人君者,国家之主,百姓之望也。
人君之所以能居安思危者,以其能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国家之治为治,以天下之安为安,以天下之危为危也。
是以君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老子四章》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把握文章内容。
(重难点)3.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堂导学】一、常识填空1.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后改为《道德经》,《道德经》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2.字词注音毂(gǔ)埏埴(shān zhí)牖(yǒu)矜(jīn)赘(zhuì)泮(pàn)二、通假字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三、古今异义1.埏埴以为器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民之从事古义:指办事,处理事务今义:做;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
3.自见者不明古义:不能明察今义: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四、一词多义1.当(1)当其无,有车之用(介词,在某时)(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动词,对)(3)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2.伐(1)自伐者无功(动词,夸耀)(2)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绩,战功)(3)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攻打,讨伐)(4)伐无道,诛暴秦(动词,进攻,征伐)3.为(1)为之于未有(动词,做)(2)我世世为泮澼絖(动词,从事)(3)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4)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表被动)(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一个“为”,判断动词,是第二个“为”,语气助词,不译)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2.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3.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4.是以圣人欲不欲(名词的意动,以……为欲)5.学不学(名词的意动,以……为学)6.慎终如始(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翻译赏析与分析

4. As luck would have it, 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
5.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oliticians of our times.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favoritism in his work.
[译文1] 没有人对他在工作中的偏爱感到满意。 [译文2] 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徇私作风谁都感到不满意。
显然,译文2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He was not displeased with her honesty…it took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in life, an courage, to want to do it quite that way.
注意划线部分的褒与贬。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月球离地球非常遥远,即使那边山上长着大树,有大象在跑来跑去, 我们用已经发明的最高倍率的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们。
《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元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
父永,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
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
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
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
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
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
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赐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
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赐姓高氏。
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武卫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
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
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
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匹赐之,以彰清节。
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
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
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
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
帝嗟赏称善。
天统初,出为徐州刺史。
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
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
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节选自《北齐书·元景安传》)译文:元景安,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孙子。
他的高祖元虔为陈留王。
他沉稳敏捷,具有办事的才能和气概。
从小就工于骑马射箭,善于同人交往。
父亲元永启奏朝廷,请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让景安承袭。
后汉书·人物列传——申屠刚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人物列传——申屠刚传原文及翻译本文导读: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
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
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
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
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
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
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
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
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
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
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
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
《列传-卷八十三》(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八十三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八十三原文石普张孜许怀德李允则张亢(兄奎)刘文质(子涣沪)赵滋石普,其先幽州人,自言唐河中节度雄之后,徙居太原。
祖全,事周为铁骑军使。
父通,事太宗于晋邸。
普十岁给事邸中,以谨信见亲,补寄班祗候,再迁东头供奉官。
贼邢橐驼、贾秃指数百人寇掠永兴诸县,命普督兵往捕,悉获之。
迁内殿崇班、带御器械。
李顺叛,普为西川行营先锋,与韩守英、马知节诛斩之。
迁西京作坊使、钦州刺史。
顺余党复寇邛蜀,伪称邛南王。
又为西川都提举捉贼使。
时蜀民疑不自安,多欲为盗者,普因驰入对,面陈:"蜀乱由赋敛苛急,农民失业,宜稍蠲减之,使自为生,则不讨而自平矣。
"帝许之。
普即日还蜀,揭榜谕之,莫不悦服。
贼平,赐白金三千两、袭衣、金带、鞍勒马。
累迁洛苑使、富州团练使、延州缘边都巡检使。
羌酋乜羽内寇,普追杀之。
从真宗幸大名,会王均叛,以为川峡路招安巡检使,佐雷有终率诸将进讨。
至天回镇,贼出拒战,普领前阵力击破之。
贼退保益州,王师围城数月不下,普缮车炮,又为地道攻城。
城破,均夜半突围,由南门遁,普引兵追击于富顺监,均自杀,余党皆平。
迁冀州团练使,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三千两。
故事,正任不兼带御器械,帝特以命普。
契丹犯边,为保州兵马钤辖、北面行营押策先锋,与契丹战廉良城,又战长城口,获俘馘器甲甚众。
徙定州路副都总管。
灵州失守,益兵备关中,徙永兴军副都总管。
时军制疏略,凡号令进退,及呼召将佐、会合别屯,皆遣人驰告。
普上请曰:"臣尝将兵,辄破一钱,与别将各持半,用相合为信。
"帝为置传信牌,漆木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置凿枘令可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患于未然
初,霍氏①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②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突直,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赏,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③。
(《汉书·霍光传》)
[注解] ①霍氏:指霍光的家族。
②泰:通太③郎:郎官,侍从皇帝左右。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之右,人必害之右:上
D.更为曲突,远徙其薪突:烟囱
C.夫奢则不逊逊:逊色
D.贵徙薪曲突之策贵:看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者且有火患年且九十
B.论功而行赏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C.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向使听客之言
D.人为徐生上书曰后以为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家被诛灭之前,茂陵人徐福就断言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根据是:霍家骄奢而不谦让,必然犯上越礼,并且位高遭嫉。
B.徐福曾三次上书皇上,要求抑制霍家的骄横,但皇上只说知道了,并未及时采取行动,可
见霍氏家族深受皇上宠爱。
C.霍氏家族被诛灭后,告发霍氏家族的人都及时受到了封赏,有人还专门上书皇上,赞扬徐福能洞察幽微,防患于未然。
D.曲突徙薪的故事,让皇上认识到了徐福的远见和忠诚,于是皇上赏赐了他十匹帛,并且封他做了郎官。
13.用/标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2分)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14.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3分)
翻译:
(2)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
(3分)
翻译:
参考答案:
10、C逊:谦让
11、A均为副词,将。
(B组:第一句中的而,连词,表现承;第二句中的而,连词,表转折;C组:第一句中的之,代词,他们,代霍氏家族;第二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D组:第一句中的为,介词,替;第二句中的为动词)
12、C.徐福未及时受赏,有人上书的目的是为徐福没得到封赏而鸣不平。
13、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14. (1)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
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议,不灭亡,更待何时!(共3分,句子翻译正确通顺1分,害字,亡字各1分。
)
(2)当初如果徐福的建议得以实行,那么国家没有裂土封赏和赐给爵位的费用,臣子没有因叛乱被诛灭的灾祸。
(共3分,句子翻译通顺,正确1分,使字,出爵之费 1分。
)
(3)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但徐福却不曾因功受赏,请陛下细察。
(共3分既已。
、蒙其功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3分。
)
文言参考译文:
当初,霍光族人骄横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
国为骄奢的人不懂得谦让,不谦让就会对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这是大逆不道。
位居众人之上,人们一定嫉恨他们。
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
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议,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说:霍家太兴盛了,陛下既然很宠爱霍家,就应该加以抑制,不使它灭亡。
上书三次,只回答说知道了。
后来霍家诛灭,而告发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赏,有人为徐生鸣不平,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位客人看望主人,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客人告诉主人,应该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将柴移远,不然会有火灾。
主人很不高兴,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家里果然失火,邻居共同救火,幸好被熄灭了。
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向邻里道谢,被烧伤的人价值在上席,其余的以功劳大小依次坐下,而不请建议将烟囱改变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从了那位客人的话,就可以不破费牛酒,而且没有火灾。
现在论功行赏,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堆的人没有得到好处,烧得焦头烂额的反而坐在上席!’主人醒悟,请来那位客人。
现在茂陵徐福几次上书说霍氏将有阴谋,应该防备制止他们。
当初如果徐福的建议得以实行,那么国家没有裂土封赏和赐给爵位的费用,臣子没有因叛乱被诛灭的灾祸。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但徐福却不曾因功受赏,请陛下细察,应该看重徙薪曲突防患于未然的策略,让他居于焦头烂额的救火功劳之上。
皇帝于是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封他为郎官。